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pdf_第1页
6%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pdf_第2页
6%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8 卷 第 3 期 2 0 0 6年 9月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E 1 AONI NG PROVI NCI AL COL L EGE OF C MMUNI CAT 1 0NS V0 8 No 3 Se p 2 0 0 6 文章编号 1 0 0 8 3 8 1 2 2 0 0 6 0 3 0 0 1 0 3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对其强度的影响 王 铁 滨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1 1 0 1 2 2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9种集料级配的水泥稳 定碎石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 验 探求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 为改善集料级配 优化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奠 定基础 关键词 正交试验水泥稳定碎石 无侧 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集料级配 中图分类号 U 4 1 4 1 文献标识码 A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 集料的质量约 占9 o 以上 各档集料的组成不仅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 同时也 制约其收缩变形性能 一般认为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愈高 其 收缩变形愈大 为减少收缩裂缝 应把强度限制在合理的范 围内 本文研究集料级配对强度的影响 从改善集料级配的 角度出发 为在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和收缩特性之间寻求 平衡点奠定基础 1 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水泥采用无锡胡埭 3 2 5级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 初凝 时间为 2 8 1 m i n 终凝时间为 3 8 5 m i n 水泥细度为4 其它 基本性能指标经检测符合路用要求 集料采用石灰岩 其压碎值为 1 9 6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为 8 其它性能指标经测试均符合路用要求 2 试验方案 值 由前期试验结果水泥剂量选用 4 8 工地 中所用集 料常分四档 故试验因素按如下四档划分 即 a 1 利咀集料 1 3 2 a m 以上筛余集料 b 2 粗集料 4 7 5 a m 筛以上 1 3 2 il lm 以下筛余集料 c 3 细集料 通过 4 7 5 a m 筛并 留在 2 3 6 a m 筛上的集 料 d 4 细集料 通过 2 3 6 a m 筛的集料 各因素 因子 的水平依据级配范 围的上下限划分为 高 中 低三个水平 由表 2中数字 2 1 3 表示 低水 平取级配范围的下限与中值的平均值 中水平取级配范围的 中值 高水平取级配范围的上限与中值的平均值 级配组成 范围 见表 1 是在总结各 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集料组 成设计及工程应用的基础上 考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 干缩变形特性 通过控制粗 细集料关键筛孔的通过率 经理 因主要考虑集料组成对强度的影响 水泥剂量采用一定 论计算而得 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不再祥述 表 1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 由于要考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在 4种因素 每种 因素有 3个水平 作用下 不同的水平组合对其强度的影 响 以及分析出每种因素对强度指标影响的大小 区分出主 次因素 故选用正交表 L 兮 3 见表2 表 2 正交试验计算表 收稿 日期 2 0 0 6 0 3 3 0 注 I K Y 一各因子1 水平抗压强度数据之和 K 一各因子 2 水 平抗压强度数据之和 K Y 一各因子3水平抗压强度数据之和 I P L 一各因子 1 水平劈裂强度数据之和 I I P I 一 各因子 2水平 劈裂强度数据之和 P L 一各因子3水平劈裂强度数据之和 D K Y 各 因子三水平下抗压强度数据平均值之间的离差 D P L 一 各因子三水平下劈裂强度数据平均值之间的离差 由正交表形成9 种集料级配设计方案 见表 3 维普资讯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 0 0 6正 表 3 级配设计方案 1 2 6 8 0 5 1 1 0 9 6 7 4 1 1 4 3 9 3 6 0 1 3 2 8 8 5 8 1 2 6 8 0 5 1 l 1 7 7 1 4 2 1l 7 7 1 4 2 1 3 2 8 8 5 8 1 2 6 8 0 5 1 3 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 3 1 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是根据 1 采用丙法进行的 应对上述 9 种 级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击实试验 确定各种级配的最大干密 度和最佳含水量 由于这 9种级配均在级配范围之内 而本 文提出的级配范围较窄 故对击实试验作了简化 即分别对 级配范围的上限级配 下限级配和中值级配分别进行击实试 验 确定试件成型干密度和含水量 经比较选用最大干密度 为2 3 6 g c m 最佳含水量为 5 2 来制件 3 2 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 上述 9种级配均采用 3 2 5级无锡胡埭水泥 剂量为 4 8 制备尺寸为 1 5 c m 1 5 c m的圆柱体试件 静压法成型 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量后 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覆 送至相 对湿度大于 9 0 温度为 2 5 2 c C的标准养护室保湿养生 6 天 浸水 I 天 依据 I 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 度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2 4 试验结果分析 4 1 因子对指标影响 大小的评定 将表 2中离差结果加以比较可知 对水泥稳定碎石无侧 限抗压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3 细集料 2 粗集料次之 1 粗集 料影啊最小 对劈裂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1 粗集料 3 细集 料次之 2 制咀集料影响最小 4 细集料对强度的影响居第三 位 看来无论是抗压强度还是劈裂强度 都不能低估 3 集 料的作用 为了解各因子在某水平下对各指标影响的大小 还要计算因子某水平下的效应 计算结果见表 4 表4 因子各水平下的效应计算表 二二 二 二 二二 I K Y 效 应 一0 1 3 3 0 3 3 3 0 1 0 0 0 2 3 3 I I K Y 效 应0 0 6 7 0 2 6 7 0 3 0 0 0 1 6 7 1 1 I K Y 效 应0 0 6 7 0 0 6 7 0 4 0 0 0 0 6 7 I P L 效 应 0 0 4 2 0 0 0 2 0 0 3 6 0 0 1 9 I I P L 效 应0 0 3 1 0 0 1 1 0 0 0 2 0 0 0 6 1 1 I P L 效 应0 0 1 1 0 0 0 9 0 0 3 8 0 0 2 4 由表 4 可见 1 粗集料 2 3 水平效应相当 表明其多少 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其它各档集料有利于抗压强度的水 平搭配为 b c d 即2 粗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低水平 3 舟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高水平 4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 百分率接近中值的搭配抗压强度最高 劈裂强度高的水平 搭配为 a 2 b c d 即 1 和 2 粗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低 2 水平 3 和 4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高水平的组合抗 拉性能强 由于细集料含量高 混合料收缩性较大 综合考 虑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 性能 选取有利于上述三项指标的水平组合为 a 2 b c d 抗压强度最不利的水平组合为 a b c d 即为 1 和 2 粗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3 和 4 细集 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低水平的组合 对劈裂强度最不利的 水平组合为 a b 3 c d 即1 粗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接近级 配范围中值 2 利咀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取高水平 3 撑 和 4 撑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的组合对提高 劈裂强度不利 由此可见 接近级配范围中值的级配并非最 佳级配 4 2显著性检 验 经方差分析可知 3 细集料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影响 显著 因为 3 细集料不仅起填充骨架空隙的作用 而且起 部分骨架作用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密实骨架结构对其用量 较为敏感 其用量过多较难压实 用量过少不足以填充空隙 2 制咀集料次之 1 粗集料影响最小 1 粗集料和 3 细集料 对劈裂强度结果影响显著 2 粗集料影响最小 5 结论 I 正交试验设计不仅可以确定拟定因素对指标影响的 主从关系 而且可以确定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 试验结果 表明 3 细集料对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影响显著 故在集料 级配设计中应注意比较 调整好 3 细集料的用量 有利于 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 能三项指标的水平组合为 a 2 b c d 即为 1 和 2 粗集料各 筛孔通过百分率取低水平 3 和 4 彝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 率取高水平的搭配 2 对抗压强度最不利的水平组合为 1 和2 粗集料各筛 孔通过百分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3 和 4 细集料各筛孔通 过百分率取低水平的组合 对劈裂强度最不利的水平组合为 1 制 咀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2 粗集料各 筛孔通过百分率取高水平 3 和 4 细集料各筛孔通过百分 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的组合 由此可见 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的级配并非最佳级配 主要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1 T J 0 5 7 9 4 人民 交通出版社 1 9 9 4 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T J 0 3 4 2 0 0 0 人民交通 出版 社 2 0 0 0 O 5 5 5 O 5 5 5 O 2 1 2 2 2 1 1 2 2 2 5 9 8 2 5 5 8 2 3 2 3 3 3 2 2 3 3 1 9 2 1 1 7 7 1 1 加 加 加 加 加 O 5 5 7 O 2 2 7 O 1 9 2 3 4 4 9 7 9 卯 4 9 8 2 O 7 5 O 8 加 O 2 8 7 1 5 3 5 9 昭 叭 跗 O O O 5 5 5 5 5 5 卯 卯 1 2 3 4 5 6 7 8 9 维普资讯 第 8 卷 第 3 期 2 0 0 6年 9月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I OF L I AONI NG P ROVI NCI AL CO1 L EGE 0F C0MMUNI CATI ONS Vo 1 8 NO 3 S e p 2 0 0 6 文章编号 1 0 0 8 3 8 1 2 2 0 0 6 0 3 0 0 3 0 3 B P神经网络在健康监测基准模型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蒋洪涛 刘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 1 0 1 2 2 摘要本文针对 A S C E提出的健康监测基准问题的结构模型 分析 了基于固有频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使用 M A T L A B软件模拟不同的结构损伤情况 根据得到的固有频率构造 B P 神经网络输入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训 练 通过神经网络对结构损伤分步分层次的进行诊断 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以 取得较好结果 也进 一 步说明神经网络技术是进行结构损伤识别有效方法 关键词B P神经网络 固有频率损伤识别基准模型 中图分类号 P 3 1 5 9 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基础建设的增加 对于新建特大 型建筑物 如大跨桥梁 大坝 特高层建筑 核电站等 为保证 其安全正常运转 对其结构的健康监测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时 我国相当一部分旧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如何 是否能 够经受地震 洪水 风暴等 自然灾害的考验 对其结构损伤识 别和健康诊断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对结构的健康监测和诊 断已是土木工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其基本内容就是对结 构损伤的检测 识别和判断 结构损伤识别 健康监测 系 统一般由传感器 信号采集处理 专用仪器或计算机 系统 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计算机 组成 为评价各种损伤检测方法的优劣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 S C E 提出了健康监测基准问题 H e a l t h M o m t o fi n g B e n c h m a r k P r o b l e m 给出了可供研究的基准结构 J 该结构为 四层的钢框架比例模型 层高0 9 m 每跨长 1 2 5 m 每层有 8 个侧面斜支撑 见图 1 收稿日期 2 0 0 6 0 3 1 8 作者简介 蒋洪涛 1 9 7 0一 辽宁沈 阳人 大连理工在读博 士 讲师 本文利用 MA T L A B软件建立的上述结构模 型 分别模 拟不同位置的损伤以及不同程度的损伤 计算结构模型在正 常情况下与损伤情况下的模态响应 固有频率 根据得到 的模态数据构造不同的 B P神经网络输入参数 对神经网络 进行相应的训练 最后对结构损伤分步分层次的进行诊断 图 1 四分之一钢框架模型 3 陈魁 试验设计与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9 6 年 Ag g r e g a t e Gr a d a t i o n S Effe c t o n Co mp r e s s i o n s t r e n g t h o f Ce me n t S t a b i l i z e d M a c a d a m Wa n g T i e b i n A b s t r a c t s U n c o n fi n e d c o mp r e s s i o n s t r e n g t h t r i a l and s p l i t t i n g t e n s i l e s t ren gt h t r i al o f 9 d i ff e re n t k i n d s o f a g g r e g a t e g r a d a ti o n W e re d o n e t o s e a r c h e ff e c t r u h o f a g g r e g a t e gra d a t i o n o n u n c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