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各位老师教学的难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吧!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1】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被动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 一、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4、“,”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被动句 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谓语”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谓语”式 “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三、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判断句的形式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梁将即楚将项燕。 7、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刘备,天下枭雄。 指出下列判断句的形式 (1)而君幸于赵王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2】 教学目标: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 教学内容: 一、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分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译文: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二、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分以下几种情况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译文: 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 (3)格式:形十于十宾 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其势弱于秦(六国论)译文: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译文: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译文: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贤能 三、实战演练 1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 A吾属今为之虏矣!B求人可使报秦者 C沛公安在D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A、忌不自信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3、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C)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何陋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夫晋,何厌之有?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