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览论文.doc_第1页
科技博览论文.doc_第2页
科技博览论文.doc_第3页
科技博览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手机的发展摘要 手机通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短短时间,我们明显看到了手机的发展与改变,从开始的“砖头”大哥大到现在的小小玲珑,形状各异,从开始的只能通话到现在的功能五花八门。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 关键词 通信 手机 智能引言 通信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当今的通信不仅要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存储、处理、采集及显示等功能,通信已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他的发展,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缩短了时空的距离。高了沟通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全球化铺上了高速通道。(1)早期的通信从古到今,人类的社会活动总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驿马传令,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都是消息传递的方式或信息交流的手段。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但是这些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本身不是信息而是消息,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因此,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出现文字以后:通讯有狼烟(白天)、烽火(晚上),锣鼓号角 ,因为其迅急的特点,在特定场合得到沿用尺牍(信)、口信,通过人来传递。通讯还要漂流瓶,一般没有具体的收信对象;驿站(马匹,五百、八百里加急) ,飞鸽、飞鹰传书其特点速度快,成本高 ;在近现代出现电报 ,无线电报,电话传真寻呼机 ,手机、因特网 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缩短了时空的距离。高了沟通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全球化铺上了高速通道。在这里我主要讲的是手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电话是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是莫尔斯发明的,电话是贝尔发明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手机是谁发明的? 什么,你不知道?不要紧,因为大部分人跟你一样,都不知道。手机的发明人,马蒂库珀,位列十大默默无闻技术之父的首位。(2)手机的出现和进化过程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蒂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8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中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2G第二代手机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3G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手机也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由于相关网络没有普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三代手机的开始的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可以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是实际最终的结果是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制式,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在竞争。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1973年,Motorola展示了世界首款便携移动电话的原型机,那款原型机有人的脚那样长,重量为2磅(0.904kg),价格为3995美元,最终该机器成为商业化机型为1983年,这就是Motorola DynaTAC 8000X,它的电池可以提供1小时的通话时间,它的内存可以存储30个电话号码,它看起来不很漂亮,但是它可以让人们实现了边走边打电话,当然您也可以将它拿在手上,装在口袋里。3.现在手机与未来手机从黑白屏到326ppi像素密度的宽大屏幕,从GSM网络向LTE跨越,从30万像素升级至1200万像素,从256MHz主频过渡至1.2GHz,从着迷于贪食蛇到被炫丽的3D动画特效吸引在我们眼里,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手机尤为明显,可是有一条主线不会变化,那就是用户需求与产品性能螺旋上升的状态。当手机功能无法和我们的需求完美契合时,不满的声音就会产生,视频通话功能,也许很多人都会想起通过运营商的3G网络进行,需要交付流量费,不过现在多了一种解决方式,那就是摆脱3G网络,通过Wi-Fi网络进行视频通话,这一技术先后在苹果iPad以及黑莓Play Playbook上面得到实现,无需任何费用,在同类型产品中即可进行视频通话。也许目前智能终端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也意味着未来某一天我们的手机系统会自带视频通话功能,无需再借助Gtalk等第三方软件支持,如何将范围从特殊的产品移植到不同品牌的产品是视频通话无法继续前行的瓶颈。如果不被细节迷眼的话,就可以看到,4G手机将在未来2-3年进入应用,将是对手机技术全局影响最大的事件。因为一旦4G提速,手机设备商就会遇到难得的喘息之机,借技术升级,走上新一轮的财富之路,从而缓解服务转向的压力。3D技术,是4G有可能带热的第一个技术应用亮点。目前夏普已经推出的3D智能手机003SH和SH-03C,可以不用佩戴特殊眼镜,直接观看三维图像。3D技术的带动性非常强,会形成一个专门的产业,并带动一大片相关产业发展。3D手机与3D电视,将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视频技术,也是4G可能带热的技术应用亮点。Android 2.3智能手机一个最新的特性就是支持多摄像头功能。据说,4G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增正面摄像头,借助4G网络流量的加大,实现流畅的视频聊天。手机游戏是手机智能化后,可以想像得到的热门应用领域。有数据显示,Android平台游戏的增量明显提升,游戏的下载量也持续上涨。中国手机游戏用户2010年第3季度数量突破1.2亿。同期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也达到9.175亿,2011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元。未来,配有GPU(图形处理器)和gyroscope感应器的游戏手机将大行其道。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端到端计算兴起,取代以往不适合手机的WEB、WAP等技术,游戏也出现转向,页面游戏的兴起就是突出代表。有待观察的只是,游戏底层将来到底是P2P占上风,还是基于服务器的P2P占上风的问题。手机社交网络也将成为智能手机的热点应用。目前的文字加图片的SNS,有可能进化为文字加视频的SNS。值得注意的是,继手机社交即时通讯后,微博等新型社交应用正迅速兴起,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两种应用,底层同样是P2P(QQ底层是P2P的一种)。可见端到端计算势力之盛。应用热点很多,难以一一列举。我提醒大家在看应用时,不要脱离大的技术路线的背景。下一步应特别注意P2P与WEB之争,对哪种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