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教学计划.doc_第1页
园林植物教学计划.doc_第2页
园林植物教学计划.doc_第3页
园林植物教学计划.doc_第4页
园林植物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植物教学计划(20032010学年度)园林花卉专业崔东慧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园林植物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崔东慧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三、招生对象与学制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园林植物的概念;第1章 园林植物的应用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将学习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的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学习一些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配植方式,为后续各种园林植物识别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了解掌握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等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配植方式;为在园林建设中较好地应用各种园林植物打下基础。本章分3节11个知识点。1 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本节学习要点:学习掌握树木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有关知识。主要有以下2个知识点。 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本节学习要点:了解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重点掌握花坛、花境、篱垣棚架等花卉的应用方式。 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本节学习要点:学习掌握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知识内容有:水生园林植物的基本概念:水生园林植物是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等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配植方式。第2章 园林植物的分类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将学习园林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命名等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常见园林植物的主要特征。为识别、研究和利用园林植物及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了解掌握园林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命名;了解掌握园林植物常用的分类依据和植物分类检索表;了解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认识了解园林植物,更好更准确地应用园林植物打下基础。本章分3节6个知识点。2 植物的分类和命名一、植物的分类本节介绍2种植物的分类方法,即人为分类方法和自然分类方法。 需掌握自然分类法的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基本类群的知识。二、植物的命名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植物基础课程中有关植物的命名的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园林植物常用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检索本节有2个知识点: 一、园林植物常用的分类依据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植物基础课程中有关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区别特征,为后续章节的区别认识园林植物打下基础。二、植物分类检索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植物基础课程中有关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为独立区别鉴定园林植物打下基础。 常见园林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本节有2个知识点:一、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了解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后续第五章蕨类园林植物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掌握种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了解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为后续第3章、第4章、第5章各种园林植物的区别认识和学习打下基础。二、木本园林植物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裸子植物5个常见科和被子植物18个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重点掌握各个科的叶、花形态特征和园林用途。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第一节的人为分类方法和第三节木本园林植物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第3章 木本园林植物本章学习目标:识别木本园林植物植物,了解掌握木本园林植物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学习适用于我国园林的针叶树、阔叶树、竹类植物3大类250余种木本园林植物,对每一个种分别了解掌握其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3 针叶树本节主要学习我国一些重要园林针叶树种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一、落叶针叶树了解银杏、金钱松、日本落叶松、落羽杉、池杉、水杉、水松等7种落叶针叶树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重点掌握银杏、金钱松、池杉、水杉等4种。附: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内容教学形式13.013.04绪论23.073.111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33.143.18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43.213.25 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53.273.302 植物的分类和命名610.0310.16 园林植物常用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检索710.1310.23一、园林植物常用的分类依据810.2610.30二、植物分类检索表311.0211.06 常见园林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1011.0311.13一、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1111.1611.20二、木本园林植物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1211.2311.27第3章 木本园林植物 3 针叶树1311.3012.043 针叶树一、落叶针叶树1412.0712.11二、常绿针叶树1512.1412.18 阔叶树 一、乔木(一).落叶乔木1612.2112.25一、乔木(二)常绿乔木1712.2812.31期末复习181.041.08期末复习考试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园林植物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崔东慧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三、培养目标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3章 木本园林植物本章学习目标:识别木本园林植物植物,了解掌握木本园林植物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学习适用于我国园林的针叶树、阔叶树、竹类植物3大类250余种木本园林植物,对每一个种分别了解掌握其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二、常绿针叶树了解苏铁、南洋杉、冷杉、日本冷杉、辽东冷杉、臭冷杉、青扦、白扦、红皮云杉、银杉、雪松、日本五针松、油松、红松、华山松、白皮松、赤松、樟子松、湿地松、杉木、秃杉、柳杉、日本柳杉、侧柏、北美香柏、日本扁柏、日本花柏、柏木、福建柏、圆柏、北美圆柏、铺地柏、刺柏、杜松、罗汉松等47种常绿针叶树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重点掌握苏铁、南洋杉、冷杉、日本冷杉、青扦、白扦、红皮云杉、雪松、日本五针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樟子松、柳杉、侧柏、柏木、圆柏、罗汉松等18种常绿针叶树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阔叶树本节主要学习我国一些重要园林阔叶树种的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竹类植物本知识点主要介绍我国园林绿化中常见竹类植物14种,学习掌握其主要形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学习掌握重点根据地区需要加以选择确定。第4章 草本园林植物本章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该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原产地及栽培分布区、生态习性、分类地位及园林应用;掌握其识别及鉴定方法,以便能较好地应用于园林建设。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了解掌握该类植物的原产地及栽培分布区。熟悉生态习性、分类地位及园林应用;掌握形态特征、识别及鉴定方法。草本花卉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选择原则和配植方式,为更好地应用这类园林植物打下基础。本章分3节3个知识点。41 一、二年生花卉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一、二年生花卉73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1掌握一、二年生花卉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以下花卉三色堇、雏菊、金盏菊、紫罗兰、旱金莲、羽衣甘蓝、石竹、福禄考、凤仙花、百日草、万寿菊、金鱼草、矮牵牛、鸡冠花、千日红、雁来红、翠菊、一串红、虞美人、瓜叶菊、报春花等的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一般掌握以下花卉矢车菊、桂竹香、花菱草、半支莲、醉蝶花、五色草、麦秆菊、五色椒、地肤、羽叶茑萝、波斯菊、紫茉莉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了解香豌豆、风铃草、大花牵牛、锦葵、香雪球、红叶苋、红叶甜菜的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 宿根花卉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宿根花卉35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宿根园林植物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以下花卉菊花、芍药、鸢尾、蜀葵、大花萱草、玉簪、荷兰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君子兰、非洲菊、虎尾兰、四季秋海棠、花烛、一叶兰、香石竹、花叶万年青、新几内亚风仙、水塔花、绿萝、天竺葵、喜林芋、白鹤芋、春兰、惠兰、卡特兰、蝴蝶兰、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一般掌握以下花卉紫露草、荷苞牡丹、蛇鞭菊、桔梗、丝石竹、大滨菊、向日葵、金光菊、广东万年青、花叶冷水花、吊兰文竹、天门冬、合果芋、吊竹梅、建兰、墨兰、万代兰、兜兰、石斛兰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 球根花卉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球根花卉26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重点掌握唐菖蒲、大花美人蕉、卷丹、麝香百合、大丽花、水仙、郁金香、花毛茛、花叶芋、马蹄莲、仙客来、大岩桐、球根秋海棠、朱顶红、文殊兰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第5章 其他园林植物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水生园林植物、蕨类植物、多浆及仙人掌类植物和草坪和地被植物在园林植物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及这些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配植方式。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了解掌握水生园林植物、蕨类植物、多浆及仙人掌园林植物和草坪和地被植物等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配植方式;为更好地应用各种园林植物打下基础。本章分4节4个知识点。5 水生园林植物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水生园林植物11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重点掌握荷花、睡莲、千屈菜、芦苇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的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 蕨类园林植物 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蕨类园林植物7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重点掌握肾蕨、铁线蕨、鹿角蕨、鸟巢蕨的主要识别要点,分布与习性,繁殖栽培技术要点及园林用途。 肉质多浆园林植物本节选择介绍了我国广泛应用的多浆及仙人掌类园林植物20种,其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是:重点掌握金琥、仙人球、仙人掌、昙花、令箭荷花、蟹瓜兰、龙舌兰、长寿花、虎刺梅、芦荟的主要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