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期末网上适应性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热忱(chn) 白桦(hu) 厦门(xi) 随声附和(h)B.脑髓(su) 称娖(zhu) 毛榉(j) 人声鼎沸(dng)C.模板(m) 池畦(q) 蹿出(cun) 不肖子孙(xio)D.小凫(ko) 吝啬(ln) 着落(zho) 拈轻怕重(nin)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恍然大悟.B.这次选举,他本来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期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最后落选了.C.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D.他写的作品文不加点,没人愿意看.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意思简洁明了的一项是:( ).(2分)A.当我最后能正确拼写这个单词的时候,高兴极了.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人佩服,没有一个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和浓阴的天.D.我爬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对称句式,形象的写出了那一刹那“我”感觉到责任的重大.B.蓬荜生辉、才疏学浅、洗耳恭听 解说:这些词语全部都是谦辞.C.猛一抬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解说: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究科学,常常要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产生喜剧效果.D.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 解说:这句话出自林庚先生,他评价西游记是“神魔小说”.说它符合儿童的心理,是因为西游记里的很多人物,既有神的本领,又有人的情感,让人感觉像是一场游戏.同时,清代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可以与之相媲美.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作者,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A.学习了秋天的怀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阅读之后,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而学习了女娲造人,我们了解了想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B.猫的作者是郑振铎,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要“质朴”“真率”,文章围绕猫给人的情感波澜为线索,有效突出了猫的命运给“我”和家人的性感冲击;为了突出中心,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雨的四季一文就体现了这样的方法.C.植树的牧羊人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时间顺序;而纪念白求恩,依次赞扬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技术的精益求精,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最后一步一步脱险的故事,采用的事情发展顺序这些都告诉我们,写作要有清晰的思路.D.古人往往会在家信中寄语侄女弟侄,给予教诲与劝勉,这是古人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诫子书是诸葛亮给自己儿子写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智慧故事,蕴含着古代儿童的聪明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6.看拼音写词语(用正楷字写在方格内).(4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ng( )下断言,yun( )枉了一只不能说话不能bian( )诉的小猫.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y( )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伤我良心的针! (郑振铎猫)7.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调换顺序则不得分,共9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其一)(4)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6)明月不谙离恨苦, 。 (课外拓展:晏殊蝶恋花)(7)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课外拓展:秦观鹊桥仙)(8)夜雨寄北中,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化思念为希冀的句子是“ , ”.8.语文综合性学习.(14分) 【且行且思,重温经典】 西游记中有云:“齐天孙大圣,混世泼牛王,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请问粗心大圣如何将人骗,大胆牛王又怎样把扇诓。(4分) 【今古对应,感慨时迁】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在演讲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中说:“不要忘记,我们科学家的灵感来自东方,实际上科学的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有人认为“种子”“灵感”就来自西游记.请你完成表格,证明“科学的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3分) 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西游记里的“科学幻想”微光夜视技术(如X光) 火眼金睛 克隆技术 呼风唤雨,驭雷布云 电视、电话 【社会大事,你我解决】继“蚁族”“啃老族”之后,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低头族”,他们经常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低头写微博、发短信等,为此,某学校举行了一次“抬头行动”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活动.【活动一】请你分析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2分)在记者最近针对100名大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得知,90%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触屏产品,25%的学生月使用流量为100-200M,40%的学生为200-400M,更有30%的学生大于400M。32%的学生表示每天使用触屏产品的时间大于4小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大量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触屏产品,不仅占用了他们课下的学习时间,甚至休闲娱乐的时间,更是挤占了他们的课堂时间。你的探究结果: 【活动二】请你观看下列图片,说说同学们做出“低头族”的后果.(3分) 后果: ;后果: 后果: .【活动三】活动完毕,七(4)班的学生写了一篇演讲稿,可是稿子的结尾没有想好,请你帮他们将稿子补充完整(要求:与划线部分句式一致,字数相同)(2分)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蔚蓝;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 ;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 。 2、 阅读理解。(49分)(1)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第9小题.(5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9.(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5分)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0.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恐已暮矣( ) 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 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12.下列加点字意义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C.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D.乃伪睡以俟 及其家穿井1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418小题。(15分) 远去的布鞋 曾纪鑫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与布鞋联系在一起的。农村人吃得粗糙,对衣着也不怎么讲究,穿鞋更是如此,哪怕非打扮不可时,也仅注重上衣下裤的光鲜亮丽,穿鞋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般是干活赤脚,休闲穿鞋;雨天赤脚,晴天穿鞋;在家赤脚,外出穿鞋。而所穿的鞋,大多都是自家做的布鞋。那时候,皮鞋、雨靴、凉鞋极其少见,印象最深的倒有木屐。下雨天,会将穿着布鞋的脚套上一双木屐走村串户,深一脚浅一脚的,半点也急不得,弄不好就会崴脚。如今回想起那种穿着木屐盯着脚下小心挪步踢踢跶跶的情景,颇有几分情趣。我们一家八口人,所穿布鞋全由母亲一人“承包”。平时得有两双备着,白天一双,晚上洗脚换上一双。新穿上脚的布鞋几个月就会变旧,再过几个月就破了,脱帮了,不能穿了。粗略算来,一年之间,每人起码要穿四五双布鞋,寒冬时节还得一双棉鞋才行。也就是说,母亲每年得“供应”四十多双布鞋,平均一个多星期做上一双,全家人的脚才够得上“体面”。一次,婆婆将全家人的布鞋收在一块洗刷,竟装了大半箩筐。正值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母亲白天要在生产队出工,只有晚上或雨天休息,才抽得出时间纳鞋绱鞋。表面看来,做布鞋是一项不怎么复杂的手工活儿,但里面的功夫与“学问”,其实精妙、深奥得很。一双新鞋不可能“一蹴而就”,会耗工费时花费不少心血,就工序而言,主要有粘布壳、剪鞋样、糊边、绞边、纳鞋底、绱鞋子等。鞋样是做鞋的基础与关键,犹如工程中的设计图纸。母亲剪鞋样时,左手拿一张厚纸,右手握剪,看一眼我们的脚,剪刀咔嚓移动,几个弯转,一副鞋样就成了。而我与妹妹、弟弟们的脚在不断变厚变宽变长,过一段时间,母亲就得重剪。不说其他繁复的工艺,仅鞋底而言,就颇见功力。布鞋底子主要有千层底与毛布底之分。母亲做的一般是千层底。所谓“千层底”,顾名思义,鞋底较厚,一层又一层的,在缝合方面须特别留意。千层底层多,为了结实不脱落,得在底子上反复纳线。这样一来,就有了施展艺术的空间,可在鞋底上纳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母亲纳出的千层底既有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一双鞋底,看上去就像一幅画。母亲做鞋,工夫多花在鞋底。她稍一比划,便将针尖对准鞋底某个部位,扎进,用戴在右手食指或中指的顶针箍抵着,将针慢慢往里推进,然后捏紧穿过鞋底的针尖往外拉。实在拉不动时,还得用牙咬住针头,一点一点地往外拔。有时,她会将针在头上篦几下,针尖擦上头油,能更好地透过厚厚的鞋底。母亲心灵手巧,做的鞋结实、漂亮、吸汗、透气、合脚。女人之间会互相攀比,会盯着脚下暗暗较劲。每当我穿着一双新鞋出门,常会引得老少女人特别的瞩目,她们没有嫉妒,只有发自内心的赞叹。有时,我会应她们的要求脱下布鞋,供其欣赏、传阅。这时的我,便感到无比自豪。母亲出色的手艺,除了引人啧啧称赞,还会招来额外的劳动与负担。常常家里会有不少姑娘、嫂子前来串门“取经”。还有的则带着原料前来,“开门见山”地请母亲替她们做一双新鞋。母亲总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而由此带的负荷之重可想而知。常常母亲飞针走线一熬就是大半夜。第二天又得早早起床,在生产队上工哨子或当当铃声的催促下,踏入熹微的晨光之中。后来,我考学离开故乡,布鞋穿得就少了。布鞋虽然养脚,但属休闲类用品,在城市谋生的我,脚下不是皮鞋,就是球鞋、雨靴、凉鞋、拖鞋等,大多都是买的。但母亲仍像以前那样,每年都要给我做上几双布鞋,或休假回家给我,或托人顺便捎来。布鞋见不得水,也容易赃。一次,母亲进城发现商店有胶底出售,便买回家中,代替过去的布底,不仅防水渗入,且清洗简单,干得也快,效果奇佳。慢慢地,就完全取代了自做的布底。那年回家探亲,母亲说她的眼睛是越来越不行了,今后可能没法做鞋了。我说,如今大家都不怎么穿布鞋了,您早该歇下不做了。后来,母亲经历一场大病,再也无法穿针引线。遗憾的是,我一直珍藏着的那双凝聚着母亲智慧与心血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布鞋,在一次搬家时不知搁于何处,竟不知所终,无从寻觅了。 (选自福建日报2016年5月8日,原文有删改) 14.从全文来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5.本文划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我”离开故乡后很少穿布鞋了,可母亲为什么还给“我”做?(2分) 17. 请联系全文,说说标题“远去的布鞋”有什么含义?(4分) 18. 对于文章标题,有的人认为“母亲的布鞋”比较更好,在阅读全文后,你同意什么观点,为什么?(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1小题.(14分) 我只允许你笨十年自小我就是个笨拙的孩子。据父母讲,我生下来不会哭,熬到几日后才在父亲的巴掌下“哇”的一声叫出声来:别人家的孩子会走路了,我却只能沿着桌沿勉强走上几步,然后跌倒在母亲怀里。我自小成了别人家的比较对象。邻家的堂弟,比我小三个月,上学却比我早,学的东西也比我多,每每听到邻家的院落里传来堂弟均匀稳重的背诵唐诗的声音时,父亲的脸上老是搁不住,总是一摔门,将无尽的失望摔在有声有色的世界里。我不是块上学的料,只是一块种地的料,父亲对我下了这样的结论。因此,我在上学的闲暇时光里,便尾随着父亲,一声不敢反抗地将禾苗种进夕阳里,我也因此养成默不作声的习惯,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惯常,父亲对我的高要求也不那么强烈了,每次当我捧着非常低的成绩单送到他的面前时,他总是笑一下子,然后将成绩单扔进风里。我12岁那年的夏天,父亲那晚喝了酒,回到家里便开始与母亲吵架,吵来吵去的,焦点却是我,父亲去床上拽起了正在昏昏欲睡的我,摆得满地的都是我考试不及格的分数,看得我有些心惊胆战。父亲不顾母亲的劝阻,拉着我的胳膊,让我低头看分数,写检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去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宴会,宴会上有许多像我年纪大小的孩子,他们的表演刺痛了父亲的神经,父亲自此以后,下定决心要让我坚强起来,让我聪明起来,他不顾一切地实施着自己的所谓美好方法。 他不再让我下地,让我没日没夜地看资料,温习功课,他狂热地邀请了几位家庭老师给我补课,不管我能否学得进去,在几任老师均收不到效果的情况下,他下定决心自己要学习已经遗忘了几十年的课本,他说他要教导我,不信我成不了才。母亲说我不是学习的这块料,你不要逼迫,母亲又列举了城市里多少学子在父母的高压下上吊的故事,她说到痛处,禁不住失声痛哭。我推开了门,斩钉截铁地对他们说道:不,就算是打死我,我也不会上吊。父亲第一次正视我。紧张了一阵子后,一切均回归一种有序状态,但我却突然间感觉到高压政策下的一种潜力,原本对课本不感兴趣的我,现在喜欢上了它,先前是父亲在场时逢场作戏,直至后来变成了一种常态。我开始认真地分析自己与堂弟的区别:他天赋好,看一遍资料就可以记忆犹新,我呢,看几遍才记下来。我想着,笨鸟只能先飞啦。我拼命地补习自己十年时光里遗落下来的知识,以至于初中毕业那年,我竞然破天荒地与堂弟考入了同样一所收费昂贵的学校。父亲的高压政策并没有因此停止,每当学习成绩下发时,他总是像个孩子似的跑到学校里,拿起我的分数与堂弟的进行比较,但每次,他总是失望至极,抬起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