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1页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2页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3页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很明显的反映出这一趋向,“区域综合性试题”已成为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载体。它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而掌握好的复习方法则是学生备考的关键所在。一、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结构,重组高中、初中地理知识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则是进行知识重组的基础。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先了解其组成要素, 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初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最后应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如: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自然特征 利弊评价 开发和治理 轮廓 人口与城市经纬度 区域定位 区域 人文特征 劳动力与技术特殊地理 农业与工业事物 交通与商业二、学会空间定位是复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在地理学习中,经纬度位置主要在两处涉及:一处 在“地球”中,另一处在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中。在“地球”中侧重建立经纬网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意义,可以说是侧重于“数字量化”,而区域空间定位中侧重地理事物在某些经纬度上分布规律的“定性”分析。两者的内容不同,前者较具体,后者更抽象。后者涉及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它是区域地理学习与区域综合分析的基础。如何构建心理地图,创建空间概念呢?1.感知优先心理地图的构建与积累是逐步实现的。它要靠平时 反复的读图、填图、用图,在此过程中逐步感知地图。首先是从图中获得地理知识,熟悉某区域的主要山脉骨架的分布,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和海拔等。再凭借记忆在空白图上填出相关地理事物的名称。最后在图上分析、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如某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面积范围大小等,进而分析其主要特征及成因,各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2.针对训练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勾绘轮廓、对地图的补绘、改绘等练习形式,要心到、手到、眼到、耳到,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行政区,对这些区域的轮廓、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岸线 状况等区域特征进行深刻的记忆。经常进行地图练习,使大脑皮层刺激力度加大,留下深刻的痕迹。特别是边听边填、亲手描绘、默写轮廓图对准确构建心理地图大有裨益。3.图文转换进行图文转换是提高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手段。图文转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以文释图,即读图分析,在现有的知识水平条件下,对 一张图像进行观察、阅读、分析,再加上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创新。(2)以图释文,即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表达教材中抽象的地理概念、理论和规律,必须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这有利于培养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此形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考试时只给出文字材料,并无区域图,此称为“无图考图”。(3)以图释图,即以一张新图来表述原因,分析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4.点、线、面结合 许多地理事物都具有点、线、面的特征。如点:山 峰、城市、矿产的分布位置等;线:山脉、河流、交通线、地理界线的走向分布等;面: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农业区、工业区、城市群(圈)的区位分布等。将点、线、面相结合并将其与经纬度位置相结合,才能构建成完整的“心理地图”。例如:北京位于(40N,116E),开罗位于(30N,30E)附近;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位于33N34N;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20E经线纵贯非洲大陆南北;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东经120130,北纬4050。三、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步骤1.先定位。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2.找特征。要找出该区域重要的自然、人文等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1)抓住主导因素, 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2)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 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3)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区域差异。学会使用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例如:比较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南北美洲地形、气候的比较; 比较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岸气候及其特征;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笔者通过下列两个表格让学生对照例题进行套路式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然地理特征位置特征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大洋东岸、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特征(高低)、分布、起伏大小等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特点等河流特征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长/短)、流向(自流向)、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大/小)等。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汛期春汛/夏汛/冬汛/凌汛、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大/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植被特征与气候类型相对应的自然带或非地带性植被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特征人口的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年龄结构、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城市特征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放射状)、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农业特征农业结构/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地域类型(常见7种)、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工业特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交通特征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3.析原因。一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其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分布原因。4.看影响。学会评价该区域地理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5.想对策。主要学会分析如何根据本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经济。四、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使用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运用此法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则可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日本和英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