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知识简介.doc_第1页
DVD知识简介.doc_第2页
DVD知识简介.doc_第3页
DVD知识简介.doc_第4页
DVD知识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下知识来自网络。DVD知识之:什么是正版、D版和Z版? 里说到DVD的版本,经常会提到正版、D版和Z版。下面就来说说这几个概念。正版:正规音像出版物。我们知道美国的电影厂商为了保护其利益,把DVD分成了六个区(中国在六区),同一个片子在各区经常会有不同的制作单位制作不同的版本。一般来说,美国、加拿大所在的一区的DVD制作比较精良,音画效果较好,花絮比较齐全,有时候还有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附件,所以成为了发烧友们的追捧对象。香港、东南亚所在的三区的DVD现在制作上也不错,而且重要的是有中文字幕,所以也受到一些人的青睐。其它二区、四区、五区的正版DVD在中国则相当少见。这些一、三区DVD的价格相当高,一般在180元以上,而且还不是到处都买得到,在广州只有某个电器城较集中的地方有几档偷偷地卖。这是因为在中国销售其它区的DVD是不那么合法的。获得一区DVD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网上邮购,如和等网站都提供邮购服务,当然你必须要有一张国际信用卡才行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都可以办理国际信用卡。那么中国自己所在的六区的正版DVD的情况又如何呢?六区正版最早的时候是在美国制版并压盘的,所以最早的那些片子(包括空中监狱、红潮风暴等)在音画效果上和一区碟不相伯仲。但是后来自己制作的产品则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毛病包括菜单制作粗陋、音画效果较差、没有采用变形宽银幕等等。六区DVD在市面上的价格比一、三区的便宜得多,一般在80-120元左右。也有些随机附送的片子被奸商拿出来单独卖,只要二、三十就能买到。国内正版音像市场上还可以看到很多港台片和内地片的DVD,价钱都比较便宜,一般在15元到40元左右。这些也都是正版,而且是没有区码的(事实上,一般说来,只有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发行的影片才是有区码的)。当然这些碟的效果就不能和前面所说的那些正版相比了,不过比起VCD还是强点起码不用换盘了。D版:D版,就是盗版的简称。国内音像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由国内的盗版厂家生产的、质量参差不齐的DVD了。这种碟一般包装比较简陋(不排除有个别包装十分精美的情况),有时甚至只有碟片和封面,连塑料盒都没有。现在市场价格D5一般是6-15元,D9一般是20-35元。D版的音画效果和盘片质量因碟而异,相差极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多东西可以讨论的原因。Z版:这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这种碟一般品相很差,划痕很多,没有封面,大多数连碟面的彩色印刷都没有,两面都是亮闪闪的,因此又被戏称为“光头碟”。但是其内容和效果又都是和正版一般无异的,而且价钱远远低于正版,和D版平齐。一般的说法认为,这种碟是从正版生产线上下来的次品,被厂家以废塑料的价钱卖掉,倒了几次手后又出现在市场上。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最近出现的一批Z版碟表明Z版显然有了新的来源:这批碟不但纸盒外包装完好无损,而且还有商店里的标价签!Z版到底值不值得买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是:一区Z版效果等于一区正版,而价钱便宜很多;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品相太差,废品率太高,“洋垃圾”的身份无法接受。确实,Z版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一张好的Z版,可以碟面光滑无划痕、彩印清晰完整、碟片平整无变形、播放流畅。而一张不好的Z版,可能没有彩印、划痕众多、片基变形、播放打嗝甚至根本无法播放。所以买Z版时亲自挑选以及保证退换是非常重要的。网上购碟发生纠纷最多的就是Z版了。在广州Z版只有一两家做得比较好,货比较多,品相也可以。 DVD知识之:DVD区码分类 由于电影制片商想控制不同国家家庭影视的发行,因为电影在各个影院的发行并非同步进行(一部电影在美国可能已进入家庭,而在欧洲可能才刚刚进入影院)。 当然制片商将发行权授予不同国家的发行商,非常想占领整个市场。因此他们要求DVD标准加入一些编码,用来防止某些盘片在某些地区播放。每台播放机被授予在其出售地区的一个给定编码。对该地区不允许播放的盘片,播放机拒绝播放。就是说在一个国家购买的盘片用在另一个国家购买的播放机可能无法播放。 有人认为区域码是商业非法行为,但并没有合法的案例使之成立。 对于盘片制作商而言使用区域码完全是可以选择的。没有区域码的盘片可以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播放机上播放。区域码并非加密技术,只是在盘片上赋予一个字节的信息让播放机校验。一些制片商先前宣称只有新发行的影片附加区域码, 但是至今几乎所有发行的影片只能在某一地区播放。区域码是盘片的一个永久的组成部分,过一段时间后不会自动解锁。共有6个区域(或成为“场所”). 播放机根据全球统一的区域码鉴别盘片。如果一张盘片可在不止一个地区播放,那么它将有不止一个全球区域码。1区: 美国,加拿大2区: 日本,欧洲,南非,中东(包括埃及)3区: 东南亚,东亚(包括香港)4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屿,美国中部,墨西哥,南美, 加勒比海5区: 东欧(前苏联),印度,非洲,朝鲜,蒙古6区: 中国目前国内销售的大部分DVD播放机都是全码(改)的,也就是可以播放全部六个区域的DVD,但是如果您购买的是进口DVD播放机或HI-FI级产品时,请仔细与销售方咨询以达到您的购买要求,我们建议您为了保持HIFI的绝对品质,保持原厂的原始设置。DVD知识之:国内DVD光盘的现状由于DVD影碟机和DVD驱动器的日益普及,DVD光盘源也已经很丰富了。前面讲过,按照DVD光盘的不同用途我们可以把它分为:DVDROM电脑软件只读光盘,用途类似CDROM,目前的主流应用之一;DVDVideo家用的影音光盘,用途类似LD或Video CD,目前的主流应用之一;DVDAudio音乐盘片,用途类似音乐CD,由于格式和版权等问题,仍未正式投产使用;DVDR(或称DVDWriteOnce)限写一次的DVD,用途类似CDR,目前属于高端产品,基本与我们大众无缘;DVDRAM(或称DVDRewritable)可多次读写的光盘,用途类似MO,目前属于高端产品,基本与我们大众无缘。下面就其中流行的两种格式:DVDROM(电脑软件只读光盘)和DVDVideo(家用影音光盘)做以介绍:但由于种种限制,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流行最多的DVD光盘是DVDVIDEO盘,也就是我们说的DVD影碟;而作为另一种主要应用的DVD软件光盘却很少见,由于DVD光盘的海量存储,造成了软件商们出于自身利益的望而却步;以单面单层的DVD光盘计算,只要一张我们就可以装上几乎微软的整个大家族了,什么Windows98、Windows2000、Office97、Office2000、Windows NT.如果微软真的这么做了,那他们该如何来给这张凝结了微软精华的DVD光盘定价呢?在国内见到的DVD影碟主要有原版碟和盗版碟,其中原版碟包括全新进口和国产碟,由于区码限制的问题,进口碟多为1区、2区、3区和全区(ALL)这几种,国产影碟基本都是六区的。另外现在中国市场也大量流行“盗版碟”,这些影碟都没有区码限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碟片相当清晰,有的则非常的差。因为这些盗版碟片价格低廉,所以仍有大量发烧友购买,这部分消费群占到DVD市场的90%以上。但那些“骨灰级”发烧友仍然只购买进口原版DVD。目前原版进口DVD影碟每片为250元左右,而国产碟为50-100元左右,盗版碟为20元左右,原版二手碟为10-100元不等(要看碟片的划伤程度)。 DVD知识之:DVD的主要特点DVD具有高密度、高画质、高音质、高兼容性和高可K性等特点。 高密度:DVD盘与CD光盘直径均为120mm,但CD光盘的容量为680MB,仅能存放74分钟VHS质量的动态视频图像,而单面单层DVD记录层具有4.7GB容量,若以接近于广播级电视图像质量需要的平均数据率4.69Mbps播放,能够存放133分20秒的整部电影。双面双层光盘的容量高达17GB,可以容纳4部电影于单张光盘上。这就要求在DVD中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信息记录密度,从而增加盘的容量。下表列出了为提高光盘记录密度所采用的几项技术手段。技术手段CD/VCDDVD镜数值孔径NA0.450.6纠错编码冗余度3115.4通道码调制方式8/17调制8/16调制激光波长780nm650nm/635nm光斑直径1.74m1.08m道间距1.6m0.74m凹坑最小长度0.83m0.4m凹坑宽度0.6m0.4m容量650MB4.7GB高画质:DVD采用国际通用的活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2(ISO/IEC13818),其系统码流传输数据率是可变的(110.7Mbps);现阶段DVDVideo产品选用MPEG2的11种规范中的主型主级规范MPML(即NTSC制式电视720像素/行576行/帧,30帧秒;PAL制式电视720像素/行488行/帧,25帧秒,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为15Mbps),达到广播级电视图像质量(其水平分辨率为500线以上)。要实现更高清晰度的画质,还可选用MPEG2中对应的高级规范。DVD的系统码流由主视频码流(MPEG2/MPEG1压缩码流)、子图像码流(最多可录放32个码流,用于32种文字电影对白和卡拉OK字幕显示)和声频码流(最多可录放8个码流,支持8种语言声音)等3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码流的最大数据速率可达10.08Mbps。DVD还具有多结局(欣赏不同的多种故事情节发展)、多角度(从9个角度观看图像)、变焦(Zoom)和父母控制(切去儿童不宜观看的画面)等新功能。画面的长宽比有3种方式可选择:全景扫描、4:3普通屏幕和16:9宽屏幕方式。-PCM杜比AC3Audio采样频率48KHz/96KHz48KHz48KHz采样精度16/20/24bit压缩数据压缩数据数据速率768Kbps2.304Mbps最小32Kbps最448Kbps主码流:最小64Kbps最大384Kbps一个音频码流中的通道数15.17.1最大音频码流数28最大8最大8高音质:DVD具有8(7.1)个独立的音频码流,足以实现数字环绕三维高保真音响效果。DVD标准规定:对于NTSC电视制式(例如美国、日本地区)强制规定采用杜比AC3和/或线性PCM音频系统;对于PAL电视制式(例如欧洲和中国地区)强制规定采用MPEG音频格式和/或线性PCM音频系统。表三给出3种音频系统的技术参数。1992年美国杜比实验室发布了AC3数字环绕立体声系统,以6个完全独立的声道(左、右、中、左环绕、右环绕和超重低音,简称为5.1声道)和全频带(20KHz)高精度逼真声场,产生非常好的临场数字环绕高保真音响效果。高兼容性:DVD视盘机、DVD唱机和DVDROM/R/RAM均可播放CD唱盘;DVD视盘机和DVDROM/R/RAM均能回放VCD盘;DVDROM/R/RAM也可读取CDROM盘。高可靠性:DVD采用RSPC(Reed Solomon Product Code)纠错编码方式和8/16信号调制方式,确保数据读取可靠。纠错码(ECC)块长为16个记录扇区长度(38688个字节),对应光道上82.5344mm长度;若原始误码率为103,经纠错后,误码率可小于1020,远远低于计算机所需的误码率1012。为了有效地防止软件被复制,在美国活动图像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积极参预下,于1996年7月同东芝、索尼等12家家电与计算机公司就DVD软件版权与防盗版问题达成一致协议。1996年10月,由各方组成的DVD技术联合会公布了DVD软件和硬件采用的乱码技术以及按6大地区区域码分区发行软件的措施,实现了软件著作权保护与可K使用。 DVD知识之:DVD碟片DVD-5DVD:简称,采用单面单层结构源盘,最大容量为(通常为左右,可容纳分钟左右的数据),一面为数据面,另一面一般印刷文字或图案。目前国内市面上的都是格式的。 (可参考:/view/223124.htm)DVD-9DVD:简称,双层单面数据光碟,最大容量8.5G。以D9光碟的发行的影片一般是AC3和DTS伴音制式的影片,或者是超过120分钟的长片。 目前世界上的生产线还比较少,即使在美 国也只有两条,国内目前还没 有正式的生产线。(可参考:/view/193496.htm)DVD-10DVD:简称,即单层双面的光盘,最大容量9.7G,分A,B两面,两面都是数据面,播放完A面后,按提示换面才能继续播放B面。影片名称印刷在盘芯上。一般以D10形式发行的大多是2部影片合在一张碟上。一区DVD:美国出的原版正版,效果最好,只有英文字幕,是价钱最贵的正版。 三区DVD:香港等地出的正版,有中英文字幕,但一般少了很多花絮,效果也很好,在正版中价格仅低于一区。 六区DVD:主要是国内一些音像公司引进外国版权出的正版,效果稍微差一点,是价钱最便宜的正版。 Z版DVD:一些碟商从美国出的正版废品、次品中挑出的还能正常放映的“原版”一区,没有包装、印刷,没有中文字幕,虽然时有瑕疵,但是价格很便宜,而且只要能放出来,效果与正版无异,比翻版自然强多了。 D版DVD:即盗版,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碟源。早期“盗”得很差,假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片源不好,有版(俗称影碟版),有版,甚至还有电影版。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如使用)和片源的改进(采用区或区正版),才慢慢出现了盗亦有“道”的版,效果与正版相差无几。由于碟片材质不佳,一般只有三、五年的寿命,有些甚至一年后就放不出来了,故不适合收藏,但因为价钱很便宜,所以广受非发烧友爱好者的欢迎。模拟盗版碟:盗版的一种。其做法是把正版从播放器播出来,与字幕机叠加加上字幕,经带或者压缩卡处理后制作母盘。由于是把数码信号变成模拟信号后转制的,又由于其制作手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号衰减,而压缩比又制作过程中被人为地提高了,数据量大为减小,再加上可能设置不当,所以画质或者音质变差是理所当然的,色斑、马赛克、播放不流畅、画面不清晰或者偏暗、偏色等情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数码盗版碟:盗版的一种,也称“碟”,效果比模拟盗版碟要好很多。是一个可以破解的( ,内容扰乱系统,一种防止直接从源盘上复制文件的数据加密和鉴定方案)加密保护系统的程序。运用破解的加密保护系统可以得到极其接近原版碟的画质或者音质。 YSYS碟:即有损压缩碟。有损压缩意思就是有损画质或者音质的压缩,其做法是将经过解密的大容量源盘里的视频或者音频数据进行压缩,以装入容量较小的源盘里。由于数据量大大减小,故画质或者音质有所受损。比如本来是格式的源盘才能容纳的数据量现在要装入格式的源盘里,那么就只有通过有损压缩才能做到。 自杀碟:采用劣质反射银涂料制作的盗版,成品经过一段时间后,涂银层会出现氧化黑块,并逐渐扩大面积。氧化现象一经出现,碟的寿命即宣告终结。 超薄版D5:实际上一种是半成品的,只完成了刻录环节中的一半工序,没有使用粘合和封闭数据层。由于重量过小,会对播放设备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由于镀膜的数据面完全裸露在空气中,氧化将不可避免,任何细微的磨损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数据损失。 电影版:又分为枪版和胶片版两种,枪版指在电影院偷拍、用翻录制作的,胶片版指通过原始电影拷贝翻录的。一般说来,枪版是没法儿看的,胶片版的效果较好,画面较清晰,但与版还是不可比拟的。 清晰版:指将原始电影拷贝转成数码形式储存在电脑上、以格式保存并压制的。其特点是没有胶片版的影院感受,一般为隔行扫描的视觉效果,有闪动感,但比较清晰,杜比声道是假的。 下载版:指以或者其他格式的下载文件压制的,直接解密,可通过网络服务器下载观看,锯齿和扫描线明显,效果比版要差好几个档次。 DVD知识之:收D5还是D9? D5和D9在物理规格上的差别我就很简单地说说,这个数字是代表DVD光盘的容量,分别是接近5G和9G。那么一部电影的容量到底要求多大,或者是说一本DVD可以装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应该说一 个标准的D5可以装下133分钟的高质量影片,但是只标配 一个杜比数字5.1声道的音轨或加一两个2声道评 论之类的音轨。其实在两个小时左右的一部电影,分别装在D5和D9里,都保证是DECSS版的话,那么你是绝对看不出他们在画质上有任何区别的,因为画面部分他们是一样的,那D9多出来的 空间都干什么了呢?他可能加了一条DTS音轨、几条其他语言的音轨,还有拍摄花絮,D9比D5多占的空间就被这些东西占用了。有的D5考虑容量问题会把影片压缩一些,一 般是针对长片,如果压缩的好,你也会看不出什么差别。我曾经拿全美“阿甘” 的D5和D9对比,在画质上我真 的没看出差别来,“阿甘”的D5肯定是压缩的。这个问题在美国估计是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因为他们都是原版产品,而原版一出厂都是D9格式的,极少看到1区的D5碟片。在国内,由于引进机制的限制,6区正版产品很少,D 版厂家为了可以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节约成本生产D5 格式的碟片 ,同时也生产D9格式的,价格要贵上一倍多。只要是制 作认真的D商,其画质一般都不错,DECSS版本。现在D9比D5的生产成本要贵一倍多一点,但是随着DVD碟片消费量的加大,D商的产量也会加大,那么成本也会降低,在国内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碟市上全是D9版本,D5没有谁生产了,呵呵!价格当然也会降到我们 如今购买D5的水平,但 是不要有什么“现在不买DVD了,等以后全收D9”的想法,绝对不明智的。这里要说明的问题是,D5和D9只是一种光盘格式,不代表画质,如果拿DECSS版的D5和模拟的D9比,D5画质要好于D9,绝对不要把这两个名词作 画质和质量的代名词。为什么会有“D5可以洗D9”的说法呢?就是如此,在以前制作水平不高时,有的D9都是模拟的,而现在D5都是DECSS了,画质当然要好很多了。还有同学问D9碟片的质量是不是要好些,这也是没什么根据的,D9制作工艺是要复杂些,但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数据层, 金球D9有自杀的,我的全美D5还没有想不开自杀的。,呵呵!这就是最好的回答。谈到自杀,这也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到底理论上DVD的保 存寿命是多久?不好说。CD的理论寿命是30-70年吧?你不会说30年太短,我不收CD了吧?只要保存的好,个人认为DVD保 存20年是应该没问题的,这DVD好歹也是科学家发明的,既然是科学家,应该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嘛!问题是,我怀疑20年后你拿张DVD可能会找不到可以播放的机器,就和现在的5寸软盘一样,你找个5寸软驱给我瞧瞧,难倒你。看DVD要和平常买衣服一样,不要想太远。D5和D9目前还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 家里的机器读D5很爽,读D9就要看运气了。这个问题我也答不上来,是不是D9对机器要求高一些?要求更高的激光精度?幸亏这个问题出现比较少,出现多了就真没的搞。前段和“美美”聊了这个话题,她说她 收的一些D9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好片不收D9是对艺术的不尊,呵呵!有个性。为什么“阿甘”“勇敢的心”我要收D9甚至原版,也是这种心态。综合起来,你如不在意电影是怎样拍出来的,认为杜比5.1就够爽了,又不是特有米米而且没什么负担的人,那么你收D5绝对OK,注意尽量选 DECSS版。象“魔戒”就可以收4D9,电影史上的奇迹。不考虑花絮和DTS的前提下,正片长度在133分钟以 内的当然选D5。D5还以一个优于D9的地方是:相对来说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不太容易出问题。楼主所说的D9比D5难读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D商没有做好。但是,话说回来,DVD这一影音产品并不仅是画质的提高,它把观影完 全推进到了又一个时代,今后的DVD必将是越来越复杂,对于不少影迷来说,仅仅一个 简单的正片说完全不够的。而D9的价格又在逐步下降,对于一些自己喜爱的片子,买一些D9也说应该的。总之,还得看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DVD知识之:认识图标 购买DVD-Video影片并不像买VCD或是录像那么简单,因为每片DVD影音光盘上都有多种图标,说明各种不同的规格,若是糊里涂地就买下某部DVD影片,轻则可能没有中文字幕可看,重则根本不能播放,因此,作为消费者需要了解光盘片上有哪些常见的符号,结合上文所讲的一些概念,以加深你的认识 : (1)DVD Video标志: 标准DVD-Video激光视盘片 。在每个DVD激光视盘片的包装上,一定会看到这个标志,表示这张DVD盘片里面存储的是符合DVD-Video规范的影音资料,所有的功能均遵守规格书的定义。只要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确定它是一片货真价实的DVD-Video激光视盘片,可以在DVD影碟机上播映。 (2)DOLBY DIGITAL Dolby这个符号代表光盘内的声音信号已使用AC-3编码处理,您只要拥有AC-3解码设备就可以享受数数码声音效果 。 当然,除了这个符号以外,比如DTS、MPEG2等标识也会出现。 (3) NTSC OR PAL:视频系统标识。多数情况下,视频系统与区码限制通常都标示在一起,不过有些情况下会分开标示,一般视频系统的标识有两个, NTSC是美国所采用的视频输出系统,欧洲跟中国大陆地区则使用PAL系统。另外,在旁边还标有相应的区码限制,All表示全区未锁码,数字则表示可观赏该部影片的区域。 (4)Subtitle 多字幕播放 。若是您很喜欢欣赏国外影片,却又不熟悉英文的话,这个符号您一定要记得!这处图标表示此张光盘提供多种不同的字幕播出。其中的数字用来声明字幕的数量。我们提供的范例图下方的文字注明这2种文字支持分别是英文、韩文。不过有的DVD光盘并不采用此种字幕表示,所以需要留意外包装上文字,才能确定是否有中文字幕可看。 (5)多视角播放 由此图标可得知该张光盘拍摄的可供选择,只要注明了这个图标,使可从上面的数字知道拍摄的角度数量,角度愈多,欣赏的方式也就愈有弹性。 (6)、Aspect ratio 视频格式。这里显示的是4:3视频画面显示 。这说明影像画面已经外理为4:3的画面,适合在传统电视机上输出,若光盘包装上影片画面比例为16:9,而您又在4:3的电视上放映时就必须以Letterbox域PanScan模式观看,观赏质量多少会受影响。 (7)R RESTRICTED 影片分级标示 。此图代表本光盘的内容为限制级。原版DVD-Video的影片大多采用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将影片区分成G、PG、PG-13、R、NC-17共5级。 这些标识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选购D版的碟时,你还要注意的是很多封面上的介绍固然真实没错,但其实,盘片的内容和其翻录的原盘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比如,有些DVD是采用VCD翻刻而成的,这当然就没有DVD的质量,但其外包装说明还是沿用正宗DVD产品的包装。这些都是值得你注意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的经济实力允许,能买正版的还是正版的好些,呵呵:) DVD知识之:DVD的画面比例 DVD作为一种崭新的影音媒体,在视频质量方面比起以前的各种媒体如VHS、LD、VCD等有着巨大的飞跃。而且,DVD-VIDEO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对16:9视频播放设备的支持。有了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技术的支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播放设备来选择如何播放DVD影片,从而在各种情况下都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不过,变形宽银幕技术也给一些普通消费者带来了困惑:到底什么是变形宽银幕?我能用得到变形宽银幕吗?16:9和4:3有什么区别? 1.85:1、2.35:1这些又是说的什么?变形宽银幕真的画面质量一定就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从电影画面开始说起。 (一)电影画面比例的发展历史 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 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这一时期的几乎所有经典老片都是以这种比例制作的。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些从DVD上截下来的实际电影画面。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立体电影:带上一副立体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景象!不过立体电影由于诸多问题变成了昙花一现,宽银幕电影却一直流传下来并发展壮大。195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宽银幕电影格式,这种格式在其后的几年间被许多电影公司所采用。后来又出现了Panavision宽银幕格式,Panavision逐渐成为了市场主流并把CinameScope赶出了舞台。 现在,电影业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比例格式,但有两种“标准”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这里的变形宽银幕和我们在DVD上所说的变形宽银幕不是一回事。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在学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85倍。在变形宽银幕格式下,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2.35倍。在电影院里,宽银幕电影本身的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把宽银幕电影搬上电视却成了一个难题。如果要把整个画面都显示出来,那电视屏幕的上下就必然会被浪费。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 (二)电影转为电视画面的方法 Pan & Scan就是在胶转磁过程中根据需要截取宽银幕画面中的某一块,就好像用4:3摄像机对着宽银幕摇镜头一样。但是在DVD的包装盒上,这种方式很少被叫做Pan & Scan,而是一般都叫做4:3全屏(Full Frame)。所以,你如果看到标有“4:3全屏”的DVD而电影本身又是宽银幕的,基本上就是说这部DVD是通过Pan & Scan方式制作出来的(会有例外)。 Pan & Scan方式实际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画面内容,有时候还会严重破坏原先的画面构图。所以大多数影迷都不太喜欢这种格式,而是更愿意看Letterbox格式。在Letterbox方式下,电影的全部原始画面都被保留了,电视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则用黑条来填充,这样来构成一个4:3的画面。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你能看到导演拍的全部画面,缺点则是牺牲了一些垂直分辨率。但是对电影来说,看全画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现在Pan & Scan方式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主要是很多人对屏幕上下的黑边无法接受,而且全屏上的人像显得大一点。不过了解了两种画面方式的差别之后,相信不少人会转投Letterbox方式的。 (三)DVD的变形宽银幕 好了,电影方面就先说这么多,下面我们应该转回电视和DVD来谈谈变形宽银幕的问题了。我们知道电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数字电视。而数字电视的屏幕比例规定为1.78:1(16:9)。这个比例很接近学院宽银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电影搬上16:9电视,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既不用进行什么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条扫描线(NTSC制式,下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整个电影画面。但是现在毕竟大多数人用的还是4:3的传统电视。为了既照顾传统电视用户,又考虑将来的发展趋势,DVD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就设计了变形宽银幕这样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从原理上说很象电影的变形宽银幕,但又有所区别。我们以1.85:1的学院宽银幕画面为例。从电影制作DVD的时候,不进行任何裁切而是转换整个画面,但在横向上把画面压缩,这样就能用满电视的所有480条扫描线,但得到的是一个横向压缩的4:3画面(如果是2.35:1的画面则画面中本身就会有上下两个黑条)。最后,在视频数据中会加上一个标志,表明画面是变形宽银幕的。剩下的工作就由DVD机来完成了。 所有的DVD机在画面格式方面都有三种选项:16:9、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如果你的电视是16:9的,就应该选16:9方式播放。这样DVD机会放出所有扫描线。由于16:9电视都具有横向扩展功能,收到数据流中的变形宽银幕信号就会自动进行横向扩展,把横向压缩的画面拉伸成为比例正确的16:9画面。 如果你的电视是4:3的,那么一般来说应该选择4:3 Letterbox方式。由于DVD机都有内置的Auto Letterbox功能,因此能把原始的480条扫描线重新取样为360条扫描线。这样也能得到比例正确的完整画面,而屏幕上下没有用到的部分则自动用黑条来填充。把垂直方向的480线变为360线这个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有些机器就是简单地每4根线丢弃一根线,有些比较高级的机器则会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算法,以求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怎么处理,最后的结果都是画面损失了垂直分辨率。DVD发烧友们都喜欢用16:9电视就是这个原因。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到,圆形图案的边缘损失了很多细节。 在4:3电视上我们还可以选择4:3 Pan & Scan方式播放。DVD机的这个Pan & Scan和前面说过的电影制作中的Pan & Scan原理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DVD机不会根据画面构图的情况选择裁切窗口,它总是固定裁切中间一块。最后得到的画面虽然保留了全部的扫描线,但只是原始画面的中间一部分,原始画面的两边都被切掉了。 要说明的是,存放在碟片上的变形宽银幕画面都是一样的,但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在内容里设置不同的标志来控制变形宽银幕输出的格式。也就是说,如果某部分内容设成了只允许4:3 Letterbox,那么即使你把DVD机放到4:3 Pan & Scan方式也没用,出来的仍然是4:3 Letterbox画面。反过来也一样,如果DVD内容本身只允许4:3 Pan & Scan,那你就只能看到全屏的画面。所以,在4:3电视上到底能显示什么样的画面,最终还是由碟片本身决定的。 一般对正片来说,只要是变形宽银幕都会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于有着上面所说的画面裁切方面的问题,往往对构图破坏很大(专业制作人员精心选择裁切画面都有这么多问题,何况固定裁取中间一块),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这种方式。 但对于片头菜单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制作人员在制作菜单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项目都放在中间,而在两边的区域里只放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画面之类的。这样在4:3电视上就算裁掉了也不要紧。所以对菜单来说,变形宽银幕的菜单一般都激活了4:3 Pan & Scan方式,而很少有激活4:3 Letterbox方式的。 (四)Letterbox的方方面面 上面说的是DVD机的Letterbox变形方式。有时候在说DVD的画面比例时也用Letterbox来表示按Letterbox方式(见第二节)制作的不可变形画面,比如Letterbox 1.85:1就是指不可变形的4:3画面格式,在这个4:3画面里上下都是黑条,只有中间一块1.85:1的区域是电影画面内容。这种格式如果在16:9电视上放出来,四周都有黑条,只有中间一块图像。 当然,16:9电视可以用拉伸功能把中间这块图像放大到整个画面来显示,但因为扫描线就这么多,所以放大后的图像会显得比较粗糙。 但是,在普通4:3电视上放的时候,这种格式得到的画面和变形宽银幕1.85:1的画面用4:3 Letterbox方式放出来是一样的。从理论上说,由专业人员制作的Letterbox画面比DVD机自己重取样产生的Letterbox画面应该要好。但是实际上同一部片子我们看到的变形宽银幕版本往往比不可变版本画质要好,即使在4:3电视上看起来也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不可变形的DVD一般发行年代比较早,是DVD发展初期的产品。那时候DVD制作设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