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盈亏问题(二)比较到哪里 较复杂的盈亏问题往往会出现两次分配的份数不同,因此,到底是求哪次的份数呢?这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而选择的不同,题目的总差也就会有所不同。 例3 四(1)班中队的学生参加夏令营,如果5个人住一个帐篷,就有2个人没有住处;如果8个人住一个帐篷,就可以少搭2个帐篷。四(1)班中队有多少学生参加夏令营? (1)摆条件,作图:我们把一个框代表一个帐篷,框里的数字表示帐篷内住的人数,因为两次安排的帐篷数量不同,所以在后面多画几个框,以便于比较。 (2)第一种比较:如上图,我们把第二次安排的帐篷数为份数,如果第一次也住同样多的帐篷,人数就会多出522=12(人),这就是总差。 第二次住的帐篷个数:(522)(8-5)= 4(个) 学生人数: 84 = 32(人) 按照第二次分配情况计算 (3)第二种比较:如下图,我们把第一次安排的帐篷数为份数,如果第二次也住满这同样的帐篷,总人数就少了82 = 16(人),总差就是 216 = 18(人)盈亏 第一次住的帐篷个数:(822)(8-5)= 6(个) 学生人数: 562 = 32(人) 按照第一次分配情况计算(三)转换条件 在比较复杂的盈亏问题中,分配后的结果(盈与亏)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如例题3中第一种比较,前一次分配结果实际是盈522=12(人),而第二种比较,后一次分配结果是亏82 = 16(人)。这种隐藏的盈亏结果需要我们对条件进行整理转换才得到,对已知条件进行转换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一条途径。 例4 动物园为猴山的猴子买来,这些桃如果每只猴分5个,还剩32个;如果其中10只小猴分4个,其余的猴分8个,就恰好分完。问猴有多少只?共买来多少个桃? (1)作图: (2)看图分析,在本题中单差不一样,怎么办?我们可以转换条件,假释第二次分配前10只猴也分到8个桃,这样单差就一样了。不过,这样分的话,桃就少了(84)10 = 40(个)。转换图如下: 猴的只数:(84)10 = 40(个) (4032)(85)= 18(只) 桃的个数:51832 =122(个) 按照第一次分配情况计算 答:猴山共有18只猴,共买来122个桃。 例5 阿姨给小朋友们分苹果,如果其中有3个小朋友分得4个,其他人每人分2个,还多4个;如果其中有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6个,其他人每人分4个,则少1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1)提示:条件与转换图如下流程图(1):直线型思维 多步应用题条件之间环环相扣,从基本条件到最终问题之间有好几个中间量,其解答过程就像现代化工业生产流水线。步骤多了,学生很容易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而逆推题更是让学生头痛不已。我的流程图构思与生产流水线何其相似 例1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 。 常见的解题方法是: (1)逐步倒推,除的变乘,乘的变除,减的变加,加的变减。 列式:(666)66(2)列方程:(x6)6 6 6 = 6以上的两种方法的弊端是:前者解释难得大,学生难以学透;后者是多步方程,解答难度大。而且列式都涉及到括号,学生往往忘记或括号位置打错。 “陈氏框”流程图如下: 说明:、表示根据题意每步运算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图,逐步倒推,最后得到结果。 解: 由 “6 = 6” 得 = 66 = 36 由 “6 = 36” 得 = 36 + 6 = 42 由 “6 = 42” 得 = 426 = 7 原数:由“6 = 7” 得 = 76 = 1 把图中框格填好了,结果也就出来了,条理与思路很清晰。 例2 某人去储蓄所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数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少10元。这时还剩125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1)第一次取去一半还多5元,则余下数为原有数的一半少5元;(2)第二次取去余下的一半还少10元,则最后剩余的为上次剩余的一半多10元。根据条件与分析画“陈氏框”流程图如下: 图中红色字为题中条件,兰色字为推导出的新条件。 “余”表示第一次取款后的剩余款数,“余”表示第二次取款后的剩余数,即最后剩余125元。 逐步逆推分析:“余”125元是“余”的一半多10元,则12510 正好是“余”的一半,那么“余”应该是:(12510)2 = 230(元);同理,“余”230元是原有的一半少5元,则230 +5 正好是“原有”的一半,那么“原有”应该是:(230 +5)2 = 470(元)。完成填图如下: 解:余:(12510)2 = 230(元); 原有:(230 +5)2 = 470(元) 小结:上面的流程图把题目条件用一条线串联起来,而我们的小学生思维方式最接近的就是这样的直线型思维,所以很愿意也很容易接受。直线型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当我们把若干条思维线索交叉整合,就构成了立体型思维了,立体型思维是逻辑思维的最高形式。 流程图(2):立体型思维 例3 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5本,乙给丙10本,丙给甲15本。那么,三人现有的连环画都是25本。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 分析:因为有三个人,他们的本数都变化了,所以给甲、乙、丙三人各画一条流程图,他们之间操作了三次,就把三次情况表示出来,“”表示数量增加,“”表示数量减少,“” 表示数量不变。如下图: 填图如下:各流程图从后往前逆推即可求出数据。 解:甲 3515 = 20(本) 205 = 25(本) 乙 3510 = 45(本) 455 = 40(本) 丙 3515 = 50(本) 5010 = 40(本) 答:原有25本,乙原有40本,丙原有40本。 例4 A、B、C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第一次把A桶的一部分倒入B、C桶,使B、C桶的油增加到原来的2倍;第二次从B桶把油倒入A、C桶,使A、C两桶的油增加到第二次倒油之前桶内油的2倍;第三次从C桶把油倒入A、B桶,使A、B两桶的油分别增加到第三次倒油之前桶内油的2倍。这样,各桶的油都为16千克。问:A、B、C三个油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第四届小数报数学竞赛题) 分析:本题可用“列表倒推法”,结合题意画表,然后分析题意,各步逆推计算出数据,填好表格。(如下表) 我们再来看看“陈氏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陈氏框”图示把各次操作的情况表现出来了,思路更清楚更明了。(如下图) 看图可以得出:A、B的“余”都是162 = 8(千克),说明A桶和B桶在第三次操作时都增加了168 = 8(千克),那么,C桶在第三次操作中倒出了8 + 8 = 16(千克)的油(因为第三次操作中A、B两桶增加的油是从C桶倒出了),所以,丙的“余”是1616 = 32(千克)。 其他各步思路一样,综合逆推既可完成填图,得到问题的答案。 答:甲桶原有油26千克,乙桶原有油14千克,丙桶原有油8千克。 总结:“陈氏框”就是方框,但她不是简单几个方框,她是具有生命的方框,她把题目中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表达出来了,从而让我们和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示得到思路让我们的思路看得见,是我创建“陈氏框”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 其实,“陈氏框”的绘制过程也是我们对题目条件的整理与再加工的过程,作图的方法并不难,读了一个条件就画出相应的框,读完了题目,图也就作出来了。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把握非常复杂的数量关系,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明白地展现出来了,解题的思路也就形成了。“陈氏框”解题法(2) 在流程图中,我们注重的是条件之间纵向联系,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相关条件进行横向比较,从中找到解题方案。比较与分析,是“陈氏框”解题的最常用的思维方式。(1)比较与转换 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更多的未知量,如果列方程解答当然可以,只是列复杂方程本身就是小学生的知识难点,而解答复杂方程更超出了他们的知识基础。 例1体育老师去文具店买来了4个足球和5个篮球,我去问他足球和篮球的单价时,他说:我只记得1个篮球比1个足球多8元,这9个球一共328元,而这两种球的单价我都忘记了。聪明的同学,你能求出这两种球的单价吗? (一)作图,题目中有两个量:足球和篮球。我们把它们都用方框表示出来,一个框代表一个球,球的单价就写在框里面,不知道的就暂时空着。(如下图) (二)比较与分析:足球与篮球单价都不知道,它们相差8元(1个篮球比1个足球多8元)。一口不能吃下俩馒头,我们可以转换条件,假释买的全是篮球或者全是足球,先求出其中一个量来。(三)解法一:把足球转换成篮球(说明:每个足球换成篮球要“+ 8”元,4个足球都换成篮球就要“+ 84”元,即总价需要“328 84 ”元) 篮球单价:(328 84 ) (4 5)= 40(元) 足球单价:40 8 = 32(元) 解法二:把篮球转换成足球(说明:每个篮球换成足球要退回8元,5个篮球都换成足球就要退回85元,也就是说总价只需要“328 85”元) 足球单价:(328 85) (4 5)= 32(元) 篮球单价:32 8 = 40(元) 答:每个篮球40元,每个足球32元。 (四)小结:“陈氏框” 解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读题,摆条件,作图。 比较分析 确定解题思路(策略:转换或假释等) 解答 (二)计划与实际应用题 计划与实际应用题由于数量较多,条件比较杂乱,往往使学生模糊不清,如把计划的单一量与实际的单一量混淆,或把计划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混淆。我们如果把题目中的条件画成“陈氏框”,所有条件与数量关系都一目了然了。 例2 一堆煤原计划烧25天,实际每天烧煤8.5吨,比计划多烧5天,原计划每天烧多少吨?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多少吨? 说明:本题是典型的计划实际应用题,而我们的学生最常见的错误解答是 (1)原计划每天烧煤:8. 5 25(255)7.08(吨) (2)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8.5 7.08 = 1.42(吨) 错在哪里呢?混淆了数量关系!我们利用“陈氏框”来展示条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摆条件,作图:把计划情况与实际情况分两行作框,每个框代表一天的烧煤量,因为计划和实际都是烧同样的一堆煤,所以总量“一样多”。(如图) 比较分析:看图,把可以一眼看得出的新条件补充上去(图中实际天数“30天”为推导出的新条件),条件越多,越有利于得到思路。 确定解题思路:先根据实际情况求出这堆煤总量,再求出计划每天烧煤量,最后求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用煤量。 解答: (1)煤总量: 8. 5 (255)= 255(吨)(2)计划每天烧煤:25525 = 10.2(吨) (3)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10.2 8.5 = 1.7(吨) 答:略。 例3 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桌子,原计划每天生产48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生产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桌子? 摆条件,作图:把计划情况与实际情况分两行作框,一个框代表每天生产的数量,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生产的2张用“+2”表示,写在上下两个框之间;框的数量可以多画几个,因为天数不明,所以框之间用“”号表示若干天;实际比计划提前一天。就在实际情况里少画一个框表示少用了1 天。(如图,图中50是推导出的新条件) 比较分析:看图,你发现计划和实际两种情况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既然工作总量一样多(完成生产任务),那么计划中最后一天的工作在实际中是怎样完成的? 确定解题思路:由上面的问题及其看图,我们可以知道,计划最后一天的48张工作量在实际中被分散到实际每天“多生产”的2 张里完成了,即若干个“2张”累积等于“48张”,这若干个就是实际生产的天数。实际每天生产量(48+2)乘实际天数得到实际生产总量,也就是原计划生产的总张数。 解答:实际天数:482 = 24(天)生产总任务:(48 + 2)24 = 120(张) 这是按照实际情况计算得到的或48(241)= 120(张)这是按照计划情况计算得到的 答:略。小结:若总量相同时,我们把上下对应的框之间的差称为“单差”(单一量之差),后面没有一一对应的多余数量称为总差。如;例3中,“+2”是单差,“48”是总差。 “陈氏框”解题法基本公式:单差份数 = 总差 (份数就是上下相对应的单差个数) 思考:例2中,“?吨”是单差,“8.55”是总差,所以第2问“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多少吨?”也可以这样算8.5525 = 1.7(吨) 理由何在?(总差份数 = 单差) (三)同类延伸 例4 制瓶厂每天烧1.2吨煤,比原计划每天少烧0.1吨,这样原计划烧60天的煤,现在可以多少多少天? 、作图: 、常规解答方法: 煤总量:(1.2 + 0.1)60 = 78(吨) 实际天数:781.2 = 65(天) 多烧天数:6560 = 5(天) 、“陈氏框”巧解方法: 总差:0.160 = 6(吨) 即实际前60天少烧的煤 多烧天数:61.2 = 5(天) 节约出的6吨煤实际还可以烧多少天 例5 某班同学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少坐1人刚好坐满8条船;如果每条船多坐1人刚好坐满6条船。这个班共有多少人?(2002年重庆市沙坪区小学数学竞赛题) (1)提示图: (2)看图分析:“每条船少坐1人”与“每条船多坐1人”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病历管理制度、查对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工》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协议规范信用承诺书7篇
- 增强现实广播技术-洞察与解读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HRBP岗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统计类)真题模拟训练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面试真题模拟试卷高频考点精讲
-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历史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模拟解析试卷
- 虚拟化能耗管理策略-第1篇-洞察与解读
- 黑龙江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32T 5192-2025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指南
- 2025年《高级汽车维修工》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农村小学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部安全工作总结
- 桥梁工程技术总结报告合集
- 第6课 书衣之美说课稿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上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心血管疾病预防规定
- 2025-2030中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屠宰场安全生产制度
- 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试题340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