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doc_第1页
2004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doc_第2页
2004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doc_第3页
2004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doc_第4页
2004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2004年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分析 2005年04月01日20:11 中国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经济增长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化解,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银行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实施金融调控,2004年后期货币供应量增幅已回落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受宏观调控和其他因素影响,全年现金投放量比较适度,控制在年初计划目标内。 2004年现金流通的基本情况2004年净投放现金1722亿元,与2003年相比少投放746亿元。其中,第一季度净回笼现金449亿元,同比多回笼277亿元;第二季度净回笼现金280亿元,同比多回笼130亿元;第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507亿元,同比多投放157亿元;第四季度净投放现金944亿元,同比少投放496亿元。上半年现金回笼情况良好,第三季度现金投放同比略有增加,第四季度现金投放量与现金运行正常年份同期投放量基本吻合,因此全年现金投放趋势比较平稳,现金投放量比较正常。 2004年12月31日,流通中现金余额21462亿元,同比增长8.7%,与2003年相比增幅回落5.6个百分点。全年现金运行依然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特征(见图1)。2004年现金运行的轨迹是上半年现金回笼,下半年现金投放,11、12月是现金投放旺季,与前三年相比全年现金投放、回笼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季节性投回特征明显。春节前全国现金投放总量及日投放量均创历史新高。节前共投放现金5314亿元,与历史同期最高记录3967亿元(2003年春节前)相比多投放1347亿元;节前全国最高投放额为5763亿元,与历史最高记录4980亿元(2003年)相比多投放783亿元;日投放最高额为811亿元(1月16日),与历史上日投放最高记录736亿元(2003年1月27日)相比多投放75亿元。春节后现金回笼速度快。春节后仅用了13个工作日就将节前投放的5314亿元全部回笼,节后日均回笼408亿元,1月30日(春节长假后第二个工作日)当日净回笼832亿元,与历史上日回笼最高记录685亿元(2003年)相比多回笼147亿元。5月、10月回笼现金较多。与2003年相比,5月同比多回笼504亿元,10月同比多回笼390亿元(见表1)。绝大多数地区表现为现金回笼增加或投放减少。与2003年相比,全国32个地区中,仅有深圳等7个地区为现金多投放或少回笼,其他25个地区均为多回笼或少投放(见表2),这说明2004年现金投放量与2003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不是个别地区的现象,而是普遍现象。部分地区现金投放、回笼结构发生变动。近年来,现金大投放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部分省市,大回笼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见表3)。2004年现金运行变动较大的地区是北京净回笼现金150亿元,同比多回笼162亿元,回笼增幅居全国之首。广东净投放59亿元,同比少投放117亿元,比2002年少投放173亿元,已由2002年全国净投放排名第四名降至2004年的第九名, 投放量存在明显下降趋势。与广东情况相反,深圳现金投放逐年增加, 2004年净投放961亿元,同比多投放110亿元,其现金净投放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2004年现金收支渠道变动情况与2003年相比,2004年现金投放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据2004年现金收支表显示,影响本年现金回笼增加、投放减少的主要渠道有: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等同比增幅下降;其他金融机构收支、居民归还(提取)贷款收支、汇兑收支、有价证券收支等同比净收入增加。在现金支出的主要项目中:2004年全国工资性现金支出34307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采购支出13058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11124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2724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在现金收入的主要项目中:全年服务业现金收入2286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同时在现金收支双方反映的项目中:居民归还贷款和提取贷款现金收支相抵净收入824亿元,同比多收入841亿元;其他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收入212亿元,同比多收入173亿元;汇兑现金收支相抵净收入2165亿元,同比多收入354亿元;有价证券现金收支相抵净收入224亿元,同比多收入102亿元。 影响2004年现金投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一个层次,是经济活动的最直接体现,年度现金投放数量与当年经济增长、产业政策关系密切。2004年现金投放受经济、金融调控作用明显,全年现金投放数量与2003年相比有明显减少,现金投放趋势比较平稳。(一)受宏观调控影响,投资增幅平稳下降,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通畅,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是导致2004年现金投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2002年下半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使中国经济体温不断升高,2004年头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猛增53%,钢铁业投资增幅达到202%,针对这种经济过热和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的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2004年2月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制止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的过度投资,原则上不再审批钢铁、电解铝项目,严禁新建和扩建有关水泥生产项目;4月25日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当月国家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制止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进一步明确调控的方向;10月29日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采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等。2004年末宏观经济、金融数据表明,宏观调控已达到预期目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明显,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后低”的“波动性”,投资表现尤为明显。历史规律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转现率较高,如果按年初投资高增长势头发展下去,2004年现金投放量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上半年采取调控措施后,2004年9月份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以及市场销售增长在经过第二、三季度的波动后在第四季度趋于平稳,全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低于上年26.7%的增长水平。从年末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与年初相比明显下降,受其影响现金投放没有出现异常高增长。从全年现金收支渠道看,全国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的增幅同比分别下降0.8个、1.1个、10.8个和4.3个百分点。这四个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关系密切的现金支出项目同比增幅均为下降,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下降最多,在原材料、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反而下降,这说明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在缩减。从全年情况看,2004年现金投放量比较适度,控制在年初2000亿元目标范围内。受宏观调控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明显下降。全年信贷规模新增2.26万亿元,同比少增4824亿元。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适度,基本满足了企业对资金的需要。200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同比降低5个百分点,比年初预定目标低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同比降低5.1个百分点,比年初预定目标低3.4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同比降低5.6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回落到合理区间,与经济增长幅度基本相适应。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的一个层次,受大环境影响,全年净投放现金1722亿元,同比少投放746亿元,同比下降30.2%。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对储蓄存款和居民贷款产生较大影响,加大现金回笼。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提高了0.27个百分点,长期存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大于短期,并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利率调整的效果表现为:一是上调存款利率,虽未完结“负利率”时代,但在目前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依然提高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特别是长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导致储蓄存款的稳定性增强。12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当月住户储蓄存款增加1937亿元,同比多增555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增加992亿元,同比多增加562亿元。当月储蓄存款现金净支出126亿元,同比少支出3亿元。二是因2005年开始执行上调后的贷款利率,导致居民大量提前归还贷款。截至2004年10月,居民归还贷款现金收入7640亿元,提取贷款现金支出7687亿元,现金收支基本是平衡的,居民贷款导致现金净收入11、12两月共计870亿元,全年居民贷款现金净收入824亿元,同比多收入841亿元,说明本项目多回笼现金主要发生在最后两月,居民大量集中归还贷款形成的现金回笼,是影响2004年现金回笼增加的重要因素。(二)服务、商品销售回笼现金,是导致2004年现金回笼较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黄金周对现金回笼作用明显。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五一”黄金周取消,旅游收入剧减。“十一”黄金周受“非典”疫情滞后影响,国内旅游依然不景气,造成2003年旅游业的现金收入减少。2004年消除了“非典”影响因素,各黄金周旅游、餐饮业收入明显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五一”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5月服务业现金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28.4%。“十一”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400亿元,10月服务业现金收入为1854亿元,同比增长13.1%。5、10两月服务业现金回笼合计占全年的15.5%,对全年本项目增长贡献大,这两个月服务业现金回笼是当月现金回笼的主导力量。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7480亿元,同比增长23.3%。国内旅游人数为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3.1%。全国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55亿美元。全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约6000亿元。2004年服务业现金总收入2286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旅游收入增加,导致2004年现金回笼增加。全年商品销售回笼现金较多。2004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增加、贯穿全年的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速增长。11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87.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2004年商品销售现金收入57943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2004年部分地区现金投放回笼的主要情况(一)2004年现金同比多回笼和少投放地区基本情况与2003年相比,2004年现金净回笼增加的地区有:北京(净回笼150亿元,同比多回笼162亿元)、辽宁(净回笼21亿元,同比多回笼78亿元)、四川(净回笼87亿元,同比多回笼69亿元)、河南(净回笼177亿元,同比多回笼58亿元)、安徽(净回笼257亿元,同比多回笼54亿元)。同比投放减少的地区主要有广东(净投放59亿元,同比少投放117亿元)、山西(净投放28亿元,同比少投放71亿元)。以上7个地区共多回笼(少投放)现金609亿元,占全部多回笼(少投放)746亿元的82%。影响各地区现金多回笼、少投放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北京都是现金净回笼地区,2003年首次出现净投放,主要是当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大,服务业收入剧减,导致现金回笼基数过低。2004年商品销售、服务业、税款现金收入同比增幅大。据统计,北京市2004年商品销售收入2486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服务业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税款收入57亿元,是2003年的2.2倍。同时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全年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现金支出141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同比下降51.1个百分点。2004年辽宁省商品销售、服务业收入增加较多,据统计,全年分别收入2527亿元、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10.9%,增幅提高4.2个和2.6个百分点。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1598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下降8.1个百分点。受气候影响,2004年部分农作物成熟晚,导致农产品收购后延,另外,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大,导致农民大量囤积,以待晚卖,得到更大利益。以上因素造成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增幅下降。据统计,全年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522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下降16.3个百分点。储蓄回笼现金较多是四川2004年全部现金回笼增加的主要原因,全年储蓄净回笼86.67亿元,同比多回笼69.5亿元。全年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分别为1441亿元、579亿元、325亿元、8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4.7%、5.1%、-0.1%,增幅分别下降5.5个、40.4个、19.7个、9.2个百分点。河南省2004年税款现金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全年储蓄净回笼369亿元,同比多回笼94亿元,另外全年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分别为711亿元、558亿元、10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38.7%、12.9%,增幅分别下降3.1个、17.4个、11.8个百分点。安徽发达的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2004年服务业现金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28.8%,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全年储蓄净回笼161.4亿元,同比多回笼74亿元。另外,全年工资性支出、工矿及产品采购支出分别为878亿元、431亿元,同比增长18.3%、36.7%,增幅分别下降5个、11.6个百分点。广东省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会展等行业异常发达,导致现金回笼较多。据统计,2004年广东省服务业现金收入2221.6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全年储蓄净回笼487.8亿元,同比多回笼18.6亿元。2004年受宏观调控影响,广东前11个月投资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全年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分别为3659亿元、903亿元、591亿元、2085亿元,同比增长8.8%、5.3%、9.5%、13.4%,增幅分别下降8个、21.6个、14.5个、1.3个百分点。山西省2004年税款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48.2%,增幅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分别为203亿元、236亿元、6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50.3%、28.1%,增幅分别下降32.3个、34.1个、5.5个百分点。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燃料供应紧张的影响,2004年山西煤炭销量大增,前11个月共出省销售31972万吨,同比增加4952万吨,同比增长18.3%。每吨煤炭平均价格为231.6元,同比增加60.4元。煤炭销售现金结算比例大,导致山西现金回笼大量增加。综合以上7个地区现金收支情况,除个别地区的特殊因素外,2004年现金多回笼、少投放的基本原因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储蓄回笼增加,这主要是受居民投资渠道不畅、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收入增加等传统因素影响,此外,2004年存款利息上调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投资增幅纷纷回落,以上几个地区的工资性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工矿及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等支出增幅出现下降,个别地区下降幅度大,充分说明宏观调控效果显著,地区生产经营规模增长速度回落。三是与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服务业收入大减等情况相比较,2004年服务业发展速度快,旅游业成绩显著,商品销售旺盛,导致服务业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大量增加。(二)与2003年相比现金多投放地区与2003年相比,2004年现金投放增加的地区主要是深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