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doc_第1页
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doc_第2页
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doc_第3页
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导材料的未来展望 1超导的发展历史及原理简介 1911年,卡莫林昂纳斯在研究水银的低温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在T=4.2K附近时突然降到了零。昂纳斯把这种电阻突然消失的状态称之为超导态。此后,他又发现其他许多金属也具有超导现象,并把这种能随温度降低而进入超导态的材料叫做超导材料,也叫做超导体。由此拉开了人们研究超导态及超导材料的序幕。 此后人们针对超导态的产生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卡末林昂内斯,霍尔姆,迈斯纳,奥森菲尔德,弗茹里赫等众多科学家先后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来试图解决超导态出现的原因。但是直到195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库柏和斯里弗提出超导电量子理论的才真正成功解释了超导现象,他们认为:在超导态金属中电子以晶格波为媒介相互吸引而形成电子对,无数电子对相互重叠又常常互换搭配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电子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流动产生了超导电流。由于拆开电子对需要一定能量,因此超导体中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存在能量差,即能隙。这一重要的理论预言了电子对能隙的存在,被科学家界称作“巴库斯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超导理论的正式建立,从而使超导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今超导已被更好地完善并越来越多地利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例如超导列车,高温超导输电电缆,超导船等都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并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超导材料的简单分类我们已经知道许多材料在达到一定条件时都可达到超导态,但是其达到超导态的具体条件确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对超导材料进行具体的分类。比如可以将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四种。 在元素周期表中,常压下具有超导电性的就有26个,如:Pb、In、Sn、Al、Nb、V、Ta等,有的元素在常压下不能成为超导体,但在高压下就能进入超导态,如:Ge、Si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属元素的合金,化合物也能呈现超导电性,称之为合金超导体和化合物超导体。超导合金以PbIn、NbTi为代表,超导化合物以Nb3Sn、V3Ga为代表。他们的Tc见表1.1。 表1.1超导合金和超导化合物的转变温度 迄今为止,具有超导性的元素、化合物已有数千种。特别是近20年来,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有使超导体的类属增加了成千上万个,表1.2列出了一些主要的高温氧化物超导体及其Tc。 表1.2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转变温度 另外20世纪80年代初,米勒和贝德诺尔茨开始注意到某些氧化物陶瓷材料可能有超导电性,他们的小组对一些材料进行了试验,于1986年在镧钡铜氧化物中发现了1987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在钡钇铜氧化物中发现Tc处Tc=35K的超导电性。 于液氮温区有超导电性,使超导陶瓷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超导材料。3超导材料的应用现状 超导材料有着许多其他材料所以难以匹及的优越性,所以自他被发现之日起,人们就在不断研究如何将其最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到目前为止,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有: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 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其性能优于常规材料。 利用超导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 利用超导材料的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 器、逻辑元件等。利用约瑟夫森结作计算机的逻辑和存储元件,其运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快10-20倍,而功耗却只有其四分之一。 现阶段超导体的广泛应用要解决材料在技术方面的很多问题。在材料方面,要求超导体应有较高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电流。其安全稳定性要考虑,而提高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是超导材料得以广泛应用的基本前提,临界电流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超导体本身也存在一些弱点。如强烈的各向异性,短的相干长度,不均匀性等等。现代在液氢温区大规模应用超导体还需要努力,进一步发展制备工艺。 4高温超导的技术简介 高温超导是相对于常规的超导材料而言,其达到超导态温度比较高。 人们提出疑问,临界温度一直在十几K、二十几K。对于这么低的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应用价值何在?能否有更高的临界温度?能否在常温下就有超导现象产生?由此诞生了高温超导的概念。1986年10月,柏诺兹等人提出了他们在Ba-La-Cu-O系统中获得了Tc为33K左右的报道。同年12月15日,休斯顿大学报告了在处于压力下的La-Ba-Cu-O化合物体系中获得40.2K的超导转变。同年12月26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宣布,他们成功地获得转变温度48.6K的超导材料。到1987年2月16日。朱经武的试验小组在92K处观察到了超导转变。同年2月24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