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老山界导学案曲附 张本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背诵、赏析精彩的语段。2、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3、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险和坚强意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观察方法;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 型:新授课时准备:2课时第一课一、课前导学:导学目标:1、 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颤( )呜咽( )欺侮( )蜷曲( ) 点缀( )攀谈( )澎湃( )()咀嚼( )()矗立( )酣然( )、弄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章中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理解顺叙的写法。知识脉络:学习观察方法。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能力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路,理解顺叙的写法。二、课堂导学:1、 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本课写的老山界就是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提到的五岭中的一座山,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土名叫老山界,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可由学生自学介绍)2、 观察方法:(一) 中心景点法(定点法)观察事物时,选定一个中心固定点,由此,将所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描写出来。所谓一定顺序是指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但不管按什么顺序写,作者的中心点始终不可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础点上。这种方法若运用的好,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如临其境、如在眼前的感受。(二) 步移法(动点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其次,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这样的描述方式,若能恰当运用,就如同一位导游在眼前具体生动地介绍风光,让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老山界从不同的视角描绘“之”字拐的路上的奇观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即1319段)如: 13段:立足点:山脚(“从山脚”);观察角度:仰视(“向上望”)。19段:立足点:山腰(“在之字拐的路上);观察角度:先仰视(“向上看”)后俯视(向下看)。3、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 。(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在“之”字拐的路上行军;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3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4、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哪些困难?四方面的困难: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睡觉难(露宿峭壁,半夜冻醒);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教师引导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讨论话题: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5、学生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三、课后巩固:1基础练习:记住“导学目标1”加点字的音、形,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背诵1319段。2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精练第6页关于1319段的“提高练习”。3拓展延伸: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学:导学目标:1、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换个角度提问,考查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阅读1319节,完成描写“之”字路的奇观有什么作用?有几次写火把?分别以什么为立足点?从什么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的?分析红军战士的语言,思考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2、赏析重要语句,品味精彩片段。知识脉络:文章的主题理解。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能力要求: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二、课堂导学:1、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有人认为,这些描写是非常真实、生动的,但也可见红军中有不文明、不守秩序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到呢?生:红军也是有血有肉的,饿了,急了,骂一两句,抢饭碗吃,这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是不文明。我觉得这种行为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红军队伍。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能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作者正是用这种朴实而优美进行叙事描写,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而红军的形象也显得栩栩如生。师:“抢了一碗就吃。”“抢”字怎样理解?生: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文章310自然段花了大量篇幅写与瑶民“攀谈”的事,这不是离题了吗?生:这是作者真实地叙事的表现。红军为了宣传,以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让读者看到红军爱民的一面。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红军不是为长征而长征的,它是为了根本改变人民受苦受难的。红军爱民的思想让我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你们知道吗?生:(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师:聪明,在这里作者运用了陪衬的手法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2、 大家细心体会“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段写红军半夜山腰露宿。作者的所感所见所闻集中写出了什么?生:所感写出冷的程度。所见写出了山势的高峻、陡峭。所闻是作者在静夜所听到的那些细微的声响。师: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观察方法如何?视线是怎样转移的?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观察方法:定点观察。视线:仰视、平视、环视。师:所见突出了环境的艰苦,那么所闻你们能用一个词形容当时作者的真切感受吗?生:寂静或恬静师:那为什么作者写了声响呢?生:呃,只有在寂静的环境里才能听得到细微的声响,而且由于是山谷很深,反响回荡,声音自然比较响。师:作者写静却写了动,这是什么写法?你能说出这种写法的例子来吗?生:是以动写静,侧面描写的手法。例子:教室里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见。生:还有就是王唯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师:非常好的例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深夜的山谷声响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试体会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可以看出作者乐观的生活情趣。师:不错的,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声响,既要一定的自然条件,比如寂静,更要一个以苦为乐、心态平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优美的境界。正如秋夜的月亮,有人看到团聚,而有人看到了凄凉。“眼中月是心底月”,你们能明白其中的意味吗?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景物。就是老师说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师:很好。罗丹有一句著名的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生:(齐)“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师:正是。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大自然当中感受美,学会欣赏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我们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并把别人的优点变为自己的优点,这就是创造美的行动!师:那么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生:表现了山的高大险峻,这样更突出了翻山的艰难。突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师:老师也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往往要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的!朴实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渲染出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3、主题:课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课后巩固:1基础练习: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感受语言的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2巩固练习:探究练习二、三。3拓展延伸:运用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段景物 ,写出感受。教学反思: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首先要读透文本,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脊柱骨折的急救处理措施
- 幼儿园全方位探索
- 基因变异功能研究-洞察及研究
- 工厂安全培训搞笑段子课件
- 手拦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油墨厂特种油墨设备操作规定
- 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招生咨询安排方案范文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土石方运输合同
- 食品安全宣传培训会课件
- GB/T 21415-2025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正确度控制物质和人体样品赋值的计量溯源性要求
- 2025年9月江苏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 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修订《仲裁法》学习
- 患者走失应急演练脚本(2篇)
- 数据挖掘教学课件
- 2025年造价咨询公司廉政制度及保障措施
- 2025至2030中国停机坪货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补液课件教学课件
- 电池厂化成柜安全操作规范规章
- 电力公司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