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Bcyyw11.doc_第1页
T7Bcyyw11.doc_第2页
T7Bcyyw11.doc_第3页
T7Bcyyw11.doc_第4页
T7Bcyyw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语文 年级:初一 教师:段秀梅20072008年第二学期 第十一周十七 国宝大熊猫一、课前热身(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195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开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出版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开始编写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品有丢了鼻子以后飞向冥王星的人圆圆和方方等。其中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后以写报告文学为主,并作有传记张春桥浮沉录王洪文浮沉录陈伯达其人等。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国宝大熊猫(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国,熊猫可谓颇具知名度。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具有300万年的古老历史而被誉为“国宝”。目前大熊猫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深入和普及。(二)字词详解1生字濒危(bn) 獏(m) 憨(hn)态可掬(j) 笨拙(zhu)璀璨(cu cn) 邛崃(qing li) 上林苑(yun) 浩瀚(hn)碚(bi) 孤僻(p) 分娩(min) 仔(zi) 翌日(y)繁衍(yn) 拯救(zhng) 栖息(q) 嬉戏(x)2解词憨态 :天真而略带傻气的样子。悠然 :悠闲的样子。盛名 :很大的名望。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笨拙 :不聪明,不灵巧。企盼 :盼望。濒危 :接近危险的境地。濒,临近,接近。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浩瀚 :形容水势盛大。栖息 :休息,停留。分娩 :这里指生幼畜。拯救:救。拯,救。繁衍 :逐渐增多或增广。翌日 :第二天。二、同步跟踪(一)文章主旨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二)布局谋篇全文17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7段):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第二部分(第8至15段):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的濒临灭绝的处境。第一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第二层(第9至12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第三层(第13至15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第三部分(第16、17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三)重难点点拨1请你谈谈对课文标题的认识。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2文章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开头三段,写大熊猫在德国所受到的“贵宾”待遇。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既从侧面说明大熊猫的珍贵,又可以吸引读者。记叙在德国柏林机场上人们给予大熊猫的“国宾”待遇,从而引出大熊猫。这样写,避免了说明的枯燥,富有情趣,突出“大熊猫是国宝”。3第4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大熊猫的可爱的?文章分别从喜欢嬉戏和善于表演两个方面着笔。介绍大熊猫喜欢嬉戏,用“有时有时有时有时”四个比较整齐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状似舞蹈”的比喻,“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的描摹,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可爱。介绍经过训练后的大熊猫的表演,则概括列举它能表演的多种精彩节目。4阅读第8段,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段,第1句,先说明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的特殊地位,介绍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生活条件的优裕。“可是”一转,说明大熊猫对这种“舒适”条件的不适应。第2句列举环境、气候、活动范围、食物条件和繁殖等因素进一步阐述“大熊猫总不习惯这种舒适的生活”的原因。最后一句用一个设问,由说明动物园的大熊猫转入介绍在自然界里生活的大熊猫,领起下文。5为什么说大熊猫是“活化石”?第16段,首句归结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三个原因,前两个(体态可爱,数量稀少)上文已经先后作了说明,所以用“不仅”一笔带过,后一个重要原因(科研价值)留待本段说明,于是用“更”引出。接下去,用数字“300万年”科学地说明了大熊猫生存年代之久远,突出了它珍贵的科研价值。第2句引用对大熊猫化石研究的成果,具体说明它在研究古代哺乳动物方面的价值。第3句由因到果,用“活化石”一词高度概括大熊猫在物种史上的珍贵价值。6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一句直接点题,说明大熊猫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然后再从世界角度讲。接下去,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为保护大熊猫所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一部分综合运用了作诠释、作比较、引用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材料充实,说明十分有力。三、学练结合阅读昆虫与音乐,回答问题。无论是在深深的幽谷,还是花木柳映的河边;无论是瓜棚连着豆架的茅舍,还是窗明几净的校园,处处可闻虫鸣。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蜂飞响热烈,使人感到欢欣!温煦的春,火热的夏,凉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甚至在那寂静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偶尔欣赏到灶蟋动听的歌声。其实很多昆虫都能歌唱。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16目之多。有人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溶入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绕着清香的柏树发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像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钟声。”昆虫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马嘶,有的像鸟鸣,有的如风吹,有的又像。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那里有一盒习虱发音的磁带,若把它们用声音分析摄像仪转变成波形图,则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有:(1)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峰、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荷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此曲灌有唱片。(2)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格外热烈欢快,当然也被录成了唱片。(3)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戏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 ,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肺腑。 已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本文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如果将第段内容概括为“昆虫自身能产生音乐”,那么,第段内容应怎样概括?(概括文字不超过15个字)2第段描写了克利斯朵夫躺在草地上听昆虫音乐的情景。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请把你听到某一昆虫歌唱的情景和感受描述出来。(字数在60字左右)3请根据上下文提示,在第段的两道横线上填上同一著名曲名。4昆虫能使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也能给我们的语言发展以启示。请填写下面的阅读积累卡。阅读积累卡取材昆虫的成语成语的大致意思125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50个以内)点拨: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同时需要考生知识面比较宽。解答: 1、昆虫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供参考,意近即可)2、无“标准答案”。若所写的内容不是昆虫,而是鸟类等,视其表达,可酌情而定。3、梁祝4、无“标准答案”。成语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囊萤映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茧自缚等。5、无“标准答案”。只要内容涉及昆虫,表达出欢迎、鼓励之意即可;语言生动活泼的。总结:完成这样的题目,必须要有丰富的课外积累,要学会把握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四、拓展延伸(一)学点知识 从课文看到数字说明的好处列数字是指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有关情况,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在头9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3 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这里以日本形成的“熊猫热”为例,将时间和人数的数字对举,具体说明轰动效应的盛况,由点到面地表现我国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又如,说明大熊猫食竹的生活习性时,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大熊猫“信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具体说明了它现在食竹的生活习性和食竹的种类数量,照应第9段末句“以嫩竹清泉度日”;列举一头成年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具体说明它的胃口很好,“食量很大”,同第8段中的“食物条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别”相照应。第13段介绍大熊猫随着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的特点。用“3 000米以下山谷地带”和“3 000米以上的地带”等数字,具体说明了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二)名篇欣赏 熊猫是怎样一种动物 近几个月来的报章上,除掉内战、饥荒、屠杀学生、殴打代表、查封新出版物等大事情之外,也登载些小事情,其中如“熊猫小姐出国”也是时常讲起而且受人注意的新闻。报上不但一次一次地讲起它,有时还绘成图画,连续登载出来。熊猫在动物园里的确是中外闻名的“明星”。它的样子很好看,颜色也不差。它的形状不大像猫,但很像熊,记得英文叫它Catbear,所以先前曾经译称为猫熊,但不知道怎么一来,近来一段都称它熊猫了。上面刚才说过,熊猫的形状有些像熊的,是的,它生着圆圆的脸,不过口鼻部分有些尖,像一张短圆形的瓜子脸。它的毫毛一般呈乳脂色。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像戴着玳瑁边的眼镜似的。耳朵内面也呈黑色,肩部及四肢也是黑色的。它形状像熊,所以旧派动物学者把它归在熊科里。这种动物,生长在四川、西藏等处。分布的地方不广。外国不产生的。后来经过法国的博物学者米内爱德华的研究与报告,遂为科学界所知道,以后,逐渐为一般社会人士所广知。它有熊的姿态,但没有熊的野性。因为它是吃素的。熊是杂食者,荤腥与蔬菜都喜欢吃。不过有时吃肉的性子大发时,它会猛烈地攻击巨大的动物。东三省的灰熊竟会吃人。熊猫却喜欢吃笋、竹叶、竹枝,或更坚硬的部分。它有大型的前盘牙,适于咀嚼坚硬的部分。它是食肉动物里面的素食主义者。原来食肉动物的食肉性程度各有各的不同。比方猫是喜欢吃新鲜的肉食的。它爱吃鼠、小鸟、鱼、昆虫及别的动物,蝴蝶也要吃的,画家很懂得,遂画“猫蝶图”。但中国人的养猫主要是叫它捉鼠,喂饭时给它拌入一些鱼腥。它本来不喜欢吃米饭,本来不专捉老鼠的,但人们如见猫只吃鱼不吃饭,不去捉鼠却捉小鸡时,总说它有坏脾气。狗就不同了,它虽然也吃肉,但比较肯将就,不大新鲜的肉也会下咽。故狗会吃死尸,并且会吃人粪,吸收剩余的养分,不过这也出于不得已。熊是杂食兽,前面已说过了,熊猫竟是吃素的。熊猫的食性教人遇事要注意事实,不要妄自推测:不要以为食肉动物类都吃肉,其中有些却是吃草的,如果用“全称肯定”,但错了。但为什么不把熊猫归在食草动物里呢?因为它的体制与食肉兽相像的,全然不像牛羊等食草的兽,它在血统上是与“酒肉和尚”同一个系统的,但它却戒酒除荤,不吃荤腥。可是熊猫小姐到了美国,食单上除掉洋山芋、蔬菜等等之外,又有鸡蛋及牛乳,它也照吃,并不拒绝。可见它的吃素是改良主义的,并不吃净素。因为蛋与乳没有血,不是活的,吃吃也无妨。中国的有些改良素食主义者也这么说的,可是它还吃鱼肝油哩,怎么说呢?美国养熊猫者,是给它吃鱼肝油的。哦,有了,这可以说为了健康或治病。修行老太太吃的药,原来也不问含有动物质与否的呀!照此说来,美国给熊猫小姐吃的东西是相当讲究的,洋山芋、蔬菜、牛乳、鸡蛋之外,还有鱼肝油;这是很可能引起穷苦的中国人发生一种不可压制的羡慕,以为“做人不如做熊猫”。至少会使人觉得美国竟这样富庶。实际上美国可说是富庶的,当然也有很多的失业者与穷人。即使没有到过美国,电影上也可以看到比较穷苦的人们的生活,例如,我们看到给人家洗衣服的人家,面包上便不放果酱或白搭,拿整个面包拉一块下来就咬着吃,惟一的小菜是一锅洋山芋,各人用勺子取几个出来倒在盘子里,剥去皮,加些加味调料就吃。与熊猫的食物相比,远远不及熊猫的。熊猫是公园里的点缀品,少爷、小姐要去观看的,自然应当养得肥壮些。上海的小工的衣服不能遮住身体,吃得很苦,有些少爷、奶奶的狗却吃得很肥胖。前面我说熊猫是外国的译名,那么中国没有名称吗?有的,本地人叫它为白熊。但是流行不广,外边的人常不知道。又与北极的白熊名称相混。还有研究旧学问的老先生说,我国古代的貔貅大概就是它。十八 黔 之 驴一、课前热身(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也称柳河东、柳柳州。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后又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多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人并称“韩柳”,列入“唐宋八大家”。他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许多作品都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2写作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优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二)字词详解1生字好(ho) 窥(ku) 慭(yn) 遁(dn) 狎(xi)噬(sh) 骇(hi) 踉(ling) 二、同步跟踪(一)文章主旨黔之驴这则寓言写了一头“庞然大物”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表现了驴子的外强中干和老虎的机智勇敢。(二)重难点点拨1文意解析开篇叙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接着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老虎最初见到驴的看法是“庞然大物”,“以为神”,然而,老虎清楚自己的看法只是个初步的印象,就萌发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愿望。于是“蔽林间窥之”,并且为了了解它,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观察,但结果还是“莫相知”。这里,细致地写出了老虎初见驴的惊恐之状及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情。2关于“窥”字,请从词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品味其运用之妙。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三、学练结合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与它的粗大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定形的肉团。腭骨前伸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原因,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识;然而,马的腭骨虽然也大大地向前伸着,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由于它的头部的比例烘托着,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形状很美;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鬃毛正好和它的头相称,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丰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适宜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的尾和鹿、象等兽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兽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由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是直接从臂部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向两边摆动,所以它就很难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虽然很坚实,又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匀称( ) 畸( )形 腭( )骨相觑( ) 鬃毛( )(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相觑: .结束: .(3)写出短文的中心句。(4)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5)文中介绍马的外形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的,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赞扬。这篇短文也为布丰所写,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文中的一个词为这句话作注释。这句话是 。这个词是 。点拨:这篇课外阅读理解虽然不长,但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解答:(1)略(2)略(3)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4)作比较(5)略(6)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高贵总结: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