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光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大山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道理B当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渔民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叉去可以叉到鱼D太阳光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的AA、开凿大山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道理,符合实际,故A正确B、当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渔民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叉去叉不到鱼,故C错误D、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平面镜反射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A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几百倍到几千倍之间,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大得多,隧道扫描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分子和原子的轮廓,A正确。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一个是凹面镜,它们都是为了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载物片增大物体的亮度,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透过载物片的光更强,因此,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B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3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光的折射D. 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A、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用镜子可以增大空间感,这是由于平面镜成像造成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该选项说法正确4、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抽气机抽出罩内的空气后,仍能看到指示灯闪烁,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现象5、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沿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放在茶杯里的硬币,人移动以某一位置时看不见了,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线在空气沿直线传播被茶杯挡住了,无法进入人的眼睛;向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从而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又能“看见”硬币了;因此,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光的折射,本题答案选A.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折射及其规律.6、夜晚,当你向一盏路灯走近和离开路灯的过程中,你的影子的长度是()A由长逐渐变短,再由短逐渐变长B由短逐渐变长,到逐渐消失C由短逐渐变长,到无穷长D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路灯的光射向地面时,遇到人,被人挡住了,在地上留下一个光照不到的地方,这就是影子。如图,当人从灯的左侧向灯的右侧移动过程中,在左侧影子较长;在灯的正下方,影子就在脚下,很短;当人移到灯的右侧时,影子又变长了。考点:光的直线传播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选项错误;B、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此选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此选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实像与虚像,漫反射,光的色散,远视眼及其矫正8、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与物的发小关系决定于物与像到小孔的距离,若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若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等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像;若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大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故应选C选项考点:小孔成像9、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下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原理图,由图可知: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的上下相反,同时左右也是相返的,据此在找出物体经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时,以物体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180度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所成像的图形。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现象10、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B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C水中的“月亮”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是由于大气是不均匀的,光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本题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析的只有D选项。考点:光的直线传播11、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日食现象形成的原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表面的光;处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就看到了日环食现象。由此可见日环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导致的。考点:光的直线传播12、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间小孔的像B太阳的像C太阳的影子D树叶的影子【答案】B【解析】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选B。13、2011年12月10日晚,我国上演了10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我们称之为红月亮.月全食的成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像【答案】C【解析】略14、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小孔成像中,成像的形状跟孔的形状无关。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在地面上产生光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太阳的实像,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圆形的。故选A。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15、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大型国际比赛的赛道都使用光电计时设备,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的运动会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发令后开始比赛,终点计时员通过秒表计时,为了计时准确,应该()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很容易看清B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很容易听清C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D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看到冒烟开始计时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计时误差小,A错,C对;听到声音开始计时,由于声速较慢,计时误差大,B错;光传播也需要时间,D错。考点:光速,声速,减小误差。16、如图是发生的日环食景象,泉州石湖当天也能观察到奇观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月亮遮挡,但是月球不能完全遮住太阳从而形成日环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考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7、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选项】AB上方 BB点 CB下方 D鱼B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一条反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60下列关于入射角、折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A=60、60 B=60、60C=30、30 D=30、30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作出其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也为60,入射角为90-60=30同时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要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大于30,光线要远离法线如图所示故选C19、如图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应用了光的折射规律的是A手影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潜水镜上的潜望镜D小孔成像A、手影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手上时被挡住而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B、来自池底的光斜射出水面时,发生了折射,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C、潜水镜上的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制成的,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B20、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选项】A0 B30 C45 D60当入射角为0时,说明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因此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折射角都为0故选A2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的像,此时像距:2fVf,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所以,2f12cmf,即12cmf6cm故选B22、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选项】ABCDBA、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图中的凸透镜对光线发散故A不正确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是焦点故B正确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而C图中是会聚,故C不正确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而不是经凹透镜,故D不正确故选B23、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C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CA、物镜的作用是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线很弱,为了会聚更多的光,把物镜的口径做大故A说法不正确B、物镜的作用是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目镜的焦距小于物镜焦距故B说法不正确C、由A分析可知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故C说法正确D、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虽然比原来小,但他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得很大,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实际还是缩小的像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2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起的作用相当于A照相机和放大镜 B投影仪和放大镜C放大镜和照相机 D放大镜和投影仪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与物镜所称像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选B25、让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圆形的光斑,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传播的使硬纸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10cm,可以发现光斑的形状不变,光斑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答案】直线几乎不变【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体和小孔距离不变以的情况下,屏和小孔距离越大,屏上的像越大;屏和小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和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硬纸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10cm,屏和小孔距离越大,同时太阳和小孔的距离也减小10cm,由于太阳离硬纸板的距离非常大,所以光斑的形状不变,光斑的大小也几乎不变。考点:光的直线传播26、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如图所示)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烛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只将塑料膜上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答案】倒立;不改变.【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虚像;小孔成像的条件:小孔足够小。特别注意:在小孔成像中,像是物的形状是一样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考点:小孔成像27、晚上,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时,桌面上出现了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现象;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铅笔,是因为铅笔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答案】直线传播;反射.【解析】试题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里。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28、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只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水平向左移动小灯泡,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选填“改变”或“不变”)。【答案】倒立 变大 变小 无关【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2)因为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以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会变大,水平向左移动灯泡,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变大,像会变小;由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考点:小孔成像29、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答案】平面镜;小孔;吸收【解析】试题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手与手之间的缝隙,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啤酒瓶底是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它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透过啤酒瓶底的光被减弱,通过啤酒瓶底观察日食的像,避免强光伤害眼睛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30、2012年5月21日的日环食,湛江是全国最佳的观赏点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万里赴会”涌入东海岛,在龙海天海边观测和拍摄这千年一遇的日环食美景日食是由光的形成的,日环食在人的视网膜上出现倒立、(“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是透镜【答案】直线传播;缩小;凸【解析】试题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远处的物体经眼睛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都是凸透镜的应用(1)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就会出现日食;(2)人们观察日食时,日食在人的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它的原理是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眼睛的视物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1、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2、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倒立 缩小摄像头工作时,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来工作的故答案为:倒立;缩小33、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实 倒立 放大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3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答案】 远视 A区【解析】 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说明张老师不戴眼镜时能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他是远视眼。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相当于凸透镜,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故答案为:远视;A区35、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的实像,落在目镜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答案】 倒立、缩小 焦距内 虚 远视【解析】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虚像,因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镜片来代替故答案为:倒立、缩小;焦距内;虚;远视36、如图甲所示是苏州某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答案】凸照相机远离【解析】试题分析: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利用了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根据图中汽车的像可以看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逐渐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像越小,所以汽车在逐渐远离摄像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7、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左;凸。【解析】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增大时,v减小,所以要使像靠近视网膜(v减小),A点应向左移动(u增大)。图示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所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考点: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38、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1)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2)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的像。 【答案】(1)A倒立缩小(2)正立放大虚【解析】试题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分别要使物距小于f、大于f而小于2f、大于2f,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00cm所以不能选择f=50cm的凸透镜B应选择f=10cm的透镜A,小华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时,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因此f=10cm;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u=50cm-45cm=5cmf,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39、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放大的_(填:“正立”或“倒立”).【答案】15、正立、虚像【解析】试题分析: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图甲中焦距为15厘米;由于uf,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特点40、如图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教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l 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cm。【答案】凸 50【解析】试题分析:摄像机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1m2f,得f0.5m=50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1、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实/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0,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靠近/远离)裂纹,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角的度数是_。【答案】虚;远离;50【解析】试题分析: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虚像;使用放大镜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所以想看到更大的像,应将放大镜离物体稍远些;放大镜放大的是长度,不能放大角度,所以通过放大镜看还是50。考点:放大镜42、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答案】 10照相机【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在二倍焦距时,像也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图像,物距等于像距时距离为20cm,即二倍焦距等于20cm,所以焦距等于10 cm,当物距为30cm时,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考点:凸透镜成像特点43、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上。 【答案】C、幻灯机等【解析】试题分析: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观察原理图可知,c点介于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符合题意,选填c,幻灯机、投影仪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这一特点,选填幻灯机或投影仪。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4、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答案】会聚;焦距.【解析】试题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相交于一个点,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离凸透镜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像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非常接近焦点的位置上,因此本题中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我们就认为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考点:凸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5、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答案】凸倒立【解析】试题分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眼睛4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cm,像的大小比物.(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_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答案】【解析】略47、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的像。【答案】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的位置在50cm处;(1)当蜡烛位置位于20cm刻度线处时,u=30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蜡烛位置位于35cm刻度线处时,u=15cm,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蜡烛位置位于42cm刻度线处时,u=8cm,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48、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度。【答案】正立放大远 5【解析】试题分析: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在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远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还是5度。考点:放大镜 4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移至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此原理来工作的为了使光屏上成的像大一些,在不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移(选填“左”或“右”,下同),同时将光屏向移到合适的位置【答案】缩小;照相机;右;右【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上读出物距,比较物距和焦距关系,判断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如图,物距u=50cm15cm=35cm,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要使像增大,物距要减小,像距增大,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右移动,所以光屏向右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正确理解,熟练掌握50、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这时,若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需将光屏(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不动”)【答案】15.0缩小远离凸透镜【解析】试题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2)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点评: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发散小一些的光线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51、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答案】10cm;大【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u=v=2f=20cm,所以焦距f=10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1)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若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凸透镜的焦距;若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物体距透镜越近,像距透镜越远,像越小(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应用于放大镜物体距透镜越近,像距透镜越近,像越小5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当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时,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 cm时,才能在胶片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答案】凸80【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当镜头的焦距为40cm时,物距应该大于80cm时才能在胶片上成像思路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试题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并且明白照相机中每一种应用中的元件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的对应的情况5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_后,成像于_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答案】晶状体,视网膜,晶状体,视网膜【解析】人眼球结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因此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因此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思路分析: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镜看东西就是利用的凸透镜成像。试题点评:考查了眼睛看东西的原理过程54、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像的原理制成的已知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7cm,则该照相机的暗箱L应在_范围内用它拍照时,人距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_。【答案】缩小的实像,7-14cm,14 cm【解析】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已知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7cm,则该照相机的暗箱L应在7-14cm范围内用它拍照时,人距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14 cm。思路分析: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远视眼镜试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5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_cm。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像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20,变大【解析】要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0cm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15cm的地点,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实像,所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思路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试题点评:实验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光屏上没有像,知道这可能是成虚像,或不能成像或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56、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转折点是_,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是_;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的,且_显示在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像与物在透镜的_侧(选填“同”或“异”);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_、_的,且_显示在屏上,像与物在透镜的_侧【答案】一倍焦距处,二倍焦距处,倒立,能,异,正立,放大,不能,同【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a)、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fv2f(b)、当u=2f时,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 v=2fv=2f(c)、当fu2f时,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 v2fv2f(d)、当u=f时,不成不成(填“成”“不成”)像,而是变成平行平行光线(e)、当uf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转折点是一倍焦距处,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且能显示在上,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正立,放大的,且不能显示在屏上,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思路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校学生实习保密责任书
- 2025年大件货物运输合同模板及运输路线规划
- 2025彩钢房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区域承包运营管理合同
- 2025版地下空间打桩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版海绵城市铺装工程合作协议
- 2025二手挖机二手挖掘设备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太阳能照明系统维护与检修合同
- 2025房地产抵押贷款中介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食品加工委托生产产业链整合合作协议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 胃肠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 2025年全国新高考英语II卷试题解析及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
- 合规监督概念课件
- 电力变压器智能数字孪生体的构建与展望
- 无锡金栢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放射防护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 2025-2030中国奶酪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垫资过桥合同协议
- 规范化司法所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