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奉新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奉新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君主专制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血缘分封长期存在充分说明a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b分王子弟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d周代制度受到每个封建政权的推崇3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4“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建立内阁制度 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5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a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 b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d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6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b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d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7西赛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确切的认识是: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野蛮的习惯法消除 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废除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8.白芝浩不是一位规范主义者,而是一个独特的功能主义者,他将英国政制分成两个部分,即“尊严的部分”(the dignified part)和“效率部分”(the efficient part)“它的本质因其拥有现代式的简单性所带来的力量而显得孔武有力;它的外观因其拥有一个更堂皇的时代所显示的哥特式的庄严性而显得富丽堂皇”。由此可见。“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立宪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君主制和议会制 d.立宪制和内阁制9.“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a用来维护各州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10.1896年,俾斯麦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对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段话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a. b. c. d.11.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d.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12在谈到鸦片战争的时候,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了一句很公正的话:“看起来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起了警醒作用。”这句话的实质含义不包括a两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封建制度开始动摇和分崩离析b中国的大门被炮舰轰开后逐渐面向资本主义新世界c中国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民族觉醒、复兴和崛起的道路d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3.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c.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d.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14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5.“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6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国民大革命17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该材料不能表明a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举行隆重悼念 b八路军在不利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c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将领 d日军疯狂进攻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18.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b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c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d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20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21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22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a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b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c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d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23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圈地运动”。在“圈地运动”的冲击下,英国农村发生了从来有的新变化(见右图)。这种新变化主要是指a农田日趋缩小,牧地不断扩大b养羊业随着制呢业的发展而兴旺c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d封建主加强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24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a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25.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坚 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26.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27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c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d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28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29“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30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倡导君民共主 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c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第卷 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计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0年7月,在华盛顿大学的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上、他(胡适)以“中国传统与未来”(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为题所作的公开演说中,最后一次试图将文艺复兴的概念,有系统地应用到中国史上。他对五四之前的中国历史,总计区分出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是第8与第9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复兴,那时白话开始出现在禅僧的诗与语录中。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第三次文艺复兴是第17与第18世纪的“学术复兴”,那时人文学者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研究古籍与史籍。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将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所指的中国古代三次“文艺复兴”运动的所处的朝代及背景。(9分)(2)比较材料二中的“新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5分)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地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五: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2分)(3)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2分)(4)据材料四指出,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并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振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以后变成现实? (6分)(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复兴之路展览给人的深刻教育和启示。(2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