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doc_第1页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doc_第2页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doc_第3页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doc_第4页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题:评价(各类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仙游私立一中语文组林梓斌【教学目标和重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备考方略巧点拨】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意的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使分析评价做到准确、恰当,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辨明类别,结合诗意,正确解读。根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词可分成很多类别,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行役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地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2.抓住意象,领悟诗情,明确把握。古人作诗常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是意象。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民族心理制约等,某些客观事物便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出现在与之情感色彩相应的诗词中。如送别诗中常见“折柳”、“灞桥”、“南埔”等,爱情诗中常见“红豆”、“鸳鸯”、“青鸟”等,边塞诗中常见“羌笛”、“胡马”、“大漠”、“烽烟”、“孤城”、“阴山”等,羁旅诗中常见“驿道”、“征铎”、“西风”、“瘦马”、“浮萍”、“飘蓬”等,咏物诗中常见“翠竹”、“青松”、“红梅”、“秋菊”、“鸣蝉”等。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结合诗意,开拓意象,诗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阐发的观点态度,表达的人生志趣,也就很明朗了。如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3.解析典故,明确内涵,领会用意。诗贵含蓄,重暗示,诗人不便明说或不想明说的意思,可以通过典故,曲折地予以表达。用典是古人作诗的一种高妙艺术,诗词中的典故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隐含着诗人深刻的用意。从辨析典故入手,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把握诗人观点态度的有效途径。明确典故本身的意义,是分析诗词用典的前提。因此,诗词鉴赏备考中,积累一些常见典故,把握其意义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高考命题所选的古诗词资料,对于一些生疏的典故,往往在诗词后面给以注解,这些注解不可忽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是诗词内容表达的需要,是作者情感抒发的需要。分析典故的作用与效果,要放在具体的诗词语境中,把典故内涵与诗意结合起来,才能明确诗人用典的意图。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诗人不便直言,便借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诗人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国运衰微之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痴迷淫乐的晚唐统治者,收到了借古讽今的良好效果。4.结合背景,知人论世,深度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隐含在诗意之中的,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事实的感悟有关。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观点态度,或褒扬或贬斥、或赞成或肯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印记和受个人生活经历影响,因此,诗词鉴赏要“知人论世”。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这些外在因素不可忽视,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人生遭际,这样会使我们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有更深层的理解。如高蟾的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高诗是晚望金陵,说伤心是画不出来的;韦诗是看金陵图,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该题提供了一个简单注解,说明两人都是晚唐诗人,联系晚唐的社会现实,自然让人进一步印证他们都是因国势衰败而伤心。5.明确指向,考究意图,突出要点。回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的试题,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出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借用哪些事物来强化思想内容的?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凸显观点态度的?观点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答的要领是,先说明情感、态度等的总体情况,再具体分析其在诗词中的体现;作答的原则是,就诗论诗,不可游离诗意随意发挥,尤其是开放类的试题。此类考题,设题角度多,形式多变,一定要认真分析题干设置,明确试题指向,推究命题意图,因题而异,突出要点,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如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谢,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在词人的心目中,“游人”的份量远远重于自然风光,西湖好不好与群芳关系不大,而在于游人的在与不在。【导语】诗歌按题材分类1、边塞征战诗2、咏史怀古诗3、山水田园诗4、惜别送别诗5、羁旅思乡诗6、咏物言志诗7、思妇闺怨诗8、人生感怀诗一、边塞征战诗:1、起源: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又因为每个朝代的盛衰,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2、发展: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题材(内容):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4、领悟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5、总结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表现边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