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_第1页
孟子见梁惠王_第2页
孟子见梁惠王_第3页
孟子见梁惠王_第4页
孟子见梁惠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孟子及孟子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技能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及善于设喻取譬的语言特点。3.情感目标:了解孟子的“仁政”“以人为本”等儒家政治思想。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含有虚词“若”的句子。学习难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方法点拨: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知识链接: 1. 背景材料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受到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2. 孟子简介孟子一书今存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苦子尽心,每篇又分为上、下两篇。南宋朱熹将 、 、 、 合称为“四书”,同列为以后科举考试必考的篇目。课前预习:1. 文学知识填空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字 ,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春秋鲁族孟孙氏之后,曾受业于子思的门徒。游说于齐梁之间,未见用,遂与其门徒万章著书产说。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 ”的口号,兼言仁与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谓“ ”“ ”,甚至称暴君为“独夫”,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 ”。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胡龁( ) 觳( )觫( ) 忖( )度( )舆( )薪 便( )嬖( ) 商贾( )孝悌( ) 褊( )小 莅( )中国衅( )钟 惛( ) 豚( )彘( ) 赴愬( )3. 通读课文注释,试疏通课文重要词语或理解障碍课堂探究一、诵读学生分角色读,掌握句读,为理解文意做准备。二、诵读文本,疏通文意1. 通假字无以,则王乎( ) 王说( )是折枝之类也( ) 盖亦反其本矣(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赴愬( )刑于寡妻( )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是罔民也( )2. 一词多义抑抑王兴甲兵(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若以若所为( )若是其甚与(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诸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不识有诸( ) 之牛何之( )王之所大欲( )以羊易之(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老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王王之所大欲( )然而不王者( )为为长者折枝( )是不为也( )是是不为也( )不能进于是矣( )妻子古义:今义:3.古今异义 中国古义:今义:于是古义:今义: 4. 词类活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朝秦楚危士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 问题探究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的?课堂练习:1. 孟子通过这次谈话使齐宣王接受了他的观点,从而宣扬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