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中语文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希腊文化。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感悟。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二、作家作品及背景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三、基础积累1.字音识记冯骥才()暧昧()亢奋()苍劲()愚蠢()敦煌()和谐()轮廓()神谕()污迹()粗糙()泯灭()篝火()护佑()遁去()2.字形辨析mng()种jing jing()()有神jing()异mng()然jing()牖su()道lng()听lng()络su()心lng()俐lng()葱深su()lng()然靠lng()lng()读龙盘虎j()lng()中前j()后恭lng lng()()j()为己有lng()莠j()条rng()点震hn()rng()质遗hn()3.近义辨析竖立树立优雅幽雅贯穿贯串五、探究赏析当作者看到石头遗迹时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论语六则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2、掌握有关文言知识3、积累孔子的名言警句二、字词积累夯实基础 (一) 字音 俟()莫()甫()哂()相() 铿()沂()喟()雩()冠() (二)通假字 (1)鼓瑟希(2)莫春者(3)唯求则非邦也与(三)一词多义 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坐处于居住处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占,占据积蓄,储存平日,平时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2异不同奇特,与众不同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2)渔人甚异之() (3)永州之野产异蛇() (4)异曲同工() 3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抚抚慰安置,安放什么,什么地方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知知道知觉,感觉见解,知识了解交好,交往主持zh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人不知而不愠() (四)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浴乎沂5、为国以礼(五)词类活用 三、文本探究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2、文章涉及到五个人物,文章对这五个人物都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看看人物的性格。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四、名句默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2.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3.子在齐闻韶,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诗歌赏析】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参考答案】(3分)1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2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3 比拟, 如说新月“学”扇。每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诗歌赏析】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佳作导航】清明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唯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此刻,我站在葬着爷爷奶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的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听母亲讲,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爷奶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爷奶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式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禀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论语六则导学案答案(一) 字音俟(s)莫(m)甫(f)哂(shn)相(xing)铿(kng)沂(y)喟(ku)雩(y)冠(gun) (二)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 (三)1(1)(2)(3)(4)(5)(6) 2(1)(2)(3)(4)3(1)(2)(3)(4) 4(1)(2)(3)(4)(5)(四)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4、浴乎沂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5、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五)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走到后面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一、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评志。 二、精析全文: 1、文章涉及到五个人物,文章对这五个人物都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看看人物的性格? 子路: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 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 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 曾皙很潇洒、高雅,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 2、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 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 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 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 对曾皙:孔子与之。 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4、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