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主要教学内容: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二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共有四部分。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含义、特征及多样性,形成完整的概念与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欣赏图片,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意生活,热爱艺术,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六、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对教材重点部分的理论阐述。解决方法:围绕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着一本质属性来进行教学,利用图片、文字讲清重难点。七、教学方法手段:欣赏、讲解、讨论;教具使用:多媒体八、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屏幕的图片林黛玉,看一看美术作品它是怎样描绘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多媒体演示陈晓旭妆扮林黛玉的经典照片一组。)生:从颜色、线条、形体等这些方面来描绘的。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是怎样描绘林黛玉的?哪个同学来说一说?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是通过词语来描绘的。师:那音乐作品是怎样来描绘林黛玉的?(多媒体音乐响起)生: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是用声音、音响、伴奏来描绘林黛玉的形象的。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从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三个角度来分析、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那么,哪一种最直接、最感官、最具象?生: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颜色、有形体,是最直接、最感官、最具象的,让人一看一目了然。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演示课题)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那么,艺术形象有什么特征呢?(引起学生思考)(二)讲授新课1、通过寻找不同种类艺术形象的特点,体会艺术形象的特征。我们把几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一个比较(演示不同艺术作品: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师:我们欣赏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 月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演示文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生1: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从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触动人们的心灵感觉活动,使人们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师小结:文学作品艺术形象是语言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想象形象。生2: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乐曲,描绘出夕阳落江面,圆月上东山的淡雅美丽景色。音乐艺术作品通过音响、节奏、速度、强弱等表现,触动人们的听觉感官,使人们以艺术联想的方式体会、理解月亮形象的审美内涵。师 小结: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听觉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音响形象。生3: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的美感享受。绘画艺术作品通过形体、构图、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体动人的月亮形象。师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师:通过以上的对比,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生:看得见、听不见、有形象、有色彩,鲜明具体,静止不动,占有空间,表现事物的瞬间形态。师:美术形象是以空间存在的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受。(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2、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演示图片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血衣)请同学们简单的谈谈对这两张作品形象的感受。生1: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以写真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真实的教皇形象,体现出了教皇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冷酷,贪婪的内心,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生2:油画血衣画家通过丰富色彩、各具个性的形象,创造出具有史诗般宏壮场景的整体形象,用来揭示土地改革这一社会巨变的深刻内涵。(演示文字)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3、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美术形象是静止的空间形象,决定了美术形象是瞬间形象,不能够表现事物的全过程。而瞬间形象必须能够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须表现的典型形象。例如:我们要表现“跳高”这一主题,从助跑、起跳到跃竿、落地,要表现瞬间,哪个环节更具有典型性生1:跃竿。师:显然跃竿动作最典型地表现了跳高运动。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术作品,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呢?如罗丹的思想者,同学们还记得他的形象吗?请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体会艺术家的构思。)(演示思想者)罗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动作形象表现思想者呢?为什么不用老人、儿童、女人形象?生2:成年男人更能体现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思想者用鲜明而生动的面貌,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而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4、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师:艺术与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这幅作品并讨论。(演示石涛的翠碧长松图)生:此图表现出庐山地区云雾迷漫的自然景观,而且在笔墨、意境中流露出浓郁的感情色彩,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不等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师总结: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5、引导学生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张作品,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典型艺术形象的。(演示流民图、格尔尼卡)生:流民图表现出作者主观上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控诉与批判态度,属再现性形象创作,偏重与写实;而格尔尼卡表现了画家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愤慨,属表现性作品,偏重于内心情感的渲发。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形象创作方法多种多样。6、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演示的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演示三张静物作品,霍达的静物、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克利的奔流。)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静物属表现性形象,注重对对象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我和我的故乡属意象性形象并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奔流属抽象性形象,是对自然现象的外观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庆阳市重点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解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
- 2025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冲刺试卷 结构设计原理专项训练
- 现代化定制家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冲刺押题卷及答案
- 现代农业农药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银川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民法典学习解读
- 摊铺机装箱单rp452l smc1lxf使用说明书
- 泵与风机课堂版
- 最全海外常驻和出差补助管理规定
- 运维服务服务器网络设备日常巡检报告
- 《老年学概论(第3版)》课件第一章
- GB/T 32177-2015耐火材料中B2O3的测定
- GB/T 13955-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 GB/T 11968-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基础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古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