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魏六朝时期的琴人琴家汉魏六朝时期的琴人琴家l 摘要:琴人琴家是琴的实施者,在琴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琴乐艺术的发展,琴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琴成为抒情立志、宴会娱乐的重要乐器。这一时期创作琴曲、演奏琴曲的除了文人雅士外,有皇族贵戚,也有宫廷乐人,还有艺妓奴婢,琴也成为这一时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乐器之一。正因如此,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琴家。同时,有关琴的乐学理论也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对琴史、琴曲以及琴乐审美等方面的理论著述。l 关键词:汉魏六朝 文人琴家 琴乐流派 后世影响 著述第一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琴家本节主要以作有琴赋的文人琴家介绍为主,这些琴家以赋写琴,既有华丽的辞藻,又为我们提供了琴的重要研究信息。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琴家,他们也为琴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只因他们没有琴赋的留存,在此仅作简单介绍。一、作有琴赋的文人琴家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汉成帝即位之初,改名向,升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成帝诏刘向领校宫中藏书。刘向校书于秘阁,长达19年逝世前任中垒校尉。主要著述有七略别录二十卷,列女传十五卷,说苑二十卷等。著有琴说,为汉代早期琴论,作有雅琴赋。在其说苑中辑有琴曲故事,别录中还有部分琴家资料。傅毅(公元47年92年),字武仲,东汉扶风茂陵人。汉章帝建初中,封傅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和班固、贾逵一起典校勘秘书。他模仿周颂清廊篇的笔法,完成十篇显宗颂,赞扬汉明帝的功德,而文名大噪。有集五卷,作有雅琴赋、舞赋,其七激中有对琴材、琴歌和演奏等部分的描写。马融(公元79年166年),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人。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汉安帝时,任校书郎,诣东观(朝廷藏书处)典校秘书。汉恒帝时,外任南郡太守,后又拜为议郎,从事著论。有周易注十卷,尚书注十一卷,毛诗注十卷,周官注十二卷,集九卷等。通晓多种乐器,“尤善鼓琴” 1 (宋)朱长文. 琴史M.见:琴史(外十种)G.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第29页1,作有琴赋,其长笛赋中有对琴的起源和个别琴曲的记载。蔡邕(公元132年192年),字伯喈, 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御史,官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有月令章句十二卷,独断二卷,劝学一卷,集二十卷。汉末著名琴家,作有琴赋、瞽师赋,传琴操也为其所作,琴操中涉及琴的起源、形制和琴曲琴歌,是令人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琴乐的主要文献资料。并传有“蔡氏五弄”,所用“焦尾”琴,也因其出名。蔡邕是汉魏六朝时期最著名的琴家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嵇康(公元223年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竹林七贤”之一。为魏宗外戚,曾官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因卷入魏末政权之争,被司马氏借故处死。嵇康崇尚老庄,性格高傲刚直,不拘礼法,又喜谈服食养生之事。有嵇中散集,又鲁迅辑校之嵇康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通晓音律,魏晋著名琴家,在琴曲的创作、表演和音乐理论方面,都有过不少的贡献。作有琴赋、琴赞、声无哀乐论,其中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并传有“嵇氏四弄”、风入松等曲,琴曲广陵散因其而名扬天下。闵鸿(约公元25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三国吴广陵(江苏扬州)人。仕吴为尚书。入晋,征不就。少美文才,与薛谦、纪瞻、顾荣、贺循号“五俊”。有集三卷,善弹琴,作有琴赋。傅玄(公元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沙溪耀县)人,晋初文学家。仕魏,晋初封鹑觚男,武帝进爵为子,加驸马都尉,后历任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傅玄博学能文,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百二十卷,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还有集五十卷。通晓音律,作有琴赋、琵琶赋、筝赋、笳赋、节赋。成公绥(公元231年273年),字子安,东郡白马人。幼而聪敏,博涉经传,有俊才,辞赋甚丽。仕魏为博士,历秘书郎,迁中书郎,司马昭时拜骑都尉。入晋官爵未详。曾与贾充等参订法律。有集十卷,善音律,作有琴赋、啸赋、琵琶赋。陆瑜(约公元541年约574年),字干玉,吴郡吴人,陆琰之弟。少笃学,美词藻。州举秀才,后迁东宫学士。太建中,迁尚书祠部郎中,历桂阳王功曹史兼东宫管记,累迁永阳王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瑜卒后,皇太子尝亲自为文,遣使吊祭之。有集十卷。善弹琴,作有琴赋。二、其他一些知名琴家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知名琴家,主要有:师中、赵定、龙德、司马相如、桓谭、蔡琰、孙登、阮瑀、杜夔、刘琨、戴逵、戴顒、谢希逸、宗炳、柳惲等。他们有专门在宫廷供职的,如师中、赵定、龙德、杜夔等。师中,东海郡下邳(今江苏邳州)人。传云师旷之后,汉武帝时期招入宫中。由于他的影响“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作有师氏雅琴八篇。1 (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全汉文之刘向别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91页2同上3同上4(宋)朱长文. 琴史M. 见:琴史(外十种)G.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第32页5(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全三国文之嵇康集目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535页1赵定,渤海人,汉宣帝时期召入宫中为鼓琴待诏,“定为人尚清净,少言语,善鼓琴,时间燕为散操,多为之涕泣者。”作有赵氏雅琴七篇。2龙德,梁国人,汉宣帝时期与赵定一起招入宫中为鼓琴待诏,著有诸琴杂事,又有龙氏雅琴百六篇。3杜夔(公元188年前220年后),子公良,河南人,为魏太乐令。琴史说他“邃于声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又“妙于广陵散”。4传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到的这首名曲。也有不依附于宫廷的文人学家,如司马相如、桓谭蔡琰、孙登、阮瑀、阮籍、刘琨、戴逵、戴顒、谢希逸、宗炳、柳惲等。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因为弹琴,博得卓文君的爱慕,传为千古佳话,也说明他的琴声是很有魅力的。在他的美人赋、长门赋等赋文中,提到幽兰、白雪等琴曲,以及琴演奏时的一些描。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早对琴界产生影响的文人之一,他所用的一张琴名叫“绿绮”,也因此而出名。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后50年),字君山,善弹琴,他的演奏曾得到光武帝的欣赏,在其新论一书中,有琴道篇,包括有琴论、琴史和琴曲介绍等几个方面,对后世影响巨大。蔡琰(公元177年?),子文姬,蔡邕之女,妙于音律。生活多有坎坷,作有琴曲胡笳十八拍。孙登(生卒年不详),字公和,有道隐者,“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5,嵇康曾叹服其一弦琴技艺。阮瑀(?公元212年),子元瑜,幼时跟随蔡邕学习,为“建安七子”之一。善鼓琴,曾在曹操举办的宴会上弹琴作歌,深得曹操的赏识。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善弹琴,传酒狂为其所作。刘琨(公元271年318年),字越石,洞晓音律,作有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这五首琴曲。戴逵(?公元396年),字安道,东晋琴家,有“碎琴不为王门伶”的故事,作有琴赞。他的儿子戴勃、戴顒都是当时著名的琴家,在朱长文琴史中被称为“三戴”。1 (宋)朱长文. 琴史M. 见:琴史(外十种)G.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第39页2同上,第40页3同上,第42页4同上,第45页5杨春薇. 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J. 中国音乐学,2004, 4:第3945页6杨春薇. 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J. 中国音乐,2005, 3:第1721页7同上,第17页1戴顒(公元377年441年),字仲若,戴逵之子,晋末琴家。“顒制十五部,又长弄一部,并传于世。”2谢希逸(生卒年不详),名谢庄,字希逸,南朝宋时琴家,作有琴论,令乐府诗集中有部分佚文。宗炳(公元374年433年),字少文,善弹琴,擅长演奏琴曲金石弄,刘宋皇帝曾派乐师杨观去向宗炳求教。柳惲(公元497年前503年后),字文畅,南朝齐时琴家。竟陵王子良称赞他“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梁武帝也赞赏其:“才艺足了十人也。”3第二节 汉魏六朝琴家于后世琴乐流派的关系以目前所查到的资料来看,大家比较认同的最早关于琴乐流派的记载,出现在宋代朱长文的琴史中。在其书中关于隋末唐初的琴家赵耶利的记载有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噪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4这里明确的提出了“吴声”与“蜀声”两个概括词语,并点明了两者风格的不同。可以看出,在隋末唐初人们已经有了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琴乐演奏的简单划分与概括,但是还没有称之为“派”。唐代以后,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众多琴乐流派,如浙派、虞山派、广陵派、川派、金陵派等等。杨春薇女士在其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5与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6两篇文章中详细的说明了琴乐流派的基本结构与形成的必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地域和琴人是构成传统琴乐风格、流派的两个关键因素;琴派要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失的时间过程;琴派要有其代表意义的琴谱刊行传世;琴派中杰出的代表琴家对琴派音乐风格的发展和琴曲的创作、传承有重要意义;琴派中要有共同的审美思想、音乐风格、指法特点;琴派强调师承关系等。并且认为“在隋唐之前,琴乐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派别”7。杨春薇女士对琴派出现时间和琴派形成必要因素上的考证和论述,为我们研究琴派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但杨春薇女士的论述更倾向于是对成熟琴派的标准认定,其历史渊源论述,基本以赵耶利时期为界,对汉魏六朝时期提及较少。笔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要有过程的,琴乐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既然大家都认同出现在朱长文琴史里“吴声”、“蜀声”是最早关于琴乐流派的记载,那么,在此之前的汉魏六朝琴家对早期琴乐流派的出现肯定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从汉魏六朝的琴乐世家来看之 琴乐流派的形成首先要有相对稳定的琴人群体,琴人是构成琴乐流派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还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琴乐风格。在汉魏六朝时期曾出现过不少的琴乐世家,如阮瑀、阮籍为代表的阮氏家族,还有被朱长文琴史称为“三戴”的戴逵、戴勃、戴顒为代表的戴氏家族。阮氏家族能称为琴家的有阮瑀、阮籍和阮咸之子阮瞻,阮咸善弹琵琶,琴史记载其“妙解音律” 1 (宋)朱长文. 琴史M. 见:琴史(外十种)G.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第39页2同上,第40页1,也应对琴有所接触,从阮瑀到阮瞻是四代人,虽暂无佐证证明其师承关系为家族氏传授,但他们的琴乐风格多少也会受到家族影响。还有“三戴”中的戴逵、戴勃、戴顒,琴史有载“勃与颙并受琴于父”2,明确地指出“三戴”有着家族式的师承关系,其音乐风格、指法特点等肯定会有所传承。从这两个汉魏六朝时期著名的琴乐世家来看,他们已具备了一些琴乐流派形成中有关于“琴人”的要求。2、 从琴家活动的地域范围来说后世琴乐流派基本上都是以地域名称为其派别名称,琴家活动的地域也是形成琴乐流派的关键因素之一。魏晋时期的嵇康等七人,因其思想和生活态度较为接近,所以常聚于一片竹林中,肆意酣畅,弹琴咏诗,故世谓“竹林七贤”。其代表琴家阮籍、嵇康在琴乐演奏中也会有所交流与学习,他们也可以说是当时相对稳定的一个琴乐团体。从地域因素来说,也具备了部分条件。3、 从琴家所用琴谱的角度来说现存最早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的碣石调幽兰,此谱采用文字谱的形式,即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记录琴演奏的具体指法。据此谱小序说,此曲传自南朝梁丘明,则这种记谱方式又可向前推至南朝。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当时有正式的琴谱刊行,但至少有了可以传授琴曲的记谱方法,大大方便了琴曲的记录与流传。这也对后世琴乐流派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上述三点,汉魏六朝时期具备了琴乐流派形成的部分最初条件。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推论,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就有了琴乐流派,但笔者认为这些情况的出现,从琴乐流派的部分构成条件上,对后世琴乐流派的形成会有所启示,并产生深远影响。第三节 汉魏六朝时期有关琴的著述文人琴家创作的琴赋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当时其他有关琴的著述相互映证、互为补充,共同为汉魏六朝时期琴这一艺术门类的成熟与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并为我们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琴的发展提供史料支持。本节主要对琴赋以外的一些关于琴的著述予以简单介绍。汉魏六朝时期琴在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琴的乐学理论也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官方修订的正史,还是个人的著作,只要涉及到音乐方面的,大部分都有对琴的记载和论述,如史记乐记、汉书艺文志、宋书乐志还有应劭风俗通义、刘勰文心雕龙、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等。这些书中都有对琴的记载和论述,有的记载了琴的形制,有的记载了琴曲典故,有的记载了琴人琴家,有的论述了琴的审美观点。这一时期以“琴”为题名,专门论述琴的著述也有不少,除了九篇琴赋外,主要有刘向的琴说、扬雄的琴清英、桓谭的琴道、作者存疑的琴操、谢希逸的琴论等;还有一些篇幅短小的琴铭、琴赞,如:李尤琴铭、嵇康琴赞、王珣琴赞、殷仲堪琴赞、戴逵琴赞、谢惠连琴赞等等。下面就对其中主要几篇著述予以简单介绍:刘向琴说,文中列有七条:“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风俗,四月妙心察,五曰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传授。”1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中国古代乐论选辑G.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第89页2详见(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全汉文.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第556页3 详见(清)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全后汉文.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第143146页4 详见吉联抗辑. 琴操(两种)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5详见(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M. 聂世美,仓阳卿校点.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第345674页1据笔者理解,这七条可能是对琴曲作品和创作者的要求:第一是作品要以阐明“道德”为首位要素,第二是作品要具有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镇江老旧厂房施工方案
- 江苏一小区施工方案
- 公立医院去编制化
- 2025年安全员b证题库工信部及答案解析
- 辐射安全管理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施工工地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QC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急诊科护理教学的开展
- 井下安全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跳操基础直播教学课件
- 2025新高考数学核心母题400道(学生版)
- 项目管理技能与经验分享
- 逆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
- 烟草证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
- 混砂机安全操作规程(2篇)
- 一口气看遍中国的地理之美中国地理介绍P
- 营销策划 -极氪汽车2024应标方案【新能源汽车】
- 初中生人身安全教育
- 安装工程技术标
- 中医药膳学知识学习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六年级成长分享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