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_第1页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_第2页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_第3页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一、 选择题(252)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4题。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 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传统型”阶段3、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4、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是( )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6、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 )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7、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23%C13% D60%8、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 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 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 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9、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10、下列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B.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使迁入区得到发展并使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11、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交通和通信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城乡收入差别较小1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从城市迁往农村B.规模小,频率低C.由内地迁往边疆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14、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 15、有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B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与淡水、可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C我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协调D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20亿左右16、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 )A13亿左右 B16亿左右 C19亿左右D20亿左右17、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18、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19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20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2123题。2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上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22.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A.20年左右 B.35年左右C.45年左右 D.60年左右23.“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 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 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 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 沿海密集,内陆稀少A B C D25、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 )A战争或地区冲突 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 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综合题(60)26、三峡移民是人类修建水库史上最大的移民,至2009年工程竣工,计划搬迁133万人,至2002年底,人口迁移已过半。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1)三峡库区移民属于 (主动或被动)迁移,影响三峡库区移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2分)(2)库区移民远迁为什么常出现返迁的现象?(2分)(3)就地靠后迁移为什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2分)27、读下列表格中资料,回答相关问题:(12)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8%3.2%3.8%2.4%1.4%2.9%1.2%1.0%0.3%(1) 将表格中未完成的数据完成(2) 表格中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是 (3) 表格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28、读大西洋两侧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1)图中A和B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A ;B 。(2)1519世纪,图示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特点是 ;其中被强制性迁移的 (图中字母)地区;从B到D如果顺着洋流航行,则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3)图中A、B、C、D四地,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 ,由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写简称)。(4)(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3)(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大或变小)(2)。试分析其原因(3)答案1-5 ABADD 6-10 CBBBB 11-15 DADCB 16-20 BBADD 21-25 CBDBD26. (1)被动 政策因素(2)移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就地靠后迁移加剧了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开荒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 27. 11、0.6% 1.7% 1.3% 28(1)A 这一地区是世界上工矿业最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地区 B 该地区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经济发达地区 (2)由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