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案sy.doc_第1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sy.doc_第2页
范进中举教学案sy.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凝聚厚重,厚重造就气质,气质使人美丽漯河二中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九年级 科目:语文 执笔:苏 跃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课题:十四范进中举 课型:精读 课时:1课时 时间:2015-10-28学习目标:1、学生能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自己基本读懂课文;2、了解作家作品,了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色人等心灵扭曲、趋炎附势的众生相;3、理解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1、感知课文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 2、掌握文章运用夸张和对比等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方法:“读、议、展、点、练”教学法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 代著名 家。字 ,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写成了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 。2、作品解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图。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科举制度简介: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下各朝,在此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在明清时代只有八股文章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这也是读书人踏入仕途的艰难之路。(二)导入设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同学们,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科举,“中举”就能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可是有些读书人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下面请大家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探究竟。(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作揖( ) 带挈( ) 腆( )着肚子 绾( )发 桑梓( ) 长( )亲 轩( )敞 星宿( )5、选出下列短语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唯唯连声 平头百姓 凶神恶煞 B兀自拍掌 迷了心窍 果不其然 C不省人事 连登黄甲 啼笑皆非 D狗血喷头 痴心忘想 谨具贺仪6、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情节划分有:二分法:以中举为界分中举前、中举后 ;三分法:以中举为界分中举前、中举时、中举后;五分法: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分法示例: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610)治疯;(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7、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感受最深的是: 二、合作交流8、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结合课文说说这些变化主要有哪几点,作者写这些的用意是什么?主要变化:作者用意:9、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我认为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是: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三、拓展探究【分角色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