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蜡油(企业标准).doc_第1页
木蜡油(企业标准).doc_第2页
木蜡油(企业标准).doc_第3页
木蜡油(企业标准).doc_第4页
木蜡油(企业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HR 0192002北京都仕林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2009-08-01实施2009-07-25发布环保木蜡油木器漆 Q/DSL 012009Q/DSL北京都仕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产品标准1前 言本标准Q/DSL01-2009按木蜡油系列产品企业标准版本,现进行复审,复审时做出了如下修改:增加了回粘性指标;增加了结皮性指标;增加了固体含量指标;增加了铅笔硬度指标;增加了实色色油遮盖力指标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北京都仕林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北京都仕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海鸥本标准校准、审核:王其富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DSL01-2009。I木器用木蜡油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木蜡油是选用多种天然精制植物油,加入天然硬质蜡,用特殊工艺精练,并用特种天然植物溶剂油稀释而成。本标准规定了木器用木蜡油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木器用木蜡油。2 引用标准 GB/T 1722 清漆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 1723 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4 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5 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GB/T 1726 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7 漆膜一般制备法GB/T 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0 漆膜硬度测定法(双摆杆式阻尼实验) GB/T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43 漆膜光泽测定法GB/T 1748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62 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67533 涂料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 6739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表1 户内木器用清漆技术要求 项 目指 标D100 D200 D300在容器中状态 色泽(Fe-Co法)号 121212 细度,m 202020粘度(250.5)涂-4杯 S 16-3016-3016-30 固体含量 % 42D2004550干燥时间 表干 h 21.51.5实干 h 1088打磨性 易打磨易打磨易打磨回粘性不回粘不回粘不回粘 柔韧性 mm 1210 附着力(划圈法)级 223硬度(双摆仪) 0.30.60.6 结皮性,级 444耐水性浸于沸腾蒸馏水中30min浸于GB6682常温三级水中24h无异常24h无异常6h无异常光泽(60角)亮光 %606060半哑光 %204020402040全哑光 %101010试验员:审核:实施日期:表2 户外木器用清漆技术要求 项 目指 标E100E200E300在容器中状态无异常无异常无异常 色泽(Fe-Co法)号 121212 细度,m 202020粘度(250.5)涂-4杯 S18-3018-3018-30 固体含量 % 404040干燥时间 表干 h 1.522 实干 h 81010打磨性易打磨易打磨易打磨回粘性不回粘不回粘不回粘 柔韧性 mm 111 附着力(划圈法),级 222 硬度(双摆仪) 0.60.30.3 结皮性,级 444耐水性浸于沸腾蒸馏水中30min不起泡、不脱落,允许轻微失光、黄变 浸于GB6682常温三级水中20天无异常24h无异常24h无异常光泽(60角)亮光 %606060半哑光 %204020402040全哑光 %101010备注:1、以上数据是在250.5下,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所得的数据; 2、符号“”表示不需要测量或者对该项一般无要求。 试验员:审核:实施日期:表3:有色透明面漆技术要求 项 目指 标D200E300在容器中状态无异常无异常颜色符合标准色板符合标准色板 细度,m 3030粘度(250.5)涂-4杯 s40-5040-50 固体含量 % 4040干燥时间 表干 h 1.52 实干 h 810打磨性易打磨易打磨 柔韧性 mm 11 附着力(划圈法) ,级 22 硬度(双摆仪) 0.60.3耐水性浸于GB6682常温三级水中24h无异常24h无异常光泽(60角)亮光% 6060半哑光%20402040全哑光%1010备注:1、以上数据是在250.5下,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所得的数据;试验员:审核:实施日期:表4:实色色漆技术要求项 目指 标D200E300在容器中状态无异常无异常颜色符合标准色板符合标准色板 细度,m 4040粘度(250.5)涂-4 杯 s40-5040-50 固体含量 % 5050干燥时间 表干 h 1.52 实干 h 810打磨性易打磨易打磨遮盖力 柔韧性 mm 11 附着力(划圈法) ,级 22 硬度(双摆仪) 0.60.3耐水性浸于GB6682常温三级水中24h无异常24h无异常光泽(60角)亮光% 6060半哑光%20402040全哑光%1010备注:1、以上数据是在250.5下,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所得的数据;试验员:审核:实施日期:4 试验方法4.1 试验的一般条件4.1.1 采样按照GB 3186规定进行。4.1.2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按照GB/T 9278的规定进行。 4.1.3 漆膜制备按照GB/T 1727的规定进行。漆膜制备时各组分的配比按产品使用说明。4.1.4 漆膜厚度按照GB/T 1764规定进行测定。规定试验漆膜厚度,清面漆、有色透明面漆为(153)m;磁漆、底漆为(233)m。4.2 原漆外观的测定目测。4.3 漆膜外观的测定将待测定样品与标准样品,分别在尺寸50mm120mm(0.2mm0.3mm)的马口铁上制备漆膜。待漆膜实干后,将两板重迭1/4面积,在天然光线下检查,检查时眼睛与样板约成120140度角,距离30左右。4.4 细度的测定按照GB/T 1724规定进行。4.5 粘度的测定按照GB/T 1723规定进行。4.6 固体含量的测定按照GB/T 1725规定进行。4.7 干燥时间4.7.1 表干按照GB/T 1728中指触法规定进行。4.7.2 实干按照GB/T 1728中的压滤纸法进行。4.8 附着力的测定按照GB/T 1720规定进行。4.9 铅笔硬度的测定按照GB/T 6739规定进行。4.10 光泽的测定按照GB/T 1743规定进行。4.11 遮盖力的测定按照GB/T 1726中甲法规定进行。4.12 柔韧性腻子的柔韧性按GB/T 1748规定进行;其它产品按照GB/T 1731规定进行。4.13 打磨性漆膜经实际干燥后,在(602)烘1h取出,冷却至室温,用320#砂纸手工打磨后评定。4.14 施工性能用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稀释剂稀释试样,将涂料稀释至流出时间为18s23s(涂-4粘度计),按照GB/T 1727中的喷涂法制备漆膜,喷涂第一道漆后,在室温下放置30min后,喷涂第二道漆。如第二道漆喷涂操作没有感到特别异常时,可评定为合格。4.15 耐水性按照GB/T 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进行。4.16 回粘性按照GB/T 1762规定进行。4.17摆式硬度按照GB/T 1730 漆膜硬度测定法(双摆杆式阻尼实验)进行。4.18涂料储存稳定性按照GB/T 67533 涂料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5 检验规则5.1 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5.2 检验项目5.2.1 出厂检验5.2.1.1 产品质量由本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验,产品以一次投料为一批,每批产品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才能出厂。其检验项目为原漆外观、细度、粘度、干燥时间。5.2.1.2 正常生产时每星期必须对每系列产品进行一次抽检,抽检项目为原漆外观、细度、粘度、固体含量、干燥时间、遮盖力、漆膜外观、附着力、柔韧性、硬度、光泽、打磨性、涂刮性。5.3 型式检验5.3.1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进行:a) 新产品投产时;b) 工艺、配方或材料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 正常生产时,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d) 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5.3.2 型式检验项目:第3章全部项目。5.3.3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合格的产品按国家标准取样要求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有不合格项目,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复检仍不符合判该型式检验不合格。6 标志、使用说明书6.1 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有如下标志:a) 产品名称;b) 颜色编号;c) 净含量;d) 商标;e) 生产厂名、厂址;f) 生产日期(批号);g) 符合GB 191和GB 190规定的包装储运图示和危险品标志;h) 合格证;i) 本标准号。6.2 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