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华园教育(八年级物理)讲义7:反射、透镜折射规律复习一、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不成像,得到平行光平行光源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1)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二倍焦距点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异侧;成虚像时, 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且像是被放大的。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比较光学元件成像原理像的性质小孔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实像平面镜光的反射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光的折射物距不同,所成像的性质就不同四、平面镜与凸透镜成虚像的比较光学元件成虚像的条件虚像的特点平面镜物在镜前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正立放大的虚像(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例题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例题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例题3】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例题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 D像变小,速度不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h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A.发光体的体积 B.发光体的位置 C.发光体的大小 D.发光体的面积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6.下面图1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的光路?( )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ABCD图1课后练习1.光是直线传播的。_ _成像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小孔所成的像是_ _像,因此它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接收到的像一定是_的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人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B、斜插入水中的直尺看起来变弯折 C、日食和月食 D、小孔成像3在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A放大的字 B水中倒影 C手影 D森林中的太阳光4.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 )5、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7、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8、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9、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10.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 ( )A. ufB. fu2fC. u2fD. u2f11、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1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人在太阳光下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B小孔成像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人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13.光从水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1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5、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16.今年5月23日,蓬莱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文化场馆运营合同变更解除流程规范合同
- 2025年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及年度服务人员聘用合同
- 2025年特色农产品保险合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2025年度药品零售企业营销专员劳动合同与业绩奖金制度
- 2025年城市校车租赁服务合同(含车辆维护及事故赔偿细则)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购置合同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协议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指标租赁及全险种车辆租赁保险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集装箱堆场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服务合同
- 2025年长春市专属定制婚姻解除协议模板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应用办公室装修门窗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考试辅导资料
- 2025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业主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 医疗卫生专项整治实施纲要
- 螃蟹授权协议书
- DBJD25-68-2019甘肃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地区基价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含税)
- 鼻部美学设计合集
- 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
- 私人诊所治疗协议书
- 室外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