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复习主备人:刘良美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审批人:春望 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白发在痛苦中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主题内容: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京城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忧国思家之情。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5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或移情于物的手法,借美好的事物反衬作者忧国思家的凄凉心情,更加重了悲剧的气氛。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真切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能激起读者共鸣。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事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簮。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泊秦淮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秋水,月光映照着水边的白沙。夜晚,小船停泊在秦淮河上,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之恨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主题内容:诗人触景生情,抒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表达忧国忧民之情。1.“烟笼寒水月笼沙”中连用两个“笼”有什么好处? 描绘了一幅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画面,渲染了悲凉气氛。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3. 赏析“商女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形象化的议论和曲笔,表达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对唐统治者的愤怒和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译文】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主题内容:通过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1 首句中“僵卧”一词表现出诗人已年迈体衰,第二句中的“轮台”借指北方边疆。这两句为述志,表现出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怀。2后两句中的“夜阑”指夜深,“冰河”借指寒冷的北国战场。这两句是记梦,“铁马冰河”的梦境,更充分地展示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3本诗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你作简要分析。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诗句中“风吹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本诗的后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4.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主题内容: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和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1. 首联:记叙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对偶,描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以“雨打萍”比喻诗人坎坷的政治生涯。3.赏析颈联:用对偶、双关的修辞,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4.赏析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用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名言警句。5.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主题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洋溢着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趣。诗中的哪句感情表达最直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1标题中的“之任”的意思是去上任。2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1)写诗人的想像,从长安能“望”见蜀川,可见路途并不遥远,以此劝友人不必伤感。 (2)使人感到意境开阔,气势雄伟,使全诗基调高昂。3“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原因。4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意思是:只要心中有朋友,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隔不断彼此的友谊。这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强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体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别于一般离别诗所营造的感伤气氛。5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积极、旷达的生活态度。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1这首诗反映诗人怎样的精神? 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2.一、二两句抒写作者辞官离京时怎样的心境?(郁闷、忧虑、怨恨、失落)3、品味“浩荡”一词的妙处。 “浩荡”本形容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的无穷无尽,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的痛苦心情。6、“浩荡离愁”中的“离愁”应该如何理解? 这里所说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那种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2、一个“斜”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一个“斜”字勾画出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的景色,衬托出诗人重重的离愁、绵绵的忧思。5、结尾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说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新奇的比喻和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落红”自比,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落红”和“护花”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1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用拟人和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明暗两部分,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用字极富神韵。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5赏析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种心胸和气魄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1分)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和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指困难、挫折、障碍等.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4.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用比喻,并把议论和写景相结合,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1. 主题内容: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2.“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4描绘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表现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很壮美,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6.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7.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诗人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尽忠报国的情感。(“黄金台” 是指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别云间 (明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译文】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身陷罗网。大好河山却使我流下无限的泪,谁说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后继者高举的战旗在空中飘扬。1. 这首诀别故乡的诗表达的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2“别云间”,一语双关:字面上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3.“今日又南冠”中 “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5. “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6. 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7.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8. 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复习主备人:王世凤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在像屏障一样的群山里,太阳西沉,烟雾苍茫,一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1、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词中描写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5、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漂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心情。(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3、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1、 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现用来用以歌颂奉献精神。(或者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时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即本诗的思想感情)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1、论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写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作者在这首诗中强调,诗歌创作应具有时代特征,诗人应有自己的新创造。2、“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3、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1)同意。“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九年级(上)古诗词赏析复习主备人:蒋玲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大意: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去为国除害,消灭敌人。二、赏析: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边塞寒冷之早,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中同样描写边塞寒冷的句子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2.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大意: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了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要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二、内容情感:这首诗描写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表达作者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三、名句赏析:“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大意: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二、赏析:1.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2.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率领轻骑冒雪追敌,“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大意: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竞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二、赏析名句:1“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写法等)作一点赏析。 内容角度:写江中鸭子。鸭子下水,说明水温已经上升,告知春天已到。 哲理角度:蕴含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的哲理。 写法角度:这句诗将艺术美和人生哲理融合而成为一体,不仅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积极思索。 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一、大意: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二、内容情感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思念一个女子时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三、写作特色1.关雎的主要艺术手法是“比兴”,“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加重了感情,增强了节奏。2.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3.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大意: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崎岖弯又长。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未干清滴滴,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向下走,仿佛她在水草甸。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流那一岸。沿着河道往上走,仿佛她在河沙滩。二、内容情感:蒹葭这首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三、写作特色: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四、赏析: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3.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大意:饮一杯清酒,品一曲新词,此时此地依旧是往日的亭台,去年的天气。眼前的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再能够回照天际?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惟有在小园的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无法摒弃。二、内容情感: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三、写作特色: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婉丽,风味隽永,富于表现力。 四、名句赏析: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重归的燕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新”与“旧”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与“来”对比,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大意: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二、内容情感:相见欢上片写景,描写孤寂凄凉的清秋夜色。下片用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丝缕,形象展现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表现了作者亡国哀思之情。其感情基调是凄婉。三、赏析诗歌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一个“锁”字,生动形象,表意含蓄,表面看锁住的是清秋,实际上锁住的是身陷囹圄的诗人自己。抒写了词人满腹悲愁、寂寞凄凉的心绪。 4.“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句话。)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丝缕”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写出了作者难以排解的愁思,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之感。现在人们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5这首词如泣如诉,凄惋感人。请你根据你了解的作者经历,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准确的语言把上阙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词人无言地独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树遮蔽的幽深小院,更加寂寞,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大意: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候;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最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他的志向却在千里之外/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然面临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停止。 人寿命的长短虽然有一定期限,但不仅仅是上天的安排/不完全决定于天。保养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庆幸得很,好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二、内容情感: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功立业。全诗体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的雄心,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名句赏析:1.理解“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所表达的意思。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这四句诗人自比为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表明自己虽到晚年,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是全诗的核心句。3.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意: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二、内容情感: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瀚海雪景图。后8句为第二层:风雪送客图。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三、赏析1.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2.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写出了雪的皎洁,同时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这个比喻句清新而贴切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惊喜的心情。3.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妙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 4.“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诗人望归客别去时无限惆怅的惜别之情。 6.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九(下)古诗词赏析复习主备人: 何军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诗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二、内容情感本诗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三、写作特色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情景交融,言已尽而意无穷。四、名句赏析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图画?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4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法治普法宣传课件
- 工业革命与新质生产力的演进逻辑
- 向新向实新质生产力
- 文旅新质生产力
- 2025年全科医生全科诊疗能力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学在皮肤病临床应用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治疗学康复设备使用技巧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血管病学思维能力与判断力检测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产后护理能力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外科学科常见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评估答案及解析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教案
- 绿电制氢氨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 2025年中国造影剂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省高职单招《语文》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风电场运行管理课件(改)
- 八年级地理实验室使用计划
- 公司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模版课件
- 医院医用耗材SPD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 债务重组合同协议书样本
- 杜绝“死亡游戏”(梦回大唐)学生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妇产科学》课件-9.2产力异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