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号朱颖毕业论文四稿已看.doc_第1页
59号朱颖毕业论文四稿已看.doc_第2页
59号朱颖毕业论文四稿已看.doc_第3页
59号朱颖毕业论文四稿已看.doc_第4页
59号朱颖毕业论文四稿已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告状行为及对策研究2014届师范类毕业生教 研 文 章 幼儿告状行为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朱颖 学 号: 201105010859 班 级: 11高起8班 专 业: 学前教育 系 别: 学前教育指导教师: 李志红日 期: 2014年 03月 30日目录【摘要】3【关键词】3一、幼儿告状的种类及动因4(一) “试探性”告状4(二)“寻求保护型”告状4(三)“自我表现型”告状5(四)“检举型”告状5二、教师处理告状行为的不正确态度6(一)不予理睬6(二)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孩子抱有偏见6(三)态度粗暴7(四)偏袒一方7三、指导策略8(一)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8(二)给家长指导善告状幼儿的建议9【参考文献】11谢辞11 “建议”的字体,与目录其他部分字体不一致!? 其他的,可以了。对照学校对各部分字体的要求,进行核对修改后,定稿。【摘要】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 具有频发性, 重复性的特点。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 ;方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较为常见。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告状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认清幼儿这些告状行为对于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指导幼儿园教学实践以及家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告状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一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一、 幼儿告状的种类及动因(一) “试探性”告状“试探性”告状是指当幼儿在看到同伴在触犯或违反规则时向教师或家长告状的一种行为,意在揭发其他幼儿的行为以试探教师的态度。2案例1:幼儿正在做手工课,奇奇做到一半,就开始找别的幼儿说话,并拿别人的东西玩。文文见后,马上向老师打起了小报告:“老师,奇奇不认真还说话,还拿别人的东西!”而在手工课开始前,老师已经宣布了“不准说话、不准干扰他人”等规定。案例1中,文文了解了上课的规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文文的告状是想让老师再次确认规则,他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作出解释,若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他很有可能也加入不守规则的行列。 (二)“寻求保护型”告状该类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上海时向老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意在寻求保护。案例2:课间休息时,涛涛突然向老师告状:“磊磊打我,还抓我手!”而磊磊也不甘示弱:“是涛涛先抓我的!”案例2中,两个幼儿都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采取了告状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保护,这也是社会交往技巧不成熟的表现。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都不是生而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亲社会行为行为必然增多,攻击性行为必然减少,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养。3(三)“自我表现型”告状该类型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由于自身强烈的表现欲,贬低或打击同伴,以及表扬自己的方式进行告状,试图吸引承认关注,获得心理满足。2案例3:在上手工课时,毛毛对老师说:“老师,婷婷把胶糊弄的到处都是,你看我都把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案例3中,毛毛的告状行为体现了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研究显示,每个幼儿都天生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当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获得老师好感、关注和认同而向老师告状,以此太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四)“检举型”告状该类型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道德发展的基础上,为了维护规则或伸张正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2案例4:课间老师让幼儿休息时,悠悠突然跟老师说:“明明和天天不好好休息,他们在下面偷偷打架!”案例4中,该案例中,幼儿为打抱不平或维护规则而告状,说明他已经对正义有了认知,懂得明确正误,并努力维护规则,道德责任感萌芽。反映了幼儿在把他人的行为与老师平常教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进行比较,并产生了道德体验。这是幼儿道德评价发展的一种标志。涛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老师的帮助,从而矫正他人的不好行为,也说明这是他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二、教师处理告状行为的不正确态度(一)不予理睬何为不予理睬?就是不理会他,不给他机会。例如,在实习期间。有一天,我们班的李若彤小朋友跑到主班老师的面前大声的说:“老师,李哲航老是抢我的玩具”主班老师只是应付了一句:我知道了,便继续做她手上的工作。王朔在他的小说里讲:证人的最好办法不是批评他、骂他,而是不理他!对待孩子的告状用一句“我知道了或者一会再说”优势甚至头都不抬,装作没听见。如果是这种态度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二)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孩子抱有偏见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幼儿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以为调皮的幼儿做的都是错的。1实习期间,我们班的柴春泽小朋友总是很调皮,一会碰碰这个,一会摸摸那个小朋友的头。一天,柴春泽跑到老师的面前说李泽抓他,而老师连原因都没问,就直接对柴春泽说:“你以后少惹别人,我看是你抓的李泽吧?” 孩子告状时,很多时候老师会根据被告者是谁来下判断,如果是班级里比较调皮的幼儿,老师通常都不问清楚原因,直接批评调皮的幼儿,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让班级的其他孩子误会,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做什么都是错的。(三)态度粗暴粗暴既是鲁莽、暴躁,机器粗暴的抨击。当孩子告状时,老师粗暴的打断,斥责孩子,不管孩子把告状的原因讲完,老师已经制止了孩子继续讲下去。这天,董毅又跑到老师的面前说谁谁又打他或者抢他的书了,这时,老师正在准备上课的东西,于是连问都没问就直接打断董毅的话说:“你怎么那么多事?下回这样的小事不要跑来告诉我!”当孩子一遍遍的跑来告状时,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师就会失去耐心,而且感觉烦躁,当幼儿再跑来告状时。老师就会粗暴的打断:“你一天事怎么那么多啊?烦不烦啊?”其实,爱告状的孩子只是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老师应该多包容理解,多一点耐心。 (四)偏袒一方偏袒既是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守伤害。对于自己喜爱的幼儿不听告状的原因偏爱一方,认为另一方是错的。赵小洋是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老师们都很喜欢他。这天,小朋友们正在各自的区角玩,忽然欣欣大声说道:“老师,赵小洋他不再自己的区角玩,跑过来抢我的!”只听老师说道:“喊什么喊,不就是抢了你一个玩具吗?再让他给你不就行了.”在班级里,总有几个孩子特别讨人喜欢。上课很认真,而且很听老师的话,还有就是父母给了孩子一个俊模样。对待这样的幼儿,老师会格外的偏爱,但是这并不代表听话长得漂亮的孩子就不会犯错误,久而久之,这回滋长孩子的自负心理。同时,也会让其他幼儿有自卑感。三、指导策略(一)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41.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1 在幼儿期,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爱告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应欢迎幼儿多告状。这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现。当你忙碌时不如停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温暖孩子的心。 2.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课堂上的解释会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但是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通过动画片,听故事等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而引导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可以让孩子发表言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告状行为,也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3.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 当有孩子跑到你的面前向你告状时,并不是他没事找事,而是因为他需要你的帮助,对你很信赖。因此,认真的倾听幼儿的告状,全面的调查孩子告状的动机,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在孩子的告状行为中,有一部分的告状,是由于孩子不能不能共同分享同一件物品造成的。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必定减少孩子的告状次数。 在很多班级老师会鼓励孩子带来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某一个孩子带来的食物或玩具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吃一起玩,如果直接跟孩子们说分享,他并不明白。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分享。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信但不自我1 太爱告状的孩子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充满自信的孩子不会时不时就到老师那里去告状,他们对待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对待一些小毛病自己就能处理好。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二) 给家长指导善告状幼儿的建议 1.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家里的时候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孩子在见到这样的情景时,就会无意间模仿父母的这种行为,到了学校后,便会出现攻击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幼儿期的孩子,最善于模仿。如果家长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孩子就会去模仿家长的这种行为。因此,平日里,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给孩子树立起榜样。2.不对孩子过于沉溺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可是到了家里,宛然一副小皇帝或小公主的样子。例如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玩具,就哭闹的站在玩具前不走了,家长看到孩子哭了,就心疼了。于是,孩子在哭闹的情况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些孩子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所以父母会格外的溺爱孩子,这样做不仅不与孩子的发展,反而会助长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品格。因此,家长在管理孩子这一方面,不应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或自然行为,而是与幼儿普通的心理发展不完善有关。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意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无论孩子的告状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大法官。3 教师在面对毫无意义的告状时,应迅速明确规划,着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责任感,引导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处理有意义告状时,教师必须先给予受伤的孩子以安慰,再着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积极融入群体,培养其社会性,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3【参考文献】1刘晶波,杨翠美.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J.幼儿教育,2007,(9):34.2郑明,李春华.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幼教园地,2006,(4.下旬版):31. 谢辞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志红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李志红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她认真负责地为我指出每一个小的错误,而我也为自己犯了这样的小错而感到脸红。她在本论文完成之际给予我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