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doc_第1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doc_第2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doc_第3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doc_第4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方法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要首先应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阅读文段,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它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要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1、文言实词的理解(1)、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上没有关联的字来代替本字。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古今异义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一词多义:为 为人五,为窗八 (4)、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如:我将东徙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作动词如: 有一老父衣褐B、动词作名词如:尔安敢轻吾射 惧有伏焉作使动用法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C、形容词作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作动词如:峨大冠,拖长绅者 春风又绿江南岸作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2、文言虚词的理解之作代词(代人、事、物或作指示代词)如:以我酌油知之 不能损魁父之丘作动词,译为“到、往” 如:子将安之 吾欲之南海 作助词名词前,助词“的”。如:是非君子之道动、形前,助词无义。如:虽我之死悍吏之来我乡语气助词,无义。如:久之,蛇竟死公将鼓之放在动宾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牡丹之爱而表并列 如:黑质而白章 表承接 如:学而时习之表转折 如:出淤泥而不染 人不知而不愠表修饰 如:夹道而伏 弃甲曳兵而走其作人称代词 如:帝感其诚 作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些”“那、那些”“其中、其中的” 如:不能名其一处也 视其书 作句中语气助词,表感叹,反问语气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如土石何?以作介词,译为“把、让、用、凭、因为、按照、根据”等如:可以为师矣不以物喜作连词 表修饰关系 如:虏太子申以归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以光先帝遗德表结果,译为“以致” 如:以塞忠谏之路 以伤先帝之明作动词 如:以五十步笑百步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为作动词 如:吴广为上将作判断动词“是” 如:俱为一体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作介词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作名词 如: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二、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翻译句子(填补法、扩充法、调整法)步骤:抓关键词 弄清句式 表达完整 三、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理解文意 步骤:读懂全文 找中心句或关键句附:一、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如:( )便舍船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问( )所从来 以( )告富者二、判断句 如:环滁皆山也。 心之官则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三、倒装句A、状语后置 如:杀人以梃与刃 苛政猛于虎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 C、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如:何苦而不平? 子将安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吾子未之思也。 彼不我恩也。时不我待也。凭借“是”“之”将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 今子是之不察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丹青:指绘画。小术:小技巧,小法术。绐:欺骗。全 (选自晋书文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全品中考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答案】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A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元祐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涪陵:地名。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已:同“以”。不诬:不假:(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结束(完了,停止)(1分) 跟随(1分) (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疑(1分) 信(1分) (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3)自身的努力(1分)鹦鹉噪虎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朴簌:小树。木末:树梢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虎行地者也( ) (2)故噪而去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3分)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分宁:地名。 主簿:官名。 委:抛弃,扔弃。 手版:即笏(h)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有狱久不决 狱( ) (2)囚得免 得(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15.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B. 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自己拗不过他。C.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D. 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