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真”“实”的文本品读中探究主题小说孔乙己教学反思宗 薇孔乙己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塑造的众多的小说人物形象中,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虽然小说不到三千字,但内涵很丰富且深刻,所以“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所教内容的确定要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相一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在真实情感的体验中。就孔乙己这篇文章而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果要在一节课中达成这么多的目标不太可能,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怎么教”应根据“教什么”而确定,更应该为“教什么”而服务。教是为了实现不教,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我又开始思考,如何导入,组织怎样的语文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模式等,从而让课堂从“有效”到“高效”,最终走向“审美”。无论是“怎么教”还是“教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落实在“真”“实”二字上,“真”体现在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真实的体验与感悟上,“实”体现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应该从文本阅读中来。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以对话为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知小说情节,在品读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在感悟人物形象中挖掘作品主题。一、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小说情节这是一篇小说,所以从复习小说的三要素导入,通过回顾塑造人物的方法,自然的过渡到对主人公孔乙己这一形象的初步感知。“孔乙己其人”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次阅读,只有给予他们最大的阅读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阅读、探究文本的兴趣。但是初次阅读不是无目的的读,所以在为孔乙己作自我介绍时,明确要求: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身体状况、衣着、特长、语言特色、学历、职业等要素,这样就很好地为学生搭建了“支架”,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筛选、整合信息,完成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初步认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情节,作品主题的探究离不开对孔乙己身边人的分析。请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身边的人物说一说与孔乙己之间发生的故事。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方面了解小说情节,另一方面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真切体验周围人的心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于合作、勇于表达,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二、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悲剧命运 “孔乙己和的身边的人发生了这么多故事,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这样的提问,意在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因为学生前面已经扮演过孔乙己身边的人,所以他们在进入情景后,很容易就找到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而体会到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对于孔乙己的生与死的争论,源于文末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抓住“的确”和“大约”这两个着眼点,结合小说内容反复揣摩,最终得出孔乙己在被打折腿之后必死无疑的结论。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社会现实,从“大约”一词中读出了“旧社会人民对孔乙己这样贫苦的、下层的人的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引起疗救的注意”。学生深刻而独到的解读正是从“真”“实”的阅读体验中来。三、多元解读作品,深挖小说内涵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介书生,是一生苦读却未能成功的可怜人,在探究主题时,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目前,对该小说的主题解读是多元的:1.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影响;2.社会变革中小人物因固守旧习、无法改变自身悲剧命运的无奈;3.批判冷漠、麻木的社会。“谁是凶手”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它既能让学生深入到文本、抓住语言文字,分析孔乙己及周围人的形象,也能从探究孔乙己与身边人的关系中,挖掘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因为有前面环节的铺垫,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很多人都是凶手,也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和封建科举制度有关。他们的结论从品读语言文字中来,分析时能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去。比如,学生在分析酒客是凶手的时候,抓住了酒客说的五句话,特别抓住了关键词“叫”“嚷”“捞”等进行分析,并对比了哪件事对孔乙己的打击大,总结出酒客的冷酷、麻木,正是他们无情的嘲笑,直戳孔乙己精神上的伤疤,使他颓唐不安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正是“谁是凶手”这个切入点,激发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是在这些“真”“实”的对话中,实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增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分析“看客”的冷酷、麻木时,结合鲁迅的三部作品娜拉走后怎样、藤野先生、我之节烈观进行补充,这些材料均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适时的补充与延伸,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主题,使语文教学的内涵更加深刻而广阔。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谁是凶手”探究小说多元主题。简介明晰的教学流程,各个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在对话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本深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拓展视野,提升能力课上完后,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课,再来反观自己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思考。第一,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基于学生的学情,对主题的探讨不宜过深,更多的还是要抓住文本语言进行反复品味。比如可以对比孔乙己第一次出现在文本中的情形与最后一次出现在众人实现中的情形,比较这两个场景中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发现许多对比点:清白与黑瘦、长衫与夹袄、涨红脸争辩与低声恳求道、站着与坐着、排出与摸出、一碗与两碗、九文与四文然而在这两个场景中有一样没变,那就是众人的对孔乙己的嘲笑没变,从而表现社会的冷漠这一主题。第二,对话不等同于问答,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课可以提的问题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能实现有效对话的关键点,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有时,对话的起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比如孔乙己一文酒客和掌柜的对话中,当掌柜得知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说一句“哦!”,所用标点是感叹号,为什么不用句号,通过对这个标点符号的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对掌柜这一人物形象的思考,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庆阳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5年福建省罗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内勤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选聘自治区特邀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拟进入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省华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霍州煤电井下岗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90人(山西)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江西都市城际公交有限公司招聘2名劳务派遣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汪小兰版有机化学答案全
- DB32∕T 3751-2020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
- DB51T 2975-2022气凝胶复合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音乐》第三课时《联想与想象》 课件
- 实验,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的鉴定课件
-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 GB/T 40302-2021塑料立式软薄试样与小火焰源接触的燃烧性能测定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3500道直接打印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套课件208P)
- 急诊科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