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1页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2页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3页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4页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三国时期 一 三国时期 汉末军阀割据混战 建安四年199 袁绍 青 冀 幽 并四州曹操 兖 豫二州袁术 扬州孙策 江东刘表 荆州刘璋 益州韩遂 马腾 凉州公孙度 辽东 一 人物比较曹操刘备孙权 二 战役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起因 兵力 策略 意义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 200年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发展势力的三点措施 1 军事上 打败青州黄巾军收其精锐组建 青州兵 2 政治上 迎汉献帝都许昌 挟天子以令诸侯 3 经济上 实行屯田 解决军粮问题 赤壁之战 应为 乌林之役 1 三国志 鲁肃传 注引 吴书 鲁肃与关羽谈判荆州问题时 关羽说 乌林之役 左将军身在行间 寝不脱介 戮力破魏 岂得徒劳 无一块壤 而足下欲来收地也 三国志 周瑜传 诸葛谨给孙权的上疏中说 故能摧曹操于乌林 走曹仁于郢都 江陵 三 国家比较建国时间国都开国君主亡国君主灭之者国祚疆域国力对外发展 第二节两晋与十六国时期 一 两晋 一 两晋1 户调式 1 占田制 2 户调制 3 品官占田荫客制司马炎 2 八王之乱背景 过程 影响 3 永嘉之乱贾南凤 4 王与马 共天下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门阀即门第等级 当时又有 门地 之说 地指地望 即宗族的籍贯 以地望别姓氏 以地望别贵族 是当时社会等级结构的一个外部特征 处宙堂之下 不知有战阵之急 保俸禄之资 不知有耕稼之苦 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 东晋武帝命贾弼之编撰 姓氏簿状 712篇 收集了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的士族姓氏 梁武帝任命王僧孺在贾弼之 姓氏簿状 基础上编撰 十八州谱 后改称 梁武帝总集境内十八州谱 710卷 成为门阀政治和谱学的集大成之作 5 侨姓与吴姓 郡姓与国姓侨姓 西晋末年中原的世家大族相继南迁者 以王 谢 袁 萧为大 吴姓 东南地区 自孙吴以来的当地大族则号为 吴姓 以朱 张 顾 陆为大 郡姓 居留在中原的士族 为了区别胡汉 便在姓氏之上冠上郡名 号为郡姓 例如范阳卢氏 太原王氏等 国姓 国姓是指北魏孝文帝汉化时鲜卑人所改的汉姓 如 元 长孙 宇文等 6 东晋的北伐1 祖逖与桓温的北伐2 东晋北伐无成的原因 1 朝廷多方牵制 2 东晋的世族多苟且偷安 3 内乱频连不断 4 北伐的将帅多心怀叵测 5 当时北方胡人武功颇盛 6 东晋自身的 不争气 7 前秦苻坚励精图治 统一北方1 任用贤良 寒门出身的王猛 2 推行教化 3 劝农桑 修水利 8 淝水之战1 原因 2 4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及东晋胜利的原因 过程 3 结果 前秦贤相王猛在临终前曾告诫苻坚说 晋虽僻处江南 然正朔相承 上下安和 臣没 死 之后 愿勿以晋为图 鲜卑 西羌 我之仇敌 终为人患 宜渐除之 以便社稷 镇之以静 的政治策略 与桓温之弟桓冲 王彪之等大臣推诚相侍 每镇以和靖 御以长算不存小察 弘以大纲 注意处理好国内各个方面的关系 使东晋出现了 君臣辑眭 内外同心 民为之用 的稳定政治局面 财阜人丰 百姓乐业 谷帛殷阜 几乎家给人足 的形势 二 十六国1何谓 十六国 十六国之名起源于崔鸿所着之 十六国春秋 从晋惠帝永兴元年 公元304年 匈奴刘渊称王起 下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止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1 胡人汉化大约在曹操晚年 匈奴贵族因上代是汉朝皇帝的外孙 而改姓刘 汉国的建立者刘渊 他师事著名经学家崔游学习 熟读诸子百家以及 史记 汉书 304年 他起兵反晋 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 宣称自己是 汉民之甥 约为兄弟 因此他立国号为 汉 自称汉王 2 汉人胡化所谓汉人胡化 是在长期的交流中 汉人在生产 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习俗 这种变化 从东汉末年已经开始 后汉书 五行志 写道 灵帝好胡服 胡帐 胡床 胡坐 胡饭 胡箜篌 胡笛 胡舞 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种风气到五胡十六国时期达到高潮 第三节南北朝时期 一 南朝政权的递嬗 梁武帝舍身佛寺 1 梁武帝的教育制度与取才办法 扩充国子学梁武帝天监四年 公元505年 恢复设置国子学 1 凡五经博士各一人 每人主持学馆一座 2 每馆学生数百人 由国家供给所需衣食 3 经过考试 能够通经者 由政府授与官职2 对士族的礼遇优于东晋3 南方农业的发展4 侯景之乱 二 北朝政权与汉人高门1 北魏的兴起1 公元338年 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什翼犍在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建立了代国 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 2 淝水之战后 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乘机恢复了代国 称代王 仍都于盛乐 改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 3 北魏部落联盟到国家制度的发展2 北魏统一北方及影响 3 北魏汉人治国的传统汉人在北魏为官 并且地位日渐高涨 最后形成与鲜卑贵族间矛盾冲突的现象 崔浩之狱就是这种冲突的爆发 直笔书写国史 只是崔浩致死的导火线 陈寅恪先生说 杀浩者 必为鲜卑部落酋长 可以无疑 4 北魏的改革文明太后冯氏是北魏第四代文成帝的皇后 成为当时改革的最重要决策人 改革的核心就是鲜卑的汉化 这和她的汉族出身有着密切关系 魏书 高祖纪 说孝文帝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授 探其精奥 才藻富聸 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 任性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颁行俸禄制 孝文帝太和八年 公元484年 采用汉制 规定百官俸给等差 2 行三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几倍 3 行均田制 规定男子在十五岁以上授露田 种谷物 不种树的田 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此外男子再给桑田二十亩 迁都洛阳 太和十八年 494年 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 大同 迁往洛阳 促成鲜卑人的一次大规模南迁 以及随之而来的全面汉化 1 改官制 2 禁胡服 孝文帝本人服汉族帝王衣冠 一般士民也须着汉服 3 禁胡语 4 改姓氏 改鲜卑复姓为单姓 例如改拓跋为元 独孤改为刘等 5 通婚姻 实行鲜卑与汉通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门阀通婚 他自己亦娶汉人五大高门之女为妻 6 推广教育 设国子学 太学及四门小学于洛阳 并征求天下遗落的书籍 7 禁止归葬 凡迁居洛阳的鲜卑人 死即葬于河南 不准北迁 于是南迁者籍贯均改为洛阳 8 改变度量衡 改用长尺大斗 均从汉制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使胡族政权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被中原文明所同化 正如 魏书 所说 礼仪之叙 祭然复兴 河洛之间 重隆周道 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 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的差别 日本学者谷川道雄在他的论著中指出 力求突破种族血缘的阻碍 建立一个更具有公共性的国家 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5 北魏的分裂原因 南北对立 中原鲜卑人与北方鲜卑人的对立 2 胡太后乱政 导致连续内乱 先有北方六镇叛乱 后有尔朱氏之乱 分裂 1 导因 汉人高欢起兵灭尔朱氏 立孝武帝 专擅魏政 2 结果 孝武帝谋诛高欢不成 西奔长安 依关西大都宇文泰 高欢另立一主 都于邺 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6 西魏与东魏 1 东魏 政权操于高欢之手 控有中原 高欢死后 其子高洋篡位 国号齐 史称北齐 2 西魏 政权操于宇文泰 控有关 陇地区 宇文泰死 其子宇文觉篡位 国号周 史称北周 府兵制1 创始 西魏宇文泰采苏绰之议 2 办法 1 分全国为百府 每府由一郎将主之 分属二十四军 2 分民户为九等 选择六等以上人家身强体健之士为兵 3 凡入兵籍者 即不入民户 免除他们的赋役 4 府兵平时耕稼 岁役一月 有事则出征 3 特色 兵农合一 选民为兵 部分征兵 兵农分籍 4 优点 1 兵不离农 不废生产 2 军队训练精良 战斗力提高 5 成效 北周能并有北方 隋能统一天下 实行府兵制是最大的原因 第四节士族的思想 信仰与生活 一 士族的兴起1累世经学贵族与世族的比较2 九品官人法 二 玄学1 玄学的兴起道家的 老子 庄子 儒家的 周易 为 三玄 2 玄学的发展3 玄学的影响4 清谈的方式与清谈之风的消失 三 儒学的发展南方约简 得其英华 北学深芜 穷其枝叶 四 佛教传入中国1 佛教传入中国 1 时间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2年 2 经过 大月氏使者东来 一博士弟子曾跟他学经 东汉时期 佛教尚未大盛 1 求经之始 汉明帝曾遣蔡愔往大月氏求佛经 2 建寺之始 蔡愔于永平十年 67年 回到洛阳 天竺沙门同来 特为建立白马寺 3 译经之始 摄摩腾译 四十二章经 2 佛 儒 玄的融合3 佛教的兴盛 六 道教的兴起1 道教的兴起2 道教与上层社会的结合葛洪陶弘景3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革1 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至寇谦之时被废除了 使道教信徒不再被剥削 2 道教开始有了戒律 云中音诵新科之诫 3 始立道观 道教之有道观自寇谦之始 4 寇谦之戒律的基本内容是 礼度 寇谦之的戒律 专以礼度为首 即使道教与儒家结合 七 名士的风范1 竹林七贤反对儒家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