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连杆锻造工艺与质量.pdf_第1页
汽车连杆锻造工艺与质量.pdf_第2页
汽车连杆锻造工艺与质量.pdf_第3页
汽车连杆锻造工艺与质量.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n g i n e 发 动M a ng ur if an c造 t u r i n g 一 河北省南宫市精强连杆 有限公 司 陈刚中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上的关键零部件 也是典型的 重要的 复杂系数最高的模锻件 连杆的制造精度 产 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机性能和 水平 而连杆在发动机的高速运转过程中致使连杆内部产 生高频交变应力 它要承受缸内气体爆破的冲击压力和 曲轴扭转时的惯性拉力 每个循环中拉力和压力两次交 替 当汽车发动机转速为3 0 0 0 5 0 0 0 r mi n 时 其承受力 频率是非常高的 由于连杆是在高速转动的疲劳载荷下 工作 因此对连杆的强度要求相当高 另外 由于要保持曲轴在高速运转时始终保持平衡 状态 为此 对连杆的重量公差要求也要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 由干连杆的锻造工艺和切削加工过程都是很困难 的 为此在锻造生产和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 很容易出 现质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发生 也是由于各种综合或 某个因素造成的 而产生问题的原因又很多 所以长期 以来 连杆行业对连杆的材料 锻造工艺和金属切削加 工制造工艺一直在不断地进行革新 改进和研讨 同时 对在生产制造整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在进行着深 入的研究 其 目的就是既满足产品技术性能和使用要 求 又能够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最大程度地增加经济 效益 7 8 2 0 0 9 第1 0 婀 MC 瑗代墨即件 www mc1 9 5 0 c o m 连杆模锻件及总成加工 现状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 随着机械工业尤其是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各类系列汽 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需求量愈 来愈大 由此而带来的是发动机内 部关键零部件 连杆精锻件和连 杆总成相当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求生产 连杆精锻件和连杆总成的生产厂家 必须把生产技术向着精密 高效 节材 节能和生产 自动化 与专业 化 系列化方向发展 目的是提高 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制造精度 降 低生产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 有率 增加经济效益 并走品牌化 道路 另外 由于 发动机类型和档 次的不同 对连杆的精锻件 连杆 金属切削加工总成有不同的技术 质量要求 随着各种类型发动机的 设计水平 使用条件的需要以及制 造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发动机转数 的提高 动平衡要求的提高 为 此对连杆精锻件的重量公差 尺寸 公差 产品精度 表面质量 内在 质量 力学性能和所使用的原材料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轿车连杆重量 公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为产品重量 的2 3 当然 一般 内燃机的 连杆重量公差要求在3 5 范 围 内 要满足和适应不同连杆模锻件 的生产 就要选择不同的模锻生产 工艺和方法 与此同时 机械制造 加工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 过去 只有金属切削加工 而现在又增加 了裂解 涨断 撑断 断裂刻分 加工新技术 这种技术从根本上改 变了传统的连杆加工方法 是对传 统连杆加工的一种重大变革 也是 连杆金属切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而裂 解连杆要求其材料塑性变形小 强度 好 脆性适中 工艺性好等等 连杆模锻件生产工艺和 生产线配置 1 典型连杆模锻件的生产工 艺方法 1 锤上模锻 下料一加热一 拔长一辗光一预锻一终锻一切边 一 冲孔一热校正 一热处 理一抛丸 一 探伤一精压 2 辊锻或楔横轧 一热模锻 压力机模锻 下料 一加 热一辊锻 楔横轧 制坯一预锻一终锻一切 边冲孔一热校正一热处理一抛丸一 探伤一精压 3 辊锻 一锤上模锻 电液 锤 蒸汽模锻锤 空气模锻锤 复 合工艺 下料一加热一辊锻制坯 一 预锻一终锻一切边冲孔一热校正 一 热处理一抛丸一探伤一精压 4 辊锻 一摩擦压 力机或高 能螺旋压力机模锻 下料一加热一 辊锻制坯一摩擦压力机预锻一第二 台摩擦压力机终锻一切边冲孔一热 校正一热处理一抛丸清理一探伤一 精压 2 典型连杆模锻生产线配置 1 辊 锻机 楔横 轧 一 热模 锻压力机生 产线 中频 感 应加 热炉 3 O 0 k W 一辊锻 机 4 6 0 ram 或契横轧机一热模锻 压力机 2 5 0 0 0 k N 或3 1 5 0 0 k N 一闭 式单点压力机一空冷炉 余热淬火 回火炉 一抛丸机一探伤机一精压 机 t 该类生 产线是一 汽和二汽 卡 车连杆为主导产品的 该种配置的 生产线是比较先进的 它采用了中 频感应加热 辊锻或楔横轧制坯 余热处理工艺或非调质钢新材料 在国内采用比较广泛 这种线便于 实现 自 动化生产 噪声小 劳动环 境好 可生产各种类型的发动机连 杆 2 辊 锻制 坯 一液 压精 锻 锤生产线中频感应加热炉 3 0 0 k W 一 辊锻机 3 7 0 m m 一液压 精锻锤 2 5 5 0 k J 一开式压力机 1 0 0 0 k N 一余热处理槽 9 0 0 9 5 0 C 一锻件回火炉 1 1 5 k W 一 抛丸机 6 0 0 1 2 0 0 k g h 一莹光探 伤机 6 0 0 WE 型 一电动螺旋压力 机 4 0 0 0 k N 该种生产线以轿车连杆为主 锻件厚度公差基本在 0 2 mm以 内 公差在 0 3 mm以内 切边模 具设有氮气缸 可使锻件定位压住 后切边 切边变形很小 精压尺寸 精度可控制在 0 1 mm之内 3 辊锻制坯 一磨擦压力机 模锻生产线 中频感应加热炉 2 5 0 k W 一 辊锻机一摩擦压力机 6 3 0 t 一摩 擦压力机 1 0 0 0 t 一闭式单点压力 机 2 5 0 t 一摩擦压力机 3 0 0 t 一 余热淬火 8 7 0 9 0 0 C 一回火炉 1 5 0 k W 一抛丸机一荧光探伤机 该种生产线以生产柴油机连杆 为主 在摩擦压力机上进行预锻 终锻 热校正 工艺过 程较为稳 定 锻件质量较好 生产效率也较 高 适合于中小企业 4 辊锻制坯 一全 自动热模 锻压力生产线 振动上料机一中频感应加热炉 3 0 0 k W 一辊锻机 4 6 0 mm 一 2 0 0 0 t 全 自动热模锻压力机一余热淬 火槽一回火炉一抛丸机一精压机一 探伤机 该线是生产1 3 1 6 L 轿车发 动机连杆生产线 该线电加热是英 国扭威克生产的 主机是 日 本住友 公司的 淬火槽回火炉是韩国的 预锻 终锻 切边 冲孔工步均在 2 0 0 0 t 锻压机上完成 一模两件 每6 s 一个行程 班产量8 0 0 0 件 班 目前是国内最先进的连杆模锻生产 线之一 锻造生产过程主要工序 1 下料 工艺方法 带锯机和棒料剪床 下料均被广泛采用 带锯机下料的优点是劳动条件 好 坯料两端面平整无缺陷 缺点 是生产效率偏低 有锯 口消耗 棒 料剪床下料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 无锯 口消耗 缺点是端部轴向产生 压扁 马蹄形 心部开裂 湍面毛 刺和应力集中等 2 加热工序 1 工艺方法由于连杆模 锻件质量要求高 对加热质量要求 M C 琨代零部件 2 0 0 9 箬加卿 7 9 www mc1 9 50 c om En g in c造 t u i 也高 同时还为了改变作业环境 目前普遍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方式 这种方式也 易于实现 自动化 根据 原材料的不同 加热温度有一定的 变化 目前常用的4 0 Cr 4 5 Mn 3 5 Mn 2 等材料的加热温度很多厂家 基本上规定在 1 2 3 0 2 0 范围 内 德国 胀断连杆材料及毛坯技 术规范 中规定的热成形时的锻压 温度 锻压初始温度 感应加热 为1 2 2 0 1 2 9 0 热切飞边以及热 校正时的温度大干或等于9 5 0 C 2 加热过程中易出现的问 题 一是料温过高产生过烧 二是 坯料温低 3 预防措施 中频加热炉 需温度控制装置 其作用是保证坯 料的加热温 度在规定范 围内 另 外 不易把坯料烧化在炉瞠里 也 避免加热炉的损坏 加热炉必须具 备 高温 正常温度 低温的三个 通道 并能自动分料 在加热炉出 F I 处 把过热和低温的坯料区分并 分别放置 对温度高和温度低的坯料的处 理 低温料可直接返回炉后重新使 用 高温料必须进行分选 把过烧 的坯料分选排除 其余的料再返回 炉后重新投人生产使用 有的厂家 还进行抛丸处理后再返回炉后重新 投入生产 3 辊锻 1 辊锻工艺具有材料利用 率高 劳动条件好 便于实现机械 化和 自动化 投资少 生产效率 高 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辊锻的作 用主要是制坯 进行金属体积的合 理分配 使之与预锻模膛相匹配 辊锻工步在连杆模锻生产中具 有重要作用 是保证连杆锻件质量 8 0 2 o o 9 g第1 0 婀 MC 瑰代器部件 ww mc1 9 5 0 c o m 的第一关 为此 要高度重视辊锻 制坯工艺的制定和模具设计 突出 强调的是保证在辊锻过程中每道辊 坯都不出现折迭或毛刺 2 辊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 题 杆部出现折迭 各道次辊锻咬 入点不一致 过渡段尺太小 杆部 与小头过渡段 杆部与小头过渡段 出现花瓣形状 辊坯表面粗糙 凸 凹不平 划伤 辊坯出现麻花状或 局部产生小耳朵 辊锻模由于寿命 较长 经过长期使用 必定产生磨 损 此时辊坯长度将缩短 分料就 会不均匀 中间料增多 而头部料 不足 会影响锻件的充满 机械手 夹钳对坯料的夹伤 由于在辊锻过程中会出现上述 的主要问题 必然要造成连杆产品 的折迭 折纹和充不满等缺陷 3 对辊锻工序上述 常发生 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在辊锻模具设 计中要合理确定各道次辊坯的形状 与尺寸 合理分配各道次的延伸系 数 确定理想的型槽系 合理确定 各道次的前滑值 前滑 准确计算 各道辊坯截面尺寸和型槽尺寸 提 高模具加工水平和模具制造精度 保证设计尺寸和重复制造精度 无 论是 自动辊锻机还是人工操作 一 定要提高和保证纵 横两方向的定 位精度 尤其是每道次翻转9 0 必 须要保证 也就是要保证辊锻机和 机械手必须始终处在完好状态之 中 这一条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很 多废品和不良品都是因此原因而发 生的 生产过程要勤观察辊锻模表 面的变化 并要经常进行修整 在 修整 中 要注意各道次的协调一 致 使用过程中的修磨原则上只是 型腔表面的修整 型腔不要发生很 大变化 如需大变化时 应进行模 具翻新 还要经常检查辊坯质量和 锻件质量 来验证辊锻工序质量和 辊锻模 的质量 在型槽磨损变大 后 必须及时调整辊锻机辊距 以 保证辊坯长度 4 模锻成形 1 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工 艺特点 由于设备钢性好 锻件精 度高 锻压机具有滑块调节装置 可以调节滑块高度 即设备的闭合 高度 设备有上下顶 出装置 可以 减小拔模角斜度 热模锻压力机工 作台面大 能承受较大的偏载 所 以 可以进行多模膛锻造 滑块行 程一定 封闭高度一定 各工步是 一 次成形 预锻模膛的设计要求 高 锻压机模具不需要承击面 为 此 模块小 而且寿命较长 机锻 模是分体的 而各工步可以根据产 品的特点设计成镶块式的 较大幅 度的降低了模具材料的消耗 2 电液锤工艺特点 设备 钢性好 锻件精度高 设备有顶出 装置 可多次打击 打击能量可任 意设定 可一模 多件和 多工步模 锻 设备频率高 生产效率高 锻 模可设计为镶块式 3 模锻操作规范 工作前 锻造模具必须预热 预热温度在1 5 0 2 5 0 范围 每锻一件必须对模 具进行一次润滑 目前 润滑剂多 采用水剂石墨润滑剂 润滑剂与水 的比例为1 5 1 1 0 可调整比 例 预锻后平移或翻转到终锻模膛 内均可 但翻转移动去除氧化皮效 果明显 辊坯未参加变形部分要压 扁 容易定位 并能去除氧化皮 在压扁的同时 吹去坯料和存在型 槽中的残余氧化皮 生产节拍尽最 大程度保持一致 这样能够保证切 边后的锻件温度 有利于后续工序 的质量控制 以提高产品质量 4 选择模锻工艺分析和工 步简介模锻工艺一般设压扁 预 锻 终锻三个工步 压扁 因通常采 用圆钢 为 此应将辊坯压扁 第一是防止内孔 的折迭 第二是便于预锻的平稳摆 放 压扁厚度要根据连杆的厚度和 宽度来确定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压 扁时必须把辊坯在辊锻时出现的小 飞刺水平放置 以免出现折迭 预锻 将压扁后的辊坯放置在 预锻模膛 长度方向应覆盖模膛 防止摆放不正而导致端面缺陷压入 模膛形成折迭或因缺料而造成锻件 充不满 终锻 终锻时 按终热锻件图 控制厚度尺寸 热模锻压力机调整 滑块高度 控制终锻温度 电液锤 调整打击能量 并控制终锻温度 5 模锻过程 易产生的问题 和对策 连 杆模锻件 要求锻件表 面不 得有裂纹 折迭和氧化皮 错差 表面缺陷 残余飞边高度也都有严 格要求 同时有连杆锻件质量公差 要求 尤其是轿车连杆对于质量公 差要求更为严格 而连杆的裂纹 折纹 折迭 残 余飞边 重量超 差是模锻工序的几个最容易出现的 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如 下 1 针对不同连杆的模锻工 艺和特 点 合理设计连杆预热锻 件 预锻模膛 使之和终锻模膛达 到最佳匹配 2 重视连杆工字形杆部的 参数选取与模膛设计 3 合理设计预锻大头孔劈 料 凸台的形状与尺寸 尤其是只锻 连杆的杆体时 连杆锻件杆和盖分 开锻造 其属于又I 1 形的锻件 如预锻件劈料设计不当 坯料金属 流动不合理 则在叉 口部位容易出 现局部充不满 造成废品 4 辊坯大头辊锻时在夹钳 中 不参与变形 为此 在模锻时 压扁 既去除大头部分的氧化皮 又有利于在预锻模膛中的定位 5 在模具设计 中要充分考 虑模具的调整要方便 可靠 在生 产过程中要及时调整 6 锻造模膛要 及时修整 抛光并要注意匹配 7 模具制造时 要提高模 具表面粗糙度和制造精度 8 生产节拍要相对稳定 要控制住终 锻温度和设备 的打击 力 涨断连杆必须注意保证切边后 的温度在9 0 0 9 5 0 C以上 9 提高操作者 的操作技能 和业务素质 不定期进行培训 1 0 注意控制润滑剂的喷涂 量 1 1 设备一定要处于完好状 态中 设备导轨间隙大是造成锻件 折纹和错差 啃伤等缺陷的最主要 的直接原因 设备连击直接造成锻 打过程中锻件磕伤 5 冲孔 切边 连杆在模锻成型结束后都有连 皮和飞边 为了得到合格的锻件 必须去除飞边和连皮 连杆锻件的 冲孔和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