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鹰潭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解析】依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前提是同姓,即同血缘,故a项正确;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不全是同血缘的,还有功臣、姻亲和殷商降族,故b项错误;结盟国不一定是同血缘,故c项错误;联姻国,西周规定同姓国不通婚,所以联姻国之间是不同的血缘和不同的姓氏,故d项错误。【答案】a25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最主要在于()a指出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起源 b明确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c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d强调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 【解析】题干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同朝代的不同少数民族,并没有说是边疆,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只说明自己是谁的后代,而没有体现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了几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并没有说各个民族的共同起源,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三个少数民族均认为自己的祖先和炎帝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26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27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解析】依据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可知在房产买卖时必须首先征得亲族的意见,只有亲族放弃购买权之后才能再卖给四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不抑兼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可知在房屋买卖时得按照先考虑亲族是否购买,再考虑四邻最后他人的顺序,不是自由买卖,故c项错误;房屋买卖有先后顺序,由此可见朝廷对民间买卖是严加管理的,故d项错误。【答案】a28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a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b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d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解析】依据材料“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可知是担心百姓失业,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从中西国情的角度去分析,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可知通铁路带来民众失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可知带来了各行业的失业,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9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天津条约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可知主要是彰显中国政体的落后,没有强调领土主权的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清政体的腐败,并未要求向日本学习,故d项错误。【答案】b30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解析】社会习俗受西方影响,但是不能体现子来说在中国普遍使用的过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可知在中国的社会陋习还是存在的,不能说彻底革除,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自来水的应用从抵触到接受的一个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如果乐意接受的话就不会有材料中“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的现象了,故d项错误。【答案】c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解析】依据材料“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至“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故a项正确;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这是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调整发展思路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32从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来说,雅典民主制的真正缺陷是()a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 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运作c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 d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解析】“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这是当时的社会时代所决定的,并不是雅典民主本身所决定的,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利的滥用,故b项正确;“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是城邦的特点,不是民主制的缺陷,故c项错误;“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雅典民主制的实质目的,因为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就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时代,故d项错误。【答案】b3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是谁()amichael faraday bjames wattcrichard arkwright djames hargreaves 【解析】michael faraday(法拉第)的主要贡献是电磁感应,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知是james watt(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引入了蒸汽时代,故b项正确;richard arkwright(阿克莱特)发明了的是水利纺纱机,利用的是水利,故c项错误;james hargreaves(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故d项错误。【答案】b34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解析】国会是由雅典和罗马的公民大会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独立行使行政的权利是从英国的首相演变而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体现了对雅典和英国的继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民主制中不能体系中央集权,因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5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面临的困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可知,要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有困难的,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反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更没有和欧盟相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5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8分)(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12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可知,是积极准备,并在赴会之前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由此可见是积极准备。(2)依据材料二“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可知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依据材料三“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可知日本的所谓借口和意大利态度的变化。(3)根据整个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大公报报道十分的详实;因此可以了解巴黎和会进程。依据材料三“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可见有利于鼓动国民发动爱国运动;【答案】(1)态度:积极准备(或应对)(2分)说明:北京政府从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那一刻起,就认识到世界大战结束后将召开和会,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发言,解决青岛问题。说明最终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并非仓促成行,而是经历了四年的充足准备。(言之有理即可,3分)(2)因素: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意大利态度的变化;日本的要挟;英法美态度的转变;日本的所谓借口。(8分,任答四点即得8分,每点2分)(3)影响: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总之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影响。(每点3分,共12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区域 / 国家gdp总量百万美元人均gdpgdp 比例世界百分之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228 600600329法国38 434113555英国36 232170652日本20 7396693德国26 349107738美国12 5481257181870年大英帝国265 000241清穆宗同治九年189 740530172英国100 179319091美国98 374244589俄罗斯帝国83 64694376法国72 100187665德意志帝国71 429183965日本帝国(明治时代)25 393737231913年大英帝国570 406211美国517 3835301191中华民国241 34455289德意志帝国237 332364888俄罗斯帝国232 351148886英国224 618492183英属印度204 24167376法国144 489348553日本帝国(大正时代)71 653138726(注:数据来自于相关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考,但不影响答题。)问题:观察材料,指出各国gdp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特点及并分析原因。(12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表格中1820年的各国gdp数据可看出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1870和1913年中国gdp数据明显开始落后,英、美、德、日发展迅速,到1913年,美国已经超越英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0年之前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而同时期的西方正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超越中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和日本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答案】特点:中国失去领先地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优势不明显;美德和日本迅速崛起,超越英法俄资本主义国家。(6分)原因: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步确立;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之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技术和资金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分)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革命时发现:“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其实,同光年间的清政府也曾实行了“洋务新政”。但是,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指出:“不料(清统治者)却发现他们自己被吸入了无法抗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同光年间,就连权倾朝野并被视为顽固派首领的那拉氏,也不得不从默许、镇压者,转变为实际上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但是恰恰如此,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改革引起了“参与性爆炸”,意思是因为改革而引起了革命。材料二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1)用史实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9分)(2)1884年福泽渝吉指出清朝学习西方的弊端是什么?(6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同光年间,就连权倾朝野并被视为顽固派首领的那拉氏,也不得不从默许、镇压者,转变为实际上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但是恰恰如此,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改革引起了“参与性爆炸”,意思是因为改革而引起了革命。可知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始到导致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中国兴起了学西方制度的活动,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者为缓和矛盾,不得不进行预备立宪。(2)依据材料二“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及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为主,面对西方民主思潮和文明开化,拒绝政治上的变革,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艰难异常。【答案】(1)说明:洋务运动为了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导致需要引进西方科技,从而兴办新式堂,派留学生;甲午战败证明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科技远远不够,从而又导致还需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于是清光绪皇帝开展了旨在变革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经历了八国联军打击和义和团运动的震荡后,清王朝不得不实行新政和立宪。(每个层次3分)(2)弊端:福泽谕吉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为主(2分),面对西方民主思潮和文明开化,采取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2分),拒绝政治上的变革,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艰难异常。(2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1)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10分)(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5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和材料二“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可以总结二人的相同之处是学习西方,并可以富强达到御敌的目的。(2)依据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材料二中“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郑观应的主张是既学习技术又学习制度。总结两则材料可以知道在学习西方上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答案】(1)相同:二者都承认西方国家的富强中国的羸弱,同时也都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学习西方强盛起来。(4分)不同:魏源认为,中国强盛之法主要是学习西方养兵练兵之法,学习西方各种技术,发展武备,加强国防。郑观应认为,中国要强盛不仅要军事力量强大,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先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因此,郑观应提出应该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6分)(2)变化: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不过,毛泽东在军事上没有必胜把握的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坚决主张派兵赴朝作战,并非是慑于斯大林的压力,而主要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主权的考虑。除了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外,毛泽东很可能还有对中国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更深层的忧虑。问题在于,如果朝鲜按照苏联的计划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其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因此而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斯大林便极有可能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苏联远东军进入东北,援助中国作战。毛泽东不会忘记,1945年斯大林就是借口对日作战,出兵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毛泽东更不会忘记,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的协定。很有可能,“东北王”高岗与莫斯科的特殊关系也是毛泽东在考虑东北命运时的心腹之患。因此,一旦让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而苏联再次出兵东北,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无论战争胜败如何,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做法,当然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了。”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材料二 “可以理解,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中国和北朝鲜的边界)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美斯蒂芬豪沃斯:美国海军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何在?(6分)(2)“除了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外”,还有哪些历史与现实因素使毛泽东对中国主权完整受到威胁深感忧虑?【解析】(1)依据材料一“一旦让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而苏联再次出兵东北,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无论战争胜败如何,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做法,当然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了。”和材料二“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总结中国出兵原因,即“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担心中国的主权完整受到破坏。(2)依据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就是借口对日作战,出兵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毛泽东更不会忘记,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的协定。“东北王”高岗与莫斯科的特殊关系也是毛泽东在考虑东北命运时的心腹之患。”总结历史性因素,即1945年苏联以对日作战为名,迫使蒋介石签订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收回主权;东北领导人高岗与莫斯科的特殊关系。【答案】(1)原因:“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美国侵略朝鲜,其军队打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火救护知识培训课件
- 梯子使用培训课件
- 2025年音乐辅导员招聘考试高频考题分析与解答技巧
- 2025年艺术品经纪人职业能力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兑奖流程中财务审核笔试题目
- 2025年AI领域职位人工智能公司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能力)复习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入门指南初级装调检修工程师面试要点与模拟题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交通工程)》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某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协议
- 汽车涂装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路亚用品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 医疗应急演练培训课件
- 运维操作规范
- 2025至2030SMA树脂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手册
- JG/T 317-2011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
- 中学生自残课件
- 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
- 2025年度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