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学考自测知识填空(整理).doc_第1页
必修三学考自测知识填空(整理).doc_第2页
必修三学考自测知识填空(整理).doc_第3页
必修三学考自测知识填空(整理).doc_第4页
必修三学考自测知识填空(整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知识点自测1. 体液包括 和 ,其中细胞内液含量最多,占体液的2/3。2. 内环境是人体_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由_形成的液体环境,包括_、_和_,三种液体的成分和含量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用图示表示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之间的物质流动方向: 3. 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_中,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_ _中,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_ _。4. 数字标号代表四种液体,字母标号代表四种结构。分别为:5.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_、_和_。在37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正常人的血浆呈中性,PH约为 其中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 是 。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为 左右6. 内环境是_与_交换物质的媒介。正常机体通过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 _状态叫做稳态。参与稳态调节机制是 。7.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 的必须条件。8. 根据右图回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该方式的结构基础是_。反射弧包括 _、 _、 _、 _和 _(按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方向写)五个部分。9.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_ _状态转化为显著_ _状态的过程。10.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 传导,速度较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即未受刺激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其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情况是 。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状态,称为动作电位,其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情况是 。11.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电位由 变成 ,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 ,产生 。12. 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结构叫 ,兴奋在突触处以 的形式 传递,速度较 。、突触包括: 、 和 。信号变化: 。13. _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血糖平衡的控制有关。_与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有关。人脑具有 、学习、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损表现为:W区( )、H区( )、 V区( )、S区( )。一般来说,脊髓中的 大多受脑中的 的控制。14. 由 分泌的,通过 运输,对生命活动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即激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生长激素:主要作用为 ,幼年过少患 ,过多患 。成年过多患 。抗利尿激素:由 分泌,作用为 。15.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 、通过 运输,作用于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 。16. 血糖的正常值为 ,血糖主要来源于 、 和 。去向: 、 、 。胰岛素: 细胞分泌,作用为 ;胰高血糖素: 细胞分泌,作用为 。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 。17. 完成下列图解:甲乙丙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甲状腺激素:由 分泌,幼年分泌过少得 ,成年分泌过多得 ,成年分泌过少(缺碘)得 。其调节属于 调节。1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同点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激素调节19.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调节激素为 ,能促进 对原尿中水分重吸收,其结果: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20. 免疫系统由 、 、 组成。21.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_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_免疫。第三道防线是_性免疫,包括_免疫和_免疫。22. 体液免疫:抗原在内环境中,由抗体完成的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抗体:由 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 。 23. 细胞免疫:抗原在靶细胞中,由效应T细胞完成的免疫。主要由 起作用。 24.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过敏反应: 接受过敏原,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25.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 。胚芽鞘感受光线刺激的部位: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 ,弯曲生长的部位: ,26. 向光性解释: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从 侧运输到 侧,使尖端下部 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快。27.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运输方向:纵向为极性运输,只能由 运输到 。横向: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只能由 运输到 。28.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 促进生长,高浓度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的大小: 。(看两重性图,大于0为促进,小于0为抑制,等于0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9.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发育,侧芽受到_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_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30. 在植物激素中_的作用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类似,可以促进茎秆 ,还能促进种子 _; 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_可以促进果实成熟。31. 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主要是植物)和 (主要是动物)。32. 种群的数量特征: 、 、 、 其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特征是 ,对种群数量起预测作用的是 。 老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幼年个体数ABC33. 如右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年龄组成中的_型_型和_型。其中_类型预示未来种群密度将会大幅增加。34. 在_和_条件充裕,气候_、没有_的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每年(或其它单位时间,下同)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则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 =_。这种种群增长的方式称作种群增长的_曲线。35. 自然界的_和_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会_,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会_,这就会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这种情况下的增长称为_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又称_值。36. _时间内聚集在_区域中_生物种群的_,叫做群落(注意:群落必须包含该区域的所有生物,不能只是动植物)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 。37. 群落中物种间的种间关系有四种: 、 、 、 。 互利共生:根瘤菌、地衣等 捕食(猫和老鼠) 竞争:(如羊和牛)38.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 的影响。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 的影响,因为植物能为动物提供 和 。在水平方向上具有 现象。39.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逐渐被另一个群落_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_的地面,或者原来_,但被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_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它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和 。40. 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_,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41.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和_。其中可以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非生物的能量输入到群落的是_。可以把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的是_。42.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联系。起点一定是 。 实 例: 植 物蝗 虫青 蛙蛇鹰。 消费级别:( )、( )、( )、( )、( )。 营养级别:( )、( )、( )、( )、( )。43.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和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能量流动的起点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途径 。能量的散失方式:通过呼吸作用以 形式散失。能量流动的特点: , 。草鼠狐兔鹰蛇44. 组成生物体的_,都不断的进行着从_到生物群落,又从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_形式传递。45. 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不断的在 与 之间循环往返。所以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同时发生的,彼此相互依赖,不可_。46. 根据右图回答:该图有_条食物链,鹰属于_营养级,鹰与狐之间是_关系,鹰与兔之间是_关系,鹰与蛇之间是_关系。碳在图中各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为_。BCDA47. 根据右边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与碳循环关系的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哪种生态成分?A_ B_ C_ D_。2)图中的代表_, 代表_, 代表_,代表_。3)碳在A与D之间以_的形式循环,在ABC之间以_的形式传递。48. 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_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属于_信息,植物的发芽和开花需要接受来自于无机环境的_信息。49.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 、 。50.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的能力。包括 和 ,二者的大小呈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