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技巧小窍门.doc_第1页
摄影小技巧小窍门.doc_第2页
摄影小技巧小窍门.doc_第3页
摄影小技巧小窍门.doc_第4页
摄影小技巧小窍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小技巧小窍门:拍好照片 先了解摄影光线的种类 整理/分享:深圳小飞 在自然光条件下,太阳作为主要光源。太阳的高度及其与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的变化决定光位。人工照明,光位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调整。光位细微的变化都会对摄影造型效果产生细腻的变化。 1、顺光,亦称“正面光”。 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斜侧光)。 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 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3、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 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4、侧逆光。 亦称反侧光、后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 度时的照明。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能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5、逆光:亦称“背面光”。 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在逆光照明条件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景物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因此层次分明,能很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全景和远景中,往往采用这种光线,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 6、顶光。 来自被摄体上方的光线照明。在顶光照明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奇特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如果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形成小光比,也可获得较好的造型。在风光摄影中,拍摄位置恰当也可获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有包括顺顶光、顶光、顶逆光,前两者照明效果相似,后者与逆光效果相似。 7、脚光。 由下方向上照明人物或景物的光线。在前方的称为前脚光,这种造型光线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产生非正常的造型。常被用作表现画面中的光源如油灯、台灯、篝火等自然照明效果。或者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特殊情绪、渲染特殊气氛的造型手段。也可做面部的修饰光使用,在景物背后的脚光称为后脚光,这种光线照射人物的头发尤其是女人的长发或者景物的细节有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在摄影棚的拍摄中常作为一种效果光使用。 摄影必需看懂的五本书 作者:佚名 来源:葡萄旅游网 责任编辑:YF 日期:2008 年8 月13 日 编者按: 摄影本是一门沉稳的艺术,从布列松、马凯等摄影大师的作品中看到的不单单是精彩的画面,更多的则是他们的胸怀之宽阔,他们的性格之沉稳。 摄影之所以被称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任何浮躁与虚荣都是要不得的。 我相信,虽然进入了数码时代,但摄影的基础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我看来,既然接触摄影,要学会看懂五本书。 第一本要认真看的书,当然是产品说明书!在摄影论坛里,如果有人问产品说明书上本来很醒目的答案,是会遭到痛殴的。你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和基本操作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发挥系统的优点。也只有这样,相机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工具。 第二本要看的书,是纽摄。是的,很多人说,纽摄老了,没错,纽摄是老了,老了就抽抽了,抽抽得只剩下精华了。人们对照片有不同的追求,咱们不说,追求亮丽明快,或许纽摄不适合,但我看来,它仍然是摄影圣经。开篇三个要求,主题、主体、简洁,自始至终都是我们评判片子的依据。看明白了纽摄,相机就会成为你的左右手。你会开始为光影而喜悦,为色彩而快乐。 第三本要看的书,就是感情。太浮躁的人是用不好相机的,因为他看见的只有服装和表情,他拍到的是漂亮或者丑陋,而不是喜欢或者厌恶;拍到的是笑容或者眼泪,而不是快乐或者悲伤。那样拍的片子,我们叫快门机器。单纯拍片子不是摄影,更不是艺术,摄影是藏在片子后面的感情!很遗憾,大部分人都还在看这本书,我也是。但是知道了方向,我想我们会突破的。等到突破了这一步,相机就能成为你的感情,你能很容易在打开一张片子的时候,迅速回到当时的现场,伴随一杯茶,半包烟,和一个宁静的下午。 第四本要看的书,是人生。太年轻的人也是无法理解摄影的真谛的。没错,现在市场上的相机种类繁多,也不乏索尼T200 一类的时尚机型,但是,如果把摄影定位成sony 那种时尚,那就错到家了。摄影不是时尚,在这两个字后面蕴含着前辈们多少年的积累和精华,从取景框看出去,转动对焦环,在景物开始清晰的同时,你能隐约看见大师的身影飘然而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镜头表达的,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对人生的理解。摄影大师们,在拍风光的时候,他会充满了敬畏;在拍花鸟的时候,他洋溢着喜悦,在拍人文的时候,他骨子里刻着悲悯。镜头便是人生,你的片子便是你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走到这一步,镜头就是你的伴侣,你已经感觉不出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开始融进了你的生命。 第五本要看的书,便是你自己的心。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心无挂碍了,从此得了解脱,自在啊!那时,你不再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为意,繁华起伏,俱是浮光掠影,一头一机,从此笑傲江湖。信手拈来皆文章,摘叶飞花可伤人。 人物摄影构图对比与均衡 2011-3-5 08:06 阅读(8)转载自赵晓进 文/董尧尧 摄影/赵晓进(QQ:27866617,Tel 对比与均衡,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指不同对象的相互比较中,突出其中的主要对象;均衡,是指作品的结构要相对匀称,平衡。对比与均衡、就是要在对比的变化中求得构图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对比 在文学写作中,常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对照描写;音乐中有高低音的起伏和节奏快慢的变化;造型艺术更加讲究对比,没有大就显不出小,没有高就显不出低,没有黑就显不出白,没有实就显不出虚,没有暖色就显不出冷色?,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摄影构图,理由如此,要利用一切差异现象,使摄影画面形成对比,从而产生审美效应。摄影构图中常见的对比有大与小、曲与直、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明与暗、色彩的冷与暖。 1、大小对比 摄影画面中,体积大的物体同体积小的物体放在一起会产生对比效果。如果其中一个物体是人们平时熟悉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成为参照物,可以使读者想象照片中另一个形象的大小。按照这一规律,长与短、高与低、宽与窄的对象都可以形成对比。 相机:佳能5DII,镜头:小白 F14 1/60s 200mm(35mm 焦距200) ISO=800 中国袖珍歌手吴小莉的身高仅有1.1 米,当她与藏族美女歌手扎西拉姆同台站在一起,形成了高与低的对比。 2、曲直对比 曲线形体和直线形体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会产生对比效果。如果曲线形体占较大面积,直线形体占较小面积,直线形体相对突出;直线形体占较大面积,曲线形体占较小面积,曲线形体相对突出。 3、疏密对比 由于照片是二维的平面形象,如果实体形象前后相叠,中间缺少距离感,显得杂乱;如果把实体形象衬在虚化形象或空白片,这种重叠的杂乱感就会消除。摄影画面应该力求简洁,不要让过多的景物湮没主体,所有的景物都应主次有序。画面要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4、虚实对比 人们习惯把照片拍得非常清晰,并把清晰度作为评价照片品质的标准之一。但是许多照片并不需要整个画面都清晰,而是让画面的主要部分清晰,让其余部分模糊。最令人感兴趣和最关注的对象总是让人看得最清晰,而周围的环境就不那么清晰了。在摄影画面中,让模糊部分衬托清晰的部分,清晰部分会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这就是虚实相间,以虚托实。 主体是摄影画面的视觉中心,应当清晰,陪体和背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虚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焦虚、镜(滤光镜)虚、动虚(慢门摄影)等。在人像摄影中,常常用长焦距镜头、大光圈控制景深(焦虚)的方法来虚化背景,最大限度地突出主体人物。 相机:尼康D80 镜头:尼康50mm 标头 F2.5 1/1000s 50mm(35mm 焦距75mm) ISO=200 这张照片是用大光圈来虚化环境,更加突出了美女段雪兰的妩媚。 民俗建筑与民族文化风范表现非常充分,人物的贤淑、文静、含蓄的腼腆美很具有东方女性的特色,影调和着色表达了古朴、素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群族情感凝结,简朴、同一的场景画面则描述了小城环境特有的宁静与和谐气象。模特的演绎很典型,具有写实表现的典型特征和出众的艺术气质。(摄友天狮在野点评) 相机:佳能5DII,镜头:小白 F14 1/60s 200mm(35mm 焦距200) ISO=800 这是2011-01-14 在四川卫视举办的天籁之音中国藏歌会决赛上杨成花团队的表演,因为她主要是在唱歌,所以她的动幅度作相对比给她伴舞的长辈要小点。我采用了慢门来表达伴舞的动势。 相机:佳能5DII,镜头:小白 F10 1/100s 70mm(35mm 焦距70mm) ISO=800 这是2011-01-14 在四川卫视举办的天籁之音中国藏歌会决赛上泽绒翁登表演,他舞动的长袖的动幅度作比他的上半身要大得多,我采用了慢门来表达伴舞的动势,可以看出,长袖已经虚的。 5、动静对比 一幅照片一般只能运动的瞬间,难以反映运动的全过程,通常是采用高速快门将运动主体“定住”,以动作姿态来表达动势;也可以采用慢门摄影,还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在画面中留下轨迹。在体育摄影中,常采用“追随摄影”的方法来造成动感。这就是所谓的“动成虚”,“静成实”。总之,动与静的对比可以使摄影作品更显得更加有生气。 相机:尼康D80 镜头:适马 APO 70-300mm F4-5.6 Macro Super II 镜头 f5.6 1/200s 50mm(300mm 焦距450mm) ISO=200 在体育摄影中,常采用“追随摄影”的方法来造成动感,2010-07-18 2010 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在成都的金港赛道举行,这是我第一次拍摩托车比赛,当摩托车以为250 公里的时速从我面前呼啸而过时,我用了一只适马 APO 70-300mm F4-5.6 Macro Super II 镜头捕捉拍下了这个精彩的瞬间,当时拍了几十张,就这张效果最好。说明不是器材,而是手艺问题。这个头是用650.00 元买的二手狗头。 6、明暗对比 摄影画面是由光影构成的,因此影调的明暗对比显得尤为重要。白与黑、明与暗相反相成,相互衬托,可以对视觉形成刺激,通常,画面中最明亮的部分最吸引人,但在有的画面中,最暗的部分却最醒目。在大面积的亮调画面中,小面积暗色色阶显得最为突出;在大面积的暗调画面中,小面积的亮色阶显得最突出。摄影画面的明暗色阶的面积和位置应恰到好处,变化有序,画面简洁,切不可杂乱无章。 相机:柯达DX7630 F2.85 1s 8mm(35mm 焦距39mm,) ISO=100 在大面积的暗调画面中,小面积的亮色阶显得最突出。 7、色彩的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对比也可以造成视觉刺激,让人感到艳丽夺目。冷色指蓝色和青色,暖色指红色和黄色,绿色和品红被视为中间色。把冷色和暖色放到一幅画面中,会产生强烈的色调对比。如果冷暖色调的面积相等或相近,对比会更加强烈,反而会造成不好的视觉效果;如果将其中一种色调的面积缩小,另一种色调的面积相应扩大,就会获得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赏心悦目的效果。 另外,在大面积的中间色调中,小面积的冷色或暖色也能得以突出;在面积的饱和度较低的色调中,小面积饱和度较高的同色相对突出;在大面积消色(黑白)画面中,小面积的彩色十分突出。要确定一个主色调,然后再设计色调的对比。 彩色照片的色调有: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暖调构成;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的冷调构成;以绿色、品红为主色调的中间调构成;以冷色和暖色形成强烈对比的对比色构成;以近似色或不饱和色配置的和谐色构成;以高饱和色和明度稍低的色形成重彩构成;以浅色调为主调的淡彩构成。 二、均衡 均衡指画面中心点的上下、左右各方所出现的视觉因素具有数量和重量的均势。均衡是一种视觉感受,可以给人以稳定的美感。光有对比没有均衡的构图是不完整的,但过分追求均衡可能导致机械和呆板。 1、对称均衡 对称是最常见的一种均衡,人的五官和身体是对称的,动物和植物也具有先天的对称性,人们建造房子、汽车以及使用的器皿、家具也大多数是对称的。对称给人以稳定、和谐、庄重的感觉。对称又是严肃的,它象征着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中国的庙宇和古代皇宫建筑都是高度对称的,表达了传统的尊严和神密。 相机:尼康D80 镜头:尼康18-55mm f3.5-5.6 F5 1/100s 24mm(35mm焦距36mm) ISO=160 能拍直接拍正面的模特并不多,直接拍正面容易显胖,但职业模特梁稚韵正面五官非常漂亮。这是2008-02-03 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厅拍到的。采用了对称均衡手法。 相机:佳能5DII,镜头:f1.2 85 定焦 F2 1/250s 85mm(35mm 焦距85) ISO=200 2009 年世界休闲小姐大赛季军王玉榴也是长得一幅瓜子脸,非常地漂亮,这个脸型可不是PS 出来的。 2、重量均衡 在各种景物中,有的看起来显得重,有的显得轻,这称为“视觉重量”,是一种心理感受。 一个体积较小的物体,如果其“视觉重量”大,可以和体积较大但“视觉重量”小的物体构成均衡。 处于视觉中心的物体显得重,反之则轻; 有生命的物体重,无生命的物体轻; 人工制造的物体重,自然景物轻; 运动的物体重,静止的物体轻; 深色调重,浅色调轻; 暖色调重,冷色调轻 高饱和度色调重,低饱和度色调轻; 近景重,远景轻。 在摄影画面中,凡是视觉刺激大,给人印象深的,我们就感觉其重量大,反之感觉轻。重量均衡是一种对比中的均衡,既生动又稳定。 3、呼应均衡 呼应指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呼应。主体和陪体,不论其大小、轻重关系如何,只要二者之间有联系并构成情节的,都可以产生均衡效果。呼应均衡富于变化,两人以上的人物摄影经常采用呼应均衡。 相机:尼康D80 镜头:尼康18-55mm f3.5-5.6 F5 1/200s 18mm(35mm焦距27mm) ISO=100 这是2008-02-04 在一个地下停车场拍的一组作品,女模特方媛媛与男模特曾凡在画面上采用了呼应均衡。 十分强悍的数码摄影通俗教程(值得收藏) 第一课: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 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 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 等。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 及f4 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 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 秒、1/60 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 秒、1/60 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 秒便是1/60 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 秒则是1/15 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 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 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 秒快门和f11 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 秒、f8 是相同的。 景深,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所以大家现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 操作:除去自动拍摄模式外(光圈、快门均由相机自动调配),对光圈和快门的使用共有三种操作方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手动模式。 光圈优先:顾名思义,光圈优先便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 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全交由我们自己来进行设定,这就是全手动模式。不过这对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对较高了,但好在数码相机的拍摄照片不计成本,并且还能够即拍即现,所以有时也不妨用它来试试手。手动模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M”来表示。 第二课:数码摄影入门必学的技巧 首先是应该知道的是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殊功能,数码相机有别于传统相机,所以在摄影的时候有些比较特殊的调节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非常关键。比如“ISO 调节”和“曝光补偿”就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 (一)关于ISO 首先说说ISO 的调节,ISO 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 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 设置进行拍摄 , 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 或者ISO100 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 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 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 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 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 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 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 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ISO 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二)关于白平衡 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 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 (三)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 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 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 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 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 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 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 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 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 或0.5 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 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 无论在P 挡还是S/A 挡下,当对EV 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 挡下EV 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 挡下光圈固定、EV 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 挡下快门固定、EV 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 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 第三课:各种条件下的拍摄技巧 一、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 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要想想别人也想看音乐剧,其次的原因,你的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东西可以参照! 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 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 二、如何摄影 一.怎样拍雨景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 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二.怎样拍雾景 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色调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明显地从色调上区分出前景 中景 远景,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薄雾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简练地勾划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现力. 拍摄时应注意: 1. 雾景的光亮度很高,应正确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过度. 2. 雾景反差小,拍摄时最好远用慢速与中速胶片.为使底片获得较大的反差,也可采用减少曝光,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来加以改善. 3. 安排画面构图时,应尽量选择有远景 中景 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前景中景应昼选取暗色调的景物. 4. 浓雾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较近前景外,中景和远景都看不到.这时,如果加用黄滤光镜或橙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 橙滤光镜能吸收兰 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过能力.如想增强雾的效果时,可加用兰滤光镜或雾镜.雾镜分一号 二号,可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如果想加强雾化时,也可把一号 二号雾镜加在一起使用. 三.怎样拍雪景 雪景的特点是,白雪反光极强,亮度极高,它与暗处的景物相比,明暗反差对比强烈.这一反差级数是远远超过感光片的宽容度的.拍摄时,如果不充份估计到这一特点,画面的影纹和层次就要受到损失.拍出的照片或是白雪曝光过度,一片死白;或是暗处景物曝光不足,没有影纹.所以拍雪景时,既要反映出雪的特点,又要照顾到雪与其它景物的反差问题. 拍摄时要注意: 1. 拍雪景不宜采用阴天的散漫光或顺光,因为这种光线不利于表现雪的质感.一般多采用侧光、逆光或侧逆光. 使用侧光或逆光时,阴暗部分最好加用补助光,可用闪光灯、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白色反射物. 2. 拍摄时,可加用滤光镜.除兰色滤光镜外,其它颜色的滤光镜都可以吸收兰、紫短波光,从而减弱雪地的亮度.一般多加用U、V 或黄滤光镜,橙、红色滤光镜会使天空的色调过暗.拍彩色片时,多加用偏振镜.因为它可以吸收雪地反射的偏振光,降低雪的亮度,调节了影调,而偏振镜又不影响原景物的颜色.加用偏振镜可以使兰天里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3. 曝光时,应以主体作为曝光的依据.如果画面中以人物为主,应以人物的亮度作为曝光的标准,适当照顾雪景.如果以雪景为主,应按雪景亮度曝光.如需要人与雪景兼顾时,可考虑折衷数字.为了降低雪与暗处景物的反差,可采用增加曝光,减少显影的办法.增加了曝光量,可照顾了暗处的影纹密度;而减少显影时间,又可抑制了亮处影纹密度的显现.这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雪景的反差.一般曝光量可增加一挡到两挡,显影时间最短不可短于正常显影时间的1/3. 4. 拍摄漫天飞雪的景致时,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要在1/60 秒以下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要选用深暗的景物为背景,这样才可以把白色雪片衬托出来. 5. 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树杆、建筑物等为前景,可以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因为这些前景不仅能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 6. 如果拍摄的画面只是单一的雪原、雪山时,雪的本身的反差又很小,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衬景.要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 四.怎样拍月景 月亮本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它的亮度很低.如果以中午时的日光与满月的明朗月光相比,日光要比月光亮六万倍.月光亮度极低,拍摄月景时必需要长时间曝光.但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长时间的曝光,会使月亮在画面中移动,而形成一条光带.所以一般拍摄月景,多使用两次曝光法. 拍摄时要注意: 1. 一般相机都设有多次曝光装置.两次曝光法就是在一张胶片上进行两次曝光.第一次先根据地面景物亮度曝光,拍摄了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在画面上方留下月亮的位置.然后在这张底片上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在原先留出的位置上再拍摄月亮.第二次拍摄月亮时,如果想使月亮的影像拍得大一些,可在此时换用长焦距镜头.另外,因为月亮比月光下的景物亮度高,所以拍月亮时要重新调节曝光时间.如拍月景用光圈2、30 秒时,单独拍摄月亮可用光圈2、2-3秒. 2. 如果月亮的轮廓拍得过份清晰时,效果并不好.所以有时故意把月亮拍得有些模糊,有月晕效果. 3. 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月亮与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月亮与月光下景物的位置要安排好. 4. 也可使用一张胶片,一次长时间曝光.如果天空有云,可等月亮被遮住时,先对景物进行曝光,待月亮出云后,月亮也可被拍入画面.也可以在根据地面景物的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用手把月亮遮住,待曝光到最后两秒钟时,再把手拿开,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 5. 拍摄月景需要使用三脚架.另外,长时间曝光时,也要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