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和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振动测试和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振动测试和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振动测试和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振动测试和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振动测试与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书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目 录第一部分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1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2实验二 强迫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5实验三 自由衰减法测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8实验四 多自由度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11实验五 叶片的固有频率测量-14实验六 冲击运动测量-16实验七 共振法测简支梁的模态参数测量-19实验八 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24实验九 用模态分析法测量平板的模态参数-26实验十 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30实验十一 线性扫频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34实验十二 随机激励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37实验十三 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40实验十四 圆板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43实验十五 附加质量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45第二部分 电测技术实验-47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48实验二 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50实验三 电阻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的测定-53实验四 电阻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法-55实验五 动态应变的观测-57实验六 偏心拉伸(拉、弯组合)内力测定-59实验七 薄壁圆筒受弯、扭组合载荷时内力测定-63实验八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主应力测定-68第三部分 光测技术实验-70实验一 光弹仪的构造及光学效应-71实验二 光弹性材料条纹值和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73实验三 平面光弹性实验-75实验四 三维光弹性实验-76实验五 环氧树脂光弹性模型制作-78实验六 贴片光弹法实验-79实验七 全息照相实验-81实验八 全息干涉二次曝光法测定悬臂梁挠度实验-82实验九 认识光纤干涉仪-85实验十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88第一部分振动测试技术实验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常用测振传感器及其配套仪器的使用方法。2、熟悉简谐振动各基本参数的测量及其相互关系。二、实验内容1、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位移。2、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3、用电动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速度。三、实验原理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其幅值分别为、,当 时,有式中: 振动角频率, 初相角, 则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关系为由上式可知,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只要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测出其中一种物理量的幅值,在测出振动频率后,就可计算出其它两个物理量的幅值,或者利用测试仪或动态分析仪中的微分、积分功能来进行测量。四、测量过程与测试系统框图实验设备及接线如图所示1、安装激振器: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扫频信号源输出接口。测试系统框图加速度位移速度传感器动态信号采集器简支梁激振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电荷适调器变换器打印机或绘图仪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2、连接仪器和传感器用磁铁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惯性式速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简支梁上(注意:速度传感器不能倒置),用磁性表支架将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固定,传感器头与梁表面保留一定的间隙。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分别通过电荷放大器和变换器与采集器连接,而速度传感器输出直接接到采集器的测试通道。3、仪器参数设置打开采集器的电源开关,开计算机进入数采分析软件的主界面,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输入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输入方式:压电和速度传感器选AC,位移传感器选SIN_DC;打开三个窗口,分别显示三个通道的时间信号。4、采集并显示数据 调节扫频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和信号幅值,使梁产生明显振动。在三个窗口中读取当前振动的最大值(位移、速度、加速度)。5、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频率 位移速度加速度 2、根据位移幅值,计算速度、加速度。3、根据速度,计算位移、加速度。4、根据加速度,计算位移、速度。5、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有无差别?若有差别原因是什么?实验二 强迫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2、掌握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二、实验系统框图扫频信号源动态分析仪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简支梁加速度传感器激振器压电式力传感器质量块电荷适调器电荷适调器图2-1实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如图2-2所示。在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系统将做同频率的简谐强迫振动。设激振力的力幅为,激励频率为,则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为:MXCK 图2-2 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 式中:- 振动系统的质量; - 阻尼系数 - 等效刚度系数定义: - 系统固有圆频率 - 系统阻尼比则运动方程为令,则方程的特解为: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 , - 初相位且 上式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 图2-3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根据振动理论定义,振动幅频特性曲线上幅值极大的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当使用不同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其共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的关系分别为、 由上式可见,在幅频特性图上,质量块受力产生的强迫振动共振频率总是小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在数值上与相等,而总是大于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越小三者越靠近,因此,在小阻尼情况下可以采用、和作为的估计值。 系统的阻尼比可以采用半功率点的方法计算。由振动理论可知,0.707所对应的两个频率分别为半功率点频率、,则阻尼比为四、 实验方法1、激振器安装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信号源输出接口。2、连接测试系统将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1通道。点击采样控制栏的运行参数按钮,设置参考通道为1-1,将加速度传感器放置在质量快上,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2通道。3、仪器设置: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控制分析软件,新建一个文件(文件名自定),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标定值等参数,开2个显示窗口,在数据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分别选择显示时间波形1-1和1-2,开始采集数据。4、调节扫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后,以25Hz的频率间隔改变输出频率,同时记录各频率点的加速度响应幅值,直到系统出现共振。注意在共振峰附近尽量增加测试点数,并将振动幅值及对应频率填入表中。五、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 频率(Hz)振幅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3、确定系统固有频率。4、计算阻尼比。实验三 自由衰减法测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的有关概念。 2、学会用分析仪记录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的波形。 3、掌握由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确定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二、实验系统框图实验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锤质量块简支梁振动传感器动态分析仪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 图3-1 实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 给系统(质量)一初始扰动,系统作自由衰减振动,其运动微分方程式为 两边除以质量,得 式中: 为系统固有圆频率 为系统阻尼比当阻尼为欠阻尼时,上述方程的解为式中:A 振动振幅, 初相角, 阻尼固有圆频率,且 设t=0时,x=x。,则其自由衰减时间历程曲线如图3-2所示 图3-2 自由衰减曲线 由图可知,阻尼的存在对自由振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另一是振幅衰减。记T为无阻尼时的振动周期,则有阻尼时的振动周期为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时的振动周期之间的关系为由于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定义减幅系数为对数减幅系数为 对数减幅系数也可以用相隔个周期的两个振幅之比来计算则 当较小(0.3)时,上式可近似为四、 实验方法1、将测试系统按框图连接好,把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集中质量附近,其输出信号接到数采仪的振动测试通道。2、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控制分析软件,新建一个项目(文件名自定),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灵敏度等参数,在数据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时间波形,开始采集数据,数据同步采集显示在图形窗口内。3、测试和处理。用锤敲击质量块使其产生自由衰减振动。记录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然后设定,利用双光标读出个周期经历的时间,则;再测出相距个周期的振幅值和,按公式计算出阻尼比,再按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算出。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波形图。 2、根据实验数据按公式计算出固有频率和阻尼比,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i时间t周期阻尼比固有频率 实验四 多自由度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共振法确定三自由度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2、观察三自由度系统的各阶振型。3、将实验所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二、实验系统框图图4-1为实验系统框图激振信号源磁力表座非接触激振器图4-1 实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 将三个钢质量块、 、()固定在钢丝绳上,钢丝绳张力T用不同重量的重锤来调节。由振动理论可知,三个集中质量的运动可用下面的方程来描述式中: 质量矩阵 刚度矩阵 位移矩阵 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为 一阶固有频率 二阶固有频率 三阶固有频率 各阶主振型为 一阶主振型 二阶主振型 三阶主振型 图4-2 三自由度系统的主振型 对于三自由度系统,有三个固有频率,系统在任意初始条件下的响应是三个主振型的迭加。主振型与固有频率一样只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而与初始条件无关。测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只要连续调整激振频率,使系统出现某阶共振且振幅达到最大,此时的激振频率即是该阶固有频率。四、 实验方法1、激振器安装把非接触激振器安装在磁性表座上,将激振器和磁性表座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非接触激振器与钢丝质量块距离在10-15mm(如图所示),以保证振动时激振器不碰撞质量块,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信号源输出接口。2、开启信号源的电源开关,由低到高逐渐增加扫频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当观察到系统出现如图4-2 所示的第一阶振型且振幅最大时,激振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就是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依此下去,可得到第二、三阶振型和二、三阶固有频率。3、更换不同的质量,使钢丝产生不同张力,分别重复以上各步测得前两阶的固有频率。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计算参数 弦上集中质量 m=0.0045 千克 弦丝长度 L=0.625 米 2、不同张力下各阶固有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 弦丝张力T=19.8 (N)T=29.8 (N)固-有频率理 论 值实 测 值3、绘出观察到的三自由度系统振型曲线。4、将理论计算出的各阶固有频率、理论振型与实测固有频率、振型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五 叶片的固有频率测量一、 实验目的1、了解用敲击法测量结构固有频率的基本原理。2、掌握利用李莎茹图形法测量结构固有频率的一种方法。3、掌握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在工业中,常需要确定振动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使用敲击法,易激起系统的一阶振动分量,利用李莎茹图形法就能确定其固有频率值。此法特别适用低值的一阶固有频率测定。该实验用木榔头敲击,用电动式速度传感器作为转换元件,将其输出送入测振仪,经放大后接入PH-1频率计,该仪器是基于李莎茹图形原理,它将输入频率与自振频率作比较,若两者相等,显像管上将显示一个圆或椭圆,读取此时频率计的频率,就是振动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三、 实验设备及测试系统1、 电动式速度传感器 一只2、 测振仪 一台3、 PH-1频率计 一台4、 叶片 一个5、 老虎钳 一台测试系统框图 叶片 传感器 老虎钳 测振仪 频率计 支架 四、实验步骤1、将叶片用夹具固定好,选择一个合适位置装好传感器,对于顶杆式传感器,应使传感器的顶杆压进其行程的一半(即要有一定的预压力);2、按测试框图连接好系统,仪器经检查后接通电源; 3、对频率计的频率进行校准,校准方法:将Y轴输入打到频率校准,X轴输入打到振荡器输入,置频率刻度盘的频率为10KHz,调节Y轴与X轴增益,使图形显示在显像管中间,调节频率校准旋钮,直到显像管上出现一个稳定的圆或椭圆即可,校准好频率后,频率校准旋钮不能再动。 4、将Y轴重新打到Y轴输入,用榔头轻敲叶片的适当部位,此时显像管上将显示一些杂乱的波形,搜索调节频率计频率旋钮,使显像管出现一个圆或椭圆。由于是瞬态激发,显像管上的图形是逐渐衰减的,但经过多次敲击和搜索后,显像管上将出现一个比较清楚的衰减的圆或椭圆。 5、记录出现圆或椭圆时频率计的自振频率,就得到了叶片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五、思考题 1、改变叶片的安装条件,能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2、用此法能测出叶片的第二阶固有频率吗? 3、能否用其它方法测出叶片的固有频率?实验六 冲击运动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冲击力和冲击加速度幅值大小及持续时间的调整方法。2、 学会压电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的组成和使用方法。3、 了解冲击运动信号的特点和测量系统的选择方法。 4、 掌握采样定理及加窗技术和功率谱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二、 实验原理冲击是一种能量传递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有很多冲击现象,如各种爆炸、跌落、敲击、撞击等。要测准、测好冲击信号,掌握冲击信号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冲击信号可分为理想冲击信号和复杂冲击信号,其共同特点是过程发生比较突然,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能量比较集中。理想冲击信号是指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精确描述的脉冲信号,如矩形冲击脉冲、梯形冲击脉冲、三角形冲击脉冲、前峰和后峰锯齿冲击脉冲、半正弦和余弦冲击脉冲、钟形冲击脉冲等。在时域,一般用以下术语来描述冲击信号的特性。冲击峰值:指冲击时间内运动量偏离基准线的最大值。冲击脉冲持续时间:指冲击脉冲从基准线上升到最大值,再下降到基准值所需要的时间。对实测脉冲,通常取最大值的10%作为基准值。脉冲上升时间:指冲击脉冲从基准线上升到较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对实测脉冲,通常取最大值的90%作为较大值。脉冲下降时间:指冲击脉冲从较大值下降到基准值所需要的时间。冲击能量:指脉冲信号的平方在脉冲时间内的积分。冲量:指脉冲信号在脉冲时间内的积分。借助于傅里叶积分可以将脉冲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以矩形波为例,其幅频和相频曲线如下。图6-1 方波信号 图6-2 方波信号的幅频和相频曲线由矩形脉冲的频谱图可以看出:冲击信号的频谱是连续谱,它不同于周期信号的离散谱;谱密度值随着频率的增加越来越小,谱密度的直流分量及低频分量很大;频谱范围分布在;对同一种脉冲信号,脉冲持续时间越小,则频谱分布范围越宽。由此可见,要全部测准脉冲信号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测试系统都不可能具有0测量频带,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常规定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为绝大部分能量集中的那段时间。同样的,脉冲信号的频谱宽度也是规定为绝大部分能量集中的那段频段,一般规定占脉冲信号总能量的90%的频带作为频谱宽度。当测量系统的低频或高频响应不好时,对冲击信号的测量总要带来误差。以矩形脉冲为例,传感器或者测试系统的低频响应不足时,矩形脉冲峰值就不能保持。高频响应不足时,测试系统就不可能跟上信号的快速变化。且测试系统的低频和高频响应不足都将带来“负冲”和“零漂”。本实验的冲击力是由装有力传感器的力锤产生,冲击加速度由冲击试验台产生。冲击力和冲击加速度经压电式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转换后接入信号分析仪,由分析仪采集到的时域信号确定冲击峰值和持续时间,由频域分析测量冲击信号的功率谱。三、 测试仪器和系统1、力锤 一把2、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一只3、信号分析仪 一台4、冲击试验台 一台5、电荷放大器 一台图6-3 测试系统框图四、 实验步骤1、把加速度传感器正确安装在冲击台面上,将它与电荷放大器输入端通过低噪声电缆连接。连接之前,先将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短路,释放电荷,防止把电荷放大器输入级击穿。将力锤和电荷放大器输出分别与分析仪输入相连。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打开电源,使各仪器处于工作状态。3、按照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值调整电荷放大器归一化旋钮,按被测加速度大小设置电荷放大器增益,并根据测试内容设置分析仪的各种参数(频率范围,输入范围,测量方式,窗函数,触发方式,灵敏度设置等)。4、预测试一次,观测示波器和分析仪的时域记录波形,看各仪器是否有过载、增益是否合适,频率范围是否满足采样定理等。5、正式测量,记录冲击力和冲击加速度波形,确定冲击峰值和持续时间,测量其功率谱。五、思考题1、测量系统的低频特性不足,对记录冲击波形有何影响?2、电荷放大器的作用是什么?3、对一实际记录波形,怎样确定持续时间比较合适?实验七 共振法测简支梁的模态参数测量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电动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2、 掌握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3、掌握用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 一、二、三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及振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单点激振法测定模态参数的理论依据。4、初步学会怎样在振动系统选择激振点与测点。5、比较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原因。二、 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信号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本实验中采用单点激振,分别使振动系统处于各阶共振响应状态,测定共振频率、振型,而阻尼比借助它相应各阶自由衰减过程或半功率点的方法确定。此法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比较分离、阻尼比值比较低时,测试值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当单自由振动系统受简谐信号激励时,其运动方程为:方程式的解由自由振动解 和强迫振动解 两部分组成:式中 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解随时间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强迫振动部分,即式中 当强迫振动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响应幅值迅速增加,相位也有明显变化。通过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判别系统是否达到共振点,从而确定出系统的各阶共振频率。1、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振动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出的共振频率稍有差别。 2、相位判别法相位判别是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一种共振判别法。在简谐信号激振的情况下,用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共振时的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1)位移判别法 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x轴),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采集仪的第二通道(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 激振信号为: 位移信号为:共振时,=n,力信号和位移信号的相位差为/2,根据李莎育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像将是一个正椭圆。当略大于n或略小于n时,图像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n 图7-1 用位移判别法共振的李莎茹图形2)速度判别法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x轴),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第二通道(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速度信号为:共振时,=n,=/2,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0,根据李莎育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像将是一条直线。当略大于n或略小于n时,图像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直线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n 图7-2 用速度判别法共振的李莎茹图形3)加速度判别法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x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第二通道(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加速度信号为:共振时,=n,=/2,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2,根据李莎育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像将是一个正椭圆。当略大于n或略小于n时,图像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n 图7-3 用加速度判别法共振的李莎茹图形三、 测试仪器和系统框图1、电动式激振器 一只2、功率放大器 一台3、正弦扫频信号发生器 一台4、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三只5、采集器 一台6、计算机 一台7、简支梁 一个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 激振器 简支梁 功率放大器 信号发生器 计算机采集器变换器变换器变换器电荷适调器图7-4测试系统框图 四、仪器参数设置打开采集器的电源开关,开计算机进入DHDAS数采分析软件的主界面,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输入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输入方式:位移传感器选SIN_DC;打开七个窗口,分别显示三个位移通道和一个力通道的时间信号及力与响应,响应与响应之间的李莎茹图形。五、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内容合理选择激振点和测量点的位置,安装激振器和位移传感器;2、按测试框图连接好系统; 3、经检查后接通电源,预热各仪器; 4、调整位移传感器的初始间隙,保证仪器具有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 5、用共振响应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给电动式激振器输入变频恒流正弦扫频信号,使激振器产生一幅值恒定的正弦波激振力并作用在梁上,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力的频率,测定各响应点的幅值,当响应的幅值出现极值,或李莎育图形为正椭圆时,表示位移响应信号与激振力信号的相位差为90度,激振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梁的某一阶固有频率,梁处在共振状态。这时,辅助观察各响应点之间的相位,就可判断该阶属第几阶共振,且当阻尼比值很小时,共振频率即为该阶固有频率值; 6、当梁处于某阶共振时,测量各响应点的响应幅值及各点之间的相位,就能确定其振型;7、阻尼比的测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自由衰减法,先让梁处于某阶共振响应状态,然后将激振力突然关掉,此时横梁上各响应点将按该阶固有振动作自由衰减运动,记录各点的自由衰减运动曲线,计算阻尼比值;二是半功率点法,先让梁处于某阶共振响应状态,记录此时的激振频率值和一个响应点的幅值,并将该幅值乘以0.707,将激振频率向低于共振频率方向微调,当同一响应点的幅值为所计算值时,记录此时激振频率值,再将激振频率向高于共振频率方向微调,当同一响应点的幅值为所计算值时,记录此时激振频率值,利用公式 计算阻尼比;8、检查测试结果。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阶数频率位移1位移2位移3各响应点之间的相位1-21-31232、理论计算 根据所给简支梁的参数,计算其固有频率理论值;3、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简支梁的第一、二、三阶阻尼比;2)画出简支梁的第一、二、三阶振型;3)与理论值作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七、思考题1、激振点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合理选择激振点?2、能否用“共振响应法”测出梁的高阶固有频率?3、阻尼比除用上述两种方法测量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测量方法?bh附:简支梁参数:60cm, h=0.7cm, b=5.2cm, E=2.1x106Kg/cm2, =7.8x103kg/m3实验八 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校准一 、实验目的1、了解校准工作在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 2、掌握用绝对法和比较法校准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灵敏度、线性度、频率特性的方法。3、了解电动式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及内容在振动与冲击测量中,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和统一性,满足一定的测量精度要求,所用的传感器、测量仪器、试验设备都要定期进行校准,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在试验前后(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或不可重复的试验)进行校准。其校准内容主要有:灵敏度、频率特性、幅值线性度、横向灵敏度以及其它环境特性参数。这里介绍两种校准方法:1、绝对法,将被校传感器刚性连接在电动式振动台上,其输出与相应测振仪相连,并在传感器上贴一小块细砂纸或反光线。将振动台振动频率调到20-40Hz,并保持不变,调节信号源或功率放大器输出增益,可改变振动台振动位移大小。传感器输入,即振动台的振动位移,由读数显微镜或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定,传感器输出可从相应测振仪上读取,这样就可得到被校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线性度。2、比较法,常用此法校准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将被校传感器和标准传感器背靠背刚性连接在电动式振动台上,并与各自的测量系统相连。调节振动台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加速度,使标准传感器系统的输出在各振动频率下维持不变(即被校传感器系统的输入不变),读取相应频率下被校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就可得到其幅频特性。三、测量仪器及系统框图1、标准振动台系统 一套2、标准加速度传感器系统 一套3、被校加速度传感器系统 一套4、测量放大器 一台5、读数显微镜 一台6、台灯 一台四、实验步骤 1、将标准传感器和被校传感器背靠背刚性连接在电动式振动台上,并在传感器上贴一细砂纸或反光线;2、按照实验框图连接各测试系统;3、用台灯照亮砂纸,调整好读数显微镜,使砂纸上的一些亮点看的最清楚,这些亮点在振动时会形成一道道亮线,亮线的长度就是振动台放大后的双峰值;4、严格按振动台的启动程序开启振动台,并接通各仪器电源;5、将振动台的振动频率调到20Hz,给振动台一定输出,观测读数显微镜,找到一条靠近刻度尺的亮度合适的线;6、由读数显微镜观察,调节振动台振幅,使其在给定幅值范围内从小到大增加,每调一次幅值,由读数显微镜读取振幅值,并从传感器系统取得对应输出;7、调节振动台振动频率,并在各频率下通过调节振动台振幅使标准传感器系统输出维持某一固定值,记录被校传感器系统输出电压。测试系统框图8、根据所得数据,做出被校系统的线性度和幅频特性曲线,并加以分析。五、注意事项1、在调节振动台频率,特别是从高频往低频方向调节时,应调小或关掉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增益,以免损坏振动台;2、在用读数显微镜读数时,应始终抓住一条亮线,不要换线读数;3、读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六、思考题1、振动台的波形失真对测量结果有那些影响?2、传感器在振动台上的安装位置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实验九 用模态分析法测量平板的模态参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频率响应函数测量模态参数的基本原理。2、了解用信号分析仪测量模态参数的原理和实验方法。3、学会用冲击激励、正弦扫频激励、随机激励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4、掌握使用不同激励信号激励时窗函数的选择方法。二、实验原理模态分析是在假定实际结构可以运用所谓“模态模型”来描述其动态响应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寻求其“模态参数”的一种参数识别方法。模态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坐标转换。其目的在于把原在物理坐标系统中描述的响应向量,放到所谓“模态坐标系统”中来描述。这一坐标系统的每一个基向量恰是振动系统的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说在这个坐标下,振动方程是一组互无耦合的方程,分别描述振动系统的各阶振动形式,每个坐标均可单独求解,得到系统的某阶结构参数。1、实模态理论:当系统的阻尼为粘性比例阻尼时,对N个自由度系统,当在p点激励在点响应时其频率响应函数为: (1)当模态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忽略不计,且当时,有 (2)其中,若取矩阵的第列,当时, (3)式(3)是由个线性方程组成,只要在某一个处利用个值就可计算出该阶模态参数,利用全部值就可计算出各阶模态参数。2、复模态理论:当系统阻尼为一般粘性阻尼时,对N个自由度系统,当在p点激励在点响应时其传递函数为: (4)为系统的极点(为其共轭复数),分别为相应于极点、的留数。当模态耦合可以忽略时,在附近 (5)()是留数矩阵中的第行第p列元素,只要识别出留数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就可以得到各阶复模态向量。总之,根据传递函数阵中的任一元素确定极点()。根据的一列(或一行)确定在极点的留数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就可以确定各复模态参数。3、模态分析方法和测试过程(1)模态参数测试过程 为进行模态分析,首先要测得激振力及相应的响应信号,进行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分析实质上就是机械导纳,i和j两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表示在j点作用单位力时,在i点所引起的响应。要得到i和j点之间的传递导纳,只要在j点加一个激振信号,而在i点测量其引起的响应,就可得到计算传递函数曲线上的一个点。如果是连续变化的,分别测得其相应的响应,就可以得到传递函数曲线。 然后建立结构模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模态拟合,得到各阶模态参数和相应的模态振型动画,形象地描述出系统的振动型态。 根据模态分析原理,要测得传递函数模态矩阵中的任一行或任一列,可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若要得到矩阵中的任一行,则采用各点轮流激励,一点响应的方法;要得到矩阵中任一列,采用单点激励,多点测量响应的方法。使用单击拾振法时,常采用锤击法激振,此法常用于轻薄型小阻尼结构。对于笨重、大型及阻尼较大的系统,则常采用单点激振的方法,用激振器激励,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当结构过于巨大和笨重,采用单点激振时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把感兴趣的模态激励出来,或者在结构同一频率处可能有多个模态时,就需要采用多点激振的方法,采用两个甚至更多的激励来激发结构的振动。(2)结构安装方式一种方式是自由悬挂式,如放在很软的泡沫塑料上,或用很长的柔索将结构吊起,结构在任一坐标上都不与地面相连接。另一种方式是把结构刚性固定在地面上,结构上一点或若干点与地面固结。第三种方式是按结构实际工作状况安装。三、测试仪器与系统框图1、冲击力锤 一把2、加速度传感器 一只3、电荷放大器 二台4、信号分析仪 一台5、电动势激振器 一套6、正弦、随机信号发生器 一台测试系统框图四、实验步骤1、将金属平板一端固定并划分单元,编号。2、从分析仪上输入板的几何坐标;3、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动式激振器安装在平板的某一位置;4、按测试系统框图连接各仪器;5、检查各仪器的设置与连接,打开仪器电源;6、设置分析仪的测量类型、分析频带、输入量程、触发方式、窗函数、平均方式等,用正弦扫频和随机信号进行激励,测量每一测点的频率响应函数及相干函数,观察所测结果是否一样,并进行分析; 7、用力锤进行敲击。采用单点响应(即测量点固定),多点敲击方式,测量各点的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模态分析软件计算各阶模态参数; 8、显示计算结果并静态或动态显示振型。五、思考题1、若测量厚板的模态参数,激振点应如何布置?2、在用力锤敲击时,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平均?实验十 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力法模态分析原理。2、掌握用锤击法测试结构特性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参考实验九,采用单点响应,多点激励方法。三、实验系统框图动态信号采集器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简支梁振动传感器力锤力传感器四、实验步骤简支梁尺寸如图所示,长(x向)500mm,宽(y向)50mm,使用多点敲击、单点响应方法测量其z 方向的振动模态,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梁的结构示意图和测点分布示意图(1)测点的确定梁在y、z方向尺寸和 x方向(尺寸)相差较大,可以简化为杆件,所以只需在x方向顺序布置若干敲击点即可。敲击点的数目要根据测量的模态阶数而定,敲击点数目要多于所要求的阶数。实验中在x方向把梁分成十六等份,即可布十七个测点。选取拾振点时要尽量避免使拾振点在模态振型的节点上,此处取拾振点在六号点处。(2)仪器连接按实验系统框图连接仪器,力锤上的力传感器接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