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中国解说词第五集 共和之梦1、民国诞生1911年10月12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从报纸上读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他怀著兴奋的心情远赴欧洲寻求各国的支持。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深刻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回忆说:“我是1911年12月出生的,10月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经完成,没有皇帝了。可是到了1912年, 转年的1月1日,孙中山才做大总统。所以我生在1911年12月,既没有皇帝,也没有总统,我说我是自由民。”“我那时十三岁,似懂非懂有点懂只记得有很多旗,纷纷宣布独立的各省挂起各式各样的旗帜。欢乐的气氛中人们在憧憬著一个共同的梦想共和。”1911年12月29日上午九点,十七省代表云集南京,在江苏谘议局选举临时大总统。到会代表十七省45人每省一票。众望所归的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场内响起中华民国万岁的欢呼声,南京一片欢腾。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来到南京,宣誓就在任临时大总统。当天晚上总统府彩灯高悬,各国领事纷纷前来祝贺。数万人聚集在门外,欢呼声震动天地。 孙中山的手迹至今还挂在总统府。在这间陈设简朴的房间里,孙中山签发了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多项法令。显示出一个共和政府有别于封建王朝的崭新气象。 孙中山生活简朴作风平易。表现出一位平民总统难得的精神境界。有一次他的同乡清廷议和代表唐绍仪到总统府拜见。用餐时,平时生活奢侈的唐绍仪见菜食粗劣,竟无法下筷,孙中山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唐绍仪深受感染。后来他转向革命,成为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孙中山主持了第一次国务会议。新生的共和国仿照美国采用了总统制,由总统直接领导各部部长。 在孙中山的内阁中,吸收了各派精英,立宪派领袖张謇被任命为实业总长。而一个月前,他还是共和革命的反对者。正在美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宋庆龄接到了家里寄来的共和国五色旗,心潮难平。在校刊上她发表政论文章,将民国建立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三年后她成为孙中山事业的忠实追随者。 当时在湖南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兴奋中投笔从戎,参加了当地的革命军。 正在致力于苏俄革命的列宁,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他赞叹道:真实的战斗的民主主义渗透在孙逸仙政纲的每一行。2、剪辫运动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运动是从剪辫子开始的。 那根长长的辫子,中国人不知不觉梳了近三百年。1644年拖著长辫子的满族军队入关,限定汉族人一律剃发。辫子成了是否效忠大清皇帝的象征。剃头挑子上竖著根旗杆,最早悬挂的是官府的告示。后来改挂毛巾和磨刀布了。 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严厉威胁下,汉族男人不得已留起了长辫子。于是剃头成了一个新的行当。剃头匠们走街闯巷,用发出声响的唤头招揽顾客。这位老人至今还保留著一个当年用过的唤头。 二百多年后,辫子再次成为中国政治的焦点。剪辫子被看成是一些革命者与清皇朝决裂的第一步。1895年孙中山在日本断发易服,开始投身共和革命。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也告别了长长的辫子,并刻意在照片后题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迫于朝野的压力,清政府新政期间松动了留辫子的禁令。1910年谘政院通过了剪辫易服案。这一年张园召开了剪辫大会,一时盛况空前。 这些一百年前的照片,出自外国摄影师之手。在他们眼里辫子是这个封闭保守国度的象征。随著大清王朝的灭亡,也宣告了辫子这种陋习的终结。 1912年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专门发出了二十九号公告,号令民众一律剪辫。一场改朝换代的变革,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服饰发辫开始了。 “孙中山閙革命那时候我就大点了。那时候,大街上游行游行扛著笤帚、 扫把游行,意思就是扫除旧习。旧习就是女孩子不叫缠足了,男的不叫留辫子了。因为辫子没有用,那时候,男的剪辫子的时候还是心疼呀,差不多的就不让剪 。”失去辫子的中国人,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帽子开始时兴起来了。 久负盛名的盛锡福帽店就创建于1912年。据店史记载,当时盛锡福日夜赶制仍然供不应求。社会风俗的变化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发型、服饰和神情,无不流露出生机勃勃的风采。 而在紫禁城,一批遗老遗少仍然拖著长辫子,生活在逝去的岁月里。 十年后他们的主人,退位皇帝溥仪却拿起剪刀,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这一年,他刚好十六岁。3、政坛风云1912年12月,一位留美学生经过十三天的旅行,回到北京 他就是顾维钧,这位青年是应袁世凯的邀请,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后来他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初到北京时的印象:北京有些令人失望,大多数男人仍然梳著长辫子,报纸上皇历洋历并用,中国似乎正处于从旧体制进入新纪元的过渡阶段。在南京孙中山告别了总统府,将权力移交给新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此前临时参议院匆忙制订了临时约法,企图通过议会和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显然革命党人对这位前大清帝国的总理大臣有所警惕。国家的政治中心从南京转移到北京。两个月前,它还是大清帝国的首都,而如今人们从皇帝的臣子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一个新名词在报纸上频频出现,那就是:政党。 在党派林立的政坛,年仅三十岁的农林总长宋教仁,显示出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这年春天,他随著第一届内阁来到北京,雄心勃勃地规划共和国的未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国会街成了北京的政治中心。当年临时参议院就设在这里。 那时宋教仁与其它内阁成员频繁在此出入,向代表国民的议员们汇报工作并接受咨询。共和国似乎在有条不紊地运转。 几个月后总统袁世凯企图操纵内阁独揽大权的野心逐步暴露,深感失望的宋教仁,愤然辞职。 1912年8月25日,在宋教仁的主持下,同盟会联合四个影响较大的政党组建国民党 力图通过政党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成立大会上 发表国民党宣言,公布党的宗旨是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会后宋教仁全力投入国会的竞选活动。 “ 卿云烂兮, 纠缦缦兮,”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中华民国的国歌,这就是由众议员汪荣宝改编同盟会会员萧友梅作曲的卿云歌。 从歌声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共和国未来的憧憬。这座建筑曾是当年的国会礼堂,从1913年1月开始,国会大选在各地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民主选举。在长达一年多的马拉松式选举中,各政党、团体都希望通过这次选举而参政。选举结果 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 大获全胜,成为左右国会的多数党。 1913年4月8日上午11时,卿云歌响起 第一届国会开幕。但国会只存在了短短九个月。这首国歌也只演奏了一次。4、报界先声在国家图书馆,我们查阅到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至今还保存完好。作为我国第一份摄影杂志,它形象地纪录了民国初期的全新气象。创刊号上的这张巨幅形势写真图,对武汉三镇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几个月前辛亥革命的枪声就是从这里打响的。对现实的关注,吸引了大批读者。1913年7月1日,同盟会阁员四人辞职。画报便在当日作报导,抨击专制的绘画更是形象逼真。1912年8月25日,一场扣人心弦的飞行表演以悲剧而告终。人们对飞机的印象,是从这场空难开始的,这位勇敢的挑战者就是中国飞行之父冯如。许多人正是通过真相画报了解到事件的全过程。画报记者用刚刚时兴的相机纪录了当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江南农民的艰辛劳作,瑞雪中上海的风光,广东新女性的风采,北京盛大的国庆阅兵。十天一期的画报传递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在首都北京复杂多变的政坛吸引了一位记者的敏锐目光,他就是报界名人黄远声。他犀利的文笔尖锐的时评无畏的声音,代表了当时整个舆论界的自由与正义。这位中国新闻史上的先驱者,以大量充满激情的时政报导,成为当时民众参与政治的重要代言人。对于理论,他有很深的功底,另外对于政治的现状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他把握得住。所以对具体问题的出来,他常常能够作出很准确的判断,所以他自己讲他说“我发表的言论往往十之八九是不幸而言中的”。早在1913年2月,黄远声对当时的政治作出大胆预测,提醒人们绝不能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显示了舆论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上海新建的解放日报大楼,与昔日的申报旧楼隔街相望。彷佛在无声地诉说著中国报业的百年沧桑。1912年史量才用十二万元的巨款购买了申报产权。这张被洋人控制了四十年的中文报纸,在史量才手中成为中国人的自由的舆论阵地。全新的版面设计,自负盈亏的运作方式,开辟了中国报刊业的新局面。民国初年,舆论一时开放。成为社会前进的巨大推动力量。当年上海望平街报馆林立,每天清晨几百名报贩聚集在这里,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今天的福州街清晨依然排满了运送报纸的车辆。只不过运载方式从人拉肩扛,变成了邮政汽车。5、新气象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外务大臣胡为德等人,接过裕隆太后手中的退位诏书。不过这次他们没有大行叩拜之礼,而是用三鞠躬的方式向这个王朝作了最后的告别。 1913年1月1日,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戒备森严的皇家禁地,迎来了第一批普通百姓。 我老爷住在南长街要想出来那得往北走往南就撞著大墙了往北走走到地安门附近那才算出了皇城随便走了 如今出入这里的游客,恐怕很难想象,人们首次穿越这条街道时的心情和激动。 在上海,仍然保留著一小段旧城墙。它是这个现代化都市的历史记忆。 从1840年开埠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上海一跃而成为远东著名的大都市。半个多世纪的开放和发展,使昔日的城墙丧失了原有的意义。1901年上海商人联合奏请朝廷拆除城墙以兴商贸。十年后,这个愿望才变为现实。 1913年,相继开通的民国路和中华路,代替了高大封闭的城墙。仅从路名也能感受到一种崭新的时代色彩。 民国初年,上海的第一座石库门建筑新康里落成。这是一座开放式的住宅结构。它代替了传统式的高墙深院,显示了上海特有的人文风貌。 民国后,那些冲破大家庭束缚的青年男女,纷纷住进弄堂。这也成为上海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种历史见证。 1913年民国政府颁布新学制,规定小学男女同校。校园里开始充溢清新活泼的风气。民国初年,随著妇女地位的提高。大批妇女观众涌进了戏院。女性特有的欣赏趣味给传统的戏曲带来了新的变化。年青美貌的旦角开始拥有了大量的观众。1907年初次登台演出的梅兰芳因擅演青衣, 民国后,崭露头角。 1913年11月,梅兰芳应邀去上海演出。上海的丹桂第一台是新式剧场。在这里,梅兰芳彷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后来他回忆说:这半圆型的新式舞台,跟旧的相比 是好得太多了,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愉快和兴奋。 梅兰芳在上海的演出大获成功。从此,他开始一步步迈向京剧艺术的顶峰。6、民初实业上海河南中路的这座建筑很有意思,当年楼下是商务印书馆的门市部,楼上是中华书局的编辑部。两家毗邻而居,却曾经是竞争对手。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刚开始印些名片帐册之类的小东西。1902年新政府实行新政时,它抓住时机,出版了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各方学校竞相争购,销量高达百余万册,获得很大利润。原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陆费逵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教科书必然会改变内容,而商务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于是筹组中华书局,并自任经理。不久中华小学教科书出版,书中印有五色国旗,与民国政体一致,很受读者欢迎。针对这种现象,夏瑞芳急中生智,赶在秋季开始前集中力量编辑出版了全套共和国教科书,以此与中华书局相抗衡。1912年,华侨黄焕南变卖了在澳洲的产业,携款回国。他曾两次到上海实地调查,经过观察他发现在南京路和浙江路交叉口上,靠北边一侧行人最多,小摊贩生意最好。于是决定在这里兴建大楼。五层高的先施大楼一经落成,便轰动上海。这是国人第一家自建的大楼商店。黄焕南认为先施公司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他一反当时流行的讨价还价之风,把全部商品明码标价。黄焕南还亲自拟定了两句著名的广告语:始创不二价,统办全球货。1912年春,在日本学习化工的范旭东得知辛亥革命成功,匆匆告别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回到北京。为报效祖国两年后他辞去公职,到天津筹办久大盐业公司,那时的塘沽盐滩还没有机器制盐,只是一座渔村。范旭东却幽默地称之为中国化工的耶路撒冷。在一间渔村的土屋里,范旭东坐了下来,开始进行实验,终于生产出雪白的精盐。他将自己的产品取名海王星。不久也又创办了永利碱厂,很快红三角牌纯碱就名扬海外。同治末年,一位叫张弼士的南洋侨商,偶然记住了一位法国外交官的话:中国的烟台一带,极宜种植葡萄,可以酿上等葡萄酒。二十多年后,张弼士真的来到烟台,在这里建起了张裕葡萄酒公司。1905年大酒窖经三次改变成功,其规模和速度令当时的法国人都惊讶不已。1915年张弼士带著张裕的红牌葡萄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首次在国际上获奖。从此,张裕公司将金质奖章印在白兰地的包装上,称为金奖白兰地。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使我们想起了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说的一段话:中国正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7、百年曙光1912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飞行是许多人的梦想,对冯如来说大将军的尊贵封号,并不比飞行家更有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协议范本模板一2篇
- 口腔中心劳动合同范本5篇
- 新解读《GB-T 31029-2014飞机垃圾接收车》
- 朝阳辅警合同范本
- 服装铺面转让合同范本
- 酒店绿化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力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劳动合同3篇
- 家政保姆合同范本购买
- 委托加工熟食合同范本
- 工程挂靠合同范本简单
- 工程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版本
- GB/T 45356-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统
- 石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策略
- ktv店长合同范本
- 科技辅导员培训课件
-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
- 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课件全套 赵国俊 第1-12章 电子政务概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 乡镇卫生院医用耗材监管制度
-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语义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健康与社会照护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