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辩护与谴责:试析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外冲突观 以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为中心李 颖摘 要: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大幅度泛滥。近代来华传教士们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这种矛盾的认识态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键词:传教士;西方人;中外冲突观;鸦片战争;鸦片贸易近代以来,中外冲突接踵而至。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冲突中的重要事件。前者不仅意味着满清王朝自此被迫一步步融入走向世界的潮流,而且昭示了近百年中华民族噩梦的起始;后者作为一种主要由英国操纵进行的非法贸易,给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试以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为中心,就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外冲突观略作分析对于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关于鸦片贸易的看法,学术界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并且论证相当精彩。相关的研究成果可参见吴义雄基督教道德与商业利益的较量1830年代来华传教士与英商关于鸦片贸易的辩论,学术研究2005年第12期;吴霞论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的鸦片贸易观及其影响,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社会的鸦片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何大进19世纪中叶美国舆论、传教士和商人对鸦片战争的反应,世界历史1998年第2期等。一 辩护:传教士眼中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外关系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实质是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贸易,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取消鸦片禁令,默许鸦片贸易继续进行的一场世界史上罕见的非正义战争。 对于鸦片战争的爆发,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John Macgowan)认为,尽管非法的鸦片贸易是加速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根本问题。“这次战争是由于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英国平等地位而导致的”,“即使没有鸦片的存在,战争或早或晚都会发生”。J. Macgowan, The Imperial History of China,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6, P569.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F. L. Hawks Pott)的论述与麦嘉湖完全一致,“中国人确信由于鸦片才导致了中英之间的战争,因为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它仅仅是极端的东方和西方冲突的开始,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F. L. Hawks Pott, The Emergency in China, New York: Methodist Book Concern, 1913, P14.很显然,在他们看来,中英之间的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源正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拒绝给予英国平等的地位而并非鸦片贸易,亦即是中国人的行为导致了这场战争。1859年,英国外交部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对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作了简述。这份文件表述了当时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和基本立场。其中虽然充满了对中国的污蔑和谴责,但也暴露了其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由于鸦片贸易至1839年的巨额增长,事态在纷扰和令人不安的状况下发展着,那一年的3月,呈现出更加严峻的局面”。不久,战争便因为中国禁烟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而爆发。李丹阳英国外交部档案中一件鸦片战争起因史料全译,历史档案,1997年第4期。在英国人亚历山大(Alexander Michie)看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应当完全归罪于中国,“在坚持要求外国船只必须在三天内撤离的命令遭到拒绝后,他们又坚决要求英国的商船必须撤离,并再次要求惩罚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直到有一天,义律船长为澄清他们的意图外出时,却遭到中国船只的突然袭击” Alexander Michie, 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Vol. 1), Edinburgh: William Blackwood and Sons, 1900, P61. 。很显然,亚历山大认为,中国人的种种正义行为都是不可思议的,正是中国人的“不正当”做法和挑衅行为导致了战争。来华传教士关于鸦片战争的倾向性评价还鲜明地体现在对林则徐和英军的看法上。对于在鸦片战争中死去的英国士兵,麦氏的言论中充满了褒扬,“为了加强在中国边境上英军的力量,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长眠在这里已经半个世纪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他们第一次抛锚的岩石丛生之地会成为自己的最终归宿,也没有料到日后在东方还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他们的同乡牢记了他们的功劳,这个纪念碑即是证明。”J. Macgowan, Pictures of Southern China, London: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897, P252.其实,所谓的“功劳”,正是他们对中国人民烧杀抢掠的罪证。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所到之处,无所不为,犯下了滔天罪行。这就是所谓的被麦嘉湖赞叹不止的英军的“功劳”。事实上,麦氏所言英军“日后在东方还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正是英国人给予他们的,中华民族一直把他们作为世代的敌人。林则徐,因其领导的戒烟名垂青史,因其具有强烈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意识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在麦嘉湖的眼中,林则徐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他认为,清政府任命林氏主持戒烟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他对商人充满了鄙视,有极强的权力欲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林氏坚信,他的任务不是协调,而是强迫英国人屈从于帝国的意志”。J. Macgowan, Pictures of Southern China, P221.丁韪良(W. A. P. Martin)也认为,英国政府实际上并不保护走私鸦片的英国商人,“但是当钦差大臣林则徐像对待藩属那样对英国女王发号施令,并且长期用令人无法接受的暴力手段来对待英国臣民时,这个问题就另当别论了”,并称林的做法为“专横跋扈”。美丁韪良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沈弘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事实证明,林则徐对于正常的对外贸易是积极支持的,他坚决反对的是非法的鸦片贸易。实际上,林则徐曾经天真地相信英国政府不支持在中国的鸦片走私商人。为此,他联合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联名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语气直率而诚恳的公开信,希望女王能制止鸦片贸易,其结果可想而知。美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徐梅芬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135页。相反,阻挠中英正常贸易的却正是侵略者本身。因为他们明白,只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才能给英国人带来巨额的利润。是故,当遵守法令的英国船只与中国进行正常交往时,遭到了义律(C. Elliot)的蓄意阻拦。然而,传教士们并不这样认为,“林则徐的越权违法的苛刻的禁烟措施,关押英国女王陛下全权大臣和有关官员,以及他的其他野蛮的毫无节制的暴力行为,使得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W. H. Hall, The Nemesis in China: a History of the Late War in that Country, London: Henry Colburn Publisher, 1847, P1.。就连对中国人颇为同情的卫三畏也认为,“他的行为是东西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的第一步” 美卫斐列著、顾钧等译卫三畏生平及书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可以看出,传教士对林则徐采取的禁烟行动耿耿于怀。禁止鸦片盛行似乎成了林则徐的过错。然而,正像中国丛报评论的,“中国人有权制订自己的法令,当外国人居留在中国境内,他们有责任遵守当地国家的法律。这个普遍规律是为普通常识和国际惯例所公认。”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事实上,即使在中英谈判期间,中方也并非像侵略者描述的那样残酷迫害英国人,而是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方便,“在谈判进行的过程中,外国人仍被严格限制在他们的区域之内,但在这些区域之内他们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更多的限制。贸易当然是完全停顿了,但是没有人受到任何损失,也没有人生病,在封锁期间那些在黄埔港船上的人们也得到了广州政府提供的食物” 美卫斐列著、顾钧等译卫三畏生平及书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谈到鸦片战争,不能不涉及到香港。香港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香港,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麦嘉湖认为,“1839年英国人占领香港,这并非事先有什么预谋。因为到达这里的英国人从未想过香港应当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和永久居住地”。J. Macgowan, Pictures of Southern China, P220.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英国人对香港觊觎已久。从1806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测量员、水文地理学家霍斯伯格(J. Horsburgh)连续多年在华南沿海包括香港一带洋面进行勘测并绘制香港地图,为英国政府提供香港水域的情报。1816年,英国政府派阿美士德(L. Amherst)和斯当顿(G. T. Staunton)率代表团使华,要求清政府改善通商办法,包括割让一个海岛。1833年,根据自己多年对香港的了解,斯当顿在写给英国下议院的报告中极力鼓吹香港是轮船停泊的良港,应当夺取香港,“很多年来,香港是轮船停泊的良港,这是大家承认的”。刘伟香港主权交涉史,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25页。同年8月21日,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W. J. Napier)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E. Grey),正式建议英国派兵占领香港,“用一点武力占据珠江口东面的香港,它的多种用途真是令人赞叹”。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vol. 30, Irish University Press, 1971, P266.以上事实说明1841年英人侵占香港决非偶然事件,而是他们多年的梦想。历史证明,英国人很早就对香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H. Pottinger)在签订南京条约中坚持割占香港时,他的目的即是“把香港建设成为东亚的庞大商业中心”。J. K. Fairbank,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 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 1842185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24. 麦嘉湖指出,“在这里,人们看到英帝国以它自己的力量在原来任何东西都不存在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城市,住满了忙碌的人们,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货船来此贸易。看到此情此景,来香港参观的英国人没有一个不为帝国的统治结果感到骄傲和自豪的。”J. Macgowan, Pictures of Southern China, P 276.很显然,麦嘉湖认为是英国人创造了香港的繁荣,大英帝国对香港的统治值得骄傲和赞美。英国人鲍威(W. Tyrone Power)也认为香港的进步“很少或者说没有哪一样不是依靠政府和商人们所花费的巨大投入来完成的”,而香港的繁荣使得“商人们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加热情好客”。W. Tyrone Power, Recollections of a Three Years Residence in China, London: Richard Bentley, 1853, P213.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其一,香港是怎么样繁荣起来的;其二,是谁享受了香港繁华而便利的生活。香港岛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英国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我们决不能据此认为是英国人创造了香港的繁荣,中国人对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甚大。英国占领香港后,随即开始了对香港大规模的建设,最初几年的费用主要是来自鸦片战争的赔款,所用的材料都是从中国沙角等炮台拆卸下来。香港地盘非常小,离开了大陆的坚强依托,它将寸步难行。占95%以上的华人构成了香港人口的主体部分,他们为香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是侵略者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过去18个月公私建设及翻修进展的速度确实惊人,但如果没有技艺高超、价格低廉的中国工人可雇佣,就根本无法实现”。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vol. 25, Irish University Press, 1971. P723.港督轩尼诗(J. P. Hennessy)指出,到1881年香港税收的90%以上是由华人负担,华商在香港的经营对于繁荣香港的经济功不可没。香港每季上缴1000元以上的业主18人中,除外商怡和洋行一家外,其余17人都是华人。的确,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香港社会取得了相当的繁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种繁荣只是英国人的繁荣,享受到这种繁荣的也只是英国人。广大的华人尽管为香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们无权分享自己创造的成果。从英国占领香港开始,殖民者便实行了种族隔离政策。70年代以后,随着华人商业集团的兴起,部分华人意欲进入欧人居住区,但因当局的阻挠而作罢。当然,对于部分已经跻身于社会上层的富裕华商来说,港英政府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与普通工人不同的,拉拢和限制是殖民者政策的主要方面。英国人对华人上层采取拉拢政策,很多人对香港的统治采取了认同和支持的态度,这正是英国人所标榜的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麦嘉湖也认为,“对此做出贡献的中国人也因此受到了英国人的厚待,从而变得更诚实,就好像他们与英国人有同样的血缘,同样的种族”。J. Macgowan, Pictures of Southern China, P 276.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当华人的行为一旦与英国人发生冲突时,所谓的“特权”就随即消失。容闳的遭遇即是典型的一例。1855年初夏,容闳从美国学成归国,在香港欲寻一律师职业,不意遭到在港英人律师的合力抵制。不仅如此,在逼走容闳后,事情仍未了结,与容氏相交甚笃的英人律师派森(Parson)亦因为教授容闳法律知识而遭到攻击,被迫最后买棹回英。容闳在多年之后回忆此事时反思道,“那时我没有意识到,到英国殖民地香港去做律师,就等于侵犯了英国司法界”。容闳我在美国和在中国生活的回忆,王蓁译,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7页。二 谴责: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批判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魏源海国图志卷三七大西洋欧罗巴洲岳麓书社1998年版。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还没有其他东西像鸦片那样,震撼了中国帝国的整个根基,“鸦片是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的癌,它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魏外扬宣教事业与近代中国,台湾宇宙光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众所周知,鸦片在近代中国的泛滥由此带给中华民族的无限屈辱和灾难,当时的英国政府难逃其咎。正当英国政府和商人们为如何从万恶的鸦片贸易中掠夺到更多的财富而绞尽脑汁时,一群不远万里来中国传播福音的传教士们却对鸦片贸易提出了严厉的谴责,并强烈要求英国禁止鸦片贸易。鸦片盛行给中国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任何人一旦沾染上它,就预示了其一生将永无宁日。丁韪良发誓“只要我仍待在中国,就不可能放弃这项研究。我得出的结论是,抽鸦片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诅咒”。美丁韪良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第53页。鸦片的泛滥和吸食严重地危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很多人染上烟瘾后,由于长期吸食,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原本完美的家庭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鸦片的盛行造成了一个个家庭悲剧。实际上,近代中国关于鸦片对国人所造成家庭悲剧的描述屡见不鲜,许多人“不问儿啼饥,不顾妇无袄”,只知“淫朋聚二三,对卧若翁媪”,中国史学会鸦片战争(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页。结果“本富者荡尽家资,本贫者流为匪类”。中国史学会鸦片战争(一),第587页。传教士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屡次走访鸦片馆说明,鸦片对中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不知转瞬之间形骸消损,直同鬼类,荡产倾家,死于途路,无怜悯之人,没棺材收殓,可惨已极”。林乐知教会新报卷二,台湾华文书局1968影印, 第229页。医疗传教士德贞(J. H. Dudgeon)更以其多年的真实见闻说明,中国“自皇帝以至于庶民,不论穷富男女,无不恨鸦片一物,即食者亦自知其非养身救命之物,实有害而无益”。林乐知万国公报卷三二二大英国事,台湾华文书局1968影印。即使连曾经到中国远征的英国海军上尉奥特隆尼也说,“中华帝国南部诸省的人民多半都是吸食鸦片成瘾的,那真是一片大流毒,一大祸害”。美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第34页。同时,传教士对鸦片危害的思考超出了纯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了社会层面。在华传教四十多年的传教士纪好弼(R. H. Graves)说,“由于鸦片的普遍种植,它侵蚀了本应该生产粮食作物的土地,使中华帝国逐渐衰败,危机四伏”。R. H. Graves, Forty Years in China, or China in Transition, Baltimore: R. H. Woodward Company, 1895, P78.鸦片的大量进口,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家日益衰弱,长期在汉口传教的杨格非(Griffith John)对英国的鸦片政策也极为不满,“对中国而言,鸦片不仅年复一年地剥夺了他们上百万的金钱,还摧毁了他们的民族”。B. Broomhall, The Truth about Opium Smoking, London, 1882, P62.麦氏认为,鸦片的吸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间接危害也是灾难性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讲它是社会不安定分子的制造者”。J. Macgowan, Sidelights on Chinese Life,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imited, 1907, P345.麦嘉湖注意到了无节制的鸦片贸易和吸食对清政府造成的影响,“白银的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这主要是鸦片贸易造成的”。J. Macgowan, The Imperial History of China, P559.麦都思(W. H. Medhurst)指出,鸦片的泛滥造成了中国人口下降,“那些鸦片贩子从不会想到,他们所投资的带有巨大毁灭性的鸦片贸易会带来多么大的伤害。但是在鸦片输入前后中国人口的变化应该让他们睁开眼睛扪心自问:难道他们能够逃脱那些因鸦片输入而生病死亡的人的责任吗?如果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在鸦片输入后降低为1%,那么,他们就应该仔细考虑,这种人口不足是不是他们的责任”。Rev. A. S. Thelwall, The Iniquities of the Opium Trade With China: Being a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ause, London, 1839, P12.德贞曾在教会新报上发表了题为“施医信录论鸦片烟”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对中国的鸦片问题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中原财帛一年穷于一年,人民精神衰弱子嗣艰难一年减于一年,国累民贫,吸烟之故。”林乐知教会新报卷二,台湾华文书局1968影印,第812页。 应当指出,传教士的上述言论非常符合历史事实。时人包世臣认为,“惟买食鸦片,则其银皆归外夷,每年国家正供并盐关各课不过四千余万,而鸦片一项散银于外夷者,且倍差于正赋。夫银币周流不息,何以近来银价日高,市银日少?究厥漏卮,实由于此”。包世臣安吴四种卷二十六齐民四术卷第二农二,同治十一年重刊本。据吴义雄对鸦片战争前发行于广州的英文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的考证,在鸦片战争前的 1 8年中,平均每年有 1万多箱鸦片输入和 1 0 0 0多万两白银被掠夺。吴义雄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一些稍具良知的传教士都把鸦片走私看作是西方文明的耻辱。李修善(David Hill)在一次英国国内的演讲中指出,“只有英国政府采取坚决的行动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鸦片问题”。J. E. Hellier, Life of David Hill, London: Morgan & Scott, 无出版时间, P233.内地会的领袖戴德生(Hudson Taylor)认为,“我们感到只要鸦片是从国外输入,英国就要对现在中国的每一盎司鸦片负有道德上的责任”。B. Broomhall, The Truth about Opium Smoking, P80.有传教士指出,吸食鸦片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罪恶,不是中国人的秉性所致,而是英国进行鸦片贸易的结果。尽管出口中国的绝大多数鸦片来自于印度,但它的幕后主宰者却正是英国政府。因此,“英国人的政策应当对中国日益泛滥的鸦片灾害承担道义上的责任”。A. R. Kelley, The Great Chinese Awakening: Glimpses at China and its People, London: Robert Culley, 无出版时间, P89. 来华传教士认识到,英国强大的威慑力是中国鸦片泛滥的根源,要解决中国的鸦片问题,必须禁止鸦片贸易。1894年,在华英国传教士联合向皇家鸦片问题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强烈要求取消鸦片贸易,并特别强调这个请求代表了每个在华新教传教士的愿望。Missionary News, The Chinese Recorder, Vol. 25, P308.针对英国国内有人指称“在英国到达中国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普遍吸食鸦片”的谬论,麦嘉湖指出,“精心维护英国荣誉的人试图证明在英国的船队运载着这些致命的货物达到广东之前,中国人已经普遍食用鸦片,但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个别的印度旅行者可能带些鸦片自己享受,但中国人不懂得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中国语言里没有鸦片这个词汇足以说明上述结论是正确的”。J. Macgowan, Sidelights on Chinese Life, PP340-341.来华传教士也常常为此而陷入困境之中。在福建传教的英国圣公会女教士赫辛纽科姆小姐(Hessie Neweombe)面对她的中文老师关于鸦片是不是从英国运来的疑问很是尴尬,她动情地写道:“我不敢告诉她真相,英国政府从鸦片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我只能说在英国和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爱金钱甚于爱上帝,但是真正的基督徒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歉意”。I. H. Barnes, Behind the Great Wall: the Story of the C. E. Z. M. S. Work and Workers in China,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896, P119.赫辛纽科姆小姐的言论代表了部分传教士的观点。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政策,英国国内有人心怀叵测地散布谎言,宣称中国人对鸦片持欢迎态度。事实上即使是那些瘾君子们,对鸦片也是恨之入骨,因为他们在清醒时并未丧失理智,只是无法摆脱它的纠缠。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J. Legge)曾先后在香港、南京等地传教,对于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华期间“也从未听到任何一个染有这种习惯的人为它说一句话”。B. Broomhall, The Truth about Opium Smoking, P110.在麦嘉湖一次对鸦片馆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几个染上烟瘾的人走进鸦片馆时也是四下张望,偷偷摸摸,面带惭愧之色。传教士们普遍认为,鸦片在中国终将消失,这依赖于基督教。离开基督教,人们将无法忍受烟瘾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只有基督教,才能够让中国从鸦片的毒害中解脱出来。“在这个国度,除了基督教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够消灭它。只有教会拥有让受害者忍受戒烟痛苦和拒绝鸦片诱惑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对耶稣基督无限的忠诚和热爱”。J. Macgowan, Sidelights on Chinese Life, P345.三 矛盾的逻辑:近代来华传教士中外冲突观的内在统一性如上所述,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而战争的结果又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大幅度泛滥。在这里,传教士们把战争和贸易看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件,对战争的辩护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贸易的谴责,个中原因值得深究。鸦片战争期间,部分来华传教士出于打开中国福音之门的考虑,对这场侵略战争欢欣不已。正如吴义雄所言,这是传教士在道德和利益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们对鸦片战争采取如上所述的态度,是因为他们看到,这场战争可以使他们长期渴望的目标打开中国的门户,通过与中国人民的“自由交往”快速地传播基督教得以实现。因此,急欲推进传教事业是传教士支持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帮助传教士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进入中国传播福音。但是,我们的考察对象并不适用上述说法。实际上,绝大多数传教士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大批前来。众所周知,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到1860年前后,已经解决了传教士入华合法性的问题。任何一个西方人,要想进入中国只要筹足来华的经费即可。换言之,对于此时来华的传教士来说,已经全然没有了鸦片战争期间传教士对于打开中国大门的迫切要求,战争对他们毫无任何实际的利益可言,发生于1840年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历史。那么,一贯宣称“爱世人如爱己”的基督教传教士,为何对于罪恶的鸦片战争极力辩护。在研究近代来华传教士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他们与中国的遭遇,首先是以西方人的身份进行的。传教士是西方人,近代西方研究中国的范式以及在此研究中逐渐形成并且不断加强的西方霸权主义话语方式同时根植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在西方人看来,“东方人的世界之所以为世人所理解、之所以具有自己的特征却并非由于其自身的努力,而是因为有西方一整套有效的操作机制,通过这些操作机制东方才得以为西方所确认”。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0页。也就是说,东方并非通过自身来体现自身,在某种意义上讲而是西方创造了东方。借由这种方式,西方获得了对东方的话语权,一个活生生的东方就成为东方学家通过选取特定的材料而精心建构的东方,这个被东方学家精心建构的东方即成为包括基督教团体在内的西方社会各个阶层了解东方的主要渠道。而且,这一所谓的精心建构,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并由此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前英国保守党领袖贝尔福(A. J. Balfour)在谈及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时曾说,“我想经验已经表明,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他们得到了比他们以前的整个历史都要好得多的治理”。萨义德东方学,第41页。但是,贝尔福没有提供证据说明埃及人是否欣赏和感激殖民统治下他们得到的“好得多的治理”。来华传教士在鸦片战争上的观点与贝尔福如出一辙。在鸦片战争的评论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话语权,对战争起因的描述、对林则徐的污蔑和偏见、对英军侵华士兵的赞美、对英国侵占香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一切都是他们在独自叙述。他们没有提供证据说明中国人是否赞同其观点,是否对英国创造了香港的繁荣感恩戴德,尽管与之相反的证据俯首即是。传教士借以表达战争观点的文本绝大多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就,此时中国社会对鸦片战争已有多种说法,但他们没有给中国人说明和申辩的机会,而是依仗自己的话语权解释了鸦片战争。现在,我们来分析他们的第二重身份:传教士。近代以来,鸦片在中国的盛行是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传教士在传教经历中,亲身感受到鸦片的泛滥对基督教的传播造成的危害,这构成了他们谴责鸦片贸易的直接原因。鸦片和教会在中国并行,正是基督教传播遭遇的重大困境。在传教士与中国普通民众最初的接触中,一般人根本不区分鸦片贩子和传教士,而是统统以“洋人”称之,很多传教士深受鸦片的拖累。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无法了解何以同样肤色的人会一面带给他们救赎的福音,一面又带给他们具有毁灭性的毒品;无法了解给他们带来这种贸易的民族,还是否有资格向他们传播福音。这种邪恶的贸易造成中国人对传教士和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产行业房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 网络信息安全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c证题库多选题及答案解析
- 山东从业基金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承德市承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大考试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a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教职人员控制数20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三明清流县金星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消防员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秋季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财务管理年度工作报告
- 灌溉水量平衡分析报告
- 【国际音标】初高中英语音标拼读规则表(附口型图)
- 装修水电验收合同范本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验收报告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印制电路制作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急性STEMI PCI术冠状动脉内溶栓共识解读
- 陪诊师备考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 热点内容挖掘-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