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摄像都属画面创作的范畴。一般来讲,用胶片拍摄的影像,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摄影;而用磁带记录的影像,我们一般称之为摄像。摄影,又分为电影摄影和静态摄影。电影摄影为一秒钟拍摄24格画面,一格画面相当于电视的一帧。电影中还有高速摄影和慢速摄影;在电视中就被称之为快动作和慢动作。传统的电影创作的后期制作,是在剪接台上完成的,而电视的后期一般是在对编机房和视频工作站上完成。 一、画面创作的基本要素 构图 构图是画面创作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构图又分为景物构图、光线构图、色彩构图和影调构图多个方面。一般来讲,大家习惯于景物构图。比如把一个房子放在一个什么位置。画面创作是光与影的创作,充分利用光影效果进行构图时最富有感染力的构图。 在进行创作时,除了注意主体的位置与大小、陪体的运用,还要注意画面整体构图的谐调与美观。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设备,提高画面的美感,比如利用镜头的景深作用,使其产生前实后虚或者前虚后实的效果,增加画面的纵深感,进一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 景别 在实际拍摄中,要理解大(远景)、中(中景)、小(近景)和特写。一部三至五分钟的小视频,这几个景别基本上都应该用上,才能让受众了解到基本的情况。如果全是全景或者全是近景都会给人一种表达不全面的印象。 一般来讲,远景用于交待环境与场景,制造气氛;中景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与事件,这也是拍摄中用的较多的一个景别;近景与中景一样用的也较多;特写主要用于表现细节,用于特别需要突出与强调的环节。特写一定要少用。拍摄时,要注意不同景别的变化,要想到后期剪辑时的组接,要有节奏感。 水平 专业摄像人员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把三脚架放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校正一下水平仪。对用小摄像机拍摄的人来说,很多三脚架上不具备云台,更没有水平仪。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者就应该学会从寻像器中来把握摄像机的水平。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准一个垂直的线,如建筑等参照物。如果用广角拍摄,这跟线就会出现变形,失去参照的价值。 在实际拍摄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摄像机好像是水平的,但画面中的水平线并不水平,这正是由于拍摄角度或透视的原因造成的;初学者也常常因注意画面中的某些因素,而忽略另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时间长了之后摸索出一些经验就好了。 稳定性 拍摄时保持稳定,就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对于肩扛式摄像机,两腿分开大致与肩宽,双脚略呈外八字,双手持机,重心要稳。 对于“掌中宝”式的摄像机,最稳的姿势是不用LCD液晶屏,两手持机,眼部贴着寻像器,用头部亚着摄像机,有一种抱着的感觉,千万不要把摄像机用胳膊架在离脸部很远的地方,形成一个“塔吊”式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很难稳定。 时值 有用的素材可以尽量拍的长一些,空镜头和用于过度的镜头可以短一些。在一个节目里,每一个镜头都应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应该给人以跳跃和多余之感。 对于拍摄的人物,长时间没有动作,这个画面内容就显的比较单一,这样镜头可尽量短一些,反之就可长一些。但最短的固定镜头也要在两秒左右(片头、片花文艺片除外),特别对于网络视频来说,太短很容易出现乱的感觉 角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站立着进行,属于平视拍摄。根据需要,也会降低视角、或者借助椅子或梯子来升高视角,这样的拍摄会丰富画面信息。 蹲着拍摄时,为了稳定机器,可将摄像机放在地面上,打开LCD液晶屏;在没有其它借用工具时,为了达到俯拍的效果,可以把LCD液晶屏寻像器角度调向下,把摄像机举过头顶拍摄。 内容表现 画面内容是一切的一切,是创作的核心。我们提倡有目的的拍摄,有思想的拍摄。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也就是,当处在一个拍摄情景时,要多观察,多留意,要善于发现身边可拍事物;手到,就是在眼睛看到的同时,手要立即有所反应,焦距要实、画面要稳、主体要突出。 在拍摄纪录片时,我们可尽量不去打扰对方,让他们在自然地状态下得到真实的记录。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一般对专业摄影师来讲是必须的,主要因为现在的绝大多数专业摄像机都是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的最大优势就是对画面表现的可控性,比如虚实运用等。 对于一些小型摄像机基本都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对焦模式,如果把“FocUS”开关拨到“MANUAL”,变成手控对焦,先变焦距推上去避开前景,按着“PUSHAUTO” 钮,对焦清晰后再松开,然后再拉回来,调整好构图进行拍摄。对于没有“PUSHAUTO”按钮的摄像机,可在自动对焦状态下,先推上去,让摄像机自行对焦清晰,然后打到手控,这样做和按着“PUSHAUTO”钮,道理是一样的。有些时候,运用手控对焦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快速准确的进行手控对焦。 强光与逆光 如果环境光线无法调整与改变,而摄像机又有SPOTL,GHT(聚光模式)与BACKLIGHT(逆光模式)功能的话,当光线集中到拍摄主体上造成其曝光过度时,打开聚光模式,可以减少拍摄主体上的曝光量,此时画面整体上曝光量是减少的。在逆光下拍摄,背景光线过强,拍摄主体较暗,可以打开逆光模式。我们需要的是给拍摄主体一个合适的曝光量,此时背景的曝光过度或不足就不需要过于计较,保证拍摄主体的正确曝光时第一位的。如果在使用聚光模式或逆光模式时,曝光调整过度了,可以再结合手控光圈,稍稍增加或减少曝光量。不过此时画面质量会有所下降。如果有条件可采用反光板或灯光来解决这个问题。 起幅与落幅 一般来讲,运动镜头要有起幅和落幅。起幅要慢而稳,要在不知不觉中摇起,在不知不觉中落幅。停顿的时间比起幅还要长一点,构图要完美一点。 在整个摇的过程中要稳、要平均用力,不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一个摇的镜头,一般来讲能体现出拍摄者的基本功力。 速度 运动镜头的速度没有一定之规,应根据需要有的快有的慢,但都应匀称(个别要求除外)。 太快了,给受众的视觉会有点晕、跟不上; 太慢了,不仅没必要,还会导致编辑时的镜头量减少,内容欠丰富。 但如果在慢的过程中再插入其他画面,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东西,在片头的表现中经常容易碰到。 二创作手法 推 推镜头是一种“强调”的意思,它容易让人跟进。但这样的镜头尽量少用。推镜头是由短焦变为长焦,如果速较快的话,很多小型机器容易产生摄像机自动对焦跟不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改用手控对焦,先推上去,对好焦,再拉到起幅位置,开始拍摄。如果摇镜头时,自动对焦会出现虚焦或者时实时虚的情况,就必须改用手控对焦。拉镜头是由长焦变为短焦,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 拉 拉镜头表现的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点在某一个环境中,其运用很广泛。在拉(或推)的过程中,常常为了照顾落幅的构图,需要边拉(或推)边移,这是允许的,只是要注意移动的平稳,很电影的结尾镜头都习惯用此方法。 摇 对于摇镜头来说,起幅与落幅之间一般为一条直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条弧线或不规则线。这要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而定。 移和跟 移,一般是专业摄影采用的一种拍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轨上,与被拍对象同时运动,国外电影比较喜欢这样的拍摄方式,它能呈现一种紧张感,节奏感也会很强。如果不在专用的设备上移动拍摄,我们最常见的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广角拍摄,这样可减少画面的摇晃。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学者而言,多看、多拍,是学好摄像最好的方法。画面创作需要一定的悟性和灵性。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参与到后期编辑工作,通过编辑,就能更好的了解哪个镜头表现的好、哪个镜头表现的还不够完美,也能了解换面组接的基本知识,通过画面编辑,更能看出所拍的画面的问题所在。 经常感觉镜头稳不住、摇摇晃晃。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摄像机放在三脚架上。如果在拍摄时没有三脚架,可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并将双臂紧贴两助,然后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之后再用左手轻轻地扶住摄像机。这样就能减少抖动,进行稳定的拍摄。另外,当用手支撑着摄像机的时候,应尽量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的部位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要特别留意。 电影摄影师、电视摄像师拍摄前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修电工高级测试题与答案(附解析)
- 集控运行初级工习题+答案(附解析)
- 中药学课件-清利湿热药
- 5月1+x 新居住试题(附答案解析)
- 《CMT卷烟品牌市场推广策略》课件
- 《PDCA循环原理与应用》课件
- 2025年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WinCC课件第一章》课件
- 春耕中班活动课件
- 航空公司航空器性能分析考核试卷
- (完整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质量管理文件
- 中国动漫发展史课件
- 【履职清单】2023新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岗位履职清单
- 门式起重机、架桥机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 安全阀在线校验及延期校验
- GB/T 19670-2023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 GB/T 9128.1-2023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第1部分:PN系列
- 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登记表
-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指导意义
- (完整版)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
-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