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 。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 。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 ,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 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2、 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3、 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4、 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是“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其中既用“ ”、“ ”描写弹奏的神态、动作,也用“ ”、“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5、 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 , 。 ” 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 ,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 , 。 , 。 ? 。 , 。 ? 。”6、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 ”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 。 ? ”作侧面描写。7、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8、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是_,_。9、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_,_。_,_。10、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 。11、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12、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悲凉之境、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1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14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15、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 。”16、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 , 。”17、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 ,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18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9、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20、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2、锦瑟一诗的诗句“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 ,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 , 。7、锦诗中“ ,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8、“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 , ”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马嵬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 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4、通过对比,表明唐玄宗痴心妄想,不切实际的句子: , 寡人之于国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 ? 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有何结果呢?“ , ; , ; , 。 , , 。 ,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 , ,效果: 。措施: , ,效果: 。措施: , ,效果: , ;措施: , ,效果: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 , 。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归罪于年成不好与“ ”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会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6、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 , ”的境界。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 , 。”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10、荀子劝学中“ ,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3、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2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其中“ , , 。”和“ , , ”在说能提高自己。31、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2、“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3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 ”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 。 , 。 , 。 , 。”3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 _ , _ 。过秦论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 ,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 , 。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 , , , 。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 , 。6、贾谊用“ , , ,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7、六国论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总结了秦国灭亡的原因。过秦论阿房宫赋也各有一句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话过秦论: 。阿房宫赋中有“ , ”。8、过秦论中陈涉与秦始皇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 , , ”与秦始皇“至尊,王侯之家”;军队数量:陈涉“ ”与秦始皇“ ”; 军队素质:陈涉“ ”与秦始皇“良将、信臣、精卒”;武器状况:陈涉“ ”与秦始皇“劲弩、利兵”;地理条件:陈涉“ ”与秦始皇“ , ”。8、过秦论中陈涉与九国有多处对比:地位出身:陈涉“ , , ”与九国“君主”;军队数量:陈涉“ ”与九国“ ”; 军队素质:陈涉“ ”与九国“名将统率”;武器装备:陈涉“ ”与九国“ ”;才能:陈涉“ ”与九国人才“ ”。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 , , , ? ”,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1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 ”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 ,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警策语是“ , 。”。诸葛亮出师表的警策语是“ , , 。 , , 。”师说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 , ,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 , , 。”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 , 。 ”的错误态度。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 , , !”2. 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 , ?”3. 韩愈在师说中,不断强调有疑惑且不跟从老师学习的危害的句子是:“ , , 。”4.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 , 。”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 , 。”7. 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 , ?”8. 韩愈对从师的风尚失传与对学问疑惑之难,感慨万端的句子是:“ , , !”9. 韩愈赞美古代圣人们知识丰富,修养极高,仍从师请教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12.韩愈批评今之众人离圣人渐行渐远却不愿意从师的错误态度的句子是:“ , , 。”14.韩愈明确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所在的句子是:“ , , ?”13. 韩愈在赞美古人、批评今之众人从师态度的错误,得出结论性的句子是“ , 。”15.韩愈指出那些家长们为孩子将来计而择师的句子是“ , 。”18.韩愈在师说中批评那些士大夫在为孩子择师、学习上,存在着不明智和谬误的句子是“ , , , , , 。”16.韩愈在师说中批评那些家长不带头从师,为孩子做出坏榜样的句子是:“ , , 。”17.在师说中表明韩愈对那个孩子老师只教“句读”内容的否定,阐述老师内涵的句子是:“ , , 。”19.韩愈赞手工业者们互相学习的句子是“ , 。”22.在师说中,韩愈对从师之道不能恢复发出感慨的句子是“ ! , 。”20.在师说中韩愈再次批评那些士大夫嘲笑从师的不良现象,并与百工之人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 , 。”25.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 : , .”23.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 ”的论断,接着,列举了孔子从师之多“ 、 、 、 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 ,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8.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27.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n)参(sh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n)。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4、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动作,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5、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