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小结.doc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doc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doc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学号:21710133姓名:王萌这三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岩溶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马鞍山东侧的凹山铁矿厂,首先给我的感觉是矿山竟也能如此壮观。看了相关介绍我了解到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侵入岩型铁矿床,俗称“玢岩型”铁矿。查阅了有关资料我又了解到,该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断陷火山岩盆地中,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大王组粗面岩、粗面质凝灰岩。矿床与燕山晚期喷发的闪长玢岩等次生火山岩有密切关系,岩体出露面积约7.5km2,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为长石和角闪石。矿床由1个主矿体和一系列小矿脉组成。主矿体(占储量80%)赋存在闪长玢岩岩体突出部分的内侧,其产状与接触面一致,形态呈似纺锤状,是由不规则的块状富矿体及其周围浸染矿带和一些脉状矿体组成。走向北东45,倾向北西,倾角4065,走向长700m(最长达900m),宽500m,厚度270m,倾斜延深350400m。富矿集中于负50m标高以上,其下多为贫矿。小矿脉均系沿闪长玢岩节理或裂隙充填而成,产状与主矿体一致,一般长50m,厚数米,沿倾斜延深30m。 在上层整体观察中我发现有岩石呈现黄褐色,还有黄黑色,少数绿色,略微思考了一下这是化学风化现象,黄褐色的岩石是被褐铁矿化,黄黑色的应该是硫铁矿,而绿色的则含有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里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等。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宜兴。善卷洞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相传在4000多年前,有位善卷先生避虞舜禅让,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它是宜兴三大奇洞之一。善卷洞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游览路线约为800米。上下三层,层层相连;上、中、下和水洞,洞洞相通。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 我们来到善卷洞门楼前时,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接着,我们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据导游介绍,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 善卷洞的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瀑瀑,在地下形成水潭,顶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异天成。循石级盘旋而下,要穿过“风雷”、“波涛”、“金鼓”、“万马”4重石门。这时,你能感受到波涛远闻,风雷隐作,金鼓齐鸣,万马奔腾的意境。这里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翠绿的葡萄,橙黄的佛手,白嫩的鲜藕,振翅的白鹤,还有通天石松,梅花屏风等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长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在此黑暗的洞穴中前行,有时需俯首侧身才能通过,偶尔崖顶几颗冰凉的“仙水”滴落在游人的颈项,引起一声惊叫,一阵欢笑。“船在水中行,桨在洞上划”,两旁彩灯闪烁,光怪陆离,好像遨游在神话中的水晶宫。约20分钟后,见崖壁上“豁然开朗”四个苍劲大字,为梁代书法家陶宏景题刻。在此舍舟登岸,此时只见四壁石刻皆是古今游客赞美洞府的诗词歌赋。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阳山古采石场,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瞬间的冲击,就是大。碑材按其功能造型,分为碑座、碑身、碑首,峨峨散落在阳山西麓,一眼看去,每一块都似高岩巨,崭然突起。在这里可以看到下二叠统栖霞组(P11),分为四部分:上硅质层,灰黑色燧石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栖霞本部,深灰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中厚层,产灰黑色燧石结灰; 下硅质岩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微晶灰岩,中厚层,发育缝线构造,产米氏蜓。走马观花的大致游览了一番,我们来到碑座前观察,发现了正断层,目测了一下错开大约有2-3米,整个断层为逆时右行。进一步的观察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该断层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断层产状23085。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栖霞组薄层灰岩被错断,断距约3米;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上盘张性节理发育并被方解石脉充填。断层带上有泉出露。我还看到了山上一种特殊的景象,一棵树生长在岩石裂隙上,随着树的生长,就对岩石产生一种劈裂作用,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这也就是生物风化。下午我们则走进了南京地质博物馆。一走进大厅,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大型生命进化浮雕和大型地球仪,“进化中的生命、演变中的地球”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使我对接下来的参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这么身临其境的感受生物进化,地球演变过程确实第一次。一位和蔼可亲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开始了探究历程。整个过程下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下面这些内容: 上山之路,这一造型浓缩了距今2亿年到近7亿年间南京地层概貌,很有特点。最下面为冰期(也称“雪球世界”),依次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面貌。我看到了很多小化石,主要是昆虫类。我发现了植物化石一片树叶!这让我很激动。大家都知道煤是由植物遗骸炭化而来,而没有被炭化的保留了下来才成为了植物化石。 河北迁安县迁西群曹庄组条带状铁建造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沉积岩石,距今34-37亿年。条带状铁建造是数次火山喷发之后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火山灰叠加而成的,经过了长期的压石、风化和冲刷作用成为沉积岩,称做条带状铁建造。 埃迪卡拉动物群1947年发现于南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山,因此而得名。它们普遍没有骨骼,甚至没有任何硬体部分,但却留下了清晰的印痕。埃迪卡拉动物群代表了早期多细胞动物的一次重要的演化尝试,其中绝大多数类型在寒武纪到来前灭绝。 经过4天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观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当然也通过这次实习来从新审视自己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