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高考题第5章09.06.doc_第1页
世上高考题第5章09.06.doc_第2页
世上高考题第5章09.06.doc_第3页
世上高考题第5章09.06.doc_第4页
世上高考题第5章09.0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五章典型例题汇总09.06一、 选择题1.(99年全国)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2.( 00年春季)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C.发拉底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3.(02年上海)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C.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 D.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4.(04上海)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A.H.R.Hertz B.M.Faraday C.T.A.Edison D.W.Siemens5(05广东)为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开辟道路的物理成就是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D激光器的诞生6(05江苏)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B.元素周期律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7(05上海文综)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05年发表的五篇论文涉及到了分子动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日后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关于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动机,以下组合中最为可能的是财富 名声 好奇心 科学的美 研制原子弹 创造神话A. B. C. D.8(06广东)下列选项中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是A血液循环学说 B分子生物学 C生物进化论 D微生物学中9. (06四川)“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她卓越非凡的贡献是A. 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B. 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C.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D. 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0. (06天津)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11.(07粤历史)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12(07海南)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C.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13(07海南)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14(08上海)“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 15.(08江苏)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 C.爱因斯坦D.普朗克16(08广东)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17(08广东)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 艺术风格 :“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18(08海南)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以严整和谐的画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图1(局部) 图2二、非选择题19.(01上海文综43)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不仅揭开了近代微观世界研究的序幕,而且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在横线上填写与图片对应的物理发现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三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1分);X射线的发现(1分);电子的发现(1分)20.(02上海文综)位于淀山湖畔的“东方绿舟”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其中的知识大道的雕塑群由162位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杰出人物的塑像组成。下列是其中的部分人物:李时珍、曹雪芹、法拉第、莎士比亚、伏尔泰、宋应星、拉瓦锡、王夫之、黄宗羲、汤显祖、瓦特、贝尔。请将他们按所做主要贡献的领域进行分类,填写出姓名。科技领域: 思想领域: 文学领域: 科技领域:李时珍 法拉第 宋应星 拉瓦锡 瓦特 贝尔 思想领域:伏尔泰 黄宗羲 王夫之 文学领域:曹雪芹 莎士比亚 汤显祖(伏尔泰也可以归入文学领域。)21(06国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群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回答:(1) 根据材料,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8分)(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3) 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4) 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1)从领先转为落后。(4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3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3分)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凡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4分)22(07宁夏)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下列问题。(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3.(08天津)(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4)添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