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测量工技师复习题 1 填空题 1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角度 距离 和 高差 2 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 瞄准 对光 精平和 读数 3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为 1985 年国家基准高程 确定国家水准原为 72 260 m 4 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5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6 量测水平角的方法有 测回法 和 方向观测法 7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观测者 的原因 仪器 的原因 外界条件 的原因 8 已知 A 点的相对高程为 200m B 点的相对高程为 666m 则 hAB 866m 若 A 点在大地水准面上 则 B 点的绝 对高程为 866m 9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和 坐标纵线方向 10 GPS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和 用户设备部分 11 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 应为 经度 纬度 和绝对高程 12 在测量中 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 指的是在 10km 范围内时 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13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等高线平距 14 支水准路线 既不是附合路线 也不是闭合路线 要求进行 往返 测量 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15 从 A 到 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 其高差为 往测 3 625m 返测 3 631m 则 A B 之间的高差为 3 628 m 16 当经纬仪的竖轴位于铅垂线位置时 照准部的水准管气泡应在任何位置都 居中 17 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 它既能观测 水平 角 又可以观测 竖直 角 18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导线 附和导线 和 支导线 19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 中误差 极限误差 和 相对误差 20 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中央子午线为 X 轴 自坐标原点向 北 为正 以赤道为 Y 轴 自坐标原点向 东 为正 坐标象限从北方向按 顺时针 方向编号 21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高差测量 22 测量工作中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在布局上从 整体到局部 在精度上由 高级道低级 在次序上先 控制 后碎部 23 水准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 水准仪 来测定各测点之间的 高差 从而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来 推算未知点 高程 的过程 24 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 符合水准路线 和支水准路线 25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26 量测水平角的方法有测回法和 方向观测法 27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观测者自身 的原因 外界环境 的原因 仪器自身 的原 因 28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导线 符合导线 支导线 29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和坐标纵线方向 30 GPS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卫星 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31 由 标准方向 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32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水准管轴 视准轴 竖轴 圆水准器轴 33 从 A 到 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 其高差为 往测 3 625m 返测 3 631m 则 A 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3 628m 34 标准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 轴北方向 磁北方向 35 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 A B C D 4 个标志 用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时 以 B 为零方向 则 盘左的观测顺序为 BCDAB 36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观测者自身 的原因 外界环境 的原因 仪器自身 的原因 37 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角 测距和测高差 38 1 200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20cm 39 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观测未知点的交会方法是前方交会 40 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指的是点的绝对高程 41 已知线段 AB 的方位角为 160 则线段 BA 的方位角为 340 42 地面点到 假定水准面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43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高差测量 44 测量误差是由于 观测者自身 仪器自身 外界条件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5 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46 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 水准管轴 视准轴 横轴 竖轴 47 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直线定向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 工作为 直线定线 48 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子午线方向 49 水准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在同一转点上 既有 后视读数 又有 前视读数 读 数 50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踏勘选点 角度观测 边长测定 51 在同一幅图内 等高线密集表示 坡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 坡缓 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 坡度均匀 52 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180 二 判断题 1 测量的原始记录先草稿 回来再誊写 2 珠峰的海拔 8844 43 米是绝对高程 3 等高距是指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4 距离丈量时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直 准 平 5 比例尺越小 地形图精度越高 6 水准测量时 水准尺前倾 后倾都会使读数增大 7 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总和的理论值应为零 8 利用左角和右角推算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一样 9 图的比例尺愈大 则精度就愈低 10 相对高程又称海拔 11 测量的原始记录先草稿 回来再誊写 12 珠峰的海拔 8844 43 米是相对高程 13 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地面的坡长 14 距离丈量时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直 准 平 15 比例尺越大 地形图精越高 16 三角形闭合差是真误差 17 中平测量是按附合水准路线施测中桩的地面高程 18 在进行测量时 未经校核与平差的测量成果不能使用 19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直角坐标系是一致的 20 读数误差 2C 误差 指标差均属于系统误差 21 竖直度盘的刻划方向为顺时针 22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 竖直度盘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23 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的 24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符号是以返测高差为准 25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看清十字丝 26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 它由光电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27 如果所测得的三角形内角和为 度 说明测角时没有误差 28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9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系统误差 30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 31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的 32 小三角测量的外业主要工作为 选点 测角 丈量基线 33 水准管的两端与内壁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34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竖盘处于水平位置 35 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 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D KN C 三 选择题 1 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 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 用水准仪测高差 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 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 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2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 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 A A 180 B 0 C 90 D 270 3 一个五边形的闭合导线 其内角和的理论值应是 A A 540 B 360 C 720 D 1080 4 从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B A 象限与数学坐标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一致 B X 轴为纵坐标轴 Y 轴为横坐标轴 C 东西方向为 X 轴 南北方向为 Y 轴 D 大地平面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一致 5 水准测量时 为了消除 i 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 可将水准仪置在 B 处 A 靠近前尺 B 两尺中间 C 靠近后尺 D 两尺之间 6 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的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 D 误差影响 A 视准轴 B 横轴 C 指标差 D 度盘分划 7 在高斯投影中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 则变形 B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D 北半球越大 南半球越小 8 水准测量中 同一测站 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 C 高于测站点 D 等于前尺点 9 光学经纬仪有 DJl DJ2 DJ6等多种型号 数字下标 1 2 6 表示 A 中误差的值 A 水平角测量一测回角度 B 竖直方向测量一测回方向 C 竖直角测量一测回角度 D 水平方向测量一测回方向 10 公路中线测量在纸上定好线后 用穿线交点法在实地放线的工作程序为 D A 穿点 放点 计算 B 计算 放点 穿线 C 计算 交点 放点 D 放点 穿线 交点 11 在测量学中 地球一般被看成 B A 圆形的球体 B 参考椭球体 C 大地水准面 D 参考椭球面 12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 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 A A 180 B 0 C 90 D 270 13 一个六边形的闭合导线 其内角和的理论值应是 A 540 B 360 C 720 D 1080 14 在测量学中采用的是下面哪一种坐标系 B 15 下面的等高线表示山头的是 A 16 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 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 用水准仪测高差 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 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 尽量照准目标底部 17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 A A 反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B 平均分配 C 随意分配 D 同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18 下面关于中央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中央子午线又叫起始子午线 B 中央子午线位于高斯投影带的最边缘 C 中央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D 中央子午线经高斯投影无长度变形 19 下面哪个算式是表示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所得出的水平距离 C A B C D KS cosKS 2 cosKS 2sin 2 1 KS 20 支导线及其转折角如图 已知坐标方位角 则 B 00 0045 AB 12 A 186 01 00 6 01 00 173 59 00 353 59 00 21 水平角测量通常采用测回法进行 取符合限差要求的上下单测回平均值作为最终角度测量值 这一操作可 以消除的误差是 C A 对中误差 B 整平误差 C 视准误差 D 读数误差 22 以下哪一项是导线测量中必须进行的外业工作 A 2 1 200 31 120 30 B A A S A A A S A 测水平角 B 测高差 C 测气压 D 测垂直角 23 经纬仪采用盘左 盘右进行观测 不能消除的误差是 C A 水平度盘偏心误差 B 视准轴误差 C 竖轴误差 D 横轴不垂直竖轴误差 24 某地高斯坐标 X 331123 110 Y 20523421 541 那么该地处该分带中央子午线的 A A 东侧 B 西侧 C 南侧 D 北侧 25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 前后视距相等不能消除得误差是 A A 水准尺零点误差 B 地球曲率误差 C 大气折光误差 D i 角误差 26 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 A A 方位角 B 水平角 C 垂直角 D 视距 27 测量地物 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 D A 控制测量 B 水准测量 C 导线测量 D 碎部测量 28 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 B A 越大越好 B 尽可能相等 C 越小越好 D 随意设置 29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 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 下面哪一项误差不能用正倒镜 法消除 D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 竖盘指标差 C 横轴不水平 D 竖轴不竖直 30 支导线及其转折角如图 已知坐标方位角 则 B 00 00145 AB 12 A 186 01 00 106 01 00 173 59 00 353 59 00 31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 160 则其象限角为 C A 20 B 160 C 南东 20 D 南西 110 32 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C A 偶然性 B 统计性 C 累积性 D 抵偿性 33 已知 A 点坐标为 12345 7 437 8 B 点坐标为 12322 2 461 3 则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D AB A 45 315 225 135 34 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 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 A 点位于线段 MN 上 点 A 到点 M 和点 N 的图上水 平距离为 MA 3mm NA 2mm 则 A 点高程为 A A 36 4m B 36 6m C 37 4m D 37 6m 35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4 简答题 1 什么是视差 怎样消除视差 2 1 200 31 120 30 B A A S A A A S A N M 37 3635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时 发现水准尺上的读数也随之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反复调节物镜 目镜对光螺旋 直至物体成像和十字丝都很清晰为止 视差消除 2 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指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 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根据已知点的高程 求得 未知点的高程 3 简述经纬仪的操作步骤 经纬仪的操作步骤包括安置仪器 对中 整平 瞄准和读数 5 个步骤 4 简述四个方向的全圆观测法的步骤 假设有四个方向 A B C D 假定方向 A 为起始方向 盘左 瞄准目标 A 读数记录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 依 次瞄准目标 B C D A 读数记录 盘右 瞄准目标 A 读数记录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 依次瞄准目标 D C B A 读数记录 5 什么是坐标正算 什么是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 已知边长及该边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坐标反算 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算两点间的边长及其方位角 6 何谓坡度 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答 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值 既 i h D 100 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 可以先计算出两点的高程 相减得到它们的高差 h 而后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点的长度乘以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 得到两点在地面上的实 际水平距离 D 则它们的坡度 i h D 100 7 何谓直线定向 何谓坐标方位角 同一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有什么关系 直线定向 确定该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直线的方位角 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 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其取 值范围是 0 360 一条直线的正 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8 什么是比例尺精度 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相当于图上 0 1mm 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在测图时用来决定测区地面的测量详细程度 取舍地物 在规划设计用图时 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形图 9 什么是视差 怎样消除视差 解 1 由于物镜调焦螺旋调焦不完善 使目标成像相对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完全重合 称为视差 表现为当观测量在目镜端略上 下移动 目标与分划板之间有相对移动 2 先进行目镜调焦 使十字丝清晰 再进行物镜调焦 使目标十分清晰 反复多次 直至无相对移动为止 10 要从地形图中获取某两点 A B 构成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简述可以实现这一任务的两种常用方法 解 1 图解法 过直线起点作纵坐标轴的平行线 用量角器量取平行线顺时针到直线所夹的角 2 解析法 求得直线上两不同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用公式 arctan YA2 XA计算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注意象限 11 等高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出 3 点即可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各点的高程均相等 2 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 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 3 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 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叠或相交 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 号表示 4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高线多 山就会高 等高线少 山就低 若是洼地则相反 等高线多 洼地就深 等高线少 洼地就浅 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 5 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 等高线愈稀 斜坡愈平缓 等高线愈密 斜坡愈陡峻 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 方向 是最大坡度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 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 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 6 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 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 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 在与集水线垂直 相交时 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 12 公路圆曲线计算的主点定位参数是那些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五 计算题 1 某线路交点 JD 桩号为 K1 285 50 测得右转角 42 25 圆曲线半径 R 150m 求圆曲线元素及主点桩号 mRT206 58 2 5242 tan150 2 tan mRL046 111 180 5242150 180 mRE897 101 2 5242 cos 1 1501 2 cos 1 mLTD366 5046 111206 5822 ZY 里程 JD 里程 T K1 285 50 58 206 K1 227 294 YZ 里程 ZY 里程 L K1 227 294 111 046 K1 338 340 QZ 里程 YZ 里程 L 2 K1 338 340 111 046 2 K1 282 817 检核 QZ 里程 D 2 K1 282 817 5 366 2 K1 285 500 JD 里程 2 已知某交点的里程为 K3 182 76 测得转角 拟定圆曲线半径 R 300m 求圆曲线测设元 素及主点桩里程 解 1 计算圆曲线测设元素 71 68 2 8425 tan300 2 tanmRT 09 135 180 8425300 180 mRL 77 7 1 2 8425 sec3001 2 secmRE 2 计算主点桩里程 JDJD T T K3 182 76K3 182 76 68 7168 71 ZYZY L L K3 114 05K3 114 05 135 09135 09 YZYZ L 2 L 2 K3 249 14K3 249 14 67 5467 54 QZQZ D 2 D 2 K3 181 60K3 181 60 1 161 16 JDJDK3 182 76K3 182 76 3 已知89 12 01 3065 347m 2135 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 1 2 测得坐标推算 AB B x B y B 路线的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系统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社区共治合作协议
- 展示道具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黑龙江公务员真题2025
- 2024年黑河嫩江市就业服务中心招聘真题
- 偏心轴机械加工工艺及磨外圆夹具设计
- TD-SCDMA基本原理(二)-鼎利培训
- 塑胶面层的施工方案(3篇)
- 怀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3篇)
-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需要什么(3篇)
- KET教学课件新版
- 新高三开学第一课(共29张ppt) 老师分享
- JJG 966-2010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 GB/T 16657.2-1996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第2部分:物理层规范和服务定义
- GA/T 150-2019法医学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规范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 头位难产识别和处理
- (完整版)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 《透视灵魂看人生》-曾仕强
-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 金沙县网约车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