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开题报告一、课题题目和课题研究现状(一) 课题题目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二) 课题研究现状国内对于低碳钢点焊的研究不是很多,在中国知网以“低碳钢”并包含“点焊”为关键词进行主题的精确检索,并检索的直接相关文献数量仅为85条,从1999年至2013年均有相关研究成果产生。根据归纳总结,发现国内对于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于钢板点焊的过程进行动态的研究。这种研究偏于基础性和理论性,对于金属的点焊焊接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摸索和探究。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文献如张书浩;曹彪;王晓东(2009)在逆变电阻点焊动态信息的研究一文中,“采用霍尔元件AH350设计的电流测量电路和芯片AD629设计的电压测量电路,准确测量逆变电阻点焊的焊接电流和电压。利用Matlab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焊接过程中动态电阻变化曲线。实验以抗拉剪载荷值作为焊接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喷溅现象,分析了逆变电阻点焊动态信息。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曲线包含一定的熔核成形信息。动态信息的准确掌握对提高焊件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林莉莉;韩华伟;李春植等(2005)在点焊瞬态热过程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系统,建立了用于点焊瞬态热过程分析的电热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中考虑了随温度变化的材料特性参数、相变问题以及对流边界条件等,对点焊过程中的接触问题进行了适当简化,以避免耗时的迭代算法.通过对低碳钢薄板的分析,得到了整个焊接过程的热历程以及焊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并且可以求得焊核及热影响区的形状和尺寸。”第二,对于低碳钢电阻点焊的相关质量控制的研究,这一类研究往往是通过点焊过程的观测来提出对于点焊的相关质量控制。较为典型的文献有张惠斌(2006)在电阻点焊质量在线无损估测一文中,“采用动态电阻法建立了低碳钢电阻点焊熔核直径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为3层B P向前网络结构,通过大量正交试验训练获得其模型数据。将模型数据移植到C语言中,建立了熔核直径在线估测系统。并将其应用入了电阻点焊质量控制系统之中。”较新的近年来,李如雄(2010)在焊接参数变化对点焊质量的影响一文中,根据点焊的UI图的分析,认为“低碳钢点焊U-I图主要有三种类型:椭圆型、双头型、多头型。未发生飞溅时呈现椭圆状,在发生飞溅时呈现双头或多头状,此外基于点焊质量检测研究的点焊U-I图反映焊接过程动特征的特征信息,可为低碳钢焊接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第三,从实践角度对于低碳钢电阻点焊的相关工艺及改进等进行归纳研究。这一类研究往往是直接的点焊实践作业人员,根据其经验进行的工艺研究,如赵海霞(2008)在低碳钢点焊工艺的确定一文中,根据其实践经验,总结出了集中较高板厚度的低碳钢点焊工艺参数的具体确定过程,并依据其确定的工艺参数,制取了多种规格的焊接试样及实物(提把座组成)试件。最后通过多组剪切力试验,表明这些工艺参数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一) 研究目的通过对于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工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回顾当前对于等厚低碳钢电阻电焊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基础,并总结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特性,并挖掘当前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工艺缺陷问题,并在最后提出针对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技术原理工艺特性等,结合问题的出现,提出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工艺改进方案。(二) 研究意义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有效的指导现实情况下,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工艺水平的提升,减少失误和缺陷的产生,对更加有效的进行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具有指导借鉴意义。三、课题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于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工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回顾当前对于等厚低碳钢电阻电焊的相关原理和技术基础,并总结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特性,并挖掘当前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工艺缺陷问题,并在最后提出针对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技术原理工艺特性等,结合问题的出现,提出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工艺改进参数。前言1.激光点焊的原理和技术基础2.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特性2.1焊点形态2.2焊点尺寸2.3焊点稳定性3.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缺陷问题3.1气孔3.2裂纹3.3表面下榻4等厚低碳钢电阻点焊的工艺参数的优化4.1电极头直径4.2电极压力4.3焊接时间4.4激光功率总结四、研究方案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方案首先检索相关数据文献资料,为论文框架的做好构思其次通过与老师沟通,确定论文框架第三根据自身实践积累和相关学术资料来进行论文写作(二)预期目标较为顺利的完成论文的相关内容,达到毕业标准五、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要的条件和老师进行了初步沟通,确立了写作方向查找检索了数篇相关文献,具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对以前的焊接操作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六、预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第一,资料检索数量不够,无法支持论文的写作,扩大资料检索范围,从书本向网上文献扩展。第二,相关实验数据获得苦难,需要从书本上借鉴相关数据。七、进度安排XX年XX月XX年XX月,开题报告XX年XX月XX年XX月,确定大纲XX年XX月XX年XX月,论文初稿XX年XX月XX年XX月,论文二稿XX年XX月XX年XX月,论文定稿八、参考文献1张书浩,曹彪,王晓东. 逆变电阻点焊动态信息的研究J. 电焊机,2009,092侯志刚,王元勋,李春植,陈传尧. 点焊瞬态热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 固体力学学报,2005,013余海燕,张惠斌. 电阻点焊质量在线无损估测J. 电焊机,2006,09.4李如雄. 焊接参数变化对点焊质量的影响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1.5赵海霞. 低碳钢点焊工艺的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