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危害及资源.doc_第1页
地球危害及资源.doc_第2页
地球危害及资源.doc_第3页
地球危害及资源.doc_第4页
地球危害及资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四)酸雨蔓延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五)森林锐减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六)土地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YellowRiver-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七)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八)水污染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九)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当代世界环境问题一.人口剧增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难题。世界人口经历了100万年时间,到1830年达到10亿。从1830年到193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达到20亿,这期间用了100年。到196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30亿,这期间仅用了30年。15年后,世界人口又增加10亿,达到40亿(1975年)。从1975年到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到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53亿,预计到2000年将突破60亿。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那么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呢?首先会导致粮食紧缺。因为全世界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土地上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必然会造成粮食紧缺。人类为了生存就会冲破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为了获得食物,人类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生态问题。其次会导致住房紧缺。“房荒”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目前发达国家“房荒”现象有所好转,但在住房占有上产生了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房荒”依然严重。据联合国1987年3月公布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10亿多人没有住房或居住环境质量很差。为此联合国宣布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以后每年10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人们在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居民健康。第三、会造成淡水紧张,生活垃圾增多。此外,还会带来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等。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一些气态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这些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比如火电厂是以烧煤为主,煤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SO2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又如汽车尾气,汽车的能源是汽油和柴油,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醛类化合物以及铜、铅的微型颗粒等有害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使人缺氧、头痛、头晕,还危及人的中枢神经,严重的可导致人的死亡,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废料、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如炼铁厂、炼钢厂、化学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十分严重。 九十年代国际环保组织整理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氧化硫(SO2,SO3)990万吨,氮氧化物680万吨,悬浮颗粒570万吨,CO1.7亿吨。 大气污染会使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癌以及咽喉疾病等发病率高。 我国是大气污染最重的国家。空气质量最差的大城市有广州(主要污染物为NOX)、郑州、沈阳、南宁(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这几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为4级,长沙是3级(主要污染物为SO2)。三、酸雨问题 正常的大气降水(雨、雪、雾、露等)是弱酸性的,它有利于土壤和风化壳中矿物质的溶解,提供植物吸收。而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是SOx 和NOx,所以酸雨有两种类型,即H2SO4 型和HNO3型。我国的酸雨属于H2SO4型的。 目前,全世界酸雨危害非常严重。美国五大湖地区工业污染造成的酸雨,对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的森林和野生生物的严重破坏和损害,成为美加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难题。西欧酸雨对北欧的危害,已经成为欧洲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我国的酸雨状况也令人担忧。在80年代,中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西南地区,酸雨区的面积约为170万Km2。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的面积扩大了100多Km2。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在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平均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以上,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地区。可见,我国酸雨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酸雨主要是破坏森林和水域,造成土壤的酸化、肥力减退、河湖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酸雨渗入地下,使地下水酸化,污染地下水。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四、O3层耗竭 在至地平面20-25Km处,位于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中,有一个O3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即O3层。它与人类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O3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防止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不幸的是,目前在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O3空洞。据1989年调查,1989年9-10月南极上空O3含量急剧减少,而且O3空洞范围扩大,南极中心地区上空O3含量比正常含量减少了65%,南极边缘地区减少了30-40%,北极也开始受到了破坏,O3含量也减少了25%左右。 O3层耗竭的原因可能是人工合成的氟氯烃类物质(CFCS)和卤代烃类物质-主要是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以及消防灭火剂。它们可以到达平流层,并在受紫外线照射时不断分解出促进O3分解的催化剂,即氯原子,氯的一个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O3分子,在紫外线不断的照射下,这种分解不会停止,因而导致O3的减少与损耗.O3破坏后,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会受到伤害。如皮肤癌、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据美国环保局估计,大气圈中的O3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病例就会增加10万人。另外,有人认为,O3层破坏,会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灭绝,会使地球上2/3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五、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空气中含有CO2,其含量为0.03%。但近些年,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年增长率约0.4%,他好象一层日益加厚的透明薄膜。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以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所抑制和吸收,难以逸出高空,使大气增温,日积月累,全球气候变暖,犹如花房效应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 据国外气象学家考证,近1万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尚未超过20C,但在最近的200年内,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了40%,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0C。 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它起55%的作用,其它的39种已知的温室气体如N2O、CH4、CFCS、O3等起45%的作用。 那么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呢?第一,气候变暖,冰川冰帽和极地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一些城市、城镇和乡村有可能被淹没。第二、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的破坏,会导致生存在其中的许多动物加速灭绝。第三、气候变化会影响粮食生产。六、淡水危机和水体污染 地球表面有97%被水覆盖,但这其中94%是海水,不能饮用,剩下3%的淡水中,有2%是固态的冰川、冰帽,可利用的淡水中只有1%。 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淡水危机。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 我国每年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是28000亿K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多,年人均量只有2545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居世界第88位。可见我国是个贫水国家,1990年在全国467个建制市中,有223个缺水,严重的缺水城市有40多个。某些城市缺水已经到了每日定时定量供水的程度。华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水荒”,包括北京。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淡水危机呢?原因如下:第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导致人口高度集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促使用水量猛增。第二、人们对淡水资源采取的掠夺式过量开采。第三、惊人的浪费。第四、水的污染。 全球水污染日益加剧,其主要污染来自未经处理的和未充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据联合国统计,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日趋严重,印度大约70%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马来西亚的40多条河流污染严重,致使鱼虾绝迹。 我国水污染也在加重,目前工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5%-37%,污水达标排放率为46%左右,据调查,我国的532条(个)河(湖)中,有82.3 %受到污染。水体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疾病、特别是某些流行病的迅速传播,危害人群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有10亿多人由于饮用水被污染,受到疾病传染的威胁。全世界每天因饮用水污染而丧生的人达2.5万人。破坏水产资源,使水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甚至导致某些水生生物绝迹。如长江由于污染,使回游性鱼类鲥鱼,中华鲟等面临绝迹的危险。珠江广州段,含有各种有机污染物300多种,其中20多种是致癌物质,百里珠江无鱼。七、海洋环境日趋恶化 有人说:“海洋成了人类的垃圾桶”陆地上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向海洋中倾倒生活垃圾、危险垃圾、有毒化学品等,造成海洋污染。据统计,每年排入海洋中的液体和固体废弃物达6.5亿吨。另外石油污染也日益加剧,全世界每年由于航运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万吨,其中110万吨是油轮排放压舱水和洗舱水时进入海洋的,其余50万吨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时排入海洋的。海洋污染使海洋中的生物受到很大影响,如巨头鲸的数量现在不到1万头,蓝鲸更少。八、森林砍伐日趋严重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约是130亿公顷,据推测8000年前在人类开始从事农业以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也就是说,有将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但是今天,只有28亿公顷森林和12亿公顷稀疏林,森林面积仅占地球面积的1/5。世界上每年都有1130-2000公顷的森林遭到无法挽救的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其主要原因是烧荒垦田,人们毁掉森林,种植水稻、大豆、香蕉等植物或作为牧场。世界上大约有2亿公顷森林被用做烧荒垦田。 众所周知,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遭到破坏以后,它们的这些作用就会全部消失,会造成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CO2和O2的平衡受到影响,造成温室效应,还会加速一些生物的灭绝。九、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估计,地球上现在生存着约500-3000万种生物,其中已定名的仅140-170万种。 从17世纪到本世纪80年代末,共有3955种生物消失,3647种已接近灭绝。物种的消失,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更多地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以兽类为例,17世纪平均每5年灭绝一种,到20世纪每2年就要灭绝一种。人们预测,若不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将会有50-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 物种消失的主要原因有3种:一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破坏了一些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从而使野生生物种类减少;二是环境污染对野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如酸雨、O3层耗竭、全球气候变暖、大量使用农药等;三是人类过渡掠夺、滥采滥捕,导致某些物种灭绝。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意义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为人类提供工业材料;可以保存生物物种的遗传基因,为人类繁育良种提供材料。 十、环境公害所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剧 公害给人的健康、生态环境、整个地球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1984年,墨西哥近郊一座液化气供应站发生爆炸,死1000多人,伤4000多人,毁房1400余幢,30000多人无家可归。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死亡2000余人,20万人受害。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由于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死13人,237人受放射性严重伤害,13万居民紧急疏散。 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石油污染事故。油轮触礁,导致1000万加仑(3785万升)原油泄漏,厚厚的油膜覆盖约1600 Km2海面,10万只海鸟和海鸭受害,生态危害一时很难估算。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污染水体 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大众媒体,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抓紧制定适合国情有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可考虑在一些单位深入细致地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北京能以崭新的面貌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 地球上危害生命最广泛的10种物质1、二氧化碳-大量的积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在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造成灾难。2、一氧化碳-大量积累会破坏同温层的平衡。3、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4、一氧化氮-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烟罩中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5、碳酸盐-造成河流湖泊污染。6、汞-污染食品,尤其是海产品,人体中积累会损害神经。7、石油-流入海中,会破坏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鱼类资源,并污染海滩和港口设施。8、铅-影响酶和细胞的新陈代谢。9、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