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doc_第1页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doc_第2页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doc_第3页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doc_第4页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八年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复习班级 姓名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5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此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6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40 7.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第二章 声现象1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2(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200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摇动橡皮膜A探测海深6(2011.达州)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7一场大雪之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是因为雪地有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会堂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为了装饰8.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主要是因为( )A.这些小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B.这些小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C.这些小动物比人聪明 D.这些小动物的耳朵大9.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确定螺栓是否松动。.医生利用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在打雷的时候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10.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1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2.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13.(2011.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14.(2011四川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5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靠 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1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17在下列事例中: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收到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现象的不同;锣发生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第三章 物态变化1.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22请用笔2.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 熔化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 凝固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 汽化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 液化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 升华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 凝华3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5.“固体清新剂”放在厕所、汽车、饭店,能有效的预防感冒、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6.如图反应铅的凝固图像的是: A. B. C. D.7.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8.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此过程是( )A.升华B.液化C.汽化D.熔化10.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会变成水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上用火焰烤一下,能杀死病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液化成水珠使镜面变的不清楚,有利于看清病情12.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 )A.蒸发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B.升华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C.汽化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D.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1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熔化B.夏天,湿衣服变干-升华C.用久了灯泡中钨丝变细-汽化D.冬天,玻璃窗内壁上出现冰花-凝固14小明用图41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时间123456789101112温度60.767.873.679.680.480.680.580.480.584.788.493.5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15.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将会(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变式练习4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不会熔化 D.无法判断16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将,如果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将。17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全1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全品中考网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9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20.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2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凝固点是_。(2) 在BC段,锡处于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状态。(3) 锡的熔化用了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状态。2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填“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 。第四章 光现象1.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108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 太阳 月亮 燃烧着的蜡烛 镜子A. B. C. D.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树在水中的倒影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40 B.4050 C.5040 D.50505. 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 )A. 75 B.60 C. 15 D. 45。6.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 )A.45 B. 90 C. 60 D.30 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填“亮”或 “暗 ”)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0.一人站在平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11. 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12.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13.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 界面的 方是空气, 方是玻璃。14. 如下图所示,L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你画出能看到S在平面镜中像的范围。 15.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16.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 射向 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 的缘故。 17.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着著名的“人工虹”,这一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水的蒸发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有水中的筷子“变弯” B. 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18. 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abcdeMNQPo空气水19.下面是关于光的传播快慢的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传播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快,速度都是3x108m/s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约为3x108m/s C.光在真空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些D.光在透明介质内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还要慢些20.有关右图中的描述正确( )A.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B.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d是折射光、QP是法线C. 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D.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e是折射光、QP是法线2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 ,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度,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22某人的身高是1.58米,站在穿衣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米,像高_米;当他向镜面前进0.5米,人与像间距离是_米,像的大小将_(填变化情况)。23. 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8所示,请完成光路并确定S的位置。24.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透过三棱镜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25.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第8题第10题第9题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FF1. 完成下列光路图。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第4题图 第5题图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C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9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0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1、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12 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4.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15.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1下列方法中,能使铁块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放在火上烤B熔成铁水 C放到月球上D在砂轮上磨过之后2通常说“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C铁的硬度比棉花的硬度大 D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3对于密度公式=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密度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4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0k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大象B一只鸡 C一个人 D一只蚂蚁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它 ( 随着、不随 )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6调节托盘天平时,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砝放在标尺左端的 。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对准 或者观察到指针在 左右两边摆动格数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7如图2所示,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水、盐水和色拉油,请根据图形通过公式 ,判断出A杯中盛的是 ,B甲 图3 乙中盛的是 ,C杯中盛的是 。图2A B C8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 不变,而冰的 比水的 ,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 ,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9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