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_第1页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_第2页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_第3页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_第4页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班级:_姓名:_得分:_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虐杀(n)洗涤(d)似的(s)浸渍(z)B从容(cn) 强劲(jn) 宝藏(zn) 发酵(xio)C繁芜(w) 曲折(q) 罹难(l) 悼念(do)D估量(lin) 桀骜(o) 挫折(cu) 给予(i)解析:A.似sh;B.酵jio;D.量lin,挫cu,给j。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祈祷喧响急燥殒身不恤B倾圮踟蹰屠戮察颜观色C寂莫诅咒给予义愤填膺D诬蔑蜕变缔造骇人听闻解析:A.燥躁;B.颜言;C.莫寞。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_用吃的东西款待它。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_。A欣然往往敬仰B毅然常常景仰C毅然往往景仰 D欣然常常敬仰解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欣然:愉快的样子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景仰:佩服尊敬;仰慕。敬仰:敬重仰慕。答案:B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B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D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解析:“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话未完,“学问”后应改为破折号。答案: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书斋凝石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转引自新华文摘有删改)5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书写、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幽雅,明朗清净。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解析:原文中交代“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答案:D6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解析:“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答案:C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D现代礼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解析:B.少了“常常”;C.是有些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看;D.“必然趋势”的判断太武断。答案:A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论 毅 力梁启超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云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要其何以成何以败要:概括B乘一时之意气 乘:趁着C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 庸讵:怎么,哪里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天命,命运解析:数:规律。答案:D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者:的人。A.虽:虽然;即使。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之:助词,的;代词,它。答案:B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是从“逆”与“顺”的转化规律来论述毅力的作用,从“挫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了“逆”与“顺”的关系。B文章写了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进一层,层层递进。C文章从“有毅力者”与“反是者”两个方面展开,指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只有那些有毅力、意志力的人才能逆转境遇。D作者在“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的关键。以“操舟”为喻,指出了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彼岸的,突出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解析:应是“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内在精神的重要作用”。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3分)译文:_(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4分)译文:_(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3分)译文:_答案:(1)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极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2)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而且上天有宠于他。(3)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参考译文: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极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退后,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繁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了,接着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上天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够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就是他成功、我失败所不同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的水路,其间风潮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他凭借艰苦忍耐的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从容容进入到顺利的境地。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终于无法达到对岸。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罢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1)(2)两题。(8分)三月晦日送客唐崔橹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1)分析诗中“兼”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答:_(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作具体分析。(4分)答:_答案:(1)作者运用“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难舍难分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情。(2)作者在三四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期盼之情中又流露出一种挽留之情。13名句和文学常识填空。(5分)(1)横眉冷对千夫指,_。(2)真的猛士,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_,_。答案:(1)俯首甘为孺子牛(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有一位大师叫巴金(节选)刘醒龙秋叶苍红。秋草苍黄。秋夜苍白。秋水苍茫。我趴在塞外一张陌生的桌子上,好不容易写下“泪水清扬的满月”这一句。我晓得此时此刻自己需要一场刻骨铭心的伤痛。我别无选择,只有将电话打回家,那是一个行将50岁的男人唯一能够彻底敞开胸怀的地方,也只有骨肉至爱的女人的怀抱,才能让早已心如止水的男人隔着千山万水放声大哭。平静了些,我才重新拿起笔来,匆匆写了一段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文字:“是您自己的选择,还是上苍的安排,泪水清扬的满月,就这样载走了亲爱的巴金老人!从此后,谁堪做文学中国的良心?我唯有匍匐在山海关外的茫茫大地上,祈望天空那颗最大最圆的月亮成为您的永生!”我还想说,从此后,谁堪矗立文学中国的脊梁?我还想说,从此后,谁堪标志文学中国的清洁?长夜难眠,这发自心灵的伤痛,其实早就深植在浅薄的年少时期。那时候,我生活着的小城,流行一种名为“文学青年”的毛病。就像传播非典型肺炎的蝙蝠与果子狸,最初传播这种毛病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每当他们外出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归来,总要传播一些闻所未闻的小道消息或者是美其名曰的文学新观念。很多次,混迹在听众中的我,闻得种种对巴金老人的不敬,血肉之躯竟然能够产生阵阵莫名其妙的愤怒与激烈。世事如烟,所幸我还能及时看清楚,在谎言被重复千万次的那段时间里,真理并没有真的被淹没。只是以其沧桑历尽的姿态,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用忏悔的耳光痛苦而幸福地抽打自己。年少并不等于无知。真无知是因为个人欲望太过强烈,看不到追名逐利背后的丑陋与肮脏。更看不到文学的真正巨人反而类似老父老母,从不在儿女面前,以哲人姿态散布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大话,更不会利用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书写无限夸张。有一说法,远处的作家是天才,隔壁的作家是笑话。远处的巴金老人,越来越不被人当成是天才。在我成为一名真正的书写者,并将巴金老人当成动笔就能见到的邻居之后,老人拥有的全部朴实无华,都在证明,真是高僧,只说常话。所以,不将巴金老人当成天才是对的。天降大任于斯,为的就是让巴金老人与众多狂妄之辈的平实相处,及时地帮其来几颗救心丸,饮一剂还魂汤。一位老人的远去,让一批后学长大许多。第二天的早上,大家又到了一起。回忆着1999年,老人在喉咙里插上两根导管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从现在起,是为你们活着!”我没有同意对老人最后言语的普遍说法,也没像从前那样只要求自己心里有数,不去触犯众怒。算不上挺身而出,我只是不再习惯从众,不再习惯洁身自好,不再习惯温良恭让。我想让大家同自己一起去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了。虽然早已不是年轻,这个念头刚一出现,我就觉得肩头上一夜之间磨出了一层老茧。也只有这种老茧才有力量让我将心里的话当众掏出来。当然,这老茧也是老人离去后,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在肩上的责任。在我的新长篇小说圣天门口中,我形容说,一盏灯最黑。那样的黑是众多逃避所导致的,不是不懂得,而是世界太聪明,非要等到惟一的灯熄灭之后,人们才开始点燃自己的心灵之火。这些年,有多少年轻人都不堪重负的责任,被强压在这位衰弱得无法做出任何行动的老人的肩上;有多少声名显赫位高权重者都三缄其口的话语,还在凭借连呼吸都不能自主的老人的名义发出。老人终其一生从不计较一己之利,不管世俗之眼如何相看,事实无可否认地摆在那里,没有老人的脊梁作为支撑,文学中国也许早就被一些三头六臂的怪物,幻化为出产种种丑陋私利的自家后院。巴金老人是定海神针,是镇宅宝镜。本可以早些仙去的老人,就连文学中国里最基本的良心,也还要以一己之力独自担当,直到悬于一线的生命最后一次搏动。对巴金老人的尊敬和热爱,就像大树一样年年见长。却不然,这成长连一丝氧气、一只吊瓶都不如,救不回哪怕只需延续到102岁生日的一点点时光。虽然永生也是活着,虽然101岁也是永恒。好在天空中有一轮最圆的月亮,还活着的失落之心才不至于像枯叶一样四处飘零。我寻找到一处网吧,将无论如何也难表达怀念的文字发送出去。塞外深秋不再是凉的,而是真实的冷。我不想马上回到住处,顺着漫长的街道往前走,不时地心中会怦然一动,以为自己接近了某种渴望。月光如雪水流遍,清冷浸透到灵魂深处。这时候,才想起在河流之上见到的落霞满月,真的是一种预兆。天地留言,默默雾雨电;星月流响,朗朗家春秋。好在这世界猛然惊醒过来,像我一样明白,有一种伟大叫巴金!(光明日报)14“我想让大家同自己一起去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了”一句中,“触摸”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_。答案:用心灵去感悟。15作者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答案:对巴金老人的尊敬和热爱以及对老人逝世的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深沉的怀念。16作者认为,巴金的伟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答案:(1)以一己之力承担文学中国里最基本的良心,堪做中国文学的良心。(2)以孱弱之躯承担许多年轻人都不堪重负的责任,堪做矗立文学中国的脊梁。(3)终其一生从不计较一己之利,标志文学中国的清洁。17请谈谈“天地留言,默默雾雨电;星月流响,朗朗家春秋”这副对联的妙处。(6分)答:_。答案: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有很强的纪念意味;隐含了作者对巴金先生深沉的怀念,巴金虽已逝去,但是他的作品,他的影响甚至于他的灵魂都将铭刻在天地之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六、(15分)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4分)原句: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快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改句:_。解析:本题考查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的使用。先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语“激昂、欢乐、忧愁、深思”,然后借用原句结构“使你”组合成4个小句子,把最后一句话改成反问句即可。答案: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19仿照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两组句子。(6分)我喜欢暴风雨。如果我是诗人,把那云诡波谲的瞬间孕育成诗,那一定是美好的篇章。_,_,_。_,_,_。答案:示例:如果我是音乐家,把那撼人心魄的气势用飞扬的音符表达,那一定是动听的乐章。如果我是哲学家,把那短暂的爆发前的孕育用缜密的思维来分析,那一定是无比精彩的哲理。20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5个字。(5分)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答:_。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这段话有这样两层大意:一、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二、三重境界的内容侧重。把握这两个要点,就可以了。答案:语文教育“人技”“人格”“人生”的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段歌词这样写道:“走过了春天走过秋天,送走了今天又是明天,一天又一天,月月年年,我们的心不变。”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地行走,沿途既有阳光,也有风雨请以“走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所给材料起到了提示作文内容与立意的作用。它告诉考生,“走过”需要与人生紧密结合。“走过”的既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一种心境;“走过”的路途既可以有阳光,也可以有风雨。同时,可以将材料中的省略号视为省略号式立意,只要结合人生,与“走过”有关,就算是正确的立意。需注意的是,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明确走过的是什么,而不能空谈“走过”,导致文章空洞无物。【范文】走过人的一生,是不停行走的一生。在这长长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特别是当“风暴”和“霜雪”突如其来时,你是否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勇敢的海燕在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