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动物学测树学、测量学、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病虫防治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的且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为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工作能力,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安排,进行生产实习. 为保证实习质量,在1992年和1996年编写的指导书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调整部分内容,供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使用,也可供林业专业参考,各班级在实习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和增减。实习纪律:1尊重场校领导、职工,服从大局,维护校场团结。2爱护一草一木,搞好生活环境卫生,树立文明形象。3严格服从组长的分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4实事求是,认真操作,切实保证实习质量。5加强纪律,严禁下河下塘游泳,防止意外事故发生。6不许单独行动,有事必须请假。7内业处理不能图快,草率马虎。实习考核: 生产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水平的重要方法。实习成绩评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作为毕业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组织: 场、校共同组成实习领导组,场方指派专人负责;实习指导教师和林场技术员共同参与。 班委会、班干负责同学日常管理预备知识利用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有1:5万的地形图,部分地区有大比例尺1:1万的地形图,收集时按调查地区的经纬度和用图比例尺列出各图幅号,向测绘部门领取。但收集中应注意,当有大比例尺图时,应采用大比例尺图。在1:5万的地形图中由于航摄、成图、出版的日期不同,等高距有10米及20米两种,10米等高距的图地貌表示较详,利于勾绘小班,但成图时间较长,现状地物发生变北,等高距20米的图地貌表示较之省略,但成图时间相较为近,图面反映更接近干现状。因此,在工作中最好两种图都应收集,互为补充。调查地区的用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25万,没有时应采用1:5万的地形图复照放大为1:25万。最好采用1:1万地形图。图幅收集完后,应进行拼接图检查,绘制接图表,不要发生遗漏。 另外在资料收集中、还应收集已往调查的基本图、林相图、调查材料,以及有关水文,土壤、交通等资料。 二、室内判读 1、地貌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性质,按地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失判读水系,用兰色铅笔失勾绘大的河流、后勾小的宵沟,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把水系注出,然后用红色铅笔将主山脊、次山脊、明显的山头依次勾出。便地形图呈现出,明显地、直观地整个地区的地貌起伏状态。 2、地物的判读: 由于实地地物的大小差别很大,因此按比例缩小后,图形大小差别也非常显著,有的经过缩小后,在图上仍保持与实地景物相似的几何图形,而大量的景物缩小后,则在图上局部或完全失掉了实地景物轮廓的几何特征,只能局部或完全不能按比例尺绘制。因此地形图上的符号就分为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不依比例尺符号绘制三种。在判读中是要注意的。 依比例尺符号绘制的如大而积的森林,灌木、沼泽、沏泊、街区,及大面积的农地、无林地等。通常用实线,虚线和点线表示其外部轮廓,在轮廓内部注记有说明符号和普染底色(水城兰色,森林绿色),判读时这些实测线均用铅笔仔细勾出加明,作为区划小班的依据。 半依比例尺符号绘制的有线状或带状地物,如铁路,公路、土堤等。其长度在图上是按比例尺绘制,但宽度是不按比例尺绘制。因此判读时,只能量取长度,不能测其宽度。 不依比例尺符号,这类符号表示的是较小的地物,图上表示的只是地物的象征性符号,不反映地物的轮廓形状和大小。判读时要了解符号的定位点,即符号中那一点表示现地地物的实际中心位置,以便勾绘时作为地物依据。定位的一般规定是: 符号图形中有一点的,该点即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几何图形符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星形等),以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宽底符号(烟囱、塔、庙字、土地庙等)以底部中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独立树、路标、风车等)以直角的顶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独立坟、了望台等)以下方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下方无底线也无几何图形的符号(如亭、灰窑、山洞等),以下方两端点问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线状符号(如道路、沟渠、土墙等),以中心线或底线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其它(如桥梁、拦水坝、水闸、矿井等),以符号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3、经营管理界线的调绘利用收集到现有的图面资料,将各级经营管理界线,按相应地貌、地物转绘到地形图上,若没有各级经营管理界线的图面资料,应通过查询分界线附近两侧的各居民点的管理棣属关系进行划定,即对于相邻又分属于不同管理范围的居民点,应详细问清这些居民点之间是以何地貌、地物为界?分界线各离居民点的远近?有何主要特征?等,并在图上对照分析,判断初步划定,待外业调查时现地落实。对无法判定的地段用虚线表示,待外业核定。 4、林班网的区划 经判读勾绘,在调绘有山脊、河流、箐沟及大片衣地、无林地、林地、各级经营管理界线的图上,以这些线段为依据,按林班区划原则进行林班区划。区划时,除大片农田外,在调查范围内均应逐坡逐沟进行林班区划不得遗漏。林班区划完成后,在调查范围内从北到南,从西向东顺序编号。 三、外业小班勾绘调查: 林班网区划完后,于现地按休班逐个进行小班勾绘调查,其具体步骤是: 1、调查路线的设置: 利用地形图进行小班勾绘调查,主要是采用对坡观察勾绘,深入小班校正及调查。为节省调查路线,应边调查边勾绘的进行,即在本坡面调查、小班调查因子的同时,观察区划勾绘对坡的小班界线。因此,要求调查路线,既要通过视眼开阔、并能居高临下的观察对坡的地点、以利于小班轮廓的勾绘,又要能通过本坡面最多数的小班,以不利于小班调查因子的调查记载。一般多沿横穿半山坡的小路或沿山脊调查,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沿箐沟深入。 2、标定地形图方位: 在林班内计划设置好调查路线后,由住地开始出发走向调查小班时,一出门自先就要标定地形图的方位,使图上的东西南北与实地的东西南北完全一致。定向方法有罗盘磁针定向和明显地物地貌标志定向,工作中多使用后者。 罗盘磁针定向:转动地形图,使图上的磁北(P”)和磁南(P),两点的连线PP磁北线与罗盘磁针指北线一致,则地形图方位即标定。 地物地貌定向:首先在实地找到与图上相对应的,具有方位意义的大的地形、地物,如山头、居民点、道路交叉口、河流或河流汇合口以及控制点标架等。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地形、地物与实地相对应的地形、地物关系完全一致,此时地形图方位即定。 3、在地形图上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地形图定向后,接着应找到出发点的位置,并在工作进行中,要根据沿途的方位物,边走边对照地形图,能随时确定本人的站立点在图上的具体位置。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具体位置,仍是根据图上和实地明显地形、地物的关系,充分利用实地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图上的等高线表现形式,由大到小,由整体局部进行对照核对,仔细分析,使图上和实地的对应的地形、地物一一对应起来,然后再根据地物、地貌与站立点的距离,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在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切忌由小地形,局部地物去判定,这是因为小地形、局部地物各处相似性较大,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实地对图时,一定要先对照大地形,后对照小地形。 4、实地勾绘调查小班界线 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位置以后,应认真进行对坡观察。站立点心须选择在控制范围较大的制寓点或视线开阔并与对坡坡面成垂直的地点。在对坡观察时,首先核对落实室内勾绘的各级区划界线及大片农田、灌木、林地、无林地等界线的准确性,对于各级区划线,应仔细询问熟悉本地的同志,现地指出界线走向,并相应的在图上一一与其对应落实,当有遗漏式错误时,应及时现地纠正。核实完毕后,在林班内按小班划分条件,仔细观察分析,并逐坡逐沟地进行划分勾绘小班轮廓。 在小班勾绘中,应尽量依据明显的山脊,河流、箐沟,及图上有实测线的大片农田,森林、灌木、无林地等地类线进行勾绘,当小班界线无明显地类线时,应根据等高线、标高,地物点在图上的中心位置,和现地实际距离,严格按比例勾绘到图上。 由于对坡观测看到的对面山坡是倾斜面,而地形图是该山坡的垂直面(水平面),前者面积大,后者面积小,往往把面积勾大,这在勾绘中要注意。因此,在划分勾绘坡面上的小班时,应先把坡面从上到下分为几等分,然后看小班分界线处于第几个等分点,在图上相应的等分点上把小班界线勾出。 勾绘小班时,应观察到整个小班全貌,并充分分析与周围小班的关系后才着手勾绘,不要在看不清全貌,或侧面观察后就进行勾绘,当看不清小班全貌或处于侧面观察时,应移动观察点后再接着勾绘小班。 在观察勾绘小班的时间上,应选择在观察方向与太阳照射方向一致时进行,才能清楚的看清对坡,不要在逆光、阴影中勾绘。 在小斑勾绘中,调查者必须熟练的掌握用图比例尺,通过认真核对图面距离,面积与现地面积、距离的关系,检验小班界线勾绘的准确性。并能掌握住小班面积的大小,不造成小班面积过大和繁琐而影响调查精度。 小班勾绘完后,在现地应进行小班之间的比较检查,按图上面积的大小与现地面积的比例夫系检查小班抡廓勾绘的准确性,当现地小班面积比其它小班大,图上比较也大时,则勾绘正确,若小班面积现地比其它小班小,图面上反而大时,则说明有误,应检查纠正。 从上述检查外,小班界线还应多找几个地物点,从多个方位进行核对,以求小班界线勾绘准确。 小班轮廓检查无误后,再按小班内部的差异(达不到划分小班条件),在图上和现地划分类型,估测类型权重,选设代表该类型的测树样点。然后再深入到小班内首先校正小班界线是否准确,当局部的小块地类,林分状况与对坡勾绘的有出入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修改合并,但小班界线核定后,识别调查测树样点的位置,并在样点上进行测树调查,记载各项调查因子。每个调查样点都应在图上按调查点顺序,用铅笔注记,其编号小班号为暂编号,调查点采用小班暂编号加指数的办法记载。如51、52、53。调查簿也按相同的编号记载各项调查因子。待一个林班调查结束后,小班号按从西到东,从上到下顺序编号,调查簿也相应重新编定。 调查完毕,经检查无误后,对各种区划线,补充地物的调绘,及各种注记说明,均应着墨整饰,一般均用黑色。 实习一 森林区划实习目的 森林区划是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森林区划对合理安排各项经营活动以及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的组织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林班区划和小班区划的实习,促进学生加深对森林区划内容、原则与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习内容 1.林班区划 2.小班区划(本次实习重点)实习用具与材料 1.地形图及其它图面材料 2.求积仪器 3.计算工具实习步骤 1.收集材料 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向有关部门索取近期的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如需放大,为保证精度只能放大一倍,用来进行区划工作. 2.踏查 为保证区划工作更合理,在进行区划以前,要选择透视良好的线路对林区进行全面的踏查,重点了解调查地区的范围,地形地势与永久性标志如道路,河流及森林分布特点等. 3.林班区划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林班区划.(具体方法参见课本) 4.小班区划 4.1小班区划条件 在区划小班时凡林权不同、土地种类不同、林种不同、林分内部结构特征不同、立地条件不同且面积大小达到划分小班标准者均需划分小班(具体标准参见教材). 4.2划分小班的方法 区划小班就是根据划分小班条件确定小班界线.区划方法有三种:用航空像片判读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和用地形图现地勾绘(本次实习主要用此法,具体操作规程见教材) 5.面积求算 以国际分幅图理论面积用作控制,由林场-林班-小班逐级进行,用求积仪求算各区划单位面积,保留一位小数,小班面积与林班面积之差不得大于1/50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用比例法进行平差,确定各小班的准确面积,保留整数.实习成果 按实习要求,提交几个林班的区划材料和部分小班的区划材料.实习二 小班调查实习目的 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必须将具体的资源数据落实到小班,为此通过本实习使同学真正掌握小班调查的一整套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编制经营 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实习内容 1.对一个林场(林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控制总体蓄积量. 2.对小班进行调查和记载. 3.比较抽样调查 和小班调查蓄积,按规定进行修正或不修正或重新调查.实习器材 1.仪器 罗盘仪,计算器,角规,海拨仪,皮尺,标杆,围尺 2.工具 调查用表,计算工具,记录工具,地形图 3.表格 样地调查表,小班调查登记表.实习方法和步骤 本次实习采用目测调查(借用角规)与随机抽样调查.首先在调查总体范围内统一布点,然后在进行小班调查的同时测设样地,最后比较两种方法求得的总体蓄积,求得各小班的蓄积.由此可见,这种调查只需一次外业,抽样和小班调查同时结束. 1.随机抽样调查 按相关内容确定样地数目进行布点调查. n=(t*c/e)2 样地面积为20*20 m2 2.小班调查 2.1 小班调查项目 小班调查项目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设计的需要而定的,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减.主要有以下几项: 地况调查 主要是调查记载各小班的土地种类,自然条件,土壤状况等. 林况调查 主要是调查记载各小班的林种,树种组成,优势树种,起源,年龄,平均高,平均直径,郁闭度,单位蓄积量,出材率等级等. 植被调查 调查记载植被的总盖度,分别种类记其多度. 提出现地的经营措施 2.2 小班各调查因子记载方法的说明-详见教材 2.3 小班调查 小班调查方法有多种,本次实习采用目测与角规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每个小班内调查点的多少取决小班面积与内部结构,确定标准见教材. 每公顷蓄积量 根据小班的平均高和每公顷断面积,用实验形数计算(一个总体用同一方法) M=G*H*f1.3 M=G*(H+3)*fe 小班树种年龄 年轮法或查数轮生枝或调查造林年度或外部特征判读。 其它因子调查方法参见教材。 3.小班蓄积量的修正 在抽样调查的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所有小班蓄积的累计值要同抽样调查的蓄积相对比,凡是调查累计蓄 积同抽样总体蓄积相差小于1倍允许误差的即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并以累计数据为准,不再修正,当累计偏差在1-2倍允许误差之间应进行检查,找出并纠正误差较大的因素,对小班蓄积进行修正,凡累计偏差大于2倍允许误差的,对小班蓄积量重新进行调查.(实例见教材) 此外在进行了小班调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调查,如生长量调查,森林更新调查等.实习成果 1.林班调查簿 在进行外业区划和调查后检查核实各小班的调查与记载,没有错误后以林班 为单位 汇总各项因子. 2.随机抽样调查表和调查结果 3.实习报告 要将本实习的有关内容,方法 ,过程,完成情况等做一详细说明,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建议.实习三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一)实习目的 依胸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分别树种编制的一元材积表是当今测树技术中最常用的材积数表之一.通过本实习要求了解编制材积表的材料收集方法,掌握用数式法编制一元材积以及精度检验的方法。方法和步骤 1.资料的收集 一元材积表只考虑胸径依材积的变化.一般分地区,树种编制. 为保证资料能反映使用地区的材积平均水平, 样木的抽取应采用随机或机械抽样的原则,样木应均匀分布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和不同的林分类型.需抽取的样木的径阶视树种直径分布范围而定,各径阶都要抽取,最好做到样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数相等. 一般抽200-300株样木编表,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少于100株.典型抽样的样木不能用于编表.对被抽中的样木伐到后,用区分求积法实测样木材积.(精度0.0001m3). 2.编表资料的整理 将伐倒木资料按径阶分组,组距为2cm或1cm,求出各径的算术平均直径和平均材积. 按的要求,要同时收集编表和检验两套样木, 用检验样木检验所编数表的精度.这两套样木的整理完全相同. 编制一元材积表原始资料汇总表径 阶株 数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平均树高68。 用于检验材积的样木实测资料径阶株 数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平均树高备注 树种的一元材积表(用数式法计算)径阶6810121416。材积 3.数式法编制方法3.1经验公式的选择 可供编制一元材积表的回归方程较多,这里仅列几项常用的一元材积式: V=aDb-(1) V=a+b*lgD lgV=a+bD 如何选择最佳的材积式是编表的关键.通常采用比较选择法进行(曲线直化法与数理统计法,原理见统计教材).本实习采用(1)式进行编制. 3.2回归方程的拟合 V=aDb 两边取对数 LgV=Lga+bLgD 因是分组资料,各径阶权重不同,必须进行加权计算.设N-编表样木总株数n-各径阶株数,x1=nLgV,x2=n(LgD)2,x3=nLgDLgV,X4=nLgD,X5=n(LgV)2, x6=x4/N,x7=x1/N,则 Sxx=x2-x4*x4/N,Syy=x5-x1*x1/N,Sxy=x3-x1*x3/N,则回归参数为: b=Sxx/Sxy,Lga=x7b*x6,a=10(Lga),r2=(Sxy)2/(SxxSyy) 3.3一元材积表的整列 利用所求的材积经验式在编表原始资料变化范围内,按径阶中值代入式中,即求得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将计算结果按径阶大小顺序列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4.材积表的检验 直接编制的一元材积表都应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最好是在使用材积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木,伐到后区分求积实测材积(v0), 以此与一元材积经验式的理论材积(V-把样木的胸径代入经验式的值)相比较,计算材积平均系统误差(p%)和均方差(S%).一般地平均系统误差不超过正负3%-5% ,即认为所编制的一元材积表适用.工具与资料 1.测树与材积测算工具. 2.计算器,三角板,方格纸等.实习结果 1.所拟合的一元材积经验方程式和材积表. 2.材积表的检验结果 实习四 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实习目的 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是当前二元材积表使用中的一种,编表的技术关键是寻求一元材积表使用地区的树高和胸径的关系, 用数式法求出各径阶平均树高,并代入相应的二元材积经验式,列表即得不同径阶的平均材积值.方法与步骤 1.样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实际上是为了熟悉二元材积表的使用和明确用表前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作材积表适用精度的检验. 1.1 在调查地区随机抽取100株以上样木并实测每株样木的胸径和树高, 作为编表样木资料,样木抽取的要求和材积检验样本的收集和整理同实习四. 1.2资料整理,按胸径分组求算各径阶的算术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 2.用数式法拟合H-D曲线方程 2.1树高曲线回归方程很多,常用的有: H=a+b*D+cD2 H=a+LgD LgD=a+bD 2.2采用最优经验方程编表,选择方法同前. 2.3将各径阶中值代入树高经验式,即得各径阶的平均树高(H). 2.4 计算扣径阶平均材积 将各径阶平均树高和径阶中值代入该树种二元材积方程式,即得各径阶平均材积,整列为一元材积表. 3.材积表适用精度的检验 材积表检验样木格检验方法同前.工具资料 1.计算器,方格纸等. 2.安徽省主要树种二元材积式为: 松树 V=0.000062341803D1.8551497H0.95682492 杉木 V=0.000058777042D1.9699831H0.89646157 阔叶树 V=0.000050479055D1.9085054H0.99076507实习结果 1.交树高曲线经验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所编制的一元材积表及检验结果.实习五 树干解析实习目的 树干解析是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它包括内业和外业两大部分,通过本实习掌握树干解析整个过程和方法.方法步骤 1.外业工作 包括解析木析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伐前测定, 伐后测定及圆盘的截取等同. 2.内业工作 2.1各龄阶调查因子的测定与计算 这是本实习的关键,具体要求同。 2.2生长曲线的绘制,分别画出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曲线. 各园盘年龄数与各龄阶检尺径N0年轮数H带皮H去皮403530伐根胸径36梢底 H是指最高年龄,无检尺径用零补齐。仪器与工具 手拉锯,大头针,粉笔,方格纸,森林调查用表,解析木计算表格,计算器实习结果 1.外业测定及内业计算结果填入树干解析表 2.交树干解析表和各种图.实习六 森林连续清查实习目的 森林连续清查是定期重复测定与周围林分有相同经营措施的样地与样木,对森林资源进行直接分析比较的一种森林调查方法. 它是一种以抽样的方式对同森林总体进行的多次连续周期性调查. 其目的是对森林资源的现有状况及期间变化进行调查估计和动态监测. 本实习通过一个总体的调查分析熟悉和掌握两期森林连续清查的森林资源现状和变化的抽样估计.方法步骤 1.数据调查 本实习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两期抽样.除了对95 年设置的样地进行复查,(间隔期为4年).还要临时抽查20-30块样地.实习要求利用初,复查抽出的三套样本对该总体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作出估计(可靠性95%). 2.初,复查样木统计量的计算 , 符号说明 初 查 复 查临时样地natNbt固定样地npNp总样地数Na=nat+npNb=nbt+np临时样地平均数xtYt固定样地平均数xpYp样本方差Sx2Sy2样本协方差 Sxy样本相关系数 R 初复查样木统计量计算表 初 查 复 查Xt=xi/nat=Yt=yi/nbt=Xp=xi/np=Yp=yi/np=Sx2=(xi-xp)2/(np-1)Sy2=(yi-yp)2/(np-1)Sx=Sy= Sxy=(xi-xp)(yi-yp)/(np-1)R=Sxy/SxSybxy=rSx/Sy=Byx=rSy/Sx= 3.估计值及抽样精度的计算, 4.抽样方案的比较 2.3.4三项参见仪器工具 1.胸径围尺,测高器等 2.记载表格,计算器,铅笔实习结果 1.三套样木单元观测值一览表. 2.初,复查样木统计量计算表. 3.资源现状与变化 的估计值的计算结果. 4.几种方案的分析和比较.实习七 森林采伐量的计算与分析实习目的 森林年伐量以经营类型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计算其一个复查期的年伐面积和年伐蓄积。通过本实习使同学学会几种不同公式计算年采伐量的方法 ,并以法正林理论分析经营单位实现永续利用的适宜采伐量。工具资料1 计算工具;2 经营单位检查无误的林班调查簿;3 各经营类型的大龄级表。方法步骤1 根据各经营类型已编好的大龄级表。依龄级、平均年龄、面积和蓄积进行列表。2 按经营类型不同,用不同公式计算年伐量。(1) 按面积轮伐计算年伐量(2) 按林龄公式计算年伐量(3) 按成熟度公式计算年伐量(4) 按林况公式计算年伐量(5) 按蓄积计算年伐量(6) 按平均生长量计算年伐量(7) 按蓄积结合生长量计算年伐量。实习结果1 每组计算一个经营类型的年采伐量。2 结合经营单位的经营特点,分析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和实现永续利用的可能性与途径。3 以法正林理论,分析森林资源的龄级结构将起到怎样的变化,结合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经营基础,确定经营单位实现永续利用适宜的年采伐量。实习八 距离抽样之一 -在林业上的应用实习目的 林业上的距离抽样是干距法的一种,经常是量测离样点最近的几株树(通常为六株-也称六株木法),可以根据林分情况决定,一般58株为宜。它和角规测树都只有理论边界,无需进行境界测量,这是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和精度可靠的调查方法。通过本实习让同学们掌握这种调查方法。工作步骤1 外业11 样木单元数的计算:按随机抽样方法根据调查地区的变动系统,t值和允许抽样误差计算n=t2c2/e2 样点在总体内进行系统或随时机布置。12 样地布置及样地间距:同简单元随机或系统抽样。13 样地调查:根据已布设的样点位置和样点编号顺序进行,每2 人为一组,一人站在样点作记录,另一人量测周围距样点最近的n株林木的胸径及样点至第n株树干中心的距离(精度要达到0.001m),同一林分内每个样地株数应相等。距离抽样记录表 顺序 样点1234。ni距离材积V单位蓄积12。V=v1+v2+vi/2A=Si2Yha=V/A*104其中V样园材积,Vi样园内各株材积,A样园面积,Yha-每公顷蓄积。工具仪器 皮尺,胸径围尺,记录本等实习结果1 此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林分,对天然林也适用,精度都比较高。据实习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人工林中每个样地只需量测几株可达到抽样要求。2 以组为单位交实习报告。实习九 距离抽样法 -在动物数量调查上的应用实习目的 在调查区域内随时机布设若干样点,以它们为基点寻求与每一样点最近的一头或几头动物,并测定其间的距离,按距离的分布对动物的数量做出估计,这就是距离抽样法。通过本实习掌握此种方法。方法原理 设从随机点到最近的一头动物的距离为X1,不难认为X1是一个随机变量,设其分布函数为F(X)=P(X1x) F(X)=P(以随时机点为中心半径X内至少有一头动物) =1-P(以随时机点为中心半径X没有一头动物) 设所调查的对象在调查区域上为随时机分布,数学上为泊松分布,D为平均密度,则:F(x)=1-e-DX2,记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1(x),则f1(x)=F(x)=2Dxe-DX2 再设从随机点到第近邻体的距离为,则也是随时机变量,其分布函数为: Fr(x)=p(Xrx)=(Dx2) x e-DX2/I!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r(x)=F(x) 令Y=Xr2,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g(y)=DrYr-1e-Dy/(r-1)! 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可得动物在调查研究区域内的密度D的估计量为: D=(nr-1)/yi,2=D2/(nr-2) 2方差 易证:2Dyix2(2nr) 于是D的估计区间为:C1/2yi,C2/2yi) 其中C1,C2为x2(2nr)分布的/2,1-/2分位值。关于距离抽样埃德伯格(1967)曾提出D的无偏估计值: D=(r-1)*(1/yi)/n实习工具 皮尺,记录本,铅笔等实习结果1 分析比较此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2 每组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十 植被分析的无样地抽样方法实习目的 为克服典型抽样技术主观性强的缺点,采用无样地抽样技术进行植物群落特征的调查,这些方法是适合在个体植物占空间大,优势植物为灌木的群落和森林群落中应用;它们还可用于森林天然更新调查。常用的方法有随机选对法,点四分法和样线技术。 通过本实习,掌握以上三种方法的野外操作规程和内业处理方法。其原理部分参见讲义。方法介绍 1点四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群落中所有个体呈随机分布而设计的,它的准确性容易受个体分布的影响。 在调查的群落中布置若干随机点并加以标志,用罗盘仪把随机点面积四等分或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找距随机点最近的个体,记载该个体的树种、胸径或树冠面积,量测随时机点与个体的距离(点-树间距离)。每个象限只测4株,结果记载相应表格中。2随机选对法 此法要求在抽样地块内布置若干随机点,在每个点找与该点最近的植株为第一植株,将随机点与第一植株连成直线D1,再用罗盘仪通过随机点做一条与D1相垂直的直线D2,在垂直线与第一植株相反方向的一侧寻找最靠近第一植株的另一株树,作为第二植株。记下这两株树的树种、树高及两树间距。3 样线技术 首先在调查区域内设置一条基线,在基线上随机或机械布设样点,通过样点布设样线,按规定的长度一一区分样线,每条样线上区分数不尽相同。凡树冠投影在样线的树木的名称、样线上树冠投影的长度、与样线垂直的树冠投影的最大宽度等记载下来。 注:1。在测定距离时要量测至植株中心,距离分不清时都要量测。2 内业统计分析参照讲义。实习工具1 罗盘仪,胸径围尺,皮尺等;2 记录本,表格,计算机。实习结果1 提交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的材料。2 比较无样方技术与样方技术的精度与效率。实习十一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实习目的在生态学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预测种群的空间分布问题。在理论上种的分布格局是代表该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而这种结构是种群生物学特征对环境长期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其次明确种的分布格局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的生态学特征进一步了解。同时分布格局往往反映出环境对种群中个体生存和生长的影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影响群体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它从客观数量基础上说明群落演替动态。在实践上有助于解决群落抽样问题,预测种群消长动态。 通过本实习,让同学们掌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野外调查方法和内业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一般的研究种群都有利用概率论模型,首先对种群统计资料进行摸拟,建立一相应的统计模型,用这个模型与概率论模型进行参数比较,最后确定其模型的表达式。1分布模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的格局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均匀分布、群集分布、随机分布和混全分布。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有很多,常见有,均匀分布,泊松分布,奈曼分布及负二项分布等。这些模型的数学背景参考有关资料。2外业调查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外业调查工作也各异。但必须遵守两个原则:首先抽样必须是随机的或系统的,其次是每个采样点内的个体数不太多。同时在每个样点上彩样方调查方法。样方面积大小根据研究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按抽样要求样点数至少在400个以上,这样才能提高结果的可靠性。3 内业分析 31方差均值法 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差均值可作为聚集的一个量度,在生态学上称扩散系数C。当C=1时种群服从泊松分布(随机分布),当C1时种群为均匀分布,当C1时种群服从聚集分布。但C不能作为检验的准则,只能作为总体格局的统计描述而已。用C来确定分布格局是不充分的,仅能说明某种分布趋势。 在检验分布格局时,首先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计算平均数x和方差s2,然后求出扩散系数C,C= s2/x, 由于C 是一个统计量,可以证明当N很大时它服从正态分布。这时可用概率区间检验方法,概率为95%的置信区间长度为:12sqr(2/(N-1).即当C在区间内种群服从泊松分布,C在超过区间上限值为聚集分布,小于区间下限值为均匀分布。32 2检验法 这种方法不论种群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都可使用。 假设已知随机变量X的N个观测值,要求检验是否具有某一给定的分布函数F(X),我们用出假设H0:X以F(X)为其分布函数,其中F(X)为一已知函数,然后根据样本来检验H0是否成立。 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可以根据样本作出一个经验分布函数F(X),其容量有限,所以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不会完全吻合。可以构造 一个统计量,用以度量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并由此鉴别两者之间是否为同一分布。此检验就是把实测值和理论值加以比较,观查是否一致。故首先根据概率分布的分工计算出理论值,然后再与实测值进行适合性检验。具体计算过程参见讲义。工具仪器1 皮尺,记数器,计算器;2 记录本,数理统计表格。实习结果1 各组调查分析的外业资料和内业结果;2 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说明自然界中各种分布格局与模型之间的关系。3 分布模型拟合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如何进行分布模型的拟合。实习十二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数学模型实习目的 种群动态理论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通过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同时随着环境条件和种群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它的组成、数量与分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种群动态数学模型是用数量化方法描述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能够对种群的发展进行预测预报,同时也为管理与经营利用等提供信息和方法。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不是无限制的。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由于窨和资源的限制,种内竟争加剧,种群增长率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增长停止并呈负增长。本实习目的在于研究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深刻了解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方法介绍 1基本原理 当种群生长在一有限的资源或空间时,随着密度的不断增加,个体间相互影响,使种群增长呈一条S-型增长曲线。这种种群数量变化有两个特点:1它有渐近线上界(即该曲线不能超过某一最大水平),2它平缓的接近渐近线,而不是突变。这训数量变动方程为: dN/dt=rN(K-N)/K或dN/dt=Nt(a-bNt)-(微分方程)式中K是渐近线上界或N的最大值(即环境容量),N种群数量,r-种群瞬时增长率(内禀增长率),t时间。这个方程就是逻辑斯谛曲线,是描述单种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模型,积分后得:N=K/1+exp(a-rt) 这里面N-t时刻的种群数量,a-积分常数。将它变化整理后可与成: ln(k-N)/N=a-rt这个方程有两个优点:1数学上简单,2合乎种群增长规律。另外两个参数r,k都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因此它已成为描述种群增长的重要模型之一。2逻辑斯谛方程参数的估计 21目测法 将测定数据落到图上,由草图上种群的发展趋势确定K值,K确定后用最小二乘法确定逻辑斯谛方程参数a和r;N=K/(1+ea-rt)N(1+ea-rt)=Kea-rt=(K-N)/Na- rt=ln(K-N)/N 令 y=ln(K-N)/N则y=a-rt 22三点法 其中K值的计算为 上式要求N1,N2,N3为t1,t2,t3时刻的种群密度,并且t3-t2=t2-t1,a、r的估计方法同前。 23灰色理论方法 这是一种新方法。可以从微分方程中由观测值直接将参数a,b辩别出来。但只适合等时间间隔的模型。关于方法的推导此外从略,仅将估计参数的步骤列出来。设=a,bT是模型的参数向量,b1=Ni,Ni2TNi=n1,n2,ni-1,Ni2=N12,n22,Ni-12C=N(2),N(3),N(n)T=N2-N1,N3-N2,.Nn-Nn-1T T表示转置,是由(t,Nt)形成的矩阵与向量,则: =B1tb1-1b1tc用这种方法所得结果与目前使用的其他几种方法相近。实习材料1 野外调查工具;2 记录本,计算器等。实习结果1 野外调查资料与拟合分析结果;2 利用实际问题的具体数据,用几种不同方法进行逻辑斯谛方程参数估计,比较哪一种方法效果最佳。实习十三 建立小班档案实习目的 小班档案是资源档案中最基本的内容,小班档案卡片的式样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和作用的发挥.通过本实习熟悉小班档案卡片的填写,制作等建立过程.实习内容 建立台帐式小班档案卡片工具资料 1.整理无误的林班调查簿. 2.台帐式卡片. 3.小班调查记载表.方法步骤 1.台帐卡片的制作 1.1基本情况的填写; 1.2林分生长情况填写; 1.3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填写; 1.4经营活动情况填写; 以上项目从林班调查簿或小班记载表中转抄. 2.小班档案卡片的使用 台帐式小班档案卡片一般以林班为单位装订归放在一起,若查看某一小班,可单张抽出使用.实习结果 以组为单位填写一个林班的小班档案卡片.实习十四 林相图的绘制实习目的 林相图相当于森林调查簿的图面说明。它是以不同色调反映各森林类型(树种、龄级)及简单的注记说明小班林分的特点,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调查小班在林场(保护区)内的位置及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不同树种及其年龄林分的比例关系。通过林相图绘制,使同学了解林相图的作用,学会绘制林相图的方法。实习资料1 林班调查簿;2 各经营类型的大龄级表;3 林班草图和林场(保护区)基本图。实习工具1 各种绘图颜料;2 调色盘;3 毛笔;4 绘图工具。方法步骤1 透图:林相图是利用基本图缩绘制图,其比例尺一般比基本图小一倍。由于每人仅绘几个林班干部的林相图,可直接从基本图透下作为林相图的底图,不必缩小比例尺。2 小班着色:按小班的优势树种不同,根据规程规定着以不同的颜色。以幼龄林色调最浅,作为基本色,按龄组(幼、中、近、成过熟林)不同,分别着一、二、三、四层颜色。3 清绘:以绘图墨水沿透绘的铅笔线位置清绘各种界线及符号。4 小班注记: 在每个林班中央顺图的底边平行方向注明林班号; 在有林地小班干部内应注明小班调查因子图式;(参见教材) 疏林地小班注记为:小班号优势树种符号;经济林、竹林小班注记式为:小班号树种或竹种符号薪炭林小班记式为:小班号林种符号其它小班只注记小班号,然后在小班范围内均匀而稀疏加绘相应的地类符号。5 林相图的整饰 在林相图清绘、着色、注记后,应对其整饰。在图中空白处填写调查年度、比例尺、总面积等,在下部写明绘图者姓名和绘图日期,还应将指北方向绘于适当位置。实习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交实习报告。实习十五 小班蓄积量调查的分析实习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效果与效益,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应不同林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励学习热情的商务英语试题答案
- 立讯岗前培训试题及答案
- 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评估模型创新报告
- 母婴产品市场2025年消费升级背景下品牌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 深入探讨乐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急诊分诊本科试题及答案
- 教师反思与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试题及答案
- 研究2025年家具行业设计考试中的项目提案技巧试题及答案
- 情感识别在智能客服技术中的应用: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 《中电联团体标准-220kV变电站并联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桥梁博士毕业设计电子版
- MOOC 犯罪心理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家族信托与家族财富传承
- 杭港地铁施工培训课件
-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课件
- 蓝色卡通风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天文知识科普宣传
- 电磁感应与电磁能量转化实验
- 面部整骨培训课件
- 小班儿歌:水珠宝宝
- 全国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变形记》教学展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