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识字。第一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介绍了冬天气候的特点,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冬眠及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和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第二课则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这些词串组成的韵语,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第三课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文中还配了一首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使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第四课是归类识字。由“包”与“火”、“+”、“卞”、“?”4个偏旁组成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教学本单元教材,要逐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形结构记忆字形,借助图和句子理解词义,认识事物,词语都是熟字组成,意在让学生通过读,抄充分感知,反复练习,以求形成积累。识字5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二看图说话学字词1 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1) 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 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3) 讲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 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认读。2 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1) 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 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3) “蟒蛇”你了解吗?3 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 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4 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1)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2) 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5 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四 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1 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2 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3 练读韵文。(1) 按要求归类读词语。(2) 多种形式练读。4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5 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象画面。第二课时一 检查复习,巩固旧知1 出示生字,指名读。2 用“寒、流、滑、绳”口头扩词。3 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二指导书写,检测效果1 认识新偏旁“羽”。2 学生看笔顺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3 反馈检查,说说“刺、蛇、寒、翠”的笔顺。4 教师范写难写的字。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6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四 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好) 教学反思:识字6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重难点、关键 1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及相应的词语。 2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顺序地看图,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你能知道我国东、南、西、北部各在什么地方吗? 3今天,我们去这四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看图学词 1(出示挂图)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骏马旁。 (出示:骏马) (2)齐读两遍。 (3)骏马生活在哪里?(出示;塞北)齐读两遍。 (4)你对塞北有什么了解?古诗中有描写塞北的吗? 2(出示挂图)在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1)相机把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画旁。 (2)(出示词卡:杏花 春雨)齐读两遍。 (3)词语训练:( )的杏花 ( )的春雨 (4)这是哪里的景色呢?(出示词卡:江南)齐读。 (5)你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景色:特产) (6)这么美的江南,让我们齐背白居易的江南好。 3(出示挂图)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椰树)齐读。 (2)椰树通常生活在哪里?(出示词卡:海岛) (3)海岛的气温怎样?我国有哪些海岛? (4)是呀,那里的太阳那么辣,阳光那么强烈,这时我们就把这种太阳叫“骄阳”。齐读两遍。 4(出示挂图)我们继续西行,看,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词卡:牦牛 冰雪) 齐读两遍。 (2)教师简介牦牛。 (3)这些牦牛就生活在高原上。 5自己读读词,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6交流汇报自己已经会读的生字词。 7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8去掉拼音再齐读。 三、阅读课文 1这些生字词你们是否全部认识了? 2做游戏:(一学生报一词)另一个学生将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旁)。借以巩固生字词。 3这些词都显示出各地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有感情读韵文。 4示范读,齐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学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说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本课韵文 2你能不看书,看着图,把这篇韵文背下来吗? 二、培养说话能力 1你最喜欢哪幅图的景色?你就把这幅图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评议,纠正。 3指名介绍,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喜爱相同一幅图景色的同学就在一起,分成四大组。互相说、互相帮助,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5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田地景色。 三、教学生写字1说得好,写得也会好。 2出示字卡,读读生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自学课后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5指导写字。岛:里面的山字头中第一笔竖要缩短。骄、骏:左右等宽。塞:“八”要充分打开,才显美观。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交流。教学反思: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重难点、关键 1能把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 2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镶对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亭、闻、鸣”。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宇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1(出示) 根据这几幅图,你能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2今天,我们还要学类似的生字,这些生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投影出示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的字像什么? (2)出示生字:亭。 读准后鼻音,齐读两遍。 (3)怎么记住这个字?(指导学生借助图来记) 2(投影出示第二幅“鸟”图) (1)看看“鸟”字与图上的小鸟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鸟”时一定不要忘记什么?(小鸟的眼睛) (2)齐读“鸟”两遍。 3小结:像“亭”、“鸟”这样的字与原来的物体很相像,这类字叫“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4(投影出示第三幅“亭”图) (1)一个人走累了,他采到小亭子边准备干什么? (2)出示“停”,齐读两遍。 5(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1)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呢? (2)从图上看,你知道这会是什么字呢? (3)出示闻”齐读两遍。 (4)怎么记住这个字? 6(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1)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呢? (2)出示:鸣 齐读两遍。 (3)“鸣”表示什么意思呢? 7小结:像“闻”、“鸣”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思,这类字叫“会意字”。 三、指导书写 1自己看笔顺,描红。 2反馈检查,“亭、闻”的笔顺。 3指导书写。 鸣:左窄右宽。“鸣的“口”应在左上与“鸟”的眼睛同在一条线上。 “亭”:要压在横中线上。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 3扩展一些写景的古诗,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一读生字:“亭”、“闻”、“鸣”。 2说一说“停、闻、鸣”的意思。 二、理解语意,背诵诗。 1这课有一首很美的诗歌,写的是什么呢?自己借助拼音把诗句读准。 2这首诗中还有四个生字,我们必须掌握,谁来读一读? (出示:耳、侧、停、但) (1)自己读一读这四个生字。 (2)正音“停”;韵母是“ing。 侧”:读平舌音。 “但”:韵母是“an”, “耳”:韵母要卷舌。 (3)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再读,齐读。 3。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注意一边读一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 4学生相互读,相互交流自己读懂的意思。 5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6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出示挂图)看一看,这里的树林长得怎样? 为什么只听鸟叫,而不见鸟,明白吗? 7怎样才能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出来呢?指读,齐读。 8这么美的诗,能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卡片认读生字并组词。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3指导写字。 “耳”,最后三笔是从上到下的三横,中间一横要靠近横中线。 但“停”,左窄右宽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5反馈,评析。教学反思:识字8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包字头和食字旁。 2.认学生了解行声字的结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二、学习4个行声字 1.看图启发 2.学习“炮、包、饱、泡”4个字 3.齐读生字、词语。 三、指导练习写字 1.出示范字,认学生仔细观察“炮、包、饱、泡”。 2.分别指导:后3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练习读儿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教师师范。 3.指名读,正音后再练读。 4.观察插图,认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习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满、吐、嘴 2.重点指导: 满:左窄右宽,右上部是“草”的上面,下边是“两”。 嘴:左窄右宽,右上部是“此”,下边是“角”。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四、课堂练习 1.扩词 2.加边旁组词教学反思:练习五教学要求1、按笔顺写好铅笔字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在组成词。3、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4、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腊梅花。5、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教学重点、难点 1、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在组成词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教学第一题 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用识字的方法拼一拼,再学组字(2)各自尝试学习,同桌相互交流体会(3)学习练习中的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3、练习。 ()为儿歌配上图画()学生交流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另”、“苍”、“家”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一、 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二)诗歌腊梅花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一、审题二、指导、观察图: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指导说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联系自己,展开想象。我长大了想当因为。我长大了想当因为。、练习指名说练习写话同桌交流,读读自己的写的话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是写入的文章。要好好学字讲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体现了领袖对小八路的关怀,寄托了对他们的期望,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勤学苦练眼神的事,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孔繁森写的是优秀援藏干部孔繁森收养3个藏族孤儿的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4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这四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盲和行的重要词句。12 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3懂得毛主席说的话的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通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12要好好学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标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一类生字) 自己读读词语。 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岁”,读平舌音。 “刘”:读边音 “延、“弯”,读前鼻音。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去掉拼音会读吗?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给生字扩词或说一句带有生字的诗句。 (2)(出示二类词语) 齐声读两遍。 去掉拼音再齐读。 3我们把生字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再指名分段读。 5还有许多同学想读,下面就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段为大家朗读。 6读后评议,再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 2读后交流议论,口头填空: 毛主席在( )遇到(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3刚学这课时,你已经懂得了哪个问题,不懂的问题,我们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巩固读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3反馈检查。 4指导写字。 “延”:是建之旁与走之底要相区别好。 “刘”:左窄右宽, “席、岁、贵、弯、革”;在田字格中要居中写。 5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评议。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巩田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看图,朗读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面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岁 刘 泽 参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填空:课文写了( )在( )遇到了( ),并教导他们( )的事 过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在补充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句点明事件发生的时地人事。 第二句介绍了两个小八路。 (4)(出示挂图)我们来认识这两个小八路。 说说他们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指导朗读第二句。 (6)指导仿写句子。 (出示)我有一对双胞胎姐姐,一个叫( ),长得( ),另一个叫 ( ),长得( )。 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 ),一个( )。 自己先说说,同座位再交流。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 毛主席的话,用“”标出,毛主席的动作,用“一”标出。 (2)指名读一读各自画的语句。 (3)指导朗读毛主席的话。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用疑问的语气读一读。 “我是毛泽东。”要读出亲近、平易近人的语气。 (4)(出示)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指名读。 毛主席为什么要弯下腰来写字呢? 他又为什么把字写在自己的手心上呢? 毛主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导有感情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2)“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为什么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练字呢? (因为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不识字是干不好革命的,是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 (3)指导朗读。 毛主席的话要读得恳切、语重心长的语气。 三、小结 1齐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呢? 3用“参加”练习说话。教学反思:13梅兰芳学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重难点、关键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理解句子“眼睛会说话了。”从而懂得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一段有关梅兰芳京剧选段) 这是什么呀?(京剧) 唱京剧的是大名鼎鼎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2(出示挂图)他就是梅兰芳。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梅兰芳的生平。 3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2“兰”:既是边音,又是鼻音。 “芳”:读后鼻音。 “艺”:是整体认读音节。 3齐读每个生字两遍。 4齐读课题。 5“学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学唱京剧) 6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长句子多练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自己读读生字词。 正音。 “紧”,读前鼻音。 “灵”:既是后鼻音,又是边音。 “或”;是三拼音节。 “者”、“注”:读翘舌音。 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读。 (2)(出示二类生字卡片) 齐读两遍。 去掉拼音再齐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1)读准儿化音,教师范读,领读。 (2)(出示长句子)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读准句中的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停顿,指读,评议,再读,齐读。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 自读,指读,评析,再读。 6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 ),终于成为( )的故事。 五、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按笔顺描红。 3反馈检查。 4怎么记住这些字?5指导写字。 “紧”:要写得宽扁些,下面的“系”要一笔一笔写利索。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7反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懂得苦练成才的道理。 3会用“因为所以” “是因为”“终于”说话,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投影出示)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兰 紧 者 注 翔 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这句话什么意思? (4)训练说话。 因为( ),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 (5)训练朗读。 (6)试背诵,自背、指名背,齐背。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原来眼睛没神儿,后来他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 (3)理解“勤学苦练的意思。 (4)指导用句子说话。 有哪些事要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有哪些人和物是世界闻名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指导用“终于”说话。 要注意语境的创设,句子中要有前因后果,不能只造后半句。(如:经过, 我终于) (5)自由练读。 能把对梅兰芳的佩服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1)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自由读,想一想,这节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四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呢?想想,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是怎样 的?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那怎么变得会说话的呢?好,我们先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再读读句子。 (3)齐读第二句。 指导看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样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眼光集 中在什么上?书上是怎么写的? 除了紧盯飞翔的鸽子,他还怎样练?再读一读,找词。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意思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一两天?读一读。 从这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启发学生注意“紧盯”“飞翔”;“注视”“游动”之间的联系,从读中真正理解“灵活”。) (4)齐读第三句。 同学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就灵活起来的?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5)齐读第四句。 (6)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尝试背诵(给予提示) 三、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 (2)指名背,齐背。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懂得了什么? 四、实践活动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梅兰芳的故事和有关京剧的小知识。教学反思:14 大禹治水教学要求 、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 、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 指名读课文。 、 讨论: ()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 抽读生字卡片。 、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 第自然段。 () 指名读课文。 ()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 知道朗读。 、 细读第自然段。 () 指名读课文。 ()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 知道朗读。 、 细读第段。 () 齐读课文。 ()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 引导背诵。 、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 、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 指导书写。 、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教学反思:15 孔繁森教学要求 、德: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 、 指名拼读:繁(fan)、森(sen) 、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第段:优秀、援藏、干部 第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第段:请求、献血、答应 第段:感动 、 范读课文。 、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 、 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 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 第段。 () 指名读。 ()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优秀:品德、学习非常好。 、 第段。 () 自由读。 ()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 指名读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 指导朗读。 、 第、段。 () 指名读这两段。 () 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 ()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那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哪件事?“感动”事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泪? () 范读歌词。 () 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 齐读课文。 、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 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 、 抽读生字卡片。 、 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生字 、 教学字形。 () 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请求感动 指名读词语。 () 学习生字字形。 指名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加以辅导。 、 指导书写。 三、作业: 、 描红。 、 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失去来到献血 医生答应知道感 教学反思:练习教学要求 、 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 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 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 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重难点、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 、 审题 、 指导 () 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 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 练习 () 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动手画图标(3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 审题 、 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 、审题 、指导 () 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动手画这些标志() 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 () 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审题 、 指导 () 学生自由读成语。 () 教师范读。 () 学生自读。 () 理解条成语的意思。 人一己百: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 勤能补拙:勤快能弥补笨拙。 、 练习 () 学生自由练读。 () 同桌练习背诵。 、 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1、审题 ()、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 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解释意思。 学生练读、背诵。 ()、学生读第二句话。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解释意思。 学生诗读、背诵。 ()、 学生读第三句话。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解释意思。 学生试读、背诵。 3、练习 ()、 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 ()、 指名读。 ()、 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一、审题 二、指导 、读题目内容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3、王小娅优势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小燕说?三、练习1、小组演练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四、反馈教学反思: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是着重于描写植物,描写动物的。古诗登鹳雀楼能让我们知道登鹤雀楼时看到辽阔的景物和诗中蕴含的哲理。前两句写景,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示诗人胸襟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青松这首诗让我们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触景生情,引出后两句,想像雪后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时,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小动物过冬不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大自然中,丹顶鹤是一种什么动物?它的生活特点是什么?读了美丽的丹顶鹤就会明白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要认真地朗读,要结合插图仔细观察,并展开想像的翅膀,要在脑海中形成各种美丽的画面。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篓习背诵,从中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6登鹳雀楼教学要求德: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n。 3、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范读 三、理解诗句 1、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出示课文挂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阿里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市场与服务类
- 天津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大唐电力运城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能源与动力工程岗
- 黄山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中国广电驻马店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承德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南宁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国家能源山西地区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屠宰营销考试题及答案
- 苏州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
- GB/T 10454-2025包装非危险货物用柔性中型散装容器
- 2025年秋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 铝材厂跟单员培训课件
- BIM概述课件教学课件
- 农作物施肥精准手册
- 2025年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煤炭贸易合作协议
- 中药熏洗法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中国传统故事英文版-司马光砸缸
- 有机化学饱和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