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_第1页
[清]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 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 清 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 六国论(节选) 清 李祯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 自弱,而取夷灭。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 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刘:杀戮。 24文章第二段中说六国“皆欲为秦所为”,具体指的是。( 2 分) 25对“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那些后世讨厌秦国的人,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残暴吗? B后世的人憎恶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秦国的残暴和邪恶吗? C那些后世的人讨厌秦国的原因,难道不 是因为秦国的暴力吗? D后世的人憎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暴政吗? 26从文中看,苏洵、苏辙以及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 苏洵的观点; 苏辙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 27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开头用苏洵、苏辙的观点作为铺垫,借此引出自己的议论。 B本文的主题是在六国为秦所灭和秦朝速亡的历史事实上揭示出来的。 C本文在观点上与“宋二苏氏”的观点针锋相对,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 D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以说理为主 ,用例则以概括性的事例为主,较为简洁。 28作者在阐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时,用了一个“帝”字;在结尾阐述六国自存之道时,用了一个“王”字。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述这两个字内涵上的区别。( 3 分) 参考答案: 24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2 分) 25 D( 2 分) 26苏洵的观点: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苏辙的观点:齐楚燕赵四国没有帮助韩魏抗击秦国。作者的观点: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 3 分) 27 C( 2 分) 28“帝”的内涵是指秦国用武力统一天下,用暴政治理天下;“王” 的意思用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