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遇到大蒜紫斑病怎么办中国植保导刊余航(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四川雅安625014)摘要:大蒜紫斑病是真菌性病害,在大蒜叶部和颈部发病,严重时全株枯黄,病部组织失水死亡。虽然日前大蒜紫斑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大蒜种植而积扩大,该病害发生、传播口趋严重,防治日趋困难。对国内、外大蒜紫斑病的发生、发展、防治方法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病害的防治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大蒜紫斑病;防治;进展大蒜(AlliumsativumL.)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蒜贸易的发展,大蒜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逐渐增加,导致大蒜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其中,大蒜紫斑病(Gaelicvioletleafspot)逐年加重,目前己成为我国新、老蒜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也是大葱、洋葱等其他葱属蔬菜的共同病害,在全国各大蒜产地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2005年青海省乐都县该病病田率达100%,病株率达60%80%,造成的平均损失在25%以上。2007年春季该病在甘肃成县地区暴发流行,病株率高达81.5%100%,平均94.3%,平均病叶率70.5%。大蒜被害,平均每公顷损失蒜薹1800kg,损失率31.2%;蒜头损失2625kg,损失率38.9%。由于蒜农缺乏科学、有效的种植管理措施,对于大蒜紫斑病的防治认识不够,该病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影响了大蒜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对大蒜紫斑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大蒜紫斑病的发病特点1.1病原特性大蒜紫斑病是真菌性病害,其病原为葱链格抱菌Alterncrxiaporri(Ellis)Ciferri,异名Macris-porirmporriEllis,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是为害大蒜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生孢子梗单生或510支簇生,呈浅褐色,有23个隔膜,无分支或仅稀疏分支,大小30100mx49m,其上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生,具横膈515个,纵膈16个,大小6130mx1520m也有报道大小为300m。分生孢子褐色,倒棍棒状,略弯,喙部直或者弯曲,具07个膈。菌丝发育的最适温度223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6每个孢子萌发后都可产生芽管。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均需要水滴。1.2症状大蒜紫斑病的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显症数日后蔓延至中、下啊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病斑扩大后变为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大小24cmx13cm,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高湿条件下,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紫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多具同心轮纹,可相互愈合成长条状大斑,严重时全株枯黄,病部组织失水死亡,因此病部易折断。贮藏期鳞茎发病时,呈半湿性软腐状,出现红色或黄色,最终变为暗褐色,并伴随体积收缩,失去经济价值。我国南方蒜苗株高1015cm时开始发病,生育后期尤为严重;北方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病。1.3侵染致病在北方及较寒冷地区,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有报道可通过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水传播,萌发后可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其芽管也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引发病害。病害的潜育期一般为45d,5d后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在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分生孢子又可传播而引起再侵染。葱、蒜类作物紫斑病菌在2528的温度条件下产孢能力最强,而在3035时相对较差。另外,不同光照条件对产孢影响较大:同等条件下,黑暗中产孢量明显高于光照条件下,释放孢子的速度也更快。此外,产孢量还与湿度相关: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产孢量增大,与保湿时间呈正相关。温、湿度对病斑产孢的影响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链格孢菌通过产生多种致病毒素引起被侵染组织发病,这是链格孢菌的主要致病机理。用改良Fries培养基培养大蒜紫斑病菌,培养温度26时,调节pH为7.0,培养6h,尔后连续24h黑暗振荡,能够产生大量的粗毒素。通过种子发芽抑制法测定发现,葱链格孢菌产生的粗毒素能明显抑制大蒜的发芽,在Fries培养基上培养6d后产生的粗毒素对大蒜种子萌发抑制率达96%;:在叶上进行处理,蒜叶产生病斑,证明粗毒素对大蒜具有毒性。1.4发病特点大蒜紫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27C.低于12则不发病.在夏季和秋季高温、多雨条件下,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有利孢子萌发及病害的传播、发生和发展。同时,土地贫瘩,大蒜生长势弱,虫害严重的地块,发病普遍严重。2防治方法大蒜紫斑病的防治与大多数真菌病害相同,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重点,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并协同运用多种防治手段,以达到综合控病目的。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目前防控该病最基本的方法,安全、环保,且有一定效果。该病的发生受寄主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如大蒜对紫斑病的抗性,田间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田间病残株情况等。1)选择优良蒜种。首先,在无病区建立留种田,培育优质蒜种,作为播种材料,以不断提高大蒜种性。播种前精选蒜种,尽可能选择蒜瓣较大并经脱毒,无病或抗病蒜种。如果每头蒜有46个或78个蒜瓣,作蒜种较好,单蒜瓣重5g以上的肥大、洁白、无病斑的蒜瓣作种,可有效地防止大蒜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应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的脱毒大蒜,替代本地退化的品种。此外,选用具有大蒜紫斑病抗病性的蒜种,如以G087(抗病),G064(中抗)大蒜为抗病品种,能对大蒜紫斑病的侵染起一定抵抗作用。邹燕等对上述2种抗病品种的接种叶龄、接种部位、调查时期等致病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紫斑病菌在苗期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染大蒜植株,而在花芽、鳞芽分化期只可通过伤口侵染。说明选用有效抗性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菌入侵,减轻病害。因此,可选用抗病、优质品种,增强蒜田整体抗病力。2)改进栽培管理。由于该病在高湿度时发病严重,因此合理密植,保持适当通风,降低田间湿度,有利减轻发病程度以及减缓病原菌的传播。大田每667m2栽种2万2.3万株大蒜,有利苗间通气,减轻病害。此外,合理轮作,增加轮作年限,有利缓解病情。重茬、轮作年限在3年及以下的蒜田,田间发病较轮作3年以上的蒜田重。l另外,采取地膜高畦垄作栽培,可减少病原菌借雨水、浇水传播的机会,地膜选用0.006mmx7075mm的超微膜为佳,亦可选用0.007mmx70mm的除草药膜,一般大田垄高35cm,宽60cm,间距30cm。此外,合理施加氮肥,合理灌溉,及时进行田间排水等,也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3)压低越冬菌源基数。在田间大蒜收获后及时烧毁病株,清除被害叶片,消除病菌越冬场所,能从源头上减少病原菌数量。亦可在田间对病叶、病残株进行定期翻晾、曝晒,破坏病菌的越冬环境,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若田间残留清理不及时、不彻底,大量病叶和病残株滞留,则会为病害的初侵染提供大量菌源,翌年田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通过幼苗气孔、伤口侵入致病。2.2化学防治该病的传统防治方法主要是依靠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这仍是目前重要的防治方法。真菌病害药剂防治的关键是做好病前的预防及发病初期的治疗。注重苗期预防,在发病初期进行重点治疗,发病的中、后期结合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开展防病工作。1)播前种子处理。播前种子处理能消灭多种病菌,有效减少带病蒜种。用50%多菌灵WP进行拌种,药量为蒜种量的0.5%,浸种4h左右,晾干后进行播种。2)发病期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WP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WP500倍液、50%异菌脲WP1500倍液,隔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吴文祥2007年调查发现,也可用53%精甲霜灵锰锌WG800倍液,隔7d喷施1次,连续施用23次,防治效果达85%以上。3)蒜薹贮藏处理。蒜薹收获后,发生霉变的主要部位是薹梢部。随蒜薹代谢减弱,蒜苞逐渐膨大,萎蔫变黄,出现黄色不规则的斑点,最终产生黑色霉层。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交链孢属病菌是引起蒜薹腐烂的致病优势菌,在病部的分离率达28.5%,葱链格抱菌是其中之一。蒜薹采后贮藏主要通过低温、调节CO2浓度、带药贮藏来抑制病害。其中带药贮藏的方法是在薹颈基部和薹梢,浸蘸40%多福WP或500g/L味菌灵SC等药剂,待药液晾干后,再将蒜薹封装贮存。pagebreak2.3生物防治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间的颉顽作用,选择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而对农作物、农产品安全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20世纪70年代报道木霉菌属某些种类能防治草莓灰霉腐烂病后,学者们在生物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007年发现施用生物多抗菌肥后,大蒜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降低。2010年发现减少氮肥用量,配施复合微生物肥和PGPR菌剂,对改善大蒜苗期生长状况、促进根系发育、减轻重茬病害、增加大蒜产量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将生物防治运用于大蒜紫斑病防治,将成为今后研究重点之一。3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虽然目前对大蒜病害及大蒜紫斑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以及该病害发生、传播日趋严重,现有防治方法及药剂对该病的防效逐年降低,因此,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蒜紫斑病病害发生、发展、防治的研究,对今后该病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3.1寄主植物互作机理我国植物真菌病害防治已有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缺乏对大蒜紫斑病病原菌与大蒜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根据对该病害研究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应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角度出发,解析病原真菌与大蒜之间的互作机理,为今后大蒜紫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3.2生物防治目前对大蒜紫斑病的防治多基于化学药剂。鉴于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抗药性上升,农药残留增加,大蒜食用安全性降低,药剂防治己不适宜作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国内生物防治技术发展迅速,生物农药的开发己成为各类病害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大蒜紫斑病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生物农药防治紫斑病的研究,是今后病害防治研究的重点。3.3抗病品种选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09年发现大蒜G104,G094,G087,G057等10多个品种为紫斑病高抗或抗性品种,G064,G103等11个品种为中抗品种,G073,G083为感病品种,但抗病品种的品质并不高,且随种植时间推移可能失去抗病性。因此,植物抗病资源、新型抗病基因的深入挖掘与抗病性的合理利用,明确抗病性的遗传规律和抗病性机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设施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公务员求职面试题及答案
- 刑法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酒店专业英语试题及答案
- 建筑设计院年中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商用组合炉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 品质转正工作总结
- 贴片车间年度工作总结
- 科研合作合同: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
- 《小王子》读书分享成品课件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客体永久性
- 医院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药冷敷技术护理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课件 主题3、4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 视频监控系统升级项目实施方案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消防安装工作计划书
- 诊所质量体系自查报告
- 商标肖像权使用授权书(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