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几何试题的解法探析及变式改编.pdf_第1页
一道几何试题的解法探析及变式改编.pdf_第2页
一道几何试题的解法探析及变式改编.pdf_第3页
一道几何试题的解法探析及变式改编.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3 2 数学教学 2 0 1 4 年第9 期 一 道几何试题 的解法探析及变式改编 3 1 5 0 4 0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 胡伟斌 1 试题 呈现 题 目如 图1 四边形 A B C D C 1 2 0 A B BG A m上C D C D 7 BC 4 则 该四边形的面积是 图 1 分析 此题是笔者所在学校初三月考试卷 中的一道填空题 该题 以四边形为背景 综合 考查了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 转化 方程等 核心知识与思想方法 因原四边形的非特殊性 为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 那么解决此题该从 何入手 原题又能如何变式改编 对此笔者撰 文试与同行分享交流 2 解法探析 不难发现 原题表述简洁 图形结构简单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求解需要一定的技巧 笔者经过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反馈结果 通过以 下几种思路对原题的解法进行了探析 思路 1 巧用 两直角 补全找相似 解 如图2 延长 JE DG 两者交于点 易知CE 8 BE l 4 3 显然R t C B E R t D E 得 塑幽 B SACBE 一 器 故 B G 亦 可延长AD与 j5 C进行求解1 丑 图 2 思路 2 分割 原图 逐个击破 解 如图3 过点D作 DE L A B 垂足为点 E 过点 作 C F I DE 垂足为点F 于是 四 边形 A B C D就被分为两直角三角形和一矩形 而不 知DF C F A 故 s四边形AB D DFc SAADEn C 矩形8 GFE 5 9 V 一3 亦有不同分法 不再赘述 D C E B 图 3 思路3 构造 K 形图 整体减局部 解 如图4 过 点 分别作 B C和 的平 行 线 两 者 交 于 点E 延 长 B 交 直 线 E于点F 显然四边形 A B F E为矩形 且 易知 C F 7 DF 萼 E 故s 四 边 形 A B G D s 梯 形 A B F s F 旦 亦 可 按 图2 利 用 S Z A D E与S A C B E作 差求 解 图4 思路 4 添加坐标系 直观又简洁 解 如图5 以点B为坐标原点 分别 以 A B B C所在直线为 轴 建立平面直角 坐 赢 易 搏 的 坐 标 为 一 2 0 1 4 年第9 期 数 学教学 9 3 3 由 D A B 6 0 不难求得直线 的解 析式 为 x 3 a 1 8 则点A的坐标为 一 6 O 而 根 据 两 点 间 距 离 公 式 得 A D 5 故 D D B B 5 9 3 s A B C D 一 j l 厂 C B x 图 5 思路 5 借助余弦定理 建立方程求解 解 如 图6 连 结 JE D 设 D为x A B为 Y 则由余弦定理 得 X Y 0 2 x Y C O S ADAB D 2 2 CD BC C O S ABCD 9 3 X 2 CD2 y 2 BC 2 将上述两方程联 立 解得 5 3 Y 6 3 故 S 四 边 形 A B D AD CD AB 5 9 图 6 C 思路 6 利用 四点共圆 辅以正弦定理 解 如 图7 连结 C B D 由 DC A BC 9 0 得 A B C D四 点共 圆 且 为四边形 BC D外接圆直径 由思路 5 知 B D 厕 则 根 据 正 弦 定 理 得 砉 r 2 豇 由勾股定理 知A D v A C 2 C D2 5 3 A B 2 一BC 2 6 3 于 是 S四边形ABG D AD CD AB BC 5 9 D 图 7 评析 前三种思路的关键是添设合理的辅 助线 把原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常规 高效 后三种思路的可取之处是能看到问题的 本质 将几何问题代数化 高屋建瓴 充分体现 了形与数的联想 当然 关于这道试题的解法 并不止于上述内容 有兴趣的读者可继续探究 3 变式改编 其实 原题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解法多样 而更在于题设简洁 图形简单 整题上下无不 散发着浓郁的 草根 气息 也正因如此 此题 便具有了较强的可塑性 于是 在保持原题图 形结构的前提下 为使其 价值 最大化 笔者 尝试对原题进行 转型包装 通过将原四边形 的四个特殊内角作为 包装 基础 经过探究 改编 创新 得到如下变式 变式 1 理解原图本质 如图1 在四边形 A BC D中 A C 1 2 0 A B B l C D 求 AB AD I输 信 B CD 解 如图2 延长 DC A B 两者相交于点 E 设C D为 B C为 则 C E 2 y B E x 3 y AD D E t a n3 0 v 3 x 2 V一 y A AE 3 一 B 2 AD B E 2 v v y 故 A B AD 变式2 考查图形变换 如图8 在四边形 A BC D中 A BC D I 2 0 B j B A D L C D C D 7 BC 4 点M 分别为线段 JE D 上的动点 求 C MN周长的最小值 解 如图8 分别作点 C关于 AD和 B的 对称点 连结 分别交 D和 B 于点 M 因此 周长 的最 小值 为 而 由余弦定理 得 2 9 3 故 C MN周长的最小值为2 9 3 图 8 9 3 五 数学教学 2 0 1 4 年第9 期 变式 3 利用 函数求最 值 在 AA BC中 A B A C 1 B A C 1 2 0 求 AB C外接 圆半径的最小值 解 如图9 作线段 A B AC的中垂 线 两者交于点0 垂足分别为点 D E 延长 交直线 D E于点F 易知点0即为A A B C b 接 圆 圆 心 设 D 为 三 由 葫O D t a n 3 0 得O D 所以 0 2 AD2 OD2 z 2 昙 量 1 十 故 z J 十 1 故 外接圆半径的最小值为1 c 图 探究至此 笔者反观原题 发现原图的一 组对角均为直角 而这就为试题的进一步改编 创造了条件 其次 若考虑将题设条件弱化 再 与初中阶段其他核心知识 方法相结合 那将 会擦出怎样的 火花 呢 于是 笔者带着上述 想法对原题进行了如下改编 改编 1 以圆为载体 整体思想蕴其中 如图1 0 圆D的直径 JE 垂直弦 C D于点 E 点 在劣弧 C D上 点F在线段 C E上且 1 连结B F并延长 交 圆0于点 G1 连结 G并 延长 交 的延长 线于 点日 若 胛 8 求 弦 的长 解 如图 l 0 取线段 胛 的中点 连结 G M OG OC 易证 MG 0 9 0 设圆 O的 半径为a 0 为b 则在四边形 ME O G中 有 4 0 2 5 0 6 2 则n 2 一b 2 9 在 0 中 有 CE 0 一 b 2 3 故C D 2 C E 6 O E M C 曰 图 1 0 改编 2 借助坐标系 静态几何动态化 如 图1 1 在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A 1 2 动点 B 分别 从 点D 5 0 与原 点 出发 点B沿 着 轴负方 向匀速 运动 点 沿着 轴正 方 向匀速运动至 A C z 轴停止 若B C两点同 时 出发 并同时停止 且在整个运动过程 中 B始终为直角 那么从出发到停止 线 段 B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为多少 解 如图 1 1 过点 作 Y 轴的垂线 垂 足分 别 为点E F 连结 E F 取 E F O D的 中点G 日 连 结 G H 易知 点G 日的坐标 分 别 为 寺 1 和 0 则 直 线G H 的 解 析 式 1 匕 为Y 一 J o 且 G H v 设点 C速度为 运动时间为 t 可知点B速度为2 则在运动过 程中 点 B的坐标分别为 0 v t 和 5 2 v t o 故 线 段 B C A M的 坐 标 为 下5 2 v t 1 不难发现 点 在线段 G H上 所以线段 B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为 5 图 1 1 改编3 与函数结合 思维经验齐展现 如图1 2 在四边形 A BO C中 点 在第二象限 点 B在 轴 的 负半轴 上 点 为原 点 点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A B I A C且S 四 边 形 A 口 c 1 若反比例 函数 一 的图像经过点A 将四 边形 A J石 D 绕点0逆时针旋转 1 3 5 点B恰 1 好落在 l 一 的图像上 求t a n ZO AC的值 解 如图 1 2 过 点 分别 作X Y 轴的垂 线 垂 足 分 别 为 点 F 连 结 B 由于 四 边 形 A B o G 形 A E o F 1 所 以S A A B E S A A C F 而易证 AA B Ec AA C F 故 B E C F A E A F I 则A D 2 Z A O B 4 5 因 D JE 1 3 5 故 二 B 三点共线 由反比 例函数的中心对称性 得 O B O B D 由此可得 D 2一 2 又因点A B 四点共 圆 故 t a n O A C t a n ZO BC L D 一 1 2 0 1 4 年第9 期 数学教学 9 3 5 例谈垂直伸压变换与相关椭圆试题 2 2 1 2 0 0 江苏省睢宁高级 中学南校刘亚平 平面7 r 上的点之间的一个一一变换 若满 足以下条件 1 任何共线点的像仍是共线点 2 任何共线三点的简单 比不变 则此一一变 换叫做平面7 上的仿射变换 由仿射变换的定 义可知 仿射变换是可逆的 且它的逆变换也 是仿射变换 垂直伸压变换是特殊的仿射变换 因此它具有仿射变换的不变性和可变性性质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某些椭圆问题 1 垂直伸压变换的性质 1 1垂直伸 压 变换 的不变性 1 保持三点的共线性不变 2 保持两直线的平行性不变 3 保持共线三点的简单比不变 从而保 持两平行线段的比值不变 4 保持两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不变 1 2垂直伸压 变换的可变性 l 0 圆 Y a 2 a 0 在 矩阵I b l u a 或 喜 6 作 用 下 z一 I 一 X 2 1 或 1 此 时 直 线 的 斜 率 变 为 原 来的 倍f 或 倍 1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变 为 原 来 的 倍f 或 倍 1 2 垂直伸压变换与相关椭圆试题 2 1椭 圆中平行 或共线 线段的长度比值 问题 如图1 A B 是圆 二 z Y 2 1 上两点 AA 0 B 的面积为 EI 为线段 B 的中点 射线0 E 与圆0 交于点P 设 A 0 E Q 则 A O B 2 a 因为 O B 妄 1 X 1 X s in 2 a 故s i n 2 a 因为2 a 为三角形 内角 故 2 吾 或 故 7r 或 K 若 设 t 2 或 2 45 COS l i JB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