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把关 微博传播 文献综述.doc_第1页
信息把关 微博传播 文献综述.doc_第2页
信息把关 微博传播 文献综述.doc_第3页
信息把关 微博传播 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析全民记者时代的微博信息把关问题文献综述以新浪微博为例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近年来对于全民记者时代的信息把关和媒介平台建设的研究文献为基础,以新浪微博的信息把关建设为例,通过对全民记者时代的信息把关和媒介平台建设探析的现状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的结论,提出信息把关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合作出版;创意人才;出版管理;平台建设Bibliographical Overview of Problems on the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in National Correspondent Times Abstract: This bibliographical overview is based on articles about the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in national correspondent times in CNKI(), and the example of construction on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of the Sina micro-blog.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and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I propose the problems of the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and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words: national correspondent times; gatekeepers of information; Sina micro-blog; Platform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等新锐社交网络异军突起,且在新闻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语境下,或许是发一条微博,或许是转一个帖子,或许是改一个状态,就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新闻舆论的“蝴蝶风暴”。当今时代,微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新闻源、舆情集散地。对于全民记者时代微博的研究正日益成为中国传媒业界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传媒界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把关,这也为业界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广阔的平台。本文将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结合新浪微博这一实例和具体数据,从目前微博信息把关现状入手,找出微博信息把关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并对微博信息把关的趋势作一个预测。一、全民记者时代的必然来临一个账号,一个文字框,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人人都有麦克风”,得益于微博等自媒体传播渠道的畅通,“人人都是记者”的传统命题开始更多地扎根现实土壤。从“公民记者”到“全民记者”,从“网络观察员”到“公民独立调查团”,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说明如今的新闻发布与播报,俨然已从昔日垄断采访报道权限之持证记者的“小众派对”变成网络世界线上线下所有网友人士的“全民狂欢”。此种嬗变,对整个传媒生态造成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庞大的公民记者队伍不仅为新闻传媒注入了新鲜血液,甚至开始激活传统媒体的运行机制。在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迎来形象重塑契机一文中,研究新闻传播的专家对“全民新闻”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所谓“全民记者”就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的、不是专业新闻传播者,而是普通民众,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并指出,作为“全民记者”应该具备以下的条件:首先,身份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其次,在新闻事件中发挥了记者作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文虎教授说,“全民记者必须具备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和传播信息三个特质。”刘兰明.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迎来形象重塑契机J.今传媒,2011年第11期,第21页在个人媒体时代的曙光对博客的传播学分析一文中,作者对微博促成全民记者时代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归纳如下:(1)微博新闻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信息源。(2)微博网站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3)微博在同题报道中揭露另一部分真相。(4)微博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5)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共生生态圈。左琳.个人媒体时代的曙光对博客的传播学分析J.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第3期,第32页二、全民记者时代的微博信息把关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大步跨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微博是其中一个新的成员,已经成为人们发表看法的新平台。与此同时,相对以往信息的把关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 “菲律宾人质事件”到江西抚州“宜黄自焚”等一系列事件,微博成为发布消息和评论的新渠道,而微博本身也经历了一场“测试版风波”(一)微博的传播形式在“博客”的传播学分析一文中,作者认为微博传播系统比传统媒介的传播系统要复杂得多,归结为三点:1、就传者而言,博客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即博客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沉默的螺旋”理论在这里不再适用。2、就传播内容而言,目前的博客可谓无所不包,有新闻博客、知识博客、科技博客、美食博客、文化博客等。3、就传播渠道而言,博客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它抛却了“守门人”的角色,强化了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兼容。就受众而言:一方面,博客的传播往往指向两部分受众,一部分是定向的受众,即传者希望信息达到的人,另一部分是非定向的受众,即在茫茫网络中偶然接触该博客的人,因而其受众对象既有指定性又有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博客的传播中反馈渠道畅通,受众在这里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可以说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完全消失,大家都是博客,大家都既是传者也是受众。而在“博客”潮流及其文化影响论纲一文中,作者把微博的传播特点进行了一下归纳:博客传播的优势在于其成本低、速度快、范围广、影响面大、博采众长( 精英与大众共同参与) ,进而指出其传播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拓展了信息共享的渠道,使个人对媒体施加影响的权力逐步增强,改变了传统单一线性的传播格局,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颠覆了把关人理论。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博客门户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以内容筛选为主的内容传播,二是深度沟通,让博客群体形成社区,三是让博客在企业里成为主流的应用。这三个层面带来“个人传播、深度沟通和全息商务”的全新体验,这既能弥补精英媒体缺少受众的不足,又能弥补大众媒体缺少交流的不足。邓劲松,蒋宏.博客的传播特性分析与学习运用J.新闻界,2006年第2期,第31页(二)微博的信息把关现状微博的繁荣对网络的信息把关提出了挑战。事实上,得益于微博等自媒体传播渠道的畅通,“人人都是记者”的传统命题开始更多地扎根现实土壤。此种嬗变,对整个传媒生态造成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而传统的信息把关机制在自媒体的环境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把控局面了。从“华南虎事件”到“抢盐风波”,再到近期的“地震恐慌事件”,一起起信息把关失控的事件不断出现,一次次的冲击着传统信息把关机制。由此可见,当前微博的信息把关建设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学界业界的重视和关注。齐文华在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 把关人”理论研究一文中,指出微博的信息把关有以下特点: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程序大致是: 记者发现新闻事实媒体把关( 审稿) 传播给受众 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在这个传播过程中, 传统媒体实际上垄断了信源, 把关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博客传播的个人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 使人们总可以想方设法绕开各种障碍, 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网络改变了过去由传播者“推送”信息的方式, 而改由受众主动“ 拉出” 信息, 这直接导致“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和缺失。博客传播的个人性和开放性导致“噪音”掺杂其中。在博客王国中, 新闻信息传播就不再是“把关人”这样的少数人的特权,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传播。博客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大大加速了不良信息的传播。齐文华.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J.记者摇篮,2006年第10期,第38页结合邓劲松、蒋宏的博客的传播特性分析与学习运用一文,再通过多个实例笔者得出了微博信息把关的现状,主要有三点:首先,博客传播组织性差 有其本质原因在于传播者可以是任何人。他可以出于任何的目的 并采用了任何方式,他的信息发现、识别、加工和处理能力可能非常有限;其次,博客检查机制的缺失也让博客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依赖于博客作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平;再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一分为多”的博客也同样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积极有益一面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负面的作用。三、新浪微博的信息把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11月的最新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按总浏览时间衡量,新浪微博以87%的份额居统治地位,按活跃用户数衡量,新浪微博的市场份额为54%,在微博产品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因此,本文选取新浪微博为案例,以其信息把关作为切入点,进而探析全民记者时代的信息把关建设。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清楚新浪微博的信息获取机制。在从对人的关注与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一文中,作者认为:微博用户的信息获取是一种以人为节点,以关注、转发和评论为媒介,以浏览为主要阅读模式的信息获取机制。人,既是信息源、信息评价者、信息传播者,也是信息使用者,简单的说,人就是信息。而浏览则是对人的发现,是对信息的挖掘。通过关注、转发和评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联系,信息具有了流动性和增殖性 ,信息的价值得以体现。 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与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第5期,第54页.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新浪微博中,人与信息是一个共同体,人际之间的联结和互动是一种信息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微博平台获得了有效运转。作为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新浪微博的信息组织模式为人际互动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载体,也为社会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个通道。所以,新浪微博的信息把关现在主要侧重以下几点,就如作者徐磊在从新浪微博辟谣,看自媒体时代虚拟社会管理一文中所述:(1)放大真实信息是应对谣言最有力武器。当谣言发生了以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信息引导与把控:一是邀请权威部门微博公开辟谣;二是主动通过系统通知推送辟谣;三是利用官方账号发布辟谣信息。(2)引导发动网民主动抵制谣言,用集体的力量对虚假信息进行“会诊”。(3)自主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管理。一方面组建专门管理团队甄别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对恶意散布谣言用户的惩治。徐磊.从新浪微博辟谣,看自媒体时代虚拟社会管理J.网络传播,2011年第5期,第20页而在非实名制背景下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一文中,作者对微博的信息把关进行了以下几方面补充:(1)政府的宏观监控。这里所说的宏观监控,是指公民对信息迷茫困惑时及时站出来为大家指明出路,在政府出现公关危机的时候也能够及时与民众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2)微博网站加强监管,积极引导。首先博客平台提供者,以利用自己的技术支撑特点对博客页面进行约束和管理。其次,博客平台供应商通过诚信判断的尺度和社会责任标准,帮助博客读者鉴别和取信博客页面。(3)微博用户应该加强自律,共同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杨伟龙,林纪新.非实名制背景下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年第7期,第16页.本文认为:对于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把关,专门关于它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尤其是对微博信息把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依然有很多文献可以让我们看出和其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应该吸取他人的经验之长,站在“巨人”肩上,对这个领域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四、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笔者在自媒体时代的大传媒背景下,对微博的信息把关进行一定层次上的分析发现,当前关于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把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要么停留于现象描述,要么研究的议题太过单一,比如说,如何利用博客盈利与吸眼球、博客的市场扩展与盈利模式应该怎样等等。只有少数文献是从实践出发,提出微博信息把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新浪微博这一具体实例,经过对现状的分析,结合已有文献的基础,笔者认为微博信息把关存在着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微博信息把关的预警机制不完善;其次,微博谣言处理机制不完善;再次,网站、政府、微博用户三方沟通交流机制未健全;最后,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互通有无机制尚待健全。因此,笔者将着重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创造性地找出对外合作出版发展的两个突破口信息预警和全方位危机公关,进行深入地阐述,以此为全民记者时代信息把关建设的研究添砖加瓦,为总结经验和更好地指导实践作出一些理论贡献。文献综述参考文献1刘兰明.全民记者时代,传统媒体迎来形象重塑契机J.今传媒,2011(11):21-232左琳.个人媒体时代的曙光对博客的传播学分析J.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03):11-133甫玉龙,陈定家.“博客”潮流及其文化影响论纲J.社会科学战线,2010(8):15-174齐文华.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J.记者摇篮,2006(10):37-395邓劲松,蒋宏.博客的传播特性分析与学习运用J.新闻界,2006(2):31-33.6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与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